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广州市地图 > 白云区地图 >
钟落潭镇地图
钟落潭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环境

该镇地形以25°坡以下丘陵台地为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部为丘陵台地,西北部为流溪河冲积平原。山丘表层为砖红壤性红土,基岩以花岗岩居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表有一些小的河沟,地下水储量较丰富。境内还分布有泥炭土、稀土、瓷土、软木等矿产资源。气候类型与广州市区相同,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夏季漫长无酷热,冬季温暖,春秋两季短暂而不明显。全年平均气温22.5°C,年温差15-17°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17㎜,年平均相对湿度77%,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

经济概况

原钟落潭、竹料、良田三镇均是白云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一向以农业为主,是广州市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得到较大发展,村镇工业中机电制造业、轻纺以及皮革加工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农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主导,但整体上工业基础依旧薄弱,自主经营能力差,且以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农业以传统的果蔬及水稻耕作为主。第三产业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镇区的各类服务设施数量少、档次低,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份额相当有限。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69,414万元,工业总产值336,383万元,可支配财政收入6621万元。相对白云区其它各镇而言,钟落潭镇整体上经济基础仍较薄弱。

历史文化

钟落潭在清初康熙二十五年的番禺县志中已有记载称钟落潭圩(又名樟木潭),它的前身是三角市,在现圩的西北角,当时有几十户人家,建屋宇街道形似三角,故称为三角市。三角市生意兴旺,因而吸引了很多商人到来建铺营生,在短时间内便建有一二百间店铺,商人们为了祈求出入平安,生意兴隆,自愿筹集一笔资金在中心地带建有一间关帝庙。当时以庙命名的街道就有:庙横街、庙前街、庙前在街。那时为了有朝钟暮鼓之说,故在庙宇建成之时,便派人到广州购买钟鼓,用小木船沿流溪河逆水撑回。可是船到泥角潭时(泥角潭位于钟落潭圩河边渡头)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把船上的大钟掀下潭里。说也奇怪,大钟入潭后,顿时又风平浪静,万里晴空。事后人们经几番努力也未能把大钟打捞起来。商人们为了纪念这件事,便把三角市改为钟落潭圩。

城镇建设

在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制约下,钟落潭镇的城镇建设主要沿广从公路沿线发展,城镇规模较小,功能简单,服务配套水平较低。中心村多为自发性建设,分布零散,没有形成清晰的村镇结构体系,也未形成结构分明的村镇道路网系统。该镇域内用地除镇中心区、自然村、农场区和高压线等市政设施外,大部份为农田和水塘。

