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乡地图
中港乡相关地区地图:
中港乡-基础设施
中港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1500万元,新建一座占地20万平方米“蓝港”新区,一座3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中心小学、汽车站、100多套农民新居落户新区;中港乡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水泥硬质路面达85%;电力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水电站18座,并完成农网改造,实行了同网同价;通信条件较好,全面开通了固定电话,移动、联通通信基本覆盖中港乡。中港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蓝港”新区占地20万平方米,农贸市场、中港希望学校、中心小学、汽车站、供电大楼、200多套农民新居落户新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有线电视,村村通公路,中港乡100%的村组铺设了水泥路面。移动、联通通信覆盖中港乡,是宜黄县第一个信息化手机乡。2005年,中港乡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荣获宜黄县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基层党建、农业产业化、计划生育、义务教育、宣传思想、民兵预备役等工作都获县先进单位,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获市先进乡镇荣誉称号。2006年3月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先进乡镇。
中港乡-一村一品
中港乡把发展生产,促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目前中港乡形成了以鹿岗、龙岗、邹坊、二村为主的4000亩白莲种植基地,同时发展“四菇”(竹荪菇、巴西菇、冰菇、大球盖)、“三笋”(冬笋、春笋、闽笋)、制种、大蒜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实现了农业结构布局区域化和优质化;烤烟生产作为发展特色的主导产业来抓,烤烟生产500亩,成为中港的又一个亮点。为了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民耕种收入,中港乡将投资800多万元进行农田改造,总规模为549.89公顷,涉及鹿岗、龙岗等7个村,改造后的农田水稻产量将比以前提高600多吨,农民仅此一项将增加收入80多万元。
中港乡-历史文化
境内有两座名寺,石门寺和今古寺,都是省开放重点寺庙,佛教大师欧阳竞无曾经为石门寺撰写了《复兴石门寺石碑记》。有史记载,北宋一代名相、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少年曾受学于鹿岗书院(现中港乡鹿岗村)。其老师杜子野(中港淡水人)在仁宗年间为首创建鹿岗书院,晚年被宋神宗封为“特奏名”进士。鹿岗书院现存重要文物有“香林普同塔碑记”一块;阴刻石匾两块;地下“杜君墓铭”阴刻石碑一块;“鹿岗王氏族谱(也可称王安石家谱)”两座。均为国家三级文物。乡政府所在地三村还保存一条明清古商业街,街中有一所明清古建筑精品——州司马院,立有明代礼部尚书黄长庚之妻节孝坊。
中港乡-所辖村屯
鹿岗村位于中港乡北大门,距宜黄县城20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鹿岗村因地制宜,围绕“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新农村”建设,带领群众探索出“产业强村、环境立村、文明建村”的发展路子,把全村建设成为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思想道德风尚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安定、环境面貌整洁优美、法治民主制度健全、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新鹿岗。发展特色产业。鹿岗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三培两带”活动,通过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公司带农户等经营模式,扶优扶强优势产业。2006年,新村组村民王记根从广东珠海带回甜玉米种植技术,想大面积种植甜玉米,调剂出10亩良田让王记根承包种植,当年获利3万多元。鹿岗村甜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80多亩。该村相继建立了100亩食用菌基地,500亩制种基地,100亩白莲基地、325亩烤烟基地。
中港乡-地理气候
中港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面群山环绕丘陵占领30%,山区占70%,最高点大五山,海拔1136.6米最低点白槎村海拔10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水贯穿全境,长达16公里。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1℃、1月均温5.2℃,7月份均温28.8℃。年降水量1582.4毫米,年无霜期264天左右。水力水电资源丰富,有水利工程266座,建成旱涝保收田面积14600亩,有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630千瓦,年发电量260万度。中港乡100%的农户用上了电。中港乡交通便利通讯迅捷中港乡70%村通电话。
中港乡-参考资料
[1]宜黄县政府网http://www.jxyh.gov.cn/Dep_index.asp?id=48,[2]人民在线http://www.peoplexz.com/316/562/20080709101325.htm,[3]江西文明网http://jingji.jxwmw.cn/system/2007/12/26/010022235.shtml,[4]临川晚报http://www.lcwb.com.cn/newshtm/2008-11-27/2008112783308.htm,[5]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quhua/36jx/1026y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