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地图
越西县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越西县辖5个镇、34个乡、1个民族乡:越城镇、中所镇、新民镇、乃托镇、普雄镇、新乡乡、马拖乡、大瑞乡、南箐乡、丁山乡、大花乡、河东乡、西山乡、板桥乡、瓦岩乡、大屯乡、保安藏族乡、白果乡、梅花乡、拉普乡、铁西乡、尔觉乡、四甘普乡、贡莫乡、拉白乡、乐青地乡、德吉乡、依洛地坝乡、尔赛乡、古二乡、竹阿觉乡、保石乡、五里箐乡、书古乡、瓦普莫乡、申果乡、瓦曲觉乡、申普乡、瓦里觉乡、拉吉乡。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民族风情
越西县主要居住有彝、汉、藏、回4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65%。越西彝族的服饰、风俗与凉山州其它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男装:蓝、黄、红布缠头,左前方缠绕一束“英雄结”。上身穿窄袖、紧身、斜扣的短装上衣,上衣外披“擦尔瓦”。下身穿“大裤脚”下装。领口、袖口、裤脚边、襟边均绣有花边。
女装:未婚姑娘梳发辫,中缠红头绳,蓝红布绣花头帕叠似瓦片,发辫经头帕中段覆盖头上。上身穿高领斜扣镶花边短衫,外套白毛镶边领褂,衣袖绣三角形对称花纹。耳缀银箔泡花。下身穿筒形褶纹两节裙。婚后改穿三节百褶裙。婚后妇女头戴茶叶形状青蓝布夹帽,帽檐及后脑处绣简易花纹。中老年妇女的上衣较宽大,长可及膝。妇女和男子一样,常披“擦尔瓦”和披毡。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她们刺绣的镶边花纹有:日、月、星、彩虹、白云、山、水、波纹、鸡冠、羊角、牛眼、树叶、花卉、什物器皿、古老钱、几何图案等。色调和谐,绣工精细。彝族人民普遍好客,诚挚大方。无论认识与否,到了彝家,主人都热情接待,杀鸡、宰猪、羊等待客。敬客人吃鸡头,客人走时送半边猪头或一块羊膀肉。家中人员除陪客的外,须让客人吃后才吃。敬酒是普遍的礼俗。遇着熟人,敬你半斤必回敬半斤,习俗“转转酒”,如果拒饮敬酒,视为不礼貌。彝族的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7月24日,节日里人们要耍火把,还有斗牛、摔跤、赛歌、赛马、跳舞等比赛活动。整个节日是“火的旋律、歌的海洋、力的角逐、爱的升华”。彝族年没有国定的日期,一般按彝历兔月(农历十月)。过年的第一天称“库色”。炊具、餐具、刀子要经过“乐察苏”以驱除邪恶。杀年猪后,先取些猪肉,砣砣肉和米饭都是煮好后,各舀一盆,上放汤勺祭祖后,全家才正式吃年饭。彝族年要过三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仪式。
社会事业
全县共有小学在校生3.65万人,初中在校生9850人,高中在校生1580人,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学生83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33%,比上年提高0.21%,辍学率0.38%,比上年下降0.17%,初中阶段入学率97.61%,比上年提高2.11%,辍学率1.13%,比上年下降0.71%;为4.6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免除学杂费,8300名寄宿制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加强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建设,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两基”顺利通过复检,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建立,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高中教育取得新成效,教师队伍稳步发展壮大。有卫生机构332个,病床位299张,医务人员55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7人,工勤人员51人,本科以上学历11人,大专学历199人,中专学历303人,高中以下学历45人,副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43人,初级职称284人,未取得职称61人;全县共有21.48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县总人口的83.74%,共交纳参合资金214.8万元,参合率为83.74%;已有4.17万名患者享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其中门诊2.74万人,住院1.43万人,住院医疗费1212.19万元,共报销门诊费39.9万元,全年基金到位1398.24万元;启动《越西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功防治狂犬病的蔓延,投放接种疫苗3.97万头/份,犬只存栏数3.35万只,捕杀犬只4587只,犬只免疫接种数2.61万只,城镇免疫率95%以上,农村免疫率85%以上;人用疫苗225人(次),出动人员1.57万(次),开展麻诊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共摸底应种儿童8.96万人实种儿童8.75万人,接种率达到97.74%,预防控制爱滋病,实施有效干预,发放安全套500支,自愿咨询27人,其中21人作HIV检测,4人阳性;监测服用美沙酮人员72人,其中19人阳性,感染率26.39%,清洁针具交换300具,回收280具,随访HIV感染者560人;全年累计发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896例。