下辖行政村

钟落潭村:钟落潭村是钟落潭镇的中心所在地,由福隆庄、美昌庄、万兴庄、兴和庄、白水塘、赤米塘、联合庄等7个自然村庄组成,共有11个经济社。面积1.4平方公里,2006年总人口4663人,其中农业人口3560人、外来人口320人。耕地面积5716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花生、蔬菜、饲养禽畜、塘鱼为主,水果有荔枝、龙眼、黄皮为多。
龙岗村:龙岗村位于钟落潭镇西面,包括竹山岗、车公庄、大记庄、竹园庄、官朗庄、尤大庄、格木园、柯木朗、新庄等共10个自然村庄组成,共有14个经济社。面积7.62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7579人,其中农业6143人,外来人口1178人。耕地面积3504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水果以龙眼、黄皮为多。2005年村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人均收入68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88万元。村内有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曾氏大宗祠"及祠内的"奉议大夫"牌坊。
长沙埗村:长沙埗村位于镇的北面,包括吉成庄、丰盛庄、老鸦庄、同昌和、凌怀庄等6个自然村庄组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638人,其中农业人口2114人。耕地面积180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水果以龙眼、黄皮为多。有文物保护单位"西湖社学"。
长腰岭村:长腰岭村位于镇的北面,包括长兴庄、永安庄、罗姓庄、许姓庄、陈姓庄、李姓庄、方姓庄、钟姓庄、林姓庄、曾姓庄、郑姓庄、张姓庄、潘姓庄等13个自然庄组成,共有7个经济社。地域面积5.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218人,其中农业人口1757人,外来人口有3800多人。耕地面积93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花生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黄皮为多。村2005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约260万元。该村裘皮业有二十多年历史,村内有个体经营成衣制作100多家,年销售产值近3亿元。
五龙岗村:五龙岗村位于镇的东南面,由日华庄、新庄、旧庄、田心庄、林庄、五龙岗等6个自然村庄组成,共有13个经济社。面积约7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4661人,其中农业人口3487人。耕地面积119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700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40万元,人均收入约5500元。村内有篮球场、老人活动中心、图书馆、免费上网信息中心等活动场所。
梅田村:梅田村位于镇东南面,面积约4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446人,其中农业人口1250人。耕地面积997亩,种植面积1246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玉米等为主,以种植葱闻名。水果以荔枝、龙眼为多。工企业有洗涤厂、化工厂。
障岗村:障岗村位于镇东面,共有4个经济社,面积约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115人,其中农业867人。耕地面积628亩。种植面积31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葱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黄皮为多。障岗旧村古屋及四耳楼的建筑,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屋文化是镇开拓旅游参观的新亮点。
白土村:白土村位于镇东面,包括胡村、白兔、上九龙、下九龙、石窿庄、过坳庄、过坳埔庄、许姓庄、黄桥头、白土等10个自然村庄组成,共有8个经济社。面积约3.6平方公里,2006年总人口1255人,其中农业人口1053人。耕地面积763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黄皮、芒果为多,面积693亩。
茅岗村:茅岗村位于镇东面,距镇约6公里,由茅岗、新庄二个自然村组成,共有5个经济社。面积约6.57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300人,其中农业852人。耕地面积120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香(大)蕉、菠萝、柿仔为多,面积4800亩。村内建有篮球场、健身路径、老人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
马洞村:马洞村位于镇东面偏北,包括新陂、秀水、大水井、大埔、细埔、田心庄、许屋8个自然村庄组成,共有10个经济社。面积7.5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802人,其中农业1300人。耕地面积586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芒果、香(大)蕉为多,面积537亩。村内生态环境较好,有绿茵阁培训中心。
马沥村:马沥村位于镇东北面,由高亭、洗马潭、黄雅千庄、李姓庄、五指埔庄、五指埔、坑边庄等8个自然村庄组成,共有8个经济社。面积4.2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420人,其中农业1215。耕地面积95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西红柿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蕉为多,面积650亩。
黎家塘村:黎家塘位于镇北面,共有9个经济社,面积4.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3052人,其中农业2465人。耕地面积1093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黄皮居多,面积836亩。为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白云基地所在地。
湴湖村:湴湖村位于镇北面偏东,距镇约5公里,共4个自然村庄,8个经济社。面积5.6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992人,其中农业2526人。耕地面积1500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花生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黄皮为多,面积900亩。村内有企业9家,年产值超亿元。主要的工业有纺织、家具、线业、畜牧机械、包装材料等,以纺织业为龙头企业带动其它行业。村内建有文化广场、篮球场、图书室、乒乓球室、老人活动中心、湴湖公园等文体场所。
新村村:新村村位于镇东北面,共有6个经济社。面积约3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161人,其中农业1458人。耕地面积702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水果以荔枝为主。村内有企业15家。
登塘村:登塘村位于镇东北面,共有9个经济社。面积6.8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2553人,其中农业1749人。耕地面积671亩。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水果以荔枝、龙眼为多,面积612亩。村内有企业5家。人均收入4803元,村集体收入约20万元。登塘村有约500亩的花卉种植基地,是该村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是镇内登塘工业区的所在地。
钟落潭社区居民委员会:钟落潭社区居民委员会,是镇属下的基层行政机构之一(与村民委员会同级)。管辖面积85万平方。2006年辖区内总户数1388户,总人口2557人,外来人口54人。
竹一村:竹一村位于镇西面,东面接105国道,西边接流溪河,竹料墟在竹一村中心。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2亩。有21个经济社。2006年人口共4493人,其中农业人口3544人,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的农副产品有水稻、花生、玉米、蔬菜等,云竹工业聚集区位于该村。
竹二村:竹二村与竹一村相连,靠近竹料墟,全村有14个生产社,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2006年户籍人口共5400人,其中农业人口4900人,村2006年农业总收入50万元。港商在竹二村独资办毛织厂、制衣厂等已有10多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的农副产品有水稻、花生、玉米、蔬菜等,广东国际皮划船训练基地位于村内。
竹三村:竹三村与人和镇罗汉塘村、花都区李溪相邻,流溪河把该村分隔为南、北两部分。辖内16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2.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38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4179人,其中农业人口3528人。农业生产中农民种植的农副产品的品种主要是水稻、韭菜花、荔枝。竹三村的"竹料马蹄"远近闻名,广东省南方足球训练基地位于村内。
红旗村:红旗村与钟落潭村白水塘、良田片的安平庄及竹一村、雄伟村相连。辖内12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2亩。2006年该村总人口3150人,其中农业人口2650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农业生产中农民种植的农副产品的品种主要是水稻、蔬菜、水果。云竹工业聚集区位于村内。
