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地图
永安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完成GDP8.29亿元,五年间年均增幅为44.2%。实现财政税收8052万元,年均增长64.9%。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年均增长48.2%。规模企业达到33家,较“十五”初增加了20家。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亿元,较“十五”初增加8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9亿元,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30:50:20调整为2005年的20:60: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4元,年均增长14%。发展养殖大户是永安镇养殖业的一大亮点。全镇有种养大户30户,其中新五丰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生猪生产上市的公司,已有5年发展历史,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养猪,每年有四万头生猪出口到亚欧地区。永安农业科技发达。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示范项目和国家粮食丰收科技工程项目落户永安,其中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及超级稻新品种展示区110亩,展示品种达25种;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永安专项实验区4450亩,内有核心试验区200亩;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制种示范基地50亩;烤烟+超级杂交水稻栽培基地100亩。袁隆平院士曾多次亲临永安指导超级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对永安的示范试验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镇切合实际地提出实施“工业优先、产业带动、科技创新、统筹跨越”的发展战略,把永安建设成为开放的创业乐土、富裕的工业强镇、秀丽的现代乡村、和谐的生活家园。
简介
永安镇共辖19个行政村,219个农业合作社,99年末统计的农户9919户,农业人口31034人,耕地面积26584亩,其中:田9143亩,人均占有耕地0.86亩。农村种植业主要以粮主,多经方面主要以养殖业的猪、蚕为主。中江柚起源于永安,迄今有近20年历史。它以色、香、味、形独具特色,清脆甘爽,酸甜适度,驰名全川,是馈赠的佳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永安镇党委、政府抓住契机,占据天时地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大发展永安柚,将永安柚的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并全力以赴,为保持永安柚独特色、香、形,建立永安柚母本原地500多亩,并从栽培管理、销售服务、规模优势、果品质量上狠功夫,组织专业人员跟踪管理,技术到户,成立永安柚果品公司,注册永安已初具规模,制作包装箱,挖掘市场潜力,扩大知名度,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到目前为止,永安柚在永安已初具规模,现有成片永安柚3500亩,12万余株,纯正优良挂果树1.5万余株,年产柚子225吨,实现收入135万元,预计5年过后仅柚子收入可达3000万元。现有栽柚(50余株)1亩以上,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种柚大户150余户。每到金秋时节,漫山遍野柚树成荫,沉甸甸的果子如群星点缀,令人神往,来往客商络绎不绝,争相抢购,为永安农村面貌增添了一道亮丽景色。
乡镇简介
永安镇位于习水县东南面,离县城(经二郎)约60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北纬28°。东邻二里、南与仁怀以桐梓河为界、西至二郎、北与桑木良村接壤。全镇总面积为105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5546户28057人,以汉族为主,杂居少量苗族。全镇地势南北两端为狭长山脉,中部以丘陵为主,土壤主要以黄壤土、水稻土为主。地势海拔差别大,立体气候明显,镇政府所在地海拔为940米,全镇最高海拔1536米(麻窝顶)、最低海拔450米(干溪沟),平均海拔在850—900米。镇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钼矿、石灰石,另外还有重晶石、莹石、铅锌矿等。
简介
永安镇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南郊,镇政府驻永安屯,人口2.64万人,面积53.7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西田家屯、东田家屯、砀石山、前辉庄、永安屯、三家子、周家屯、西两军、东两军、泉眼沟、大房身、孙家屯、东赖家屯、韩家屯、进步、西植棉、东植棉、后辉庄、西赖家屯。地处东经122°5′,北纬40°7′,半平原,半丘陵地带,三面丘陵环抱,西部是平坦开阔之势,永安河流经全镇、哈大公路中长铁路穿镇而过。镇政府驻地距大石桥市区5公里,营口市27公里,鲅鱼圈区45公里。永安镇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60小时,无霜期164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8日左右,终霜期在4月17日左右,雨量适中,年降寸量727毫米,有效积温3600度。春季多西南风,气候温和,相对湿度70%左右,季降水量120毫米左右;夏季气温较高但无酷署,降水集中,盛行东南风,相对湿度80%左右,季降水量427毫米左右;秋季凉爽,雨量适中,季降水量18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76%左右;冬季较长,多东北风,年均结凉冰期140天左右,一般11月下旬开始结冰,翌年3月中旬解冻,地面结冰厚度1米左右。永安镇在2000年新修了永安大街和兴安路,2001年维修了金三路东段,三家子至大房身的黑色环镇路及镇中心广场南北出口。对哈大路工业园区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2002年维修了金三路泉眼段,从而使永安镇的交通更加便捷、快速。新建商业网点20000平方米,完善了老手联广场的配套设施,强化了物业管理。
