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苗族彝族乡地图
猪场苗族彝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地形地貌
猪场乡地处高中山夹谷丘陵地带,群山环绕,山谷纵横,山脉呈东西,走向,东高西低,最高点是公鸡岭2213米,最低处是山脚村的河谷地带1580米,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境内有猪场河发源于自新红旗水库,由东南向西北,经乡中部流经龙场镇、寨乐乡,汇入鼠仲河,在乡境内全长13公里。年平均气温12.5度,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度,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1.5度,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芦笙舞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它流传在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芦笙舞蹈之一。堪称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她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为一体。头戴野鸡翎帽,身着绣花白褂,脚着麻耳草鞋,或时以头为足、或时以人攀肩,在盛满水的碗与碗之间,边吹芦笙边进行舞蹈技巧表演,被国家文化部领导赞为贵州高原明珠。
名称由来
猪场是以甲子亥日赶集而得名。1941年前属大方县管辖,以后属纳,雍县管辖,1953年初土改后,隶属纳雍县治昆区管,当时辖区有猪场乡、大多拱乡、新寨乡,三乡并立,1962年6月乡改名为公社,三乡并为“红旗公社”,1963年1月红旗公社又分为3个公社,1965年4月三个公社又并为红旗公社。1972年1月全区恢复为8个公社,现猪场辖区再次分为三个公社,1984年实现党政分家,公社改名为乡,大队改为村,一直沿续到1992年初建并撤结束。自新新、猪场乡、新寨乡三乡并为猪场苗族彝族乡,辖13个村委会,96个村民组,95个自然村寨。乡政府驻地在猪场街上,属农业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