雄伟村:雄伟村距竹料墟2.5公里,东北靠龙岗村,辖内8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6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2072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万元。农副产品的品种主要是水稻、蔬菜、荔枝、龙眼,天河区登峰村在村内建有大开养猪厂及饲料厂。
寮采村:寮采村东北与龙岗村相连,南接雄伟村,西接米岗村,北靠流溪河。辖内18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00亩。2006年总人口5100人,其中农业人口4580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万元。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荔枝、龙眼为主。
米岗村:米岗村距竹料墟4公里,北部有流溪拦河坝,与花都区区李溪村毗邻,流溪河从西绕过。辖内有6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4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3127人。农业以水稻、蔬菜、水果为主,米岗村是钟落潭镇荔枝的主要产区,广东国际激流回旋基地位于村内。
东凤村:东凤村紧靠广从公路商业街,辖内有5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0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1142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广州市轻工技校位于村内。农业以水果(其中又以荔枝种植)为主,其他农作物包括水稻、蔬果、草莓等。
大纲领村:大纲领村紧靠广从公路,辖内10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2.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0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3020人,其中农业人口2572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0万元。农业种植品种主要是水稻和蔬菜,大纲领村经济发展迅速,2003年开始相继引进了时新玻璃厂等数家规模企业。
乌溪村:乌溪村紧靠广从商业街,距竹料墟4公里,辖内8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1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2200人,其中农业人口1780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0万元。农业种植主要以水稻、蔬菜为主。村内有关城海绵厂、白沙海绵厂等一大批海绵生产企业,其电脑绣花行业也具特色;中和商贸城位于村内。
大罗村:大罗村东靠广从公路,距竹料墟6公里,南接太和镇大田村,辖内8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38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2006人,其中农业人口1714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7万元。农业主要以种植蔬菜为主。村内有中泰海绵厂、腾龙人造革厂、天龙人造革厂等一大批皮革企业,广东女子监狱位于村内。
小罗村:小罗村与太和镇毗邻。辖内8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8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1180人,其中农业人口900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万元。农业种植主要以水稻、蔬菜为主,该村的蔬菜"小罗香芹"闻名遐迩。
龙塘村:龙塘村西与人和镇毗邻,辖内有11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36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4036人,其中农业人口3600人。农业种植主要以水稻、蔬菜为主,龙塘村盛产"龙塘萝卜",广东国际皮划艇训练基地位于村内。
虎塘村:虎塘村地处钟落潭镇最南端,离广从路竹料路段路口三公里,南邻太和镇、西邻人和镇,是钟落潭镇、太和镇、人和镇的交汇点。辖内4生产社,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8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1447人。农业种植是水稻、蔬菜,尤以种葱、蒜、香菜、芹菜为主。
竹料居委会:竹料居委会成立于1992年,办公大楼位于竹料墟,居村级职权范围。2006年本地人口有1556人。居委会有专职干部6人。
安平村:安平村位于广从公路,镇的西部偏南,辖内全部是平原。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0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2164人,农业人口1716人。农业种植主要以水稻、蔬菜为主。村引进的私营企业主要有金马饲料厂、万里健增高鞋垫厂。
良田村:良田村位于广从公路东侧,交通发达,位于镇的西部偏南,辖内28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98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10080人,其中农业人口8327人。农业主要以水稻、蔬菜和饲养鸡、鸽、猪为主。良田村是镇人口最多的村。良田综合农贸市场、市116中、云竹工业聚集区等均位于村内。2006年该村投入500万元让95%以上的村民用上九佛水厂的自来水。村有村级卫生站所、私营诊所3所。成立了专职环卫队,全村设垃圾池100多个,改善了环境卫生;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白沙村:白沙村位于原良田管理区南部,辖内13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3.57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4005人,其中农业人口3500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0万元。农业种植主要以水稻、蔬菜、柠檬为主。村的白沙商贸城主要经营经销沙发、庄垫、座垫等成品及面料、海绵远销国内各地。
金盆村:金盆村位于原良田管理区南部,联结太和镇与钟落潭镇的良太公路横穿村内。辖内12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9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2370人,其中农业人口1780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0万元。农业种植主要是水稻、蔬菜。该村是镇较早地引进企业厂(场)的村,也是镇企业厂(场)较为发达的村。企业厂(场)约80家,较大规模的有五丰农场(以养鸡为主)、灯饰厂、钟表厂、针织厂、荔湾区教育局农业基地等。
光明村:光明村位于交通要道良沙公路的中段。辖内6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4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1514人,其中农业人口1213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万元。农业种植主要是水稻、蔬菜。村建防洪硬底渠2条,改造低洼地10亩,改善了农田排灌条件。村大力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区,引商引资共78家。村建成面积8亩的文化广场,改善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陈洞村:陈洞村位于交通要道良沙公路的东段,辖内有14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5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3663人,其中农业人口2642人。农业种植主要是水稻、蔬菜。2006年,该村拨款8万元,修理五湖大坝、安装涵洞1100多米;拨款90万元,用于石矿的复垦工作,种植龙眼荔枝等5000多棵。
华坑村:华坑村村位于原良田管理区东部,帽峰山生态森林公园、铜锣湾水库旁,以山地为主。辖内3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3.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6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853人,其中农业人口719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5万元。农业种植主要是水稻、蔬菜。华坑村的私营企业(场)共有5家,其中新世纪农业花卉生产基地是集农业花卉生产、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企业。
沙田村:沙田村位于原良田管理区最东部,帽峰山、沙田水库旁。辖内7个生产社,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亩。2006年户籍总人口1647人,其中农业人口1325人。农业种植主要是水稻、蔬菜、柠檬。村经济以农业、果林业为主,所生产的柠檬果大汁多,是上乘品种。
良田居委会:良田居委会位于良田管理区内,面积0.16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304人。
良城居委会:良城居委会位于良田管理区内,面积0.16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154人。
沙田居委会:沙田居委会位于沙田村内良沙路尽头、帽峰山脚,面积7.6平方公里,2006年总人口1230人,耕地面积680亩,有企业2家。辖内有雾峰山矿泉水厂、兴华制药厂。

