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抚州市地图 >
宜黄县地图
宜黄县相关地区地图:

城市荣誉

全国退耕还林项目试点县,全国首批百家电气化达标县,江西省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江西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江西投资环境优良县,江西创建绿色生态先进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综合治理平安县,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和谐平安县”,全省绿化最佳县,江西省塑料制品产业基地,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中国百佳最具投资潜力县(区),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县

历史人文

宜黄历史文化悠久,禅文化、赣文化(宜黄戏、傩舞)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神奇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并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发展生态、文化、红色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孕育了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水利学家侯叔献,明朝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等历史名人。解放后,有余瑞璜、吴式枢、程孝刚三位中科院院士,有被美传记研究所选入《国际杰出带头人物名录》的清华大学年轻教授应明生(宜黄神岗人)。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黄成为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著名的黄陂战役、东陂战役就发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主要旅游景点有唐代高僧本寂禅师创建于公元870年、距今有1136年历史的佛教五大禅宗之一——曹洞宗祖庭曹山寺,全国罕见的丹霞地貌――太极岩风景区,素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棠阴古镇,赣东明珠――观音山水库,抚州市第一高峰――军峰山(主峰海拔1760.9米),野生华南虎主要栖息地——鱼牙嶂自然保护区等。

历史沿革

三国吴置宜黄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合流处,故名宜黄。1985年3月15日,撤销黄陂、棠阴乡,设置黄陂、棠阴镇(赣府厅字[1985]160号)。1995年12月12日,撤销梨溪乡、东陂乡,设立梨溪镇、东陂镇(赣民字[1995]250号批复)。至此,全县辖5个镇、11个乡:凤冈镇、梨溪镇、棠阴镇、黄陂镇、东陂镇、桃陂乡、潭坊乡、城南乡、南源乡、二都乡、圳口乡、蓝水乡、神岗乡、中港乡、白竹乡、新丰乡。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5961人;其中:凤冈镇31532棠阴镇17753黄陂镇19690东陂镇10532梨溪镇17376城南乡15003二都乡15031兰水乡13709中港乡5488白竹乡4357新丰乡7427神冈乡9759圳口乡10922南源乡8338潭坊乡6824桃陂乡12220(人),2001年3月2日,撤销二都乡,设立二都镇(赣民字[2001]94号批复)。2001年11月8日,撤销蓝水乡,划归中港乡,乡政府驻蓝水;撤销白竹乡,划归黄陂镇;撤销城南乡、潭坊乡,划归凤冈镇(赣民字[2001]509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21.1万人。2004年底,全县辖6镇6乡。凤冈镇2004年辖:东门路居委会、学前街居委会、南门路居委会、西马路居委会、北门路居委会、西门路居委会、北关村、附东村、桥头村、河东村、澄源村、大鹿村、仙三都村、池南村、马停桥村、龙和村、新斜村、东排村、龙井村、官仓村、陈坊村、岱塘村、桥下村、集贤村、中渡村、新中村。