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夏镇地图
张夏镇相关地区地图:
名称来历
张夏地处御道边,又在丘陵边缘,实为战略要地。历史上兵荒马乱中首遭其害,民不聊生。明朝初期,走四方的灾民在优惠政策的感召下纷纷回原籍,又加上洪武年间迁来大量移民,底人不走。曾有人出谋:今后力受害或不受害,地名致关重要。经过酝酿认为,好地名要依公认的好人之名,组合一个地名为最好。当地历史名人中的好人,排来排去最好有名的有以下几个:唐三藏义净(俗名张文明),娄敬梁大夏,辟司…….。义净法师精遍佛家经、律、论,济贫救民,普渡众生为天下第一;娄敬,军人出身又是谋士;梁大夏,于唐朝开元间在本地任父母官,监理大修“大唐齐州神宝寺“,善事功绩传天下;辟司徒,战国时期在齐国也当过官又当过兵。选来选去,选中了唐三藏张文明和山茬令梁大夏。在两人姓名中各选一字组成地名,选中了“张夏”两个字。从洪武年间以后,知内情的人,就认为此地已改为张夏。不知的就认为是山茌或茬。从那以后此地就有多种地名叫法:张夏、张夏、茬、山茬、山茌庄、张夏街等。
社会事业
1600平方米的敬老院公寓楼内外粉刷,2008年5月初完工;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扎实推进,王泉村已完成变电室、泵房、蓄水池主体工程,铺设村外管道和入户管道4500米,供水到户,青杨规模化供水工程正在铺设村外管道11公里,水厂正在招标。退耕还林还果2000亩,完成全年任务的80%;新发展“一池三改”示范村5个,新建沼气池178户,占全年任务的17%;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桃园、岳庄扩建茶园100亩,仅此一项每亩地可收入2000元。成功举办了济南市第七届杏花节,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为群众增收搭建了平台。孔庄新小学基本完工,2008年7月份学生迁入了新教室。16个村安装路灯500余盏,民生问题明显改善。
招商引资
木鱼石是一种珍稀矿种,为长清区张夏镇所独有,形成于5.5?5.6亿年前,储量2000万立方米,木鱼石经国家科学技术成果鉴定[(1992)鲁科鉴字53号]及瑞典皇家科学院专家鉴定,含有26种对人体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经水浸泡能够析出硒、锌、钴、锶、氟、锰等多种元素,泡水二小时,接近达到优质矿泉水的标准。用木鱼石制作的器皿,具有通透防腐性能,酷暑季节泡茶三天色香味不变。木鱼石工艺保健品的开发应用属国际首创,为人类开发了一条摄取微量元素的新途径。已研制出各类茶具、酒具、餐具、文房四宝等保健器皿及工艺品,达40多个系列近400个品种。用木鱼石加工的餐饮等器具集保健、营养、工艺、收藏于一体,是人们馈赠亲朋、礼尚往来的首选礼品,产品畅销韩国、日本、东南亚,具有极高的商业开发价值,因此投资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党建工作
张夏镇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为出发点,强化工作力度,增强远程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在教育形式上,实行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针对农村党员居住比较分散,实施集中教育存在一定难度的实际,要求各站点灵活掌握教育方式,由单纯的集中教育向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转变。对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致富经验等具有普遍需求的教育内容,由各村统一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远程教育站点学习。对行动不便或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党员,由站点管理员刻录成相应的课件光盘,通过送片上门,让党员在家中自行安排时间学习。二是在教育对象上,实行党员教育与群众教育相结合。在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注重将党员教育与群众教育相结合,逐步把受教育范围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种养大户和普通群众。三是在教育内容上,实行需求与教学相结合。要求各站点通过深入摸排,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并结合现有的课件资源,每月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育内容,并在公布栏内预告,让党员群众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对党员群众学习需求暂时得不到满足的,采取引进、下载、交流等形式,积极落实相应课件,尽最大努力予以满足。从而实现教育内容由“有什么就播放什么”向“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转变,成为群众了解市场信息的“千里眼”、“顺风耳”。
