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肇庆市地图 > 德庆县地图 >
永丰镇地图
永丰镇相关地区地图:

1、江西省广丰县永丰镇

永丰镇历为县治,为广丰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驻镇单位有:县级党政军机关,上级条管驻县单位,县直属机关、团体,公、民办中小学校,公、民营集团、公司、厂矿、企业等共288个。镇郊农村为县城蔬菜生产主要基地。镇内历来为工商贸易中心。2000年全镇财政收入878万元。1995年,被评为全省100个基本达标小康乡镇之一,名列全省第32位。北门村被评为上饶地区小康示范村之一。1997年,被评为江西省卫生县城。2000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古永丰镇于唐武德四年(621)建镇。唐乾元元年(758)建永丰县。唐元和七年(812),撤永丰县入上饶县,复为镇。宋熙宁七年(1074)复县。建县后所称县城和民国时期以后所称的永丰镇范围大致相同。民国时期,县城区域面积约0.64平方公里。民国二十七年(1938)始设镇,分关西、北里两镇。民国三十一年合并称永丰镇,其辖区除县城外,还包括县城附近的巷村、小坝头、麦田畈、老桥头、石磨岭,连隔河的水南(南屏村)也在其内。民国三十八年解放前夕,全镇辖20个保,268甲。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5月20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当时永丰镇属城厢区。1951年为县直属镇(区级),辖镇内各街和南屏乡(水南)。1954年南屏乡从永丰镇析出。1958年成立永丰镇人民公社。1981年撤社改镇,镇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永丰镇位于丰溪中游,县境中偏西部,东连排山镇,与塘墀乡隔丰溪为邻,南接大石乡,西毗洋口镇,北与下溪镇接壤,东北靠吴村镇。1993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北乡,将其区域和大石乡的南屏村划归永丰镇,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2001年11月,西坛乡撤销,其区域划入,还有原河北镇的源溪、湖头、塘溪3个行政村同时划入,全镇总面积扩大到47.3平方公里,县(镇)驻地距上饶市政府驻地信州区23公里,距省会南昌273公里。全镇原设东街、鸟林街、横路、南街、湖沿、商城、西山7个居民委员会,74个居民小组,东关、南屏、西门、北门、大塘角、南山6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2000年末,总户数36966户,160754人,其中男80704人,女80050人,非农业人口122260人。2002年10月,横路居民委员会并入南街居民委员会,增设白鹤畈、小康城居民委员会。全镇至此有8个居民委员会、69个居民小组。现有东关、南屏、西门、北门、大塘角、南山、西坛、石谢、翁岭、黄尖山、源溪、湖头、塘溪13个村民委员会、161个村民小组,共有104个自然村。2002年末,全镇总户数45827户,总人口183305人。共有耕地602公顷,其中水田582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5776吨。镇区工商业繁荣,郊区以种蔬菜为主。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323万元,工业总产值12577万元,民营企业总产值1.26亿元,财政收入8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8元。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455万元(1990年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2680万元,财政收入13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75元。民国时期,未闻有大事修城之举,致雉堞、城楼多有残缺,但古城大体仍存。县城六门,皆通街道。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街通东门;南街通南门;西街抵横路口,左通小南门,右穿过横路可达西门;中大街直至县府前;县府门前一道横街称府前街;自府前街折向北门,称鸟林街,外通石磨岭;自中大街之大井头始,有小巷通小北门,称税务巷;有街道直通西门,称西关。街道数经加宽,最宽处有6米左右。主要街道路面中间铺青石板,两侧砌以卵石。街道两旁店铺及城内各处民房,原皆平房,至民国中期始出现为数不多的两层木结构楼房。其间,点缀有较雄伟的庙宇亭阁,如孔庙、文昌阁、万寿宫、城隍庙、武庙等。这些古建筑与四周的城垣相对,呈现出一座小城的特有风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加大市政建设投资,县城建设步伐加快,昔日古城面貌焕然一新。古城墙于1951~1973年间先后拆除,少有遗迹。池壕有些因与城内下水道通连或与城郊农田灌溉有关,仍有部分保留。1977年大致按城墙旧址建成了环城公路,与上(饶)二(渡关)公路相衔接。老城街道布局,与旧相仿,旧有主街,已拓建成新街,中大街、西关街,宽至11米。1983年以后,街道、巷弄已改筑成水泥路面,街道两旁旧商店,多已拆迁改建。中大街和西关街,两旁商店大多数建成钢筋水泥结构的数层楼房,街道绿树成荫。旧时点缀在街道与居民区间的庙宇亭阁,多已无踪。而今分布县城各处的是政府机关、学校、工厂、医院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新建楼房;私人新建的住宅楼房遍布县城。1992年后,新建成44.4米宽、2.5公里长的永丰大道商业街和28米宽、2.6公里长的丰溪路商业街,以及西广路商业街,博山路商业街等。先后建成西山、白鹤畈、裕花园、东门、西桥、北门、水南、金三角、西苑住宅小区。县城人均住房面积由1990年以前的6.3平方米,提高到20.3平方米。永丰镇的市政建设,统一纳入县城规划建设之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全面安排,分期实施。