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玉溪市地图 > 元江县地图 >
因远镇地图
因远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状况:2006年,因远镇生产总值(GDP)为15711.9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472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500万元,农业总产值822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01.90万元,财政支出1230.60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2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080万元;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875万元,人均存款2033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228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主要农产品及副产品产量:粮食618.18万千克,烤烟2118.30吨,甘蔗7443吨,蔬菜6005.2吨,油料1563.6吨,水果49吨,水产品106吨。大牲畜存栏7262头,出栏菜牛703头,牛肉产量96.6吨;生猪存栏11065头,出栏肥猪14042头,猪肉产量1219吨;山绵羊存栏1716只,出栏菜羊487只,羊肉产量9.6吨;禽肉产量60.8吨,禽蛋产量31.1吨。全镇共有乡镇企业530个,其中:私营企业4个,个体企业526个;从业人员4250人;营业总收18500万元;实现利税650万元。主要工业产品及产量:毛茶487吨、石料4万立方米、食用植物油58吨、白酒600吨、红砖25万块、瓦4万片、黄金55公斤、发电量1138万千瓦。
各产业生产发展状况:(1)烤烟:烤烟种植业是因远镇的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因远镇的烤烟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全镇的烤烟种植面积达20400亩,全年烟叶交售总量为211.83万公斤,为我镇农民群众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2)养殖业:养殖业是因远镇除烤烟以外的一大产业,2006年因远镇全镇共存栏大牲畜7212头,出栏1020头;家禽存栏28568只,出栏15460只;畜牧业总收入达1021万元。目前,因远镇正在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为全镇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打基础。(3)矿产业:因远镇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金银、镍、铁、石棉、蛇纹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镍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二,2005年,成功引入云锡集团到我镇投资开发镍矿,成立元江县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镍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为我镇提供了400人的就业机会,带动了我镇二、三产业的发展。(4)水电业:因远镇水力资源丰富,原集体企业三板桥电站改制成功,还引进了民发集团投资建设路同电站主,现准备试生产。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建设情况:因远镇共有2所中学(因远一中、因远二中)、25所小学,共有教师284名,其中:中学教师100名,小学教师184名;在校学生3832名,其中:中学生1292名,小学生2640名。因远一中、因远二中及各村委会完小均建有教学楼、图书室、实验室、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教学条件较为完善,近几年来为我镇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而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较差,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我镇整个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教学条件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情况:2006年我镇的文体工作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按照江泽民同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广泛开展和参与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进行宣传22期,组织文艺培训1期,组织演出5场文艺晚会;2006年共创作歌曲5首(《哈尼情歌对唱》、《哈尼幸福歌》《忘不了》《白族欢乐曲》《哈尼族酒歌》;创作舞蹈节目9个,即《元江,美丽的土地上》、《小河淌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马儿啊,你慢些走》、《婚誓》、《牡丹之歌》、《赞因远》、《赞歌》、《喜洋洋》;戏曲节目2个,即小快板《赞咪哩》、花灯《四大妈夸因远》;书法作品2件;启动“2131”工程,下乡放电影138场,观众达50820人次。同时,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一年一度全校性的冬季运动会和夏季篮球运动会在各中小学成功举办,在平时,单位之间、村组之间、单位和村组之间总会聚在一起,开展各种形式的篮球赛、足球赛等,增强了人民的体魄,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新农村建设