棠阴镇辖:棠阴镇居委会、解放村、永兴桥村、泉源村、大岚村、硖石村、雷湾村、民主村、建设村、白竹村、君山村、田西村、店前村、小河村、河里村。黄陂镇辖:黄陂镇居委会、黄陂村、塘圩村、十都村、秀源村、中田村、芒坳村、大源村、安槎村、罗湾村、拿山村、蛟湖村、霍源村、西源村、丰产村、上堡村、港南村、竹溪村、大名村。东陂镇辖:东陂镇居委会、东陂村、排上村、边山村、层源村、管坊村、梅湾村、干溪村、柏岭村、三溪村、河溪村、江背村。梨溪镇辖:梨溪村、三陂村、官坪村、中和村、九车村、桐源村、外阴村、里阴村、尚源村、上下狮溪村。二都镇辖:二都镇居委会、二都村、云丰村、严坑村、白槎村、帘前村、三都村、南陂村、山前村、河口村、上际村、鸟岭村、漠源村。中港乡辖:二村、何坊村、鹿冈村、龙冈村、店下村、邹坊村、三村、高山村、仙源村、淡水村、余溪村、东港村、中堡村、上坪村。新丰乡辖:新丰村、李坊村、仙坪村、东门村、候坊村、乔坑村、护竹村。神冈乡辖:神冈村、杨坊村、龙上村、大山口村、卢坊村、党口村、尧坊村、东源村、下湾村、罗坊村。圳口乡辖:圳口村、徐溪村、固源村、郊源村、横源村、枫林村、麻坑村。南源乡辖:南源村、夺中村、元坳村、东源村、上北坑村、黄家地村、港口村、下坪村。桃陂乡辖:桃陂村、增坊村、万家村、梅坊村、大港村、荣前村、圣华村。黄柏岭垦殖场,青年垦殖场,六里铺工业园区

宜黄名人

乐史:乐史(930-1007),字子正,北宋宜黄霍源人,地理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官至水部员外郎。为南唐后主李煜时进士,同榜者仅5人。齐王李景达镇守临川时,召其掌管文书奏札,授秘书郎。宋朝建立后,为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980),以见任官复登甲科,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初任武成军书记职。上书言事,升为著作佐郎、陵州知州,献《金明池赋》,深得太宗赏识,召为三馆编修。迁著作郎、直史馆,转太常博士,知舒州,再迁水部员外郎,淳化四年(993)知黄州、商州。乐史学识渊博,毕生勤奋著述,著作宏富,宋真宗尽取所著书藏于秘府。太平兴国期间(公元976~983),他广收山经地志,精密考究原委,撰成巨著《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是继唐代《元和郡县志》以后的又一部采摭繁富的地理总志。阅览此书可以收到“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的效果。该书详细记述了全国各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地名取义、治城迁徙、山川形势、经济物产、人口增减、风俗文化、姓氏、人物、艺文、古迹和传说,还列出了后晋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的地名,对后人研究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开创了撰修地方志书的先河,其体例、篇目均为后来志书所沿用。该书一出,人们争相阅读,不断被翻刻印行,并传入日本等国。他的传奇小说很多,有《广卓异记》、《诸仙传》、《神仙宫殿窟宅记》等200余卷,其中《绿珠传》、《杨太真外传》是古代小说的优秀篇章,历代广泛流传。他的著作浩如烟海,涉及诸多门类。同乡后学王安石称赞他“文辞博赡,材器恢宏”。《全唐文》辑其散文2篇,《宋诗纪事》及旧时地方志有其诗8首。卒后,被追赠为兵部侍郎。
应垕:应垕(986-1057),宜黄县神岗人。宋代天文学家。自幼聪颖好学,勤于分析思考,精通经史,却淡泊功名。毕生精研天文历法,探索天象奥秘,推算宇宙星体运行变化规律。著有《天象义府》9卷、《浑天左右全体星图》等书,书中图文并茂,内涵丰富,“于象数之外,得精义所在”。宋直学士黄干,在嘉定元年(1208)任临川县令时为之立石。宋、元之际的史学家马瑞林在《马氏通考》中,也指出“其书考究精详,议论新奇”。
侯叔献:侯叔献(1023-1076),字景仁,宋新丰侯坊人。水利专家。侯叔献从小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庆历六年(1046)中进士。始任雍丘县尉,改桐庐县令。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奸吏、豪强敛缩。后调制置三司条例司任秘书丞,参与议法。熙宁元年(1068),神宗即位,志在富国,决定以农为本,制订出“农田利害条约”。侯叔献进言:汴河两岸原有沃土千里,因每年大汛期间汴河暴涨,冲击河堤,使官、私之地二万多顷变成盐碱地,而今用来牧马,也不过万顷,其余都白白荒芜不用。只要依汴河两岸地势开渠筑陂坝,增设溢洪道,将黄河上游的樊山水引入汴河,冲刷盐碱地,使其变为良田。神宗令为开封府界常平,执行此事。后因都水监对此持异议,改调淮南提举、两浙常平使。
