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抚州市地图 >
宜黄县地图
宜黄县相关地区地图:

宜黄气候

宜黄地处华南气候区与华中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初寒渐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雨少,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温度17.3℃,年平均降水量为1749.4毫米。春秋短而夏冬长,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历史人文

宜黄历史文化悠久,禅文化、赣文化(宜黄戏、傩舞)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深厚,自然景观神奇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并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发展生态、文化、红色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孕育了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水利学家侯叔献,明朝抗倭名将兵部尚书谭纶,清代禁烟名臣黄爵滋,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等历史名人。解放后,有余瑞璜、吴式枢、程孝刚三位中科院院士,有被美传记研究所选入《国际杰出带头人物名录》的清华大学年轻教授应明生(宜黄神岗人)。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黄成为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著名的黄陂战役、东陂战役就发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主要旅游景点有唐代高僧本寂禅师创建于公元870年、距今有1136年历史的佛教五大禅宗之一——曹洞宗祖庭曹山寺,全国罕见的丹霞地貌――太极岩风景区,素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江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棠阴古镇,赣东明珠――观音山水库,抚州市第一高峰――军峰山(主峰海拔1760.9米),野生华南虎主要栖息地——鱼牙嶂自然保护区等。

地方特产

宜黄特产-手工艺品:
夏布夏布是我县传统的手工艺名优特产,旧时曾列为贡品。明代、清代及民国初期,县内夏布生产极盛,遍及城乡各地,尤以棠阴、蓝水、县城、新丰、神岗、潭坊、南源、圳口、梨溪等地为多。我县夏布以上等苎麻为原料,经过缉麻、整经、过筘、上浆,然后用木织机织造。夏布品种,按纱号粗细分为400~500筘的麻袋布,600~700筘的粗布,800~900筘的中庄布,1000~1200筘的细布四种。按颜色分有本色布、漂白布、印花布三种。麻袋布有本色,山区农民用于制作粮袋。粗布及中庄布大部分漂白,一部分印蓝色花,用于制作衣服、蚊帐和装饰布料。细布全部漂白,薄如蝉翼,皎若白雪,用于制作夏布高级衣服。我县所产夏布,特别是漂白细布,细嫩光洁,轻薄凉爽,刚柔互渗,吸湿易干,坚韧耐用,曾畅销南昌、九江、上海、武汉、山东、山西等地,并远销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建国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宜黄夏布生产夏布产量逐年减少,仅有少数农户织造一些粗夏布自用,销售数量极少。
土纸称草纸,是我县特色手工产品,以往多用嫩毛竹碎成纸浆,制作草纸、胶纸、连史纸、爆竹纸,尤以生产草纸为多。草纸分嫩纸、粗纸两种。嫩纸色泽淡白,薄嫩柔韧,多用于包装瓷器、南贷、百货及搓纸捻民。粗纸色泽暗黄,较为粗糙,多用做焚化纸和卫生纸。胶纸每刀42张,故又称四二纸,色泽褐黄,吸水力强,主要用做包装纸和卫生纸。民国十一年,我县嫩的土纸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土纸生产得到发展。
潭坊丝线凤冈镇潭坊村种桑养蚕、缫丝纺线、织造纺绸的历史悠久,这里的大部分农户和居民都从事养蚕生产,所产和蚕丝称“宜乡丝”,丝线称“潭坊丝线”,纺绸称“潭纺”。特别是潭坊丝线,有杭锁、墨扣、衣线、花线、鱼线等品种,线型粗细均匀紧扎,坚韧耐用,本色线光亮洁白,染色线鲜艳夺目。杭锁用彩线编织,为清代扎发辫的高级手工艺品,曾流传“有钱有钱,看你发辫”之说,兴盛时有50余100家丝绸店,还有丝绸商在抚州、南昌、宁都和福建省长汀等地开设丝线店。