(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全村2006年经济总收入达1780.4万元,比2005年增8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04元比2005年增100元,粮食种植面积3675.5亩,总产128.1万公斤,人均产粮267.5公斤。随着镍矿开发,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的提高,目前全村拥有固定电话486部,手机560部,比2005年增320部达到每3户拥有一台固定电话,每两人拥有一部手机,全村共有摩托车224辆比2005年增184辆。电视复盖率达99.5%,其它家用电器、农用车、拖拉机、汽车以逐步走入农户。市场上每天消费的猪肉在7头左右,市场上的肉价、架价粮价等以很平稳,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二)在“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安定推行以来,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了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家庭和谐的好习惯,群众自觉积极地参与本村的建设。使全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变。采取国家补助一点,各级支持一点,村上出一点,群众投工出力的办法完成了以下设施建设项目:1、修建了小班碧村民小组长2641米、宽2米的文明巷道,工程总量,混泥土528.2m3,石方72m3,由群众出钱修建一座桥,总投资28万元。2、投资46万元修建大班碧村民小组长1788米的文明巷道,工程总量混泥土663m3,石方320m3,公厕2座,进村公路443米,宽3.5米,混泥土310.1米m3,排水沟7268米。3、投资25万元修建了沙浦长956米的进村公路。4、投资3.5万元修建了土塘338米进村公路和上学路。5、投资6万元修建了新寨进村公路。6、投资4万元修建了大甸索进村公路和160米文明巷道。7、投资6万元修建了安定大街绿化带和人行道。8、投资3万元修建了安定自来水池和球场附属设施。全村共投资121.5万元,修建了长2603米的进村公路,长4569米的文明巷道,长340米的绿化带和人行道,自来水池和球场附属设施。(三)在“管理民主”方面,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远镇党委、政府和安定村委会把群众最关心村务、财务公开作为村级建设的一大重点来抓,把新农村建设重要意义的项目是什么、怎么做、用什么方式做,资金来源,每户需要出几个义务工,都向群众公开,有的项目在群众会上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施工来建设,使群众对建设新农村项目有充分了解,进行了认真监督,全村投入义务工9400个,人均近2个。在财务上采取三签一审核制度,即经办人签字,主任签字,书记签字,财务审核小组审核,发现不能报的单据及时提出意见,并在村务、财务公开栏中向群众公布,随着村容村貌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相应的完善,制定了安定村委会村规民约,村务、财务管理制度,科技文化活动制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党员活动制度,卫生值日制度,并制成公示牌在墙上进行公示。

人口情况

因远镇共辖因远、北泽、安定、车垤、卡腊、伴坤、都贵、浦贵、路同九个村民委员会,63个村民小组(自然村)。截止2007年10月,全镇总户数7250户,总人口28890人,其中:男14827人,女14063人;农业人口27062人,非农业人口1624人;少数民族人口25491人,其中:哈尼族20446人,占总人口的71%,白族4795人,占总人口的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3‰;人口密度为88人/平方公里。

