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聊城市地图 > 阳谷县地图 >
张秋镇地图
张秋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辖51个行政村:刘楼村、东街村、北海子村、大闫楼村、翟庄村、三里庄村、花园村、碧桃园村、西街村、北街村、城坡村、桑营村、姜营村、景阳岗村、梨园村、王庄村、南街村、翁庄村、小闫楼村、姑女坟村、赵盘楼村、西沙村、东义和村、西义和村、杨岳村、吴庙村、陆海村、许楼村、孟楼村、张庄村、东孟村、西孟村、前沙村、后沙村、袁庄村、史塘村、上闸村、下闸村、王营村、董营村、五里营村、豆营村、杨堤口村、田堤口村、李堤口村、空石街村、李街村、前海村、党街村、钱楼村、曹堤口村。

特色产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张秋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于建设经济强镇、畜牧大镇,带领勤劳朴实的全镇人民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畜牧加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该行业从业人员已达4500余人,销售收入超过8亿元。目前,该镇被正式命名为“山东省重点特色产业镇”。张秋镇是全县唯一的回民大镇,素有畜牧养殖、宰杀的传统,特别是通过实施大畜牧发展战略,全镇形成了畜牧养殖、精深加工及外贸出口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格局,先后建起畜牧养殖加工企业15家,其中生猪存栏2万头以上的饲养场一处,具备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肉制品加工企业3家。荡宇集团被评为“山东省第三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阳谷景阳冈良种猪繁育场被评为“聊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维尔康获得“山东省驰名商标”荣誉;新世纪清真肉制品荣获“山东省十大清真品牌”称号。行业协会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全镇建有各类行业协会组织5家,其中畜牧协会组织3家:景阳冈生猪生产合作社肉羊养殖合作社、肉鸡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公司、基地和农户三位一体的模式,以养殖无公害牲畜、家禽为重点,对社员实行“六统一分”,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使用疫苗、统一销售,为农户分散饲养提供物质、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全镇年可宰杀生猪100万头,牛羊100万头(只)和肉鸡2000万只,肉制品分别出口约旦、阿曼、阿联酋、科威特、阿尔巴尼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又与约旦军方三军采购团成功合作,签订了5500万吨、价值1100万美元的羊肉出口合同。同时,畜牧加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就业,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有效促进了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张秋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动力,立足畜牧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历史沿革

张秋镇宋元时称“景德镇”。明弘治七年,运河决口,景德镇惨遭淹没,临塞决口告成后,更名“安平镇”。明末又改称张秋镇。明礼部尚书、大学士东阿人于慎行在《安平镇志序》中称张秋为:“南北几十里辐射而受成焉,则尤称要重哉。乃其地籍东阿,而错麓阳谷、寿张之境,三邑鼎时而有之。……漕渠出齐鲁之郊,旋之若带,张秋有结也”。随着明代运河商品流通的频繁,安平镇遂发展成为商业性城镇了。张秋镇地处寿张、东阿、阳谷三县三县鼎峙,横跨运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向有“南北转运锁钥”之称,自明以来就为封建政府所重视。明景泰年间,寿、东、阳三县王薄分署张秋,张秋始立三县管河主薄厅。成化年间张秋又设有都木分司署。自明弘治四年后,“张秋河厅始有专设,注以通判任”。至嘉靖四十三年,又添设捕盗通判用以弹压一方,这样张秋又设有捕务管河厅署。此外,自明代在张秋的封建官僚机构还有都察院、布政司、巡检司、税课局等。张秋镇位于县城东部。张秋之名最早见于唐五代时期,北宋设张秋镇。1940年成立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1964年撤县建镇,先后设张秋区、张秋人民公社。1984年设张秋镇至今。

治黄名人朱长安

朱长安(1857~1937年),原籍山东省寿张县张秋镇,后移住河北省濮阳县(今属河南省)坝头集。朱长安青年时随父给地主干活,他不堪忍受压迫剥削,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时投奔清军王镇起部当兵,次年编为河防营,朱长安从此开始了黄河生涯,并由兵弁、什长、队长,一直到哨官、河防营长、段长、黄河水利委员会视察等职。朱长安生长在黄河岸边,长期抢险、堵口,熟谙河事,长于埽工,他参加堵口多达20余次,参加抢险难以计算,足迹遍于冀、鲁、豫沿河两岸。朱长安到黄河之初,山东河堤凌汛出现漏洞,始终无法将洞口堵死。朱长安不顾个人危险潜入水中用棉被堵塞,但因水深压力过大,不久又被冲开。他再次潜水,终将漏洞堵死,当他浮上水面时已冻昏过去。光绪十七年,山东历城史家坞决口,抢堵无效,上司提朱为队长,率百人独挡一面。此时,堵口材料极缺,拆庙取材也无法救急,他当机立断采取挂柳方法堵口,产生了显著效果。从此,山东推广了挂柳技术。民国2年(1913年)直隶濮阳双合岭决口,次年朱长安奉调协助堵口,民国4年顺利合龙。因节省堵口经费,朱长安奉令留任黄河北岸河防营长,管辖濮阳、长垣两县河防。民国24年(1935年),山东鄄城董庄堵口,为克服秸料埽体轻、浮力大、坝前易于窝溜刷底造成跑埽的难题,他采用了埽前抛护柳石坦跟随进占的新措施,进一占得一占,一占未跑,仅用3个月就顺利合龙。朱长安对其属下及贫民百姓十分同情,深受群众爱戴。民国15年(1926年),直隶河务局积欠职工工资20余月,工人生活苦不堪言,且时届年关,却仍无发薪信息。这时,朱长安带领员工到河务分局谈判,获得部分解决,受到员工信赖。

