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巴中市地图
巴中市相关地区地图:

风景名胜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诺水河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中国银耳之乡”通江县境内,幅员450余平方公里,海拔500——2088.6米,主要景点集中在诺水河畔,临江峡谷,空山天盆,麻坝石林等四大片区。它紧邻陕西汉中,东有“秦川锁钥”护持,西与“剑门蜀道”相连,境内秀水中流,奇泉遍地,险峰兀立,怪石丛生,关隘、峡谷、飞瀑、暗河比比皆是,大致可分“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麻坝石林”四大独立景区,呈弧形分布,与毛泽东同志誉为“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首府通江县城构成一条环形风景线,堪称秦巴山区第一胜地。诺水河,发源于陕西省南郑县,两岸群峰耸峙,壁陡如削,沟纵横,林海茫茫,山、水、洞、林各呈姿态,尤以规模宏大的地下溶洞令为观止,数以百计的地下溶洞,或临清溪,或处绝壁,宏大深遂,诺水河畔,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独特,雄壮绝妙,奇趣多端。诺水河景区现已向游人展示的:有阴河龙潭水潺潺,牛角嵌别有洞天;有观赏仙女飞天图,石佛群生的仙人洞;有琳琅满目奇幻景,地下宫殿的狮子洞;有精湛艺术自然成,艺苑仙宫的楼房洞;有民间奇观地下城,仙山琼阁的中峰洞。游客所至,赞叹不已。临江峡谷方圆12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60多处,10里主峡,峡宽5—25米,深700—1000米,峡谷两岸,陡壁如削,峡底河水奔涌,形成数十处瀑布,峡中观景,上有一线天,下有一线水,鸟在头上飞,水在脚下流,游在峡谷中,味在其中寻。峡区古藤缠树,林茂似海,数万亩原始生态,地老天荒,古树参天,四季长青,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两岸猴声啼不尽,金鸣展翅啼长鸣,又增加了峡区的一番情趣。初查,峡区有猴各余只,稀有的金丝猴,白猴也时有发现。区内的手爬岩,白山、南天门更显其雄奇,为旅游者再添情趣,游人到此,留恋忘返。与峡区相接的是海拔1200余米的空山天盆景点区,奇特的岩溶地貌造就了13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空山又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指挥的著名“空山战役”,遗址纪念地,红军洞、将军树、五十里战壕迄今犹存。盆中,孤峰四座,卓然玉立,遥相呼应。峰高120—140米,山体内形成无数个蜂窠状溶洞。盆周,万山环列,137个山峰,峰峰是景,挂宝岩、五佛观榜、绣旗山等各俱特色,春夏满山杜鹃,晚秋,遍山红叶,冬天银妆素裹,空山终年云蒸霞蔚,景色变幻无穷。诺水河景区,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区内有脊椎动物145种,国家保证动物14种,观赏动物93种,医药、科研动物38种;有植物资源158种,珍贵树木以红豆、银杏、香樟、楠木等14种,有中草药资源达1436种。诺水河又是通江银耳的发祥地,“九湾十八包”,数万亩耳林、耳山把诺水河风景区装点得更加美丽壮观。诺水河景区一九八六年被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除上述四大独立景区外,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还分布着众多历史古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古迹有: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栾巴寺巴人文化遗址,千佛岩、白乳溪唐代摩岩造像,历代军事要塞得汉城,川陕楚白莲教大起义兰号义军大本营麻坝寨,汉代乌龙玉墓碑群等等。
光雾山风景区:光雾山风景区位于川陕交界处的米仓山南麓,景区幅员面积600平方公里。光雾山这方神奇的自然山水,集秀峰怪石、峭壁幽谷、溪流瀑潭、田园山林于一体,堪称“山奇、石怪、谷幽、水秀、峰险”五绝。它由桃园、牟阳城、十八月潭、神门、小巫峡五大片区组成。2004年元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光雾山核心景区桃园有雄浑壮丽的焦家河、清幽甘冽的韩溪河、石林成阵的燕子岩、秀美古朴的普陀村、洪荒神秘的万字格。牟阳城有高山平原风光大坝、“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香炉山、冰川时期活化石——大小兰沟20000公顷原始森林巴山水青棡。有“不是九寨胜似九寨”的十八月潭及露水垭的神奇云海,有似桂林山水的神门风光,有蜀中一奇小巫峡,整个景区步移景换。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春日山花烂漫,夏日苍翠欲滴,秋日层林尽染,冬日山舞银蛇)。甘肃作协主席、著名诗人高平游后写下了“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的名句。每年10月,光雾山将举办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欢迎中外游客观光雾奇秀山水,赏巴山醉人秋色。
空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境内,地处四川盆地东北缘米仓山东南麓,园区总面积11511公顷,最高海拔2117米。公园由挂宝岭原始风光游览区、天香峰森林文化游乐区、鹰爪岭森林野营游乐区、空山坝岩溶风光游览区、猴子岩峡谷风光游览区等5大景区组成。景区内现有自然景点60个,人文景点19个。园内天然阔叶林海壮阔,季相景观多彩;岩溶地貌典型,类型多样;山间盆地宽阔,长岭峰丛围合;天象景观资源丰富,景色奇丽迷人;峡谷幽深神秘,暗河高瀑壮观;溪流蜿蜒灵秀,岩溶小湖秀雅;红军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清纯质朴,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空山坝位于通江城东北部,距县城106公里,面积139平方公里,地处川陕边界。1933年3月至6月,军阀田颂尧纠集38个团,近60000人马,对刚刚建立的川陕苏区进行“三路围攻”。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与敌顽强战斗。6月上旬,红10师、红11师、红12师和红72师,在空山坝一带,集中力量采取断敌后路,分割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的激战,歼敌7个团,5000余人,溃敌6个团,取得了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决定性胜利,捍卫和巩固了苏区。空山坝战役遗址保护区至今仍完好保存着红军80里战壕和“红军洞”。当年红11师政委李先念为老百姓保护下来的核桃树,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了“空山坝战役遗址”,现刻碑立于空山坝中。
中峰洞:中峰洞最为有名,又叫佛光洞,被中国溶洞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洞”,因同时具备页岩、沙岩、石灰岩地质结构,集雄、美、险、秀、奇、幽于一体而被誉为罕见的“地下岩溶博物馆”。是因为洞中之洞,曙光通明,佛光毕射。改称中峰洞,则因为一个独特的人物之故。那个人便是明朝的逊位皇帝建文帝。建文帝“牢落西南四十秋”之时,果真来过中峰洞么?答案是扑朔迷离的。中峰洞有36个支洞,许多洞口极具特色,其中一个外形酷似“高跟鞋”——站在洞中往外看,洞口轮廓就像一只巨大的女式高跟皮鞋。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巴中市人口400万,下辖地区巴州区,兴文区,恩阳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巴州区面积2566平方千米,人口148.5万。邮政编码636601。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通江县面积4125平方千米,人口80万。邮政编码636700。县人民政府驻诺江镇。南江县面积3383平方千米,人口70万。邮政编码635600。县人民政府驻南江镇。平昌县面积2227平方千米,人口106万。邮政编码636400。县人民政府驻江口镇信义大道268号。