谭纶:谭纶(1520~1577),字子理,号二华,明宜黄县谭坊人。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谭纶自幼饱览诗书,性格沉稳,有雄才大略。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次年登进士第。二十七年,授南京礼部主事。不久,补兵部郎中。时有倭寇逼近南京城下,官员惊慌失措,将士“怯懦不前”。谭纶请命募壮士500,击退倭贼,以能用兵闻于朝廷。二十九年,浙江倭犯猖獗,谭纶受命台州知府。他募乡兵千人,“教以荆楚剑法及方圆行阵”,严格训练,成为劲旅。三十六年五月,倭寇侵扰台州一带,谭纶率兵大挫倭犯。三十七年四月,倭寇再次聚集数万人窜扰台、温、福、泉、漳等州,谭纶亲率精兵与寇大战。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升浙江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道,转右参政使,兼治兵事。此时,他与浙江佥都司、参将戚继光、浙江总兵官俞大猷等联合,转战于浙江沿海,屡战皆捷,四十年,浙江倭患得以平息。谭纶改任福建参政。
黄宫绣:黄宫绣(1731——1818年),字锦芳,棠阴君山人。乾隆年间御医,著名医学家,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他对宫廷珍藏的各种医学专著以及秘方、验方,无不悉心研究。著有《脉理求真》、《本草求真》、《本草求真主治》、《医案求真初编》;注释了《新增四言脉要》、《十二经脉歌》和《奇经八脉歌》。《本草求真》是一部中药研究专著,多次再版发行。。
谢阶树:谢阶树(1778~1825年),清,字欣植,又字子玉,又字子玉,号向亭(芗亭)。江西省宜黄县城北门人。清代官吏、学者、思想家。宣南诗社最早成员之一。乾隆戊戌年(1778)七月初十日丑时生,道光乙酉年(1825)九月十八日申时终。嘉庆三年(1798)乡试中举。他博学强识,为文快捷,意境深远,其诗清妍,工各体书法,楷书尤为壮丽。中举后,被在贵州黎平为官的同乡程卓梁延聘为其子侄授课,黔南峭峻的山川,湍急的江河,磅礴峥嵘之气,使得谢阶树的诗文益发增添不少灵气,为人所重。
黄爵滋:黄爵滋(1793-1853),字德成,号树斋,清朝宜黄县城人。进士,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禁烟名臣,翰林院士,官至刑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其《纹银洋银并禁出洋疏》、《综核名实疏》、《六事疏》主张严禁鸦片,道光帝赞其禁烟疏:“非汝痛发其端,谁肯如此说话”。史家评论:“禁烟之议,创自黄爵滋”。西方人绘林则徐、关天培、黄爵滋三人像,称为“三忠”。著有《奏议》、《海防图》、《仙屏书屋文录?初集?二集》、《仙屏书屋诗录?诗集?后录?二集》、《戊申楚游草》等。
欧阳竟无:欧阳竟无(1871-1943),名渐,字镜湖,号竟无,宜黄县城南门人。近代著名佛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人称"宜黄大师"。欧阳渐生于一个普通官宦之家,父仲孙公官农部二十余年,不得志,母汪氏。竟无先生六岁丧父,家贫,自幼刻苦攻读,二十岁捐得秀才。但他对举业看得很轻,所以入南昌经训书院,从其叔父宋卿公研读程朱理学,考据经史,兼工天算,为经训书院的高材生。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后,竟无先生有感于国事之日非,转而专治陆王之学,冀欲补救时弊。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桂伯华(杨仁山居士的学生)由南京回来,劝其学佛,由此,竟无先生开始注意佛学。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竟无先生三十四岁,赴北京廷试后南归时路过南京,专程到金陵刻经处拜访了杨仁山居士,得到了杨氏的教导,从而对佛学的信念更加坚定。不久,他回到宜黄,兴办正志学堂,自订科目,自编课本,亲自讲授。1906年,竟无先生三十六岁,于广昌县教谕任间,遭母丧,悲痛万分,即于母丧之日“断肉食、绝色欲、杜仕进,归心佛法,以求究竟解脱”(吕澄《亲教师欧阳先生事略》)。
