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遵义市地图 >
遵义县地图
遵义县相关地区地图:

遵义县城镇化发展

遵义县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强势推进,使以县城、集镇、园区所在地为附集原点的城镇人口集聚成为可能,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在过去的5年,遵义县共实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3个,累计完成城建投资50.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9倍,年均增幅44%,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4%。而这些数据还不包括企业的经营性投资与改造。2008年,近邻的龙坑镇同县城南白镇一样被纳入遵义市核心新区的规划范畴,作为黔北地区交通物流中心新面目出现,未来4条高速公路、4条动脉铁路交会的优势,让龙坑镇年交易额500个亿以上的物流中心逐渐形成。2009年7月遵义县出台了《关于遵义县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宏观规划》,遵义县城镇化触点由此开始由中心区域向全县辐射:除上述南白龙坑片区外,将尚嵇镇作为县域东南片区中心,构建铝业和化工产业带,建设铝业新城;将鸭溪镇作为西片区中心,构建煤电、汽车制造、酿酒和包装产业经济带;将乌江镇作为南片区中心,构建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和水产养殖;将虾子镇作为东北片区中心,构建以辣椒为主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带,做强“中国辣椒城”。4个中心外围,枫香、平正、石板、团溪、松林等8个小城镇将作为区域性节点城镇,每年重点建设1-2个。而作为未来遵义县城镇化名片,“遵义市新城区、黔北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西南重要铝工业和新材料基地”成为这些即将出现的城市(镇)群的全新定位。为引导城镇化有序展开,遵义县加大规划编制力度。除完成了县城南白片区重要地段城市设计完成初步评审外,龙坑、乌江、虾子、鸭溪等9镇控制性详规和52个村庄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全面完成了31个镇乡的村镇总规修编。旧城改造的步伐也在加快,今年重点调度的县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项目就达29个,全县城镇建设重点镇(乡)启动房开项目16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4个。截至5月底,全县今年就已完成城建投资近10亿元。与此同时,作为城镇化的新形势,集中规划打造一批农民新村的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十二五”期间遵义县,城镇化人口将达到6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将超过50%。

自然资源

1、农产品资源:遵义县土地肥沃,是贵州省商品粮、油菜籽、生猪和烤烟生产基地县,据有关资料显示,常年产粮60万吨以上,被誉为“黔北粮仓”、中国辣椒之都。2、矿产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遵义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种26种,主要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镍钼矿、铝土矿、硅石等,并以其质优量大闻名省内外,且具开采价值。其中无烟煤保有储量6.19亿吨,远景储量15亿吨左右;铝土矿探明储量8251万吨以上;硫铁矿储量8948万吨。遵义县是贵州省建设中的煤、电能源基地和铝工业基地。3、能源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总装机容量125万千瓦的乌江渡水能发电厂和120万千瓦鸭溪火电厂,年发电量150亿万千瓦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动力。县内共有17个供电站,24座变电站,主变容量8.24万KVA,配电容量20.5万KVA。

最新经济概况

2010年,遵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83亿元,年均增速14.5%;完成工业总产值210.10亿元,年均增速28.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06元增加到5403元,年均增速9.1%。城镇化率率先超过了40%。在第二轮经济强县考评中,名列全省县市组第3位;在西部百强县中,2009年列41名;2010年8月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县。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5月21日—5月22日在北京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产业发展大会"上,遵义县在大会公布的"中国产业百强县"榜单中,名位列85位。遵义县委书记陈志刚获评“十一五”推动中国县区产业发展30位功臣人物之一。

人口分布

据有关资料显示,遵义县辖29个镇2个民族乡,287个村(居、社区),6552个村(居)民组。全县居住28.81万户11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13万人,非农业人口11.32万人;城镇人口25.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4081人。人口密度为277人/平方公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遵义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镇,加快了城镇的发展。