历史事迹

1949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云南人民自卫军1、6支队胜利到达因远,1月17日2、3、5、7支队相继到达和1、6支队会师。中共滇南工委书记张华俊,中共云南工委代表,赵文到达因远,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拥戴。我人民自卫军已发展到3000余人,分驻于因远沙浦、红安、安仁等村集中因远坝,在滇南工委的领导下,开始了整训、整编。1月20日云南人民自卫军在因远小学校妙莲寺左侧松院召开全军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会议认真总结建军以来的战斗历程,统一到车、佛、南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认识,成立了部队党总支,加强党结部队的领导。总支书记袁用之,委员方仲伯、唐登岷、廖必均、刘宝煊同志。1月28日,自卫军干部扩大会议召开第一次会议,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同时全军指战员2月4日至2月9日先后在因远城隍庙广场、镇政府南面田坝间分别召开模范同志表彰大会和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之后,进军车、佛、南建立革命根据地。本镇男女青壮年约数百人勇跃参军。自卫军“会师因远”和“因远整训”在云南的革命斗争史上占据光辉的一页。也是因远镇历史上最盛大的最荣耀的事件。同年六月,中共党员庄静在安定、安仁等地组建和成立了党的地下支部,于后,相继成立中共定远乡总支部,临时人民政府。同年11月,根据县委部署,人民政府组织基干队共36人枪,到新平县磨河山阻击李润之匪部,我民兵王怀藩壮烈牺牲。同年12月底,全乡各族各界群众身着威装,载歌载舞在太平山隆重集会,热烈庆祝“昆明和平解放”;同时对重利盘剥并在群众头上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的个别土豪劣绅,恶霸分子进行清算,说理斗争,同时筹建元江人民中学。1950年5月,清水河地区发生了反革命武装暴乱,部份群众,因听信土匪谣言,被胁迫卷入了暴乱,我政府基干队进行清剿,通过宣传和教育,进行政治瓦解,教育争取自新,大部匪徒主动交出武器,暴乱得以平息。同年6月,“反匪特斗争”中在太平山子孙庙执勤站岗的武装民兵李金友被匪击成重伤,畲天佑、熊家明被反动土匪杀害。同年9月,元江人民中学荣获蒙自专区模范中学称号,锦旗上书:元江元江,文化摇篮,一手提笔,一手拿枪。——弘扬学校师生,一面扛枪,投入征粮清匪的斗争,一面进行紧张的教育活动,成绩显著。同年10月,区基干队长张忠元率武工队员到四塞征粮,在咪杵河畔惨遭反动土匪杀害。本镇党政军学商,各族各界在因远中心小学校召开三烈士追悼大会。1951年10月至1952年10月,本镇各族民工组成一个中队,历时一年,参与修筑国道昆洛公路甘庄——元江段,白族女民工张淑兰因公殒命。王必勇、李仲达等荣获劳动模范称号,并获得大黄牛一头的奖励。1952年至1953年,进行土地改革。1954年初,投劳4万个工挖筑“增产大沟”,开解放后兴建农田水利的先河。也是本镇自古以来水利建设的突破。1957年上阵建乌龙水库,为本镇兴建水库之始。1967年,始建卉茂山“茶叶样板山”,为本镇乃至本县茶山建设和茶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各族农民开辟新的生财之道做出示范。1979年始,中共元江县委和元江县人民法院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平反冤假错案;对1957年确实错划“右派”的和“青年党”,“反共大同盟”等冤由,给予平反昭雪。按照党和政府关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原则进行了妥善安排处理。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镇率先在清水河片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次年,全镇铺开。又次年,县委在本镇开展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1981年——1982年,驻泰30多年的侨商,本镇人张传述、杨润泽、李思哲等先后回乡探亲。1986年,兴修昆洛公路303公里——伴坤公路。1989年303公里至伴坤公路全线通车,行程43公里。汽车驶入哈尼山寨浦贵、都贵、伴坤等地。为贫困山区民族经济,民族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同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因远小学《文明单位》匾额。1988年1月,区改镇,召开建镇后的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镇党委,车德才任书记,胡卫云、金荣兴任副书记。委员:李树林、李顺林、罗乔发、李锐民。召开因远镇第三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大主席团;杨和平当选本届人大常务主席;选举镇长组建人民政府,胡卫云当选首届镇长,朱玉明、张海亮当选为副镇长;分别召开了妇女、共青团员代表大会,龙永秀任妇联主任、宗存发任共青团委书记。1988年6月23日,成立因远统计站,朱玉明任站长,李社平任副站长。1989年6月中共玉溪地委授予本镇党的委员会《先进党委》称号。8月镇党委、政府、人大(1989)2号档决定;编写《因远镇四十年统计年鉴》一书,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献礼。

基础设施

道路建设:全镇共辖9个村民委员会,63个村民小组,全部村民小组均已通路。除因远、安仁、北泽、安定、土塘、浦贵、都贵等少数村民小组外,其余大部分村均为土路及沙石路面,交通条件较差。
五通情况:全镇63个自然村6837户均通电、通公路,有40个自然村通自来水,共5224户,有2660户通电话,有2764户同有线电视,有4088户拥有电视机。
沼气建设:全镇共有1134户建有和使用沼气。
公厕:全镇9个村委会63个村民小组,共建有公厕66个,有32个村民小组尚未建有公厕,卫生条件较差。
集贸市场:因远镇共有2个集贸市场,分别设在镇政府所在地的因远村和安定村委会所在地安定村。
水利设施:因远镇辖区内共有3个水库,分别是:乌龙水库、海菜塘水库、沙浦水库,灌溉沟渠共237000米,由于镇内水源不足、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严重制约整个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农田灌溉及人畜饮水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