竹簟竹簟是我县圳口、神岗、南源、梨溪、二都等地的手工艺产品,为夏、秋季铺床的理想卧具,畅销天县内和抚州、南昌等地。竹簟以小白竹篾编织的为佳品。质量按竹篾的皮数划等:每寸9~11皮篾为普通竹簟,每寸12~16皮篾为高级竹簟。我县所产竹簟,特点是篾薄柔韧,色白光滑,结实而磨,图案美观。暑夏期间,卧于竹簟上,清凉爽身,柔软舒适。
南源圆桶南源圆桶有桶(水桶、勾桶、挑粪桶、便桶)、盆(脸盆、浴盆、洗碗盆、鸡食盆)、盖(锅盖)、桌(圆桌)等四大类产品,各类产品均有大、中、小等多种型号。南源中、圆桶用优质杉木制造,做工精细。特点是木质较好(色白微黄、疤结少),轻巧美观发,价廉耐用等特点。后来由于铁皮、搪瓷、塑料制品增多,圆桶逐渐滞销,产量下降。
曾坊毛笔桃陂乡曾坊村毛笔生产始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嗣后,万家、王家村变有生产。曾坊毛笔原料纯净,制作精细,产品有羊毫和鸡狼毫,并有大楷、小楷等型号,共30多个品种。小楷鸡狼毫,笔峰尖锐,刚柔适中。
豆豉娘豆豉娘是我县传统的调味佳品,稀粥状,猪肝色,香味醇正。它以大豆(乌豆最佳)为原料,经地洗净、蒸焖、发酵、浸泡、过滤、煮熬等工序而成。用其作调料入菜,色泽酱红,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作为调味的佳品,我县城乡群众普遍食用。
乘乘酒乖乖酒又名红酒,是白竹乡农户自酿的名酒。酿酒方法与酿米酒大致相同,但事前要用晚米煮熟捣烂,抟成碗口大的圆饼,经发酵后晒干制成乖乖酒饼。醇酒时,将乖乖洒饼与米酒药粉碎拌入糯米饭内,按米的重量加入同量的清水,密封二十天即成。此酒颜色金黄,澄沏透明,醇醪香甜,酒性刚烈如白酒,着火能燃。封存时间愈久,酒质愈佳,而且颜色转红。当地群众,多以此酒招待佳宾。
宜黄特产-副农产品:
苎麻历史上以来苎麻是我县一大物产,在我县种植出来的苎麻纤维细长,质地柔韧,耐腐耐磨,富有光泽,无褐色斑点,漂洗后颜色洁白,明、清时期我县盛产夏布,苎麻就是织造夏布的上乘原料。
香菇香菇是我县山区的传统特产,有自然菇和菌菇两种。自然菇是深山潮湿地带腐树所生,形躯细小,亭亭如盖,表层有纹痕,脚短肉厚,个小肉厚的爆花菇质地尤佳。菌菇是经过人工增值而成,形躯稍大,痕纹略显民,脚长肉薄。鲜香菇润滑可口,干香菇清香味美,均肯有丰富的高级营养价值。现在东陂、神岗、圳口、黄陂、蓝水、二都、梨溪、南源、新丰等乡镇都积极发展香菇生产,涌现出许多香菇村和大批香菇专业户。我县香菇除在县内自销外,还大量销往抚州、南昌、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茶叶清同治《宜黄县志》记载,我县历史上茶叶品种有仙人茶、勾藤茶、白毫茶、观音茶等。旧进,大多数茶叶树野生于山间,因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叶片肥嫩,质地纯正,味道清香。神岗乡丰家山村茶叶树生长在军峰山麓,春季云雾缭绕,叶片细嫩,制作的白毫茶(又名毛峰茶、米茶)形体比米稍长,青绿色,尖端微白,质地尤佳。用开水冲泡,叶形完整如生,茶水微绿,香味醇厚。该茶与遂川的狗古脑、南城的麻姑山茶、庐山的云雾茶同被列为江西名贵茶种。
晒烟晒烟原是我县农民自种自给的经济作物。因该地土质肥沃,排水通气性能好,加之耕作细致,管理认真,所产烟叶叶大肉厚,色泽金黄,无麻斑,无虫蛀洞,质量良好,在县内享有盛誉。目前,我前在各乡镇大力发展烟叶种植,桃陂、圳口、东陂、黄陂、神岗等乡镇均有近万亩的烟叶基地。
茶油茶油色泽黄澄,清澈透明,气味芳香,无杂味,俗誉为“猫咪眼”,是我县食用植物油中的佳品。品种有普通油茶、小果油茶、红花油茶和尖叶油茶,分布在各个乡镇。千亩以上的行政村有:龙井、泉源、徐溪、边山、管坊、嵊排、上堡、淡水、东港、北坑、陈坊、横源、尚塘、圳口不、西源、霍源、黄陂、塘圩、丰产、店下、二村、三村、仙源等。城南乡的龙井,蓝水乡的仙源,历史上因盛产茶油而出名。
竹笋我县竹笋有毛竹生的冬笋、春笋和小山笋三种。竹笋肉嫩味鲜,香脆爽口,营养丰富,人们普遍爱食。尤其是冬笋的味道更佳,成为我县历来畅销的土产。春笋长和快,产量高,以往多用于制作香菇笋(竹笋破开经水煮后晒干,笋形稍卷曲)。我县桃陂、东陂、梨溪、中港等乡镇都建有竹笋加工厂,采用竹笋制作水煮笋罐头,远销上海、浙江、苏州、日本等地。
薯粉薯粉是我县的一大特色,每处“霜降”前后,农村家家户户均用红薯磨制薯粉,每年收购薯粉上百万斤。我县所产薯粉色泽洁白、干燥,呈粉末或胡椒子状,无渣无杂质,是制作薯粉圆、水晶圆、薯粉饺、薯粉丝的原料,也是烹饪勾芡菜肴不可缺少的调料。特别是君山薯粉(产于棠阴镇君山村),色泽洁白,制作的食品柔润而透明,润滑可口,堪称佳品。近年来,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办起了薯粉加工厂,把薯粉加工成薯粉丝,如:“红胖子”等牌子薯粉,多为销往抚州、南昌、杭州、上海等地。
百合粉百合粉是神岗乡封家山、军溪、车庄、岳家庄和圳口乡演溪等地的特产。旧时,农民上山采挖野生百合鳞茎,加工制成百合粉,色泽洁白晶莹,质量甚佳。百合粉加蜂蜜用刚沸的开水冲熟成半透明浆糊状,润滑可口,是清热、润肺、止咳、解渴的上乘食品。
南源乌猪南源乌猪是南源乡农户经过长期精心饲养、挑选培育的地方种猪。它全身黑毛,有的肢部有白毛,体形较小,体躯宽平,全向发育匀称,属肉脂兼用型。特点是毛稀、皮薄、骨细、肉嫩、耐粗饲料、抗病力和适应性强。

