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兴安盟地图 > 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图 >
巴彦呼舒镇地图
巴彦呼舒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如今的巴彦呼舒镇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通霍(通辽—霍林河)铁路省际通道横贯东西,111国道纵穿南北,形成了以巴彦呼舒镇城区为中心的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这里邮电通讯设施先进,以光缆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系统为主要手段的立体化通讯网络已经形成,程控电话、移动通信覆盖全镇。这里电力能源充足,有东北电力公司在镇内建设的变电站一座,220千伏输电线路穿镇而过。居民小区、商业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自来水实现街街通。文化广播电视设施齐全,全镇现有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各1个,文化室18个,中波发射台和调频转播台各1处,村村可收看有线电视。科技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镇现有普通中小学1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镇区内学校校舍基本实现楼房化,启动了远程多媒体教学。作为在全盟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乡镇,巴彦呼舒镇始终坚持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的方针,在经费投入、师资培训、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使民族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三语(蒙语、汉语、英语)加电脑的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应用,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得到大力弘扬。全镇现有卫生保健机构10个,医疗保险定点机构2处。医疗单位设备先进、完备,可以诊治一些疑难杂症和进行大型手术。
产业发展:依托资源求发展,开放开发促提高。如今的一个以城镇工业、乡镇企业、个体工商业、城郊农牧业为重点产业的中心城镇正在逐渐崛起。鄂尔多斯东兴制酒厂、兴华服装集团、金科水泥厂、科兴产业化有限责任公司等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地毯、塑钢、铝合金、铸造、食品加工等百余家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生机勃勃;依托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已遍及餐饮、娱乐、加工、修理、运输等诸多领域;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菜篮子工程”不断发展壮大,使巴彦呼舒镇的肉乳禽蛋和蔬菜的自给率大大提高,老百姓的餐桌上较之从前大为丰富了。
生态建设:近年来,巴彦呼舒镇大打生态建设战役,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大工程,在巴彦呼舒镇四周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小城镇建设:随着生态环境的大为改观,巴彦呼舒镇的小城镇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河北区“三街六路”的建设与开发,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完善。位于镇东郊的图什业图赛马场,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集餐饮、住宿、旅游、购物、娱乐为一体,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群落。它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民族传统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统一,成为东北地区最为豪华的赛马场。赛马场东侧的蒙古风情旅游村,由52个浩特蒙古包组成。居中是号称“兴安第一包”的图什业图浩特,仿造哲里木盟十旗会盟时的样式,设有图什业图、杜尔伯特、扎赉特、郭尔罗斯等10个贵宾厅,游人在品尝风味独特的民族佳肴的同时,还可感受悠远神奇的科尔沁历史文化气息。
旅游资源:巴彦呼舒镇周围的旅游景区环境优美,独特而神奇。西有蒙格罕山,东邻科尔沁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镇北郊是翰嘎利水库生态旅游区。宽敞的街路、簇簇的鲜花、成片的绿荫,还有那极具人气的图什业图广场和独具特色的科尔沁文化一条街,让巴彦呼舒镇这个曾经遭受洪水“重创”的小城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财政收入:2007年,全镇财政收入实现46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68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3元。同年,巴彦呼舒镇由6星级文明城镇晋升为7星级文明城镇。如今的巴彦呼舒镇正向着“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大踏步地迈进。
参与活动:2007年巴彦呼舒镇还参加了“内蒙古十大魅力名镇”的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