程孝刚:程孝刚(1892.8.16~1977.8.1),号叔时,江西宜黄县城人。铁道机械工程专家,技术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我国铁道机车工业和运用管理的开拓者。他是临川区域的中科院五位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与著名科学家胡先肃、吴有训被誉称为民初“江西科坛三秀”。
余瑞璜:余瑞璜(1906-1996),宜黄二都人。著名物理学家、凝聚态物理学家、国际一流的结晶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初十日,余瑞璜出生在江西省宜黄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承担了全家生活和教养子女的重担,同时也是余瑞璜的启蒙老师。从余瑞璜四、五岁时开始,母亲教他背诵古诗,给他讲述历史故事,教育他求知和爱国。在小学里,数学老师给他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和钻研精神,为他以后从事科学事业垫下了第一块基石。
洪涛:洪涛(1912—1995),江西省宜黄县棠阴永兴桥禄沆村人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在冀东等地区与抗日英雄鲍森率军民建立了盘山抗日根据地,对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殊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赣南、广东、海南岛登陆等战役战斗,建国后长期担任我军的政治保卫和军事审判工作。历任红一军团保卫局巡视员,前总特务团特派员,冀东军分区十三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3军政治部保卫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庭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被授予八一功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功勋章、二级解放功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的优秀政治工作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吴式枢:吴式枢(1923-现在),宜黄县人。吉林大学教授,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数理学学部委员(院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六、七、八、九届代表。194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51年获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原子核理论特别是核多体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50年代应用壳模型理论处理μ介子和光核效应,被称为“吴模型”。建立和发展了格林函数方法和非线性积分方程理论以及推广的组态混合法;利用格林函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零温和有限温的核性质、核结构与相对论多体问题,得到了有限温与相对论等效相互作用的严格表达式。提出了相位介电测井新方法,解决了判断油田水淹层的难题。

红色遗址

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位于东陂镇黄柏岭村村口“徐氏宗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个厅堂。祠内保留下来的红军文物、红军遗迹星罗棋布。1933年3月下旬,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著名的东陂战役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设在此,召开了有高级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朱德同志出席会议。为了纪念东陂战役,宜黄县乡两级政府筹措资金10多万,对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进行了全面维修。