地形地貌

地势: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巴中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大巴山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气候特点:巴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主要特征是: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同步;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雾,霜、雪较少,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全市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7%。。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全市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矿产资源:巴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50种,矿产地500余处,其中大型25处,中型52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矿产地3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6处,霞石居全国前5名、属全省第1名。主要矿物有铁矿8544万吨,花岗石远景储量20亿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石灰石25亿吨,霞矿2700万吨,以及石墨、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和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矿产。尤以花岗石、霞石、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等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旅游资源:巴中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以奇峰峡谷、溶洞和原始生态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江光雾山、大坝森林公园、通江诺水河、巴州阴灵山、南阳森林公园等地。南江光雾山景区以桃园风光五大片区为主,地老天荒,幽灵毓秀,山势陡峭,挺拔雄伟,云蒸雾绕,秀雅妩媚。大坝森林公园以大坝林场为主,森林覆盖厚密,林木品种繁多,既可观光,又是休闲佳境。诺水河以溶洞为主,大小溶洞200多个,洞内景观千姿百态,置身洞中,恍若仙境。
水利资源:巴中水利资源极其丰富,总量为79.65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100多条,水能蕴量为81.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1.7万千瓦,已开发量仅为4.5356万千瓦。截止2000年底已建成水库409处,其中,中型水库3处,小一型30处,小二型376处,山平塘23980口,微水工程12.75万处,治理水土流失2070.26平方公里,蓄引提水能力4251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2.13万亩。