人文历史

张秋镇宋元时称“景德镇”。明弘治七年,运河决口,景德镇惨遭淹没,临塞决口告成后,更名“安平镇”。明末又改称张秋镇。明礼部尚书、大学士东阿人于慎行在《安平镇志序》中称张秋为:“南北几十里辐射而受成焉,则尤称要重哉。乃其地籍东阿,而错麓阳谷、寿张之境,三邑鼎时而有之。……漕渠出齐鲁之郊,旋之若带,张秋有结也”。随着明代运河商品流通的频繁,安平镇遂发展成为商业性城镇了。张秋镇地处寿张、东阿、阳谷三县三县鼎峙,横跨运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向有“南北转运锁钥”之称,自明以来就为封建政府所重视。明景泰年间,寿、东、阳三县王薄分署张秋,张秋始立三县管河主薄厅。成化年间张秋又设有都木分司署。自明弘治四年后,“张秋河厅始有专设,注以通判任”。至嘉靖四十三年,又添设捕盗通判用以弹压一方,这样张秋又设有捕务管河厅署。此外,自明代在张秋的封建官僚机构还有都察院、布政司、巡检司、税课局等。张秋镇位于县城东部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北与阿城镇毗邻。张秋之名最早见于唐五代时期,北宋设张秋镇。1940年成立张秋县抗日民主政府。1964年撤县建镇,先后设张秋区、张秋人民公社。1984年设张秋镇至今。闻名中外的武松打虎景阳冈坐落在辖区内,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和“江北小苏州”之美誉。主要名胜古迹有景阳冈旅游区,龙山文化古城迹址,任疯子坟、挂剑台、乾隆晾衣台、五体十三碑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极大。借助运河文化和景阳冈旅游开发,充分挖掘运河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高起点,建设新型小城镇,东西大街拓宽了30米,两旁临街店铺全部为当前流行样式的高层楼房,具有浓厚的现化气息;南北大街宽25米,仿古步行商贸饮食一条街,古朴大方风格独特。张秋镇是乾隆下江南的必经之地。现在还有乾隆皇帝的晾衣台。传说,乾隆皇帝当年沿京杭运河曾多次南巡。有一次,船到运河重镇张秋,忽然风起浪涌,浪花打湿了正在船头观赏美景的乾隆。于是,御船靠岸停息,一为体察民情、游览观光,二为晾晒浪头打湿的皇袍,故名。聊城的木版年画始于阳谷县张秋镇,已有近300年的生产历史。清初,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阳谷县张秋开设了3家年画店。后来,其中的刘振升画店迁至东昌府清孝街。

名胜古迹

闻名中外的武松打虎景阳冈坐落在辖区内,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和“江北小苏州”之美誉。主要名胜古迹有景阳冈旅游区,龙山文化古城迹址,任疯子坟、挂剑台、乾隆晾衣台、五体十三碑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极大。借助运河文化和景阳冈旅游开发,充分挖掘运河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高起点,建设新型小城镇,东西大街拓宽了30米,两旁临街店铺全部为当前流行样式的高层楼房,具有浓厚的现化气息;南北大街宽25米,仿古步行商贸饮食一条街,古朴大方风格独特。
景阳冈: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传说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处。总占地面积33.3公顷。景区内沙丘起伏,莽草丛生,林荫蔽日,一派荒野景象。其主要景点有三碗不过冈酒店、乡民告示处、县衙告示处、山神庙、武松打虎处、石碑、虎啸亭、武松庙、湖心岛、钓鱼台、碑林、虎池、猴山、鹿苑、箭场等20余处。“武松打虎处”石碑为南宋时期所立。山神庙: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共3间,建在长30米、宽25米、高4米的土台上,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庙内塑有武松打虎造像。庙的左前方立有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题写的“景阳冈”石碑,右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杨萱庭书写的高3米的“虎”字碑。虎啸亭:位于景区西部,六角单檐,由徐悲鸿的夫人、书法家廖静文题名。碑林:在山神庙以北。因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故到景阳冈参观、旅游的学术界名人大都在此题词、赋诗、作书、绘画。有关人员整理后,刻石立碑。多年积累,碑林渐成规模,到2001年底,有碑刻46碣。武松庙:在北冈之巅。门匾额“武松庙”为赵朴初所书。园内东亭内为武松打虎处碑,西亭内为新铸大钟。大殿系五开间、三进深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武松塑像,像上方悬“勋业昭彰”四字匾。墙内饰有国家一级美术师和民间艺术家合作的多幅木质彩刻壁画。“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冈前,由著名画家刘继卣创作。象征着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传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化身。著名书法家刘艺曾为景阳冈题字:“景阳春晓”。现位于景阳冈南端的一块神奇的巨石,它形体美妙,正看如一“山”字。2002年,景阳冈被定为国家三A级旅游景区。
晾衣台:张秋镇是乾隆下江南的必经之地。现在还有乾隆皇帝的晾衣台。传说,乾隆皇帝当年沿京杭运河曾多次南巡。有一次,船到运河重镇张秋,忽然风起浪涌,浪花打湿了正在船头观赏美景的乾隆。于是,御船靠岸停息,一为体察民情、游览观光,二为晾晒浪头打湿的皇袍,故名。
木版年画:是用传统的木版水印方法印制的年画。木版年画的刻印者,大都是农民,他们平常务农,闲暇时创制年画销售,成为一种副业。平阳木版年画,与河北省武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地同为我国历来以年画著称的产地之一。聊城的木版年画始于阳谷县张秋镇,已有近300年的生产历史。清初,山西、陕西商客首先在阳谷县张秋开设了3家年画店。后来,其中的刘振升画店迁至东昌府清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