2006年初,红一方面军作战总指挥部旧址被中共抚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陂战役战场遗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地域包括黄陂、霍源、大龙坪、蛟湖、拿山、大圆、安槎、塘圩及二都乡的佛岭、太源、新村与乐安县的登仙桥、小龙坪等地带。2006年7月,大型文献纪录片《中国工农红军》拍摄剧组曾来到宜黄的凤冈、黄陂、东陂一带乡村开机拍摄。1933年2月27日,国民党政府军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朱德、周恩来利用黄陂山多林密的有利地形,指挥红军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进行反“围剿”。在蛟湖、桥头、霍源、西源与敌军52师、59师进行激战,击溃敌军,抓获敌军师长李明、陈时骥,取得“黄陂大捷”的伟大胜利。是役,俘敌师长2人,毙敌旅长4人,俘敌万余人,缴获枪1.5万余支,子弹80万发,炮40余门,无线电台1部。“黄陂大捷”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黄陂战役纪念亭:位于黄陂镇集镇入口处公路旁,于1986年10月落成,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两层六角结构,亭高11.6米。拾级而上,亭外正上方挂有当年参加过黄陂战役的老红军、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亲笔题书的“黄陂战役纪念亭”黑底金字横匾;亭内正中央立着一块宽1米高1.8米的汉白玉纪念碑,正面刻“黄陂大捷示意图”,反面刻“黄陂大捷简介”金字隶书碑文。亭内雕梁画栋,图画精美,内顶中央铸有一个大红星,象征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黄陂战役纪念亭现已被抚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陂战役战场遗址:位于东陂乡西南部的东陂、草鞋岗、黄柏岭、层源、江背、河溪、三溪和新丰乡候坊村,是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至今,在东陂镇黄柏岭村民房墙上,还存有草鞋岗战役中的56条红军标语。这些标语用白色石灰打底,毛笔书写,字迹清晰,保存完好。黄陂大捷后,红军主力迅即向东陂至新丰一带休整。蒋介石不甘心黄陂战役的失败,命令“进剿”军中路总指挥陈诚所部由黄陂向东陂继续攻击,搜索前进,寻求红军主力。红军得悉后,利用东陂黄柏岭村处于地势险要的草鞋岗一带山地中的有利战斗地形,决定把作战总指挥部设在村内徐氏宗祠。1933年3月20日,敌前纵队第11师直逼草鞋岗、黄柏岭一线,敌后纵队第9师、第59师也从黄陂尾随而来。面对强敌压境,周恩来、朱德等红一方面军领导人从容应对,运筹于作战指挥部中,他们以少量兵力诱敌南进,大部兵力埋伏在东陂至宁都边界的草鞋岗、黄柏岭一带山区。敌11师师长萧乾骄横自恃,贸然进兵草鞋岗,与红军决战。在徐祠作战总指挥部内,红一方面军紧急召开军事会议,面对复杂的战事,当机立断,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在草鞋岗一带展开了你死我活的阵地争夺战,从拂晓激战到黄昏,歼敌11师五个团,敌师师长萧乾和一旅长受伤逃脱,击毙敌旅长1人,团长30人,俘敌官兵8000余人。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红军后方医院旧址:红军后方医院旧址位于东陂三溪村。
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黄陂镇拿山村内。
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东陂候坊村内。
中共宜黄县委机关旧址:位于东陂上街。1932年7月,中共宜黄县委机关设在河东黄氏祠内,县苏维埃政府设在“化坛”内。