文物古迹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位于沙溪镇王坪村,包括总医院部、政治部、医务部和总务处旧址,以及其下设的医疗机构,属军、政、医三合一的军级机构。整个建筑均呈三合院布局,土木结构,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由鹦歌嘴迁驻今沙溪镇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长,张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战事激烈,成百上千的伤病员被送往总医院救治,虽因缺医少药,不少伤病员伤病恶化而光荣牺牲。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仍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为了展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历史风貌,县民政局于2005年初对总医院旧址进行了保护性建设和陈列布展。省委书记张学忠视察后亲自题写了“四川省卫生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旧址群现已成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南龛摩崖造像:巴中南龛古窟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巴中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巴中南龛古窟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巴中南龛古窟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南龛造像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护法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巴中南龛古窟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龛中的天王像,脚穿草鞋,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坟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护法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巴中南龛古窟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巴中南龛坡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恩阳古镇:恩阳镇古巴人聚居区,位于巴中市区西南17公里处,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历经近1500年的悠久历史,不仅有灿烂的文化,还有古朴深厚的民居文化、巴人遗风;而且还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红军留下的大量文物遗址,装点并提升了恩阳。厚重的红军文化是恩阳镇一大亮点,现镇内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旧址八处,遗址五处,石刻标语数十条,均属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恩阳镇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入选四川省十大古镇。目前正在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据《巴中县志》载,恩阳镇在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始置义阳郡,同置义阳县,郡县同治。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隶属清化郡(今巴州)。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先后设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1980年设镇至今。历史上的恩阳,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水运相当发达,上通南江,下至重庆,常有几百只商船在恩阳河岸停靠,可见当时的市场繁茂景象。据史载,明清时期,恩阳镇内常住人口一万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来于此,大小商号150多家,盐店19家,饮食店60多家,客栈、茶坊、酒家50多家,商号小贩不下200家,所以这里又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恩阳镇仍保持着传统的街市格局,记载着历史的82株古榕树点缀于古街巷间,错落有致、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与自然起伏的地貌,体现出古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高高低低的石阶,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面,延伸出墙面的骑门柜台,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有效地保护了古街道封闭的街式生活,限制了机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侵蚀,也较完整地保留了恩阳河河埠,洗衣台、钓鱼石、拴马石、通往河边和后山的绿树掩映中的青石小道。恩阳老场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双檩双挂、青瓦屋面多为二层,墙身多用竹篾土夹墙,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并向外伸出木质骑门柜台,便于经商售货,建筑口面较窄、进深大、内开天井,大户人家则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恩阳老街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数分格类,如意格,什锦嵌花,鸟兽花卉、形神各异、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还有一种就是对盐的珍爱,因为蝙蝠吃盐,又名“盐老鼠”。多家窗雕,不难看出是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分件雕琢成型后,镶嵌于固定位置,入槽合缝,构成精美浮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从恩阳镇的历史沿革、地域环境、独特的山、水、街市相融一体的风貌和保存完好的高低错落、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以及沿街而建的木柱檩梁、青瓦板壁、穿挑出檐的古朴统一的川东北巴人民居建筑特色,青石板街面,高低不等的石梯,大小街巷,辅以东南西北的祠庙洞阁,以及与人气生气相映成趣的绕城河流,足以说明恩阳这座大巴山深处的巴人古镇历史遗存丰富、乡态环境独特,反映了川东北地区城镇发展的脉络和古巴人传统遗风,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很高的科研和建筑艺术价值。

历史事件

巴中,曾经的中国第二大苏区,拥有12万优秀儿女参加红军,4万巴中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32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后,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黄柴畈紧急会议的决定,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他们在突破京汉铁路西征途中,先后同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在枣阳、新集等一带与进行了多次的激战。翻越秦岭山脉,转战千里,于12月上旬到达陕西省的南部山区。随即发动群众打富济贫,在城固、西乡建立了两支地方游击队和马儿岩区苏维埃政权。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在西乡县钟家沟召开了团以上的干部会议、研究部署了军事问题,会议认为:“川北比陕南的地势更险要,物产更丰富,回旋区域更广阔。加上四川军阀林立,川西一带军阀混战,川北的防务又十分空虚,这正是红军入川的大好时机。”经过热烈讨论,大家一致同意:立即翻越大巴山,占领通江、南江和巴中地区。红军从钟家沟出发,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顶风冒雪,披荆斩棘,翻越了210华里的巴山天险。红军队伍中有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叫陈松庭。他身体本来就很瘦弱,但却在行军的路上一直替生病的战友背行装。晚上宿营时,又主动替战友们站岗放哨,把自己防寒用的草帘盖在战友们的身上,自己睡在草棚门口。战友们安然的入睡了,他却因极度地疲劳和寒冷,被活活地冻死在草棚外,为了革命的事业他光荣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至6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北部地区打破国民党军对川陕苏区三路围攻的作战。2月,红四方面军开创的川陕苏区初步形成。国民党当局急忙调停川军各派在川西的混战,并委任第29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剿共”督办,调集川军38个团约6万人,分左、中、右3个纵队,向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发起围攻,企图消灭或驱逐红四方面军于立足未稳之际。巴山游击队的创办,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长征时,留下了300多人,组建了红军师长刘子才为首的游击队。年底,巴山游击队由300余人发展到1200余人,开辟了以南江桃园为中心的500多平方公里的游击根据地。1936年4月4日,国民党胡宗南的一个团开抵汉中烂草地围剿游击队,由于游击队领导人麻痹轻敌,被敌人包围击败,突出重围后剩下65人,不屈不挠的巴山游击队并没有就此消沉,他们于1936年11月在南江桃园大河岩壳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会上,指战员严肃批评了刘子才在军事上麻痹轻敌的错误,选出了二营营长、原红30军政治部主任、南江少共宣传部长赵明恩为游击队领导人,下辖两个队和一个独立连,在不到200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内重整旗鼓,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到1938年,巴山游击队又发展到700余人,开创了游击队第二个鼎盛时期。

