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怒江州地图 > 福贡县地图 >
子里甲乡地图
子里甲乡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文化

福贡县共居住着怒族群众3299户1.3894万人,主要分布在匹河怒族乡、上帕镇、子里甲乡、鹿马登乡、石月亮乡等5个乡镇。子里甲乡境内居住有傈僳族、怒、白、汉、纳西等7个民族,以傈僳族为主体民族,点总人口的86.3%。怒族聚居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交通等因素制约,社会发育层次低,基础设施薄弱。
怒族:文献记载,贡山怒族妇女着敞襟宽胸袖齐踝的麻布袍,年青姑娘则另加条围裙。女装的前后摆在接口处缀有方形镶边布,头披一块麻布至颈项,两耳用精制的竹管贯穿。男子穿敞襟宽胸袖长膝的麻布袍,胸系布带或绳子;蓄长发、裹麻布绑腿,赤足,喜佩长刀、箭包、弩弓。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怒族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老年人仍保持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外,男女青年的衣着多数与汉装相同,仅在节庆日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现在怒族妇女服饰与以前大有区别,现在上身着各色长袖内衣,外穿无袖扛肩,腰扎鲜艳的长布,下身着从市场购买的白色或黑色裤。上衣大多是市场购买布料及线自己加工而成的,也有从民族服饰加工店购买。颜色多为白、红、黄、绿、蓝等,布料有轻、重、薄、厚之分,按季节气候选穿。
傈僳族:穿在身上的英雄史诗。妇女头上带着白色间红的珠串,脖子上围着珠琏,左肩斜挂着大串的珠子。长长的“百褶裙”下有红色条纹。这有很多传说:以前战争频繁,男子出去打仗,留下妇女从事生产,男人们不能回到家园,很牵挂家人,就把在战争中得到的奖赏用布包起捎给家人。年复一年,奖旗奖品越来越多,于是妇女们就把丈夫捎回来的不同颜色的布一块块拼接起来,制成长裙和包头帕,并且把奖章钉在头帕、衣裙的胸襟上和领口上,剩下的穿成串挂在脖子上。这样的裙子和用奖章做成装饰的方式就一代代传承下来,用来告诫后人先辈们用献血保卫了家园,捍卫了民族尊严。

基础设施

子里甲乡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乡有17个自然村、1310户通自来水;有14个自然村、1243户通电;有2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423户(其中有有线电视),(分别占农户总数的62.55%、59.36%和4.01%、67.95%);有3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0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40户(,分别占总数的19.43%和16.23%)。全乡共拥有拖拉机9辆,摩托车20辆。全乡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56.9亩,有效灌溉率为4.87%。子里甲乡建有小学26所,校舍建筑面积8076平方米,拥有教师68人,临时代课教师24人。距离远福中学4.5公里,距离匹河民族中学26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53人,其中小学生917人,中学生336人。自2002年福贡县子里甲乡被确定为省政府办公厅对口帮扶乡镇以来,省政府办公厅竭尽所能地在扶贫济困、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资助贫困学生、筹建希望小学等方面帮助子里甲乡出主意谋发展,筹措资金解决民生问题,攻坚克难,使长期困扰该乡的上学难、吃水难、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渐渐得到改善;实施的每一个项目使群众受益,农民也从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他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区划人口

福贡县辖1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上帕镇、匹河怒族乡、子里甲乡、架科底乡、鹿马登乡、石月亮乡、马吉乡。子里甲乡总人口9178人,其中男性4988人,占5,4.34%,女性4190人,占45.66%;其中傈僳族有8288人,占总人口的90.3%,怒族有883人,占总人口的9.62%,独龙族有7人,占总人口的0.07%。子里甲乡下辖俄科罗、子里甲亚谷、金秀谷、腊母甲5个村民委员会,30个自然村,61个村民小组。全乡境内东西宽20.7公里,南北长17公里,土地总面积351平方公里。2005年末,全乡总人口2139户9188人,其中农业人口2015户8836人,点总人口的96%。乡境内居住有傈僳族、怒、白、汉、纳西等7个民族,以傈僳族为主体民族,点总人口的86.3%。

经济概貌

子里甲乡2005年实有耕面积12216亩,其中旱地11367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3%,水田84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属坡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田省,的耕地类型,人均拥有耕地面积1.3亩。主要粮豆作物有水稻、玉米、豆类、以铃薯等。子里甲乡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5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15万元,占总收入的36.71%;畜牧业收入320万元,占总收入的37.2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93头,肉牛509头,肉羊2827头、鸡15522只);林业收入48万元,占总收入的5.59%;第二、三产业收入130万元,占总收入的15.15%;其他收入45万元,占总收入的5.24%。农民人均纯收入80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70.5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29人(占劳动力的7.08%),在省内务工160人,到省外务工169人。

自然资源

子里甲乡有耕地总面积11421.3亩(其中:水田836亩,旱地10585.3亩),人均耕地1.3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30503.9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863.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3亩,主要种植油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381.75亩,其中养殖面积0.2亩;草地65630亩;荒山荒地19667亩,其他面积1399.5亩。有丰富的水能、非金属(大理石)、矿或金属矿(铁、铅锌)、森林资源、草山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子里甲乡的主要产业为养殖业,主要是自产自销。子里甲乡正在发展草果、漆树、核桃、油桐及药用植物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

历史沿革

“子里甲”系怒语,意为大樱桃树坪。“子”即大,“里”是樱桃树,“甲”即小平地。因该地有一片大樱桃树且地势稍平而名。1932年设碧江设治,局嘉禾乡,1950年改设碧江县二区,1959年设前进公社,1961年复设二区,1969年设子里甲公社,1981年将本公社所辖的阿打、达大科、南安建三个大队划归架科底公社管辖,将架科底公社里吾底大队的腊亩甲等自然村及金秀谷大队划归子里甲公社,1984年设子里甲区,1986年碧江县建制撤销,子里甲区划归属福贡县,1988年设福贡县子里甲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