经济状况

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51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比由上年23.9:50.6:25.5调整为21:54:2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19.8%。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达2.53亿元,增长35.6%,总量在全省排名前移6位,增幅位居全省第11位;乡(镇)财政收入全面上台阶,均突破500万元,其中凤冈镇、棠阴镇财政收入突破千万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5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5155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化学需氧量排放1750吨,二氧化硫排放1680吨,均在控制指标范围内。

历史沿革

三国吴置宜黄县,因县治在宜,黄二水合流处,故名宜黄。1985年3月15日,撤销黄陂、棠阴乡,设置黄陂、棠阴镇(赣府厅字[1985]160号)。1995年12月12日,撤销梨溪乡、东陂乡,设立梨溪镇、东陂镇(赣民字[1995]250号批复)。至此,全县辖5个镇、11个乡:凤冈镇、梨溪镇、棠阴镇、黄陂镇、东陂镇、桃陂乡、潭坊乡、城南乡、南源乡、二都乡、圳口乡、蓝水乡、神岗乡、中港乡、白竹乡、新丰乡。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05961人;其中:凤冈镇31532棠阴镇17753黄陂镇19690东陂镇10532梨溪镇17376城南乡15003二都乡15031兰水乡13709中港乡5488白竹乡4357新丰乡7427神冈乡9759圳口乡10922南源乡8338潭坊乡6824桃陂乡12220(人),2001年3月2日,撤销二都乡,设立二都镇(赣民字[2001]94号批复)。2001年11月8日,撤销蓝水乡,划归中港乡,乡政府驻蓝水;撤销白竹乡,划归黄陂镇;撤销城南乡、潭坊乡,划归凤冈镇(赣民字[2001]509号批复)。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21.1万人。2004年底,全县辖6镇6乡。凤冈镇2004年辖:东门路居委会、学前街居委会、南门路居委会、西马路居委会、北门路居委会、西门路居委会、北关村、附东村、桥头村、河东村、澄源村、大鹿村、仙三都村、池南村、马停桥村、龙和村、新斜村、东排村、龙井村、官仓村、陈坊村、岱塘村、桥下村、集贤村、中渡村、新中村。棠阴镇辖:棠阴镇居委会、解放村、永兴桥村、泉源村、大岚村、硖石村、雷湾村、民主村、建设村、白竹村、君山村、田西村、店前村、小河村、河里村。黄陂镇辖:黄陂镇居委会、黄陂村、塘圩村、十都村、秀源村、中田村、芒坳村、大源村、安槎村、罗湾村、拿山村、蛟湖村、霍源村、西源村、丰产村、上堡村、港南村、竹溪村、大名村。东陂镇辖:东陂镇居委会、东陂村、排上村、边山村、层源村、管坊村、梅湾村、干溪村、柏岭村、三溪村、河溪村、江背村。梨溪镇辖:梨溪村、三陂村、官坪村、中和村、九车村、桐源村、外阴村、里阴村、尚源村、上下狮溪村。二都镇辖:二都镇居委会、二都村、云丰村、严坑村、白槎村、帘前村、三都村、南陂村、山前村、河口村、上际村、鸟岭村、漠源村。中港乡辖:二村、何坊村、鹿冈村、龙冈村、店下村、邹坊村、三村、高山村、仙源村、淡水村、余溪村、东港村、中堡村、上坪村。新丰乡辖:新丰村、李坊村、仙坪村、东门村、候坊村、乔坑村、护竹村。神冈乡辖:神冈村、杨坊村、龙上村、大山口村、卢坊村、党口村、尧坊村、东源村、下湾村、罗坊村。圳口乡辖:圳口村、徐溪村、固源村、郊源村、横源村、枫林村、麻坑村。南源乡辖:南源村、夺中村、元坳村、东源村、上北坑村、黄家地村、港口村、下坪村。桃陂乡辖:桃陂村、增坊村、万家村、梅坊村、大港村、荣前村、圣华村。黄柏岭垦殖场,青年垦殖场,六里铺工业园区

城市荣誉

全国退耕还林项目试点县,全国首批百家电气化达标县,江西省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江西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江西投资环境优良县,江西创建绿色生态先进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综合治理平安县,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和谐平安县”,全省绿化最佳县,江西省塑料制品产业基地,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中国百佳最具投资潜力县(区),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