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南通市地图 > 通州市地图 >
张芝山镇地图
张芝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历史相传,三百多年前,这里是江边涨滩,逐渐有人在此开垦定居,有个名叫张芝山的人在此开片小店,由于地处交通要道,逐渐形成集镇,由此命名张芝山镇。解放初为川港区的通海乡。1957年由通海、川南两乡和民安乡的一部分合并一个大乡,仍称通海乡。1958年,由天星乡和通海乡的一部分合建友谊人民公社。1959年,友谊公社并入川港公社后,划出部分大队,另建通海公社,后更名为通海乡。1984年随着全市撤乡建镇,命名为张芝山镇,是原通海区工委的所在地,一直是通南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镇。1992年,全镇面积30.2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267村民小组数)。2001年2—3月,在行政村、居委会合并调整后,辖10个行政村(25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

基础建设

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全力做好“筑巢引凤”工作。投资2200万元,完成6.51公里长的东西两条中心大道;投资150万元,镇区道路全面维修;投资300万元,镇区所有低压线入地;投资150万元,12公里的道路新装323盏路灯。

园区建设

张芝山镇大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投入400多万元加强“三园一区”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南园区建设,加快北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在南、北园区开发接近尾声之机,着手中园区的开发。同时启动塘坊村家纺工业园,首开发600亩。采取“以外引外、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多种招商途径,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外资内资一起引,推进该镇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张芝山镇被通州市政府评为“项目建设先进镇”、“示范工业园区”。张芝山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交明显,被评为“南通市安全镇”,捧回通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定杯”。通州市首家乡镇“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在张芝山镇成立。张芝山镇拨出专项经费购置微机及相关软件资料,建立规范的人民调解庭,制定回避、督察、奖惩等13项制度,从镇综治办、司法所、保安队等单位选派骨干从事日常工作,“法院管不着、村居管不了、乡镇管不好”的社会矛盾,均由“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处理,整合综治、司法、文卫23个部门和单位的民调人员协同参与调解工作,按照公正、公开、廉洁、市郊的原则,实行免费咨询、免费调解、免费服务。“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初显成效,成为为民排忧解难的“老娘舅”。推进自来水引江供水工程,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从石江公路川港段引江总管上接管(全长4.2公里)引水,成为通南片第一个饮用长江水的乡镇,加大投入,加强镇区环境整治和秩序整顿,镇容镇貌发生显著变化。

队伍建设

张芝山镇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责任感强、业务水平高的人民调解员队伍。随着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骤然增多,并出现内容多样化、成因复杂化、范围广泛化,对抗程度不断加剧和化解难度不断加大等新特点。加之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资关系等引发的新型社会矛盾纠纷。这对人民调解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张芝山镇狠抓自身队伍建设,注重镇调人民调解委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经常性的爱岗敬业教育,提倡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求每名同志工作作风务求踏实,解决问题务求公正,接待群众务求热情。其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大力提高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依法调解,张芝山镇每年都要对人民调解员组织4次以上以业务素质为重点的培训,并进行书面考试,合格的持证上岗,不合格的进行再培训。张芝山镇共有专业人民调解员143名,其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38名,占26.5%;高中文化程度的71名,占49.6%;党员112名,占78.3%;三老人员22名,占15.4%。专职调解员43名,占30%。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张芝山镇调解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理交通

张芝山镇位于通州市南首,是上海通向苏北的“第一门户”,区内拥有可通航500吨以上的通启运河,还有5分钟内就可以进入的便捷铁路交通。苏通大桥通车后,直接把张芝山镇纳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

经济发展

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602万元,财政收入291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1元。张芝山镇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机制,农业结构调整成交明显。形成具有张芝山镇特色的七大农业专业基地。一是私营业主徐平的光明奶牛养殖场,饲养奶牛146头,年产值130多万元,已通过省无公害基地的验收。二是陈盘祥投资150万元建办的万羽种鸽场,饲养美国落地王鸽8000对,年销售乳鸽10万多羽,实现产值85万元。三是陈宗杰万羽蛋鸡养殖场,饲养蛋鸡近2万羽。四是沈石华投资兴办百头养猪场,年出售壮猪520头。五是施文忠投资50多万元,租地30多亩,建办“苏通苗圃”,种植市场紧俏的花卉苗木。六是茅宗渲投资100多万元,在塘坊村片地7亩,兴办养鹿场,已有商品鹿62头。七是王念祖投资120多万元,租地26亩,建立贝亩种植基地,成为张芝山镇贝母面积最多的的种植户。张芝山镇贝母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建立4个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塘坊村乳鸽生产合作社、薛沙村绣品生产合作社、民安村蔬菜生产合作社、兴北村药材生产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