领导机构

1、陈勉,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主持镇党委、人大全面工作。2、苏基才,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3、张鸣钢,党委副书记。协助书记处理镇党委日常工作,分管统战、政法、对台和群团工作。4、杨学义,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规划建设工作,联系城管、国土、规划工作,环境卫生工作,负责管理华昌建筑公司、竹料开发公司工作。5、王锦新,党委委员、副镇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科技工作,兼任良田管理区主任。6、陈雁宽,副镇长。分管社会事务民政工作,残联工作,兼任竹料管理区主任。7、缪煜华,副镇长。分管经济管理工作,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交通能源、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劳动保障中心工作,负责管理钟落潭经济开发公司、竹料经济发展总公司工作。8、张桂明,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事项的督办落实工作,兼任钟落潭片区主任。9、徐育培,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常务工作,协助政府对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10、李爱平,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分管武装工作,综合治理工作,出租屋外来人口管理工作。11、林明生,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分管党政办工作,信访、统计、档案工作,协助镇长管理财政工作和中心镇建设工作。12、徐蕊,党委宣传委员。分管宣传工作,文化、体育、广播、教育。13、段灿垣,党委委员。分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14、陈丽萍,党委组织委员、政工办主任。分管组织干部人事工作,老干、党校机关党总支部工作。14、苏汶潜,党委委员,派出所长。分管公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