杰出人物

王瑛:女,回族,1961年11月~2008年11月27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畜牧系;1982年8月至1986年3月在原巴中县畜牧局工作;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在原巴中县整党办工作;1987年5月至1994年4月在原巴中市纪委工作,历任纪委委员、信访室副主任、纪委常委;1994年5月至1997年11月在原巴中地区纪委工作,任信访室主任;1997年12月至2000年1月在中共南江县委工作,任县委常委、县直工委书记;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任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2001年3月至2002年7月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2002年8月至2006年11月任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县总工会主席;2006年12月至2008年11月任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同志系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市第一届、第二届纪委委员。2008年11月27日,王瑛同志在赴重庆治病途中,不幸逝世。2002年10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2003年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巴中十年创辉煌”劳动模范,被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先进个人”。2007年1月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2009年2月24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王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王瑛创造性地提出了简称为“五个零”的王瑛工作法。即建立投诉中心,为民服务零距离;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开展“三最佳”创评,监督监察零空档;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置。通过开展“五个零”的活动,南江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2003年以来,先后有15多个省市的50多家客商来南江投资兴业,总投资达到6个多亿。2008年11月底,当听闻王瑛去世的噩耗后,数名背二哥赶赴巴中,代表数百名南江背二哥,在灵前打出“王瑛书记,一路走好”的标语,感动无数巴中人。
朱以庄: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四川巴中市南江县人,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8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2008年7月起,任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伟仁:男,汉族,1953年10月生,四川巴中平昌县人。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会均匀学会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国防科技评审组副组长、国防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近十多年来,先后在航天一院、航天总公司、航天210厂、国防科工委科技质量司等技术管理岗位上任主要领导。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终身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现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宋永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渔溪人,出生于1964年1月,教授。1984年毕业于原成都科技大学(前成都工学院,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现四川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1991年3月由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作为访问学者留学英国。200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并荣任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首批特聘海外评审专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澳门特区政府科技顾问等。2007年元月出任西交利物浦大学常务副校长。他于1991获RoyalSocietyVisitingFellowship。“两个第一”从四川巴中走出的宋永华创下两个第一:英国首位来自中国内地的院士,英国大学首位华人副校长

巴人精神

巴人历来尚武,部族英勇善战,血性勇武,能歌善舞。古时巴人将士出兵助武王伐纣,助秦扫六国,刘邦据巴蜀之地,得巴人士兵以争天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巴中是红军之乡,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等首脑机关先后驻通江和巴州,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今巴中通江,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同国军浴血奋战,徐向前,张国焘,李先念,许世友,王树声,王近山(李云龙原型),秦基伟,陈昌浩等数百名共和国元勋曾在这里战斗数载,在今天巴中有全国保存最好的红军文化,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和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刘伯坚烈士纪念碑”,巴中作为红色革命老区,那是鲜血染红的,当时前后共计巴中有12万人参加红军,(那时红军总人数才多少)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为共和国浴血奋战,4万巴山儿女魂归沙场,120万人拥军,援军,可说是顷巴中全城之力,为中国革命成功不可磨灭,英雄自当乱世拔剑而起,不畏生死,为国为民,这是战乱年代的巴中精神!,60年代,全国闹大饥荒,饿死了上千万人口,巴中人民勒紧裤腰,为饥荒地背出几百吨粮食,宁可饿死在背粮路上,也不偷拿粮食,这是饥荒年代的巴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