发放乙肝疫苗477人(份),卡介苗1202ML,麻苗1880ML,脊灰疫苗15240粒,百白破三联5630ML,白破二联1500ML;共发现乙,丙传染病17种943例,发病率325/十万。比去年同期下降3.58%。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998年10月,中冕公路建成通车,缩短越西至西昌里程34公里;1999年末,成昆铁路电气化建设220千伏安输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营;2000年初装机2×6300千瓦的铁马二级电站投入运营,三叉河、铁西电站等一批小电站相继建成投产,电力瓶颈得到一定缓解。通讯建设超常规发展,已开展光纤程控、移动通讯、互联网络,缩短了越西与外部的时空距离。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效。1999年,越西列为对外国人全境开放县。通过内联外引、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实业家罗晓波先生投资1500万元,盘活了电锌存量资产,实现电锌、磷肥租赁经营;铁马二级电站、管道燃气、肉类食品、副食品加工、碳化硅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县城道路改造竣工,房地产开发启动,旧城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商贸、粮食、医药等一批企业实现带资解体、改制重组,企业重现生机。
基础设施
电厂和装机能力,输变电能力:越西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64.16万千瓦,可开发量17.93万千瓦,现已开发2.46万千瓦(包括在建的白沙河二级电站),占可开发量的13.7%。截至2000年,全县水电电源装机已达59处69台,容量10400千瓦(不包括铁马二级电站)。其中:并入县电网装机已达9处17台,容量9535千瓦;国营电站5处10台,容量7750千瓦;农村(包括铁西电站)54处59台,容量2650千瓦。全县拥有输配电线路总长1214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87公里;10千伏线路412公里(国营电网286.5公里,农村电网125.5公里);0.4千伏线路715公里(国营534公里,农村181公里)。拥有城关110千伏变电站1处,容量10000千伏安;35千伏降压站2处,容量10000千伏安(普雄降压站1台2000千伏安;川西水泥厂降压站2台容量8000千伏安)。拥有配电变压器397台,容量19240千伏安(其中:国营314台,容量15010千伏安;农村83台,容量4230千伏安)。拥有电源升压站11处16台,容量18580千伏安(其中,国营5处9台16975千伏安,农村6处7台,容量1605千伏安)。截至2000年,全县通电乡41个,乡通电率100%;通电村265个,村通电率92%;通电户53664户,户通电率93.3%;电炊户11439户,户用电率20%。人均用电量267.5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341.9千瓦时。公路和城市建设情况:越西县现有通车里程515.9公里,其中有省道128公里,县道200.7公里,乡村道187.2公里。投资350万元,整修县城主街道水泥街面1800米长及相应配套设施。制定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建设,沿街各单位新建整齐大楼,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改观县城主街道面貌。投资50万元,整改安装县城供水主管道,有效地解决县城供水不足。
企业概况
以川西水泥厂为代表,越西县目前还有索玛锌品厂、碳化硅厂、电力公司、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网眼袋厂、自来水公司等企业。其中骨干企业川西水泥厂始建于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1.15亿元,核定生产能力20万吨,职工535人。1999年年产水泥14万吨,实现产值3296.6万元,税金400余万元;索玛锌品厂1999年年产电锌2687.82吨,磷肥11191吨,实现产值1643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县电力公司始建于1958年,公司拥有资产3190万元,职工300余人,自营电站6座,装机容量6800千瓦,1999年销售收入969万元,实现利润205万元,上缴税金130万元。越西县碳化硅厂、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网眼袋厂是越西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山东省枣庄市碳化硅厂、四川大学、浙江玻璃投资商分别投资兴办的企业,现已建成投产,预计产值为碳化硅厂1200万元,朝阳食品公司1200万元,网眼袋厂2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