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779万元,比2004年增长170%,其中工业总产值3210万元,比2004年增长80.4%,本级财政收入实现228.3万元,比2004年(剔除农业税118万元后为109万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100元,比2004年增加974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一亿一千五百万元,比2004年增长76.6%。2006年,蚕桑产业实现茧款收入262万元,比2004年增长30%;畜牧产业实现产值5935万元,比2004年增长29.8%;优质粮食产业增收150万元;林木产业实现产值570万元;水产产业实现产值510万元;劳务产值实现收入6477万元。六大产业产值1390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8%,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06年止,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18个,企业总产值实现4150万元,企业入库税金68.9万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84%、40%,实现纳税“小巨人”企业9个,比2004年增长2个。2005~2006年,新建集镇各类用房21000余平方米,2006年,城镇化率达到了16.4%,比2004年增长近5个百分点。2005~2006年,共投资180余万元硬化建新、石口子村的村级公路12.4公里,村级公路硬化里程达到了22.4公里。2005年,投资10余万元整治了病险塘库和修复提灌站一座,2006年又投资50余万元,排除了先锋水库的险情和修复渠道500米,使水利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在2006年特大干旱期间投资5万余元再次对水厂进行了扩能技改,使水厂的日产供量由2004年的600吨增加至800吨。2005年,完成了3个村的农电网改造,使40%的农户实现了城乡用电同价的目标。2006年,又启动了居委多功能活动室、集镇公厕、水厂扩能技改、全面实施农电网改造、三河口公路大桥和“永锋”路硬化等六大民心工程。
简介
永安镇地处农安县中心地带,原属安县管辖,现已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古称黄龙府。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全镇幅员面积4.5万公顷,中小水库12个,森林覆盖率7%,下辖36个行政村,7个街道,拥有总人口197000人,其中农业人口90360人,占总人口46%,长白公路纵横镇区、是全县的交通枢纽,与领县市相通,是良好的人流、物流集散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健康发展,我镇及时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由传统农业向经济效益型农业转变,初见成效,同时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今年,我镇农业总产值可突破10亿,占国民经济总产值59%,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7个亿,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1%,财政收入2354000元,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在种植业上,扩大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今年,粮食播种面积240000亩,产量77900吨,其中玉米、高梁等201000亩,产量72000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400亩,产量500吨。主要销售长、白两市及周边县市。在畜牧业上,形成了规模经营。猪存栏100000头,出栏70000头;羊存栏5000只,出栏30000只;鸡存栏2000千只,出栏1000千只;肉产量8000吨;蛋产量2000吨;奶产量10吨,主要产品除本省外,远销辽宁、黑龙江。养殖业已成为我镇支柱产业,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随着种植业、畜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迅速壮大。目前,我镇拥有企业11524个,其中乡企25个,个体私营业11499个,从业人数36520人。乡镇企业占主导地位,从事加工、制造、生产配件,年创产值69900元。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后劲,实现了我镇经济良性循环。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8842男30483女28359家庭户户数15240家庭户总人口(总)54115家庭户男27844家庭户女262710-14岁(总)112920-14岁男60110-14岁女528115-64岁(总)4215615-64岁男2188515-64岁女2027165岁及以上(总)539465岁及以上男258765岁及以上女280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