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抚州市地图 > 宜黄县地图 >
圳口乡地图
圳口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古迹

召忽墓,春秋时齐国人,齐国公子纠的师傅,与管仲同辅公子纠。春秋初期,齐襄公统治黑暗,政局动荡不安,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莒国,公子纠在管仲和召忽帮助下逃到鲁国。不久,齐国发生宫廷变乱,襄公被杀,国内无君。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为巩固政权,迫使鲁国处死了公子纠。管仲被囚回国,后成为齐国名相,辅佐桓公建立霸业。召忽看到其主被杀,无比痛心,悲愤交集,遂触殿柱而献忠,死后葬于此处。东召忽村与西召忽村因此而得名。召忽墓位于圳口乡西南37.5公里、圳口乡东召忽村西100米处。该墓封土高约3米,直径约6米,墓前有清雍正五年进士邑人马长淑所立墓碑一通,上刻“齐召忽墓”四个大字及介绍召忽生平的碑文。197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姑幕故城:位于城南35公里的圳口乡。据《读史方舆纪要》载:莒州东北百六十里有姑幕故城,古为蒲姑氏国,汉置姑幕县。《齐乘》载:姑幕城,商侯国,汉晋为县,姑幕在莒县东北百六十里。《重修莒志》载:姑幕城,商侯国,为石埠之古城。由此可见,石埠子村确为姑幕故城。经文物部门实地调查,姑幕故城址长1000米,宽750米,总面积75万平方米。村后断崖处暴露的文化层厚约1.5米,有红烧土、灰土、陶片、瓦砾等。采集的标本有残瓦当、陶豆柄、残刀币等。石埠子村西2公里处有一座战国墓,六座汉墓等古墓群,均与姑幕城有关。石埠子村内有一眼古井,汉砖砌成,现已将井口密封。村北200米有一村,名叫“城后”含义是在姑幕城北。当地群众称故城是“樊王城”,是说王莽建立新朝后,各地相继爆发了反抗王莽暴政的农民起义。王莽天凤五年,琅琊人樊崇聚众起义,为了与官军相区别,起义军皆用赤色涂眉,故称“赤眉军”,起义军围攻莒县未果,转而进攻姑幕城,经过浴血奋战,歼灭北海太守田旷军一万余人,攻陷姑幕城。因此,姑幕城又称“樊王城”。圳口乡葛布口村西北有一土岭,俗称“驮尸岭”,传说是掩埋攻打姑幕城战死将士的墓地,考古发现岭埠上墓葬众多,日常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现古时埋葬的尸骨及剑、镞等兵器。古时,姑幕城屡为县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并于东莞县,故城遂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