宜黄革命烈士纪念碑:出宜黄县城往南走300米处,有一松柏簇拥,四季叠翠的小山冈,雄伟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巍巍耸立在山冈上。碑塔正面8个正楷鎏金大字赫然醒目: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该县是红色苏区,1926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宜黄潭坊建立了本县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宜黄留下了辉煌的足迹。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该县是反“围剿”的主战区,先后在黄陂的蛟湖、霍源和东陂的黄柏岭、草鞋冈消灭了国民党52师、59师和11师,活捉敌师长李明、陈时骥,史称“黄陂大捷”“东陂大捷”,从而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各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人数共达5000余人,其中英名记录在册的有3280人。为纪念革命英烈,宜黄县委、县政府于1964年10月建成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此碑塔基长44米,宽24米,山下入口处建有长10.5米、高5米的钢筋混凝土牌坊。进门铺有宽4.2米的四层百级水泥石阶通道,两旁植有整齐的柏树,尽头处便是纪念碑。塔座正北碑文记叙了宜黄人民自1926年--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实,号召全县人民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革命传统。全文约720字,隶书阴刻。南面碑文为中国共产党宜黄县委员会所题“继承革命先烈光荣传统,发扬更大光荣!”东面为宜黄县人民委员会所题“继承先烈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西面为宜黄县人民武装部所题“坚决保卫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

地方特产

宜黄特产-手工艺品:
夏布夏布是我县传统的手工艺名优特产,旧时曾列为贡品。明代、清代及民国初期,县内夏布生产极盛,遍及城乡各地,尤以棠阴、蓝水、县城、新丰、神岗、潭坊、南源、圳口、梨溪等地为多。我县夏布以上等苎麻为原料,经过缉麻、整经、过筘、上浆,然后用木织机织造。夏布品种,按纱号粗细分为400~500筘的麻袋布,600~700筘的粗布,800~900筘的中庄布,1000~1200筘的细布四种。按颜色分有本色布、漂白布、印花布三种。麻袋布有本色,山区农民用于制作粮袋。粗布及中庄布大部分漂白,一部分印蓝色花,用于制作衣服、蚊帐和装饰布料。细布全部漂白,薄如蝉翼,皎若白雪,用于制作夏布高级衣服。我县所产夏布,特别是漂白细布,细嫩光洁,轻薄凉爽,刚柔互渗,吸湿易干,坚韧耐用,曾畅销南昌、九江、上海、武汉、山东、山西等地,并远销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建国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宜黄夏布生产夏布产量逐年减少,仅有少数农户织造一些粗夏布自用,销售数量极少。
土纸称草纸,是我县特色手工产品,以往多用嫩毛竹碎成纸浆,制作草纸、胶纸、连史纸、爆竹纸,尤以生产草纸为多。草纸分嫩纸、粗纸两种。嫩纸色泽淡白,薄嫩柔韧,多用于包装瓷器、南贷、百货及搓纸捻民。粗纸色泽暗黄,较为粗糙,多用做焚化纸和卫生纸。胶纸每刀42张,故又称四二纸,色泽褐黄,吸水力强,主要用做包装纸和卫生纸。民国十一年,我县嫩的土纸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土纸生产得到发展。
潭坊丝线凤冈镇潭坊村种桑养蚕、缫丝纺线、织造纺绸的历史悠久,这里的大部分农户和居民都从事养蚕生产,所产和蚕丝称“宜乡丝”,丝线称“潭坊丝线”,纺绸称“潭纺”。特别是潭坊丝线,有杭锁、墨扣、衣线、花线、鱼线等品种,线型粗细均匀紧扎,坚韧耐用,本色线光亮洁白,染色线鲜艳夺目。杭锁用彩线编织,为清代扎发辫的高级手工艺品,曾流传“有钱有钱,看你发辫”之说,兴盛时有50余100家丝绸店,还有丝绸商在抚州、南昌、宁都和福建省长汀等地开设丝线店。
竹簟竹簟是我县圳口、神岗、南源、梨溪、二都等地的手工艺产品,为夏、秋季铺床的理想卧具,畅销天县内和抚州、南昌等地。竹簟以小白竹篾编织的为佳品。质量按竹篾的皮数划等:每寸9~11皮篾为普通竹簟,每寸12~16皮篾为高级竹簟。我县所产竹簟,特点是篾薄柔韧,色白光滑,结实而磨,图案美观。暑夏期间,卧于竹簟上,清凉爽身,柔软舒适。
南源圆桶南源圆桶有桶(水桶、勾桶、挑粪桶、便桶)、盆(脸盆、浴盆、洗碗盆、鸡食盆)、盖(锅盖)、桌(圆桌)等四大类产品,各类产品均有大、中、小等多种型号。南源中、圆桶用优质杉木制造,做工精细。特点是木质较好(色白微黄、疤结少),轻巧美观发,价廉耐用等特点。后来由于铁皮、搪瓷、塑料制品增多,圆桶逐渐滞销,产量下降。