历史沿革

遵义县名始于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改播州六县之一的罗蒙县为遵义县。春秋战国时期为鳖国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鳖国地置鳖县,包括现今遵义、绥阳、桐梓县等。汉承秦制。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排唐蒙出使夜郎,约为置郡。元光五年(前130)将鳖县、符县置为郡,五年后治所由鳖迁往南广(今云南境内)。元鼎六年(前111),置牂牁郡,划鳖县属之。三国时期,鳖县仍属牂牁郡。经两晋到南朝的南齐,今遵义县都为鳖县的一部分。隋文帝时期,置牂州,大业三年(607)改牂牁郡。领有牂牁县。唐武德三年(620),改牂牁名为建安县。贞观九年(635),以牂牁县制郎州六县;十三年(639),以郎州地置播州六县。开元二十一年(733),设黔中道,播州改属黔中道管辖。天宝元年(742),播州改播川郡,十六年后恢复播州名。北宋大观二年(1108),杨文贵献地置遵义县,宣和三年(1121),县废,隶南平军。南宋淳熙三年(1176)后,遵义市地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置播州安抚司,十八年(1281)改宣慰司,二十八年(1291)设播州军民宣抚司等。明洪武五年(1372),改播州宣慰使司,隶四川布政司。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遵义、平越两军民府,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后改播州长官司为遵义县。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兵攻克遵义。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遵义府。雍正五年(1727),改隶贵州省。宣统三年(1911),贵州宣告脱离清政府,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民国二年(1913),废除府州厅建置,遵义县隶黔中道,民国九年(1920)遵义县直隶于贵州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贵州省分区设立行政督察区,遵义县隶第五督察区。1949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遵义县城,11月26日成立遵义县人民政府,原遵义县城区及部分郊区建遵义市。1951年2月撤遵义市建遵义城关区。1952年恢复遵义市。1958年撤销遵义县建置,并入遵义市,1961年恢复建置,直至至今未变。

著名人物

遵义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是“沙滩文化”的发祥地,清朝后期,出现了黎庶昌、郑珍、莫友芝等杰出文人学者。

风景名胜

云门囤景区:云门囤景区,位于虾子镇东部、三渡镇东南,北距遵湄公路5公里,因地处洛安江与湄江汇集处,群山环抱,云雾常年飘浮期间而得名。在湘江、湄江交汇处筑坝建角口水电站,形成库区人工湖,云门囤下碧水如镜;湄江两岸,峭壁凌空,怪石枯藤缠绕,与云门囤连接成和谐的山水自然景观。
枫香温泉:枫香温泉,位于县西北枫香镇温水村,距遵义市中心60公里,距遵义县城区50公里,距遵仁公路4公里。景区建有游泳池、泡池、戏水池。使用自动换水消毒设备,确保卫生安全。枫香温泉康体中心以“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文明化的服务,努力营造有利于人际沟通、接触交流的情感氛围。”为宗旨。
乌江渡景区:乌江渡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县乌江镇,距省城贵阳100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50公里。景区既是国家AA级景区又是红色旅游景区,景区众多旅游资源同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风俗民情,饮食文化融为一体,配套互补,使乌江渡成为独具特色的综合旅游区,2003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景区内乌江渡发电厂被授予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并且因景区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已纳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系列。
沙滩文化旅游景区:沙滩文化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距遵义市中心城区47公里。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为一体。“沙滩”因乐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洲而得名。从明朝末至清朝后期,沙滩孕育了以郑珍、莫有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被称为“沙滩文化”。沙滩景区的主要景点有大悲阁、洛安江堤、沙滩大桥、水红树、禹门山古柏林、禹门寺、摩崖石刻、沙滩文化陈列馆、黎庶昌故居、琴洲、笔架山、花丘山、黎庶昌墓、青田山、大沙坝等。
苟坝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56公里。苟坝内有很多的革命历史遗迹:苟坝会议会址(新房子)、红军医院(黑神庙),周恩来、朱德旧居(长五间)、苟坝老街(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水口寺(红军警戒岗哨)、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还有地方历史名人鲁屏周墓和花茂众多的陶瓷厂。
瓦厂寺:瓦厂寺,古称复兴禅院,在遵义县龙坪镇东5公里仙凤山麓后台坝,是县境内尚存规模最大的梵刹,以寺庙结构严谨,雕刻精美,历史悠久著称。该寺保存着一批精美的木雕和石刻艺术品,独具特色,雕刻以佛像、人物造型、花草鸟兽图案为主,也有仙山琼阁、建筑器物、山川风景等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