经济状况
国内生产总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04亿元、3.35亿元、0.97亿元,同比分别减少8.6%和增长7.6%、2.9%。地方财政收入732万元,同比减少10.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元,同比增长2.5%。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5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财政收入1376.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23万元,分别占计划的136%、123%;完成农业及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同比增长20%、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0元。
旅游资源
万亩玉杏基地和万亩黄金梨、泰山小白梨基地位于张夏镇的黄家峪流域,是当地农民传统栽植、增收的支柱产业,这里交通便利,距104国道3公里,柏油路自104国道路经莲台山贯穿黄家峪,直达仲宫卧虎山水库和历程高而乡的“药乡森林公园”及泰山北临的武庄乡,通信、供电设施齐全。黄家峪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山峪北侧以玉杏园栽植为主,山峪南侧以黄金梨、泰山小白梨为主,峪中以拦水截水、村庄规划、“农家乐”接待处服务为主线,有农业旅游管理机构,在这里可观光、浏览、避暑、歌舞、垂钓、划船、登山、摄影、科学考察,还可以随时体验农家生活。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切,而且能陶冶情操,十分有益身心健康。观景道路畅通,有12华里和6华里能坐车观光的环山路和15公里的主干柏油路。每年3月杏花盛开时节,游客可乘车环山,在粉红色花的海洋里赏花、观光、摄影留念,可徒步沿环山路赏花观景,与朵朵开放的杏花亲吻,也可同果农体验一下果树管理的乐趣,或听听旅游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对景点的讲解。徒步观赏劳累之余,可到山涧小溪歇脚,戏水纳凉,或到水库、会务接待中心休闲娱乐、垂钓划船,也可到“农家乐”接待处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饭菜。夜晚可享受沐浴寂静的山林清凉新鲜的空气。到了5月,金黄色的玉杏挂满枝头,游客可到树下亲自采摘个大、新鲜、酸甜可口的玉杏,保你大饱口福,在绿叶茂盛的树阴下纳凉、野炊进食。待炽热的太阳西下,带着喜悦满载而归,打道回府。双泉庵位于张夏镇张夏村东1公里的通明山半腰处,门朝西北,是四禅寺的下院,正殿前2米并列双泉成两方池,故名双泉庵。该庵自西向东现存门楼、正殿、南配殿。门楼顶瓦已不存,无门。正殿面阔3间,进深1间,硬山顶,前出厦,布瓦脊已毁。南配殿结构与正殿相同,院内有龙首碑、龟蚨碑及明至民国的碑碣共8通,碑刻记载较详。该庵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历史较早,明中叶为极盛期,明末遭兵燹,庵堂荒废,清、民国又曾两兴,现保存尚好。“莲台山”,地处济南市长清县张夏镇境内,紧靠京沪铁路、104国道两大交通干线,南与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相邻,西与道教胜地“五峰山”相望,北距济南25公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此山风景奇秀,山峰环抱如城,形似莲台而得名,素有“江北第一天然植物园”之称。林木覆盖率达80%以上,树冠郁闭度90%以上,树木达33科100多种,受国家二类保护的鸟类达8种。莲台山风景区不仅土壤肥沃深厚,生态保持平衡,自然景观更是得天独厚,自古有世外桃园之称。“莲台山”以古洞荟萃著称,以“娄敬洞”、“朝阳洞”、“太上老君洞”为代表的大小洞七十二处,处处都有美丽神奇的传说。这里还是宋元以来至解放初期的道教胜地。据元朝碑文记载,汉代名将张良、娄敬曾在此隐居。现今修复的“张仙祠”以及原有的“三元宫”、“吕祖祠”、“洞虚观”等残存古迹是这里的文物名胜。几百年来,随着道教的几经兴衰,文物古迹所剩无几,但莲台山仍以她独特的景色和四季宜人的气候,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科研人员,实属休闲度假的宝地。“莲台山度假村”总体规划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占山地27.2亩,总投资为5000万元左右。设计造型为别墅式和连体式相结合的现代化风格建筑,度假村由“莲台山庄”、“莲台宾馆”、“康乐中心”、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四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