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开放、发展广丰经济的需要,重新修订了县城建设规划,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5.2平方公里。在这个总体规划指导下,坚持走“商业化开发、商业化管理”的城建路子,加快了县城建设步伐。据1997年至2000年统计,吸收商业化资金13亿元投入县城建设,城区面积由原来的1.04平方公里增加到10.5平方公里,拆迁旧房32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道路61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5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2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5.4%,人均绿地7.8平方米。新建成6万自吨来水厂,新铺水管387.6公里。建成了占地1667公顷的垃圾填埋场,7个垃圾中转站及一大批环卫基础设施。建成月兔广场、河滨公园、竹行山公园、水尾山风景区、永和塔、聚仙亭、永丰亭、保安亭、荧屏亭、月湖长廊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长169米、宽32米的永丰大桥。县城主要街道安装路灯6925盏。市政设施配套齐全,市政管理正规有序,建立了一支素质较好的市管队伍,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市场管理制度,采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市管办法,加速了旧城面貌的改观。
县城交通:以公路为主,有上广(广丰——上饶),广浦(广丰——福建浦城),广玉(广丰——玉山),广江(广丰——浙江江山)4条主干道,总里程约245公里,建成芦林西客站和东门、北门、下溪停车场,城区通往全县各乡镇村公路四通八达。城内开通了7路公共交通车;三轮客运机动车、出租小轿车和数以千计的三轮车招之即来。县内、县外交通十分方便。教育、文化设施:城区有县办广丰中学、广丰第二中学、县实验学校、县进修学校、县幼儿园;镇办有永丰中学和永丰小学等15所小学。民办学校有丰溪中学、芦林中学、裕丰中学、南山中学、信息技术学校、康桥中学、嘉慧中英文幼儿园等。设有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电影院、广丰剧场、电影公司、新华书店、县人民广播电台、有线广播电视台和电视台。镇办有广播站。县城设有交警队、城管队、环卫所等机构,为创建全国、全省卫生文明县城起了重要作用。卫生医疗机构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站、县防疫站、县血防站、县皮防所、芦林医院等。镇办有永丰医院1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较为先进和完备。新中国建立前,永丰镇工业仅有几个小厂和手工业作坊,无电力、机械设施,粮油加工全靠水力(水碓)、人工。新中国建立以后,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县城先后办起电力、机械、建材、印刷、制革、粮油加工、美术工艺、食品、卷烟等工业企业。镇办工业有机修、陶瓷、家具、建材、服装、棉棕、花炮、印刷、制药、机砖、啤酒等工业企业,2000年镇办工业总产值1.26亿元。1996年12月开始筹建芦林工业区,到1997年10月建成厂房9幢、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当年入区生产有6家企业,到2000年,入区生产的企业有30家,年企业销售收入12.4亿元,成为全县新兴的工业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永丰镇历来就是全县的商贸中心,以经销土特产烟、茶比较突出,全县年产烟叶十五万担,茶叶三千担大部份从县城运销,设在横路的茶庄林联庄,曾在杭州、上海等地设有分销处,茶叶销售国内外。烟商向以“一林(林兴记)、二苏(苏丰记)、三姚(姚泉记)、四徐(徐振记)”闻名。他们以县城为收购、加工、外运的中心,烟叶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竹木、粮油、中药材、棉布、百货、南杂货、金银首饰、书籍文具、糕点等工商业户,有的还兼营批发。日军入侵以后到解放前夕,烟、茶业衰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匪患成灾,商业萧条。新中国建立后,县城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国营、供销合作社、集体、公私合营及个体经营的商店、摊点,百业俱全,分布于各条街道。其中中大街、西关街、丰溪路、永丰大道、博山路是新建的商贸大街。1984年以后,个体私营工商业迅猛发展,到1997年,全镇有企业517家,其中镇办企业11个,工业总产值2560.8万元。2002年,全镇有民营企业1500多个,产值1.2亿元,其中年产值达500万元、上交利税50万元以上的有南山机砖厂、医疗器械厂、滑石开发公司、北门建筑公司、第三建筑公司、永丰房地产公司。镇内建有广丰商城、裕丰大市场、南屏市场、东门菜市场、南门菜市场、西山菜市场和南山建材大市场等大型商贸中心,全镇商业网点1591个。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定期墟日,上万人进城赶集,每墟成交额120多万元。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72022男36522女35500家庭户户数17892家庭户总人口(总)71465家庭户男36119家庭户女353460-14岁(总)200100-14岁男107730-14岁女923715-64岁(总)4810915-64岁男2377915-64岁女2433065岁及以上(总)390365岁及以上男197065岁及以上女193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64615

