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川乡地图
玉川乡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策略
蓝田县玉川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增添了内动力。玉川乡党员干部立足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引导群众发展丹参种植,目前全乡丹参种植面积3200多亩。两河街、南北沟两个丹参生产示范园建设初具规模,实现了人均种植丹参1亩的任务。为促进农民增收,玉川乡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要求全乡各村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打造千亩药材基地,建设万亩经济林带”的发展思路,以天井、玉川街、渗金庙等村为龙头,带动各村新增核桃林2300多亩,推广优质核桃新品种,加强对原有板栗林的更新管护,为建设干杂果基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乡农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基础建设方面,玉川乡从群众最关心的修路架桥入手,切实改善困扰群众多年的生产生活困难。玉川乡投资30余万元修建了全长46米、宽7米、高8米天井村大桥,结束了600多名群众淌水过河的历史;修筑了南北沟村3公里及渗金庙村3.2公里的村组水泥路;完成流域治理1.7平方公里,占年度任务1.5平方公里的113%,新增基本农田105亩,占全年任务100亩的105%。玉川乡还依托与山东荣城结成劳务输出友好乡镇这一资源优势,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域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来抓,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常设机构专门抓,乡村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全乡有组织输出劳动力230人,外出务工人员已达2400人。招生工作
全县中职招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玉川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及时传达,采取强有力措施贯彻落实,做到“九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党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做好中职招生工作能让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新生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是提高劳动者技能、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劳务经济良性发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突破口,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乡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因而,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加强领导到位:乡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徐燕彬同志任组长,谭辉、向东、赵丽芳同志任副组长,薛登元、刘伟、谭红明、袁连安、王蜀明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乡经发办内),由谭红明同志兼任主任。各村、学校成立了相应的班子。
三是目标明确到位:动员50%的初中毕业生、80%以上的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和30岁以内退役士兵全部接受中职教育。
四是方案制定到位:为使此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该乡制定了工作方案,以德府发[2007]51号文件上报下发。
五是政策宣传到位:通过印发资料、召开会议、举办板报(专栏)、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张旗鼓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白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国家资助等相关政策,明确了应就读的重点学校,了解了其基本概况。
六是调查摸底到位:在广泛深入宣传发动的同时,调查掌握了全乡的基本情况,即全乡有应届初中毕业生498名(上重高线68人、普高线278人、落榜152人),其中贫困家庭子女152名。
七是责任落实到位:将全体乡村干部和初中行政班子及毕业班教师分成5个组,由包片领导负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
八是督促检查到位:乡成立了中职招生工作督查组,由徐燕彬同志任组长,王蜀坤、谢茂川、刘伟、谭红明、袁连安同志为成员,每周督查一次,及时通报情况。
九是考核奖惩到位:实行单项考核,同时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奖惩。通过这些举措,目前全乡已有142人报名登记就读指定中职学校。尽管如此,全体工作人员仍未松懈,力争再动员一批拟读普高的就读中职,努力实现既定目标,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