曾坊毛笔桃陂乡曾坊村毛笔生产始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嗣后,万家、王家村变有生产。曾坊毛笔原料纯净,制作精细,产品有羊毫和鸡狼毫,并有大楷、小楷等型号,共30多个品种。小楷鸡狼毫,笔峰尖锐,刚柔适中。
豆豉娘豆豉娘是我县传统的调味佳品,稀粥状,猪肝色,香味醇正。它以大豆(乌豆最佳)为原料,经地洗净、蒸焖、发酵、浸泡、过滤、煮熬等工序而成。用其作调料入菜,色泽酱红,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作为调味的佳品,我县城乡群众普遍食用。
乘乘酒乖乖酒又名红酒,是白竹乡农户自酿的名酒。酿酒方法与酿米酒大致相同,但事前要用晚米煮熟捣烂,抟成碗口大的圆饼,经发酵后晒干制成乖乖酒饼。醇酒时,将乖乖洒饼与米酒药粉碎拌入糯米饭内,按米的重量加入同量的清水,密封二十天即成。此酒颜色金黄,澄沏透明,醇醪香甜,酒性刚烈如白酒,着火能燃。封存时间愈久,酒质愈佳,而且颜色转红。当地群众,多以此酒招待佳宾。
宜黄特产-副农产品:
苎麻历史上以来苎麻是我县一大物产,在我县种植出来的苎麻纤维细长,质地柔韧,耐腐耐磨,富有光泽,无褐色斑点,漂洗后颜色洁白,明、清时期我县盛产夏布,苎麻就是织造夏布的上乘原料。
香菇香菇是我县山区的传统特产,有自然菇和菌菇两种。自然菇是深山潮湿地带腐树所生,形躯细小,亭亭如盖,表层有纹痕,脚短肉厚,个小肉厚的爆花菇质地尤佳。菌菇是经过人工增值而成,形躯稍大,痕纹略显民,脚长肉薄。鲜香菇润滑可口,干香菇清香味美,均肯有丰富的高级营养价值。现在东陂、神岗、圳口、黄陂、蓝水、二都、梨溪、南源、新丰等乡镇都积极发展香菇生产,涌现出许多香菇村和大批香菇专业户。我县香菇除在县内自销外,还大量销往抚州、南昌、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茶叶清同治《宜黄县志》记载,我县历史上茶叶品种有仙人茶、勾藤茶、白毫茶、观音茶等。旧进,大多数茶叶树野生于山间,因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叶片肥嫩,质地纯正,味道清香。神岗乡丰家山村茶叶树生长在军峰山麓,春季云雾缭绕,叶片细嫩,制作的白毫茶(又名毛峰茶、米茶)形体比米稍长,青绿色,尖端微白,质地尤佳。用开水冲泡,叶形完整如生,茶水微绿,香味醇厚。该茶与遂川的狗古脑、南城的麻姑山茶、庐山的云雾茶同被列为江西名贵茶种。
晒烟晒烟原是我县农民自种自给的经济作物。因该地土质肥沃,排水通气性能好,加之耕作细致,管理认真,所产烟叶叶大肉厚,色泽金黄,无麻斑,无虫蛀洞,质量良好,在县内享有盛誉。目前,我前在各乡镇大力发展烟叶种植,桃陂、圳口、东陂、黄陂、神岗等乡镇均有近万亩的烟叶基地。
茶油茶油色泽黄澄,清澈透明,气味芳香,无杂味,俗誉为“猫咪眼”,是我县食用植物油中的佳品。品种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红花油茶和尖叶油茶,分布在各个乡镇。千亩以上的行政村有:龙井、泉源、徐溪、边山、管坊、嵊排、上堡、淡水、东港、北坑、陈坊、横源、尚塘、圳口不、西源、霍源、黄陂、塘圩、丰产、店下、二村、三村、仙源等。城南乡的龙井,蓝水乡的仙源,历史上因盛产茶油而出名。
竹笋我县竹笋有毛竹生的冬笋、春笋和小山笋三种。竹笋肉嫩味鲜,香脆爽口,营养丰富,人们普遍爱食。尤其是冬笋的味道更佳,成为我县历来畅销的土产。春笋长和快,产量高,以往多用于制作香菇笋(竹笋破开经水煮后晒干,笋形稍卷曲)。我县桃陂、东陂、梨溪、中港等乡镇都建有竹笋加工厂,采用竹笋制作水煮笋罐头,远销上海、浙江、苏州、日本等地。
薯粉薯粉是我县的一大特色,每处“霜降”前后,农村家家户户均用红薯磨制薯粉,每年收购薯粉上百万斤。我县所产薯粉色泽洁白、干燥,呈粉末或胡椒子状,无渣无杂质,是制作薯粉圆、水晶圆、薯粉饺、薯粉丝的原料,也是烹饪勾芡菜肴不可缺少的调料。特别是君山薯粉(产于棠阴镇君山村),色泽洁白,制作的食品柔润而透明,润滑可口,堪称佳品。近年来,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办起了薯粉加工厂,把薯粉加工成薯粉丝,如:“红胖子”等牌子薯粉,多为销往抚州、南昌、杭州、上海等地。
百合粉百合粉是神岗乡封家山、军溪、车庄、岳家庄和圳口乡演溪等地的特产。旧时,农民上山采挖野生百合鳞茎,加工制成百合粉,色泽洁白晶莹,质量甚佳。百合粉加蜂蜜用刚沸的开水冲熟成半透明浆糊状,润滑可口,是清热、润肺、止咳、解渴的上乘食品。
南源乌猪南源乌猪是南源乡农户经过长期精心饲养、挑选培育的地方种猪。它全身黑毛,有的肢部有白毛,体形较小,体躯宽平,全向发育匀称,属肉脂兼用型。特点是毛稀、皮薄、骨细、肉嫩、耐粗饲料、抗病力和适应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