概况

永丰镇是临海市行政区域调整后新设立的一个镇,成立于2002年1月,由原更楼乡、沿溪乡及古城街道的10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人口6.01万,地域面积156平方公里,下辖78个行政村。有耕地面积28538亩,其中水田23479亩,旱地5059亩;山林面积17000亩。2003年末,农民人均收入3181元。永丰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镇政府驻地设在104国道与35省道交汇点——留贤村,距市中心7公里,辖区东临大田、南接古城、西连括苍、北邻河头,是该市相邻县——天台县、仙居县和台州市级中心镇——白水洋镇入城的要道,把持临海西大门。104国道和35省道贯穿全境,建设中的台金高速公路从镇区南边通过,并在浦叶设有道口,该道口距镇区仅1.5公里。永丰镇可利用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镇内有全市最为丰富的砂石资源,并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始丰溪自天台流经该镇,并从镇区穿过。永安溪自西而东经过镇域,两支溪流在白马山前汇入灵江。这两支溪流过境,为永丰创造了建材、小水电两大支柱产业。镇党委、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西翼展翅要求,坚决实施“工业求壮大”、“农业求高效”、“集镇求精品”战略,按照创建“工业卫星镇”、“农业特色镇”、“集镇精品镇”的目标,充分利用永丰的地域、资源、交通等优势,克服新建镇资金短缺,底子薄弱等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镇有150多家企业,其中市级希望企业2家,涉及建材、工艺品、造纸、橡胶、有色金属采选等行业,其中建材、工艺品、造纸业为支柱产业。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92万元,完成出口交货值300万元,实现技改投入1170万元,引进企业5家,引进资金2000万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效益农业不断扩张。在万亩土地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香港超大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该公司全新的科学化种植、管理和市场化经营理念,对附近乃至全镇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结合沿溪、白毛两地成片的小水果,建立了两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新注册“正凤”、“佳艳”两个品牌。在省农业博览会上,“正凤”牌早大梅荣获金奖。土地整理工作卓有成效,继更楼万亩土地整理和河南片土地整理后,又推开沿溪、白毛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可利用资源丰富,并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前景诱人。全镇社会稳定,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随着投资450多万元政府办公大楼的投入使用,各项公建项目将不断上马,主街道12号路、6号路计划2004年硬化,集镇建设不断推进。“康庄”工程建设进展顺序,已完成西北环线居溪段路面硬化工作,河南公路计划年底硬化,进度明显,确保年内通车,其他通村公路路面改造火红。积极参与教育强市创建活动,争取2005年实现台州市教育明星乡镇。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镇文化体育站经省级考核认定达到省东海明珠工程建设标准。下塘园、留贤等台州市二、三类农民文化俱乐部发展迅速,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省一级文化技术学校。

地域特色

永丰镇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西各乡镇的中心,总耕地面积2.28万亩,人均耕地约2亩,属山水灌区。种植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和马铃薯,小麦亩疔达800斤以上,玉米可达1800斤以上,产量高,品质优。此外,大豆、油菜籽、荞麦、高梁、谷子、胡萝卜、甜菜也有一定的种植规模,近年来,兴起了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菜蔬业和以玉米为主的制种业。反季节西红杭,辣椒、西胡芦、黄瓜、双孢菇在冬季上市,价格好,产量高,增加农民收入玉米植种面积达3000亩,亩均纯收入达1500元。畜牧业发展较快,至2007年,初步形成了毛沟村养牛,永丰村养猪,大路村养羊,四十里村养奶牛等一村一品的规模化养殖格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8040男44684女43356家庭户户数25645家庭户总人口(总)86711家庭户男43753家庭户女429580-14岁(总)194850-14岁男102390-14岁女924615-64岁(总)6224515-64岁男3141315-64岁女3083265岁及以上(总)631065岁及以上男303265岁及以上女327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8926

社会事业

1、科技。农业科技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在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产业中大力推广新材料,实现了温室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更新换代,广泛应用土壤改良培肥技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畜牧养殖业中,推广品种改良、暖棚养畜、人工授精、科学防疫等新技术。全镇形成了镇有站、村有员、组有科技示范户的三级农技推广网络。镇、村两级共有农业技术人员15人。此外,还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农业科技入户率达100%,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较高。2、教育。有区属武威五中,该校有教学楼2座,教职工120人,在校生达2200人,其中初中12个班720人,高中10个班720人。有镇属中心小学一所,大路、四十里村学生在此就读,其它六个村分别设立小学一所,全镇包括五中在内的在校人数达3650人,教职工241人。3、文化。镇宣传文化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化娱乐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已建成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4、卫生。永丰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执业医师7人,病床12张,医疗水平较高。此外,8个村分别设立了8个村卫生所,就诊方便。2005年起实施新型合作医疗,2007年参合率达100%。各村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办法,解决了部分环境卫生整治费用,健全完善了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5、体育。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活动,现有篮球场7处,乒乓球室8个,实施体育锻炼标准的学校7所,达标率100%。

二、预期目标

到2010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24896万元,年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8543元,年均增长7%以上,经济更加繁荣活力,社会更加和谐安康,人民更加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