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电子地图 > 荆门市地图 > 东宝区地图 >
子陵镇地图
子陵镇相关地区地图:

古墓发掘

在东宝区子陵镇发掘了一处约2000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龙王山墓地,共暴露墓葬开口100余座。共清理出数百件陶器、石器等。这座龙王山墓地距今5000多年。龙王山墓地位于荆门东宝区子陵镇南桥村和美满村交界处,距荆门城区约15公里。2006上半年,荆门供电公司在龙王山遗址兴建变电站时,发现有零星陶片。2006年6月中旬至7月初,荆门市的勘探结果显示,工程范围内有约2000平方米的岗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墓地。7月19日,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地进行发掘。发掘后,共暴露墓葬开口100余座,已发掘清理14座。此次采集石器24件,其中石钺3件、石斧6件、石锛10件、石镞2件、石凿1件,陶纺轮2件;共清理墓葬14座,出土玉器6件、陶纺轮2件、陶器546件。龙王山遗址曾人口密集,已发掘墓葬的随葬品具有多个特点:随葬品绝大多数为冥器,已发掘的14座墓有13座墓未见生产工具;随葬品放置位置均在墓坑中间;随葬品数量相当丰富,已发掘规模最小的一座墓,长127cm、宽40cm,出土了14件陶器,在同时期同类墓中少见。10号墓出土的两件璜,可能不是单纯的装饰品,应是一种象征权力的礼器。从墓葬中随葬大批量的同类器物分析,说明当时这个聚落或附近聚落中应有专门的制陶作坊。同时,墓地位于龙王山遗址(荆门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南部,墓葬区无文化堆积层,是一处专门葬人的地方,说明当时整个聚落遗址的布局有一定的规则;生活区与墓葬区相对分开;从墓葬的分布密集而重叠的情况看,说明龙王山遗址上曾居住有非常密集的人口,其社会组织可能是一个氏族公社或几个家庭。墓地为长江中游罕见针对龙王山墓地考古发现,省文物专家认为龙王山墓地及过去已确认的居址,是一个有机整体,为长江中游地区罕见。对于探索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进程乃至中华文明的起源都具有重要意义。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初步评估,墓地是省内一次性揭露面积最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墓地。从随葬品数量看,也是同时期墓葬一次性出土数量最多的墓葬,是长江中游汉水以西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大溪墓地。墓地已发掘的10号墓是国内所见已发掘的同时期墓葬中规格最高、开口最大的一座墓;墓坑形制独特在国内少见,几乎所有墓葬都是凿岩石为坑;对墓地的科学发掘与研究,将对研究长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工业强镇

子陵镇拥有工业企业130多家,2006年的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2.8亿元。这个“盘子”,别说是在东宝区,在荆门市无疑也堪称工业强镇。子陵镇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围绕优势明晰每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思路对路,发展工业经济的出路就有了。子陵的优势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有丰富的石灰石和石膏储量;二是区位,邻近荆门城区,207国道、襄荆高速、长荆铁路、襄石铁路纵贯全境。子陵镇工业经济规模化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从石灰石和石膏开采起步。让沉睡的资源变成现钞,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子陵镇“吃资源饭”有一个进化的过程:从卖资源到发展加工项目,形成了建材工业板块,如今,石灰、石膏、板材、水泥等系列加工项目占其工业项目的大头。资源总是有限的。子陵镇委、镇政府决定发挥另一个优势:区位优势。进入新世纪之后,工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趋势:由城市向周边扩散,向郊区延伸,这是一个机遇,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势,被称为城市工业辐射期。子陵镇委、镇政府抓住这一机遇,千方百计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工程,改善投资硬、软环境。沿207国道两旁预留了上千亩土地;延伸了引进漳河自来水的主管道4100米,能有效地缓解一个时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已有2座11万伏变电站的基础上,正在建设1座22万伏变电站、4座3.5万伏变电站,而且,现已申报并得到批准再建1座11万伏变电站、1座3.5万伏变电站。五年来先后引进了宝源木业、葛洲坝水泥项目、荆铸水暖、山缘香菇(加工项目)、凯龙纳米碳酸钙、道地药材、众和纺织、久源精钙(荆门热电厂所属)、祥和汽配、高旭化工、聚合锂电池等项目,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底,荆门市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子陵镇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了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在服务好城市工业向周边辐射项目的同时,重点是抓住沿海工业经济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引进大项目,做大规模,提升档次。子陵镇引进了香港的电子元件生产项目和上海高旭化工项目,两个项目均已动工兴建,投资5.5亿元的葛洲坝水泥等项目的建设也已初具雏形。时移事异,始终与时代合拍;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仗。子陵镇工业经济的发展,给乡镇未来的发展启迪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