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巴中市地图 >
南江县地图
南江县相关地区地图:

风土人情

光雾山红叶节将于每年10月在南江县举行。红叶节期间将举办红叶观光游、诺水洞天游、红军故里游等大型旅游促销活动以及旅游产品展销会、招商引资洽谈会。红叶是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一大独特生态景观,一道绝美旅游亮点。其面积为430平方公里,乃中国之最。它由40多万亩冰川时期的植物活化石——巴山水青棡和20多万亩红豆杉、银杏、槲树、黄栌、枫树、槭树、红桦、黄羊木等近千种树的红叶组成,每年金秋十月就呈现出万山红遍,层林层染的绚丽奇观。其颜色变化由蓝、绿、黄、橙、红梯次形成;观赏期长达两月之久。其红叶区和红叶曾被实地考察的英、德、美、法、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专家称为“金区”“金叶”。红叶文化熔丰富的地质、地理、生态文化和巴人、秦汉、三国、红军文化及巴山民俗文化于一炉,具有极大的观赏、美学、科考、经济价值。

文物古迹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位于南江县桃园镇北七公里铁炉坝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类文物保护单位,是光雾山重要的旅游景点。巴山游击队是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前组建的一支留守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规武装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这支队伍在刘子才、赵明恩等的领导下,活动在以南江县桃园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5年之久。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由厘金局遗址、广场、主题雕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史迹陈列馆、巴山游击队赵明恩烈士墓、绿化带七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73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230多平方米,设计为“指挥部原貌”和“居民旧貌”两个主题陈列,展出文物118件;史迹陈列室110多平方米,设计为“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和活动区域”“巴山游击队战斗史及主要领导人”“桃园新貌”三个主题陈列,展出文物及资料83件;主题雕塑“忠魂”耸立于2100多平方的广场中央,经修葺的“赵明恩烈士墓”静卧广场东边,4200平方米的绿化带环抱着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禹王宫:禹王宫位于南江县长赤镇。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四合院中式砖木结构建筑。山门前壁系镂空青砖浮雕花卉、飞禽、走兽、喜字图案和张飞所当阳桥图、白鹤寿星图等,刻工精美,表情生动。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过南江,建立长赤县苏维埃政府于禹王宫,前殿三道石门框上,红军刻的“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只有我们劳苦工农”,“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只归生产者所有,那里容得寄生虫”等标语,字大25厘米,今犹完整。前殿内还有10多条红军标语。左右厢殿,悬空建有回廊、栏杆。大殿正中为禹王坐像,高4米,用整块樟木雕成,体态魁梧端庄。山下数百步有龙山书院,院前有一龙池,水色深黝,不溢不涸。
红四门:“红四门”及其城墙位于南江县南江镇。“红四门”地处县城中心通往上河街及南江中学等单位的东出要道,是一座昼夜开放的天然展厅。1991年4月,“红四门”及城墙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南江城墙东门入城,解放了县城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红军总政委陈昌浩应县苏维埃政府的邀请,亲笔题写了“红四门”三字,由錾字队将“迎晖门”门额换刻成红四门作为红军解放南江的永久纪念,红军各政治部先后在门洞内外錾刻宣传标语15条。红四门居城东要道,过往行人日以万计,是一处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旅游资源

南江风景秀丽。全县森林覆盖率49%,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光雾山风景区被专家誉为“国画风采、原始荒美”,有“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之称。南江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素有大巴山“百宝箱”之美誉,有幅员830平方公里的光雾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神门洞、皇柏林、小巫峡、断渠公园等10多个景点独具特色。全县有森林249.7万亩,其中原始森林50多万亩,草地15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10万方,森林覆盖率62.2%,绿化覆盖率98.5%。大坝林区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以“珍稀物种种植资源基因库”享誉中外,2002年被列为中德合作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项目。

地理特征

地形地貌: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最低海拔370米(凤仪乡桑树坝村),最高海拔2507米(光雾山),平均海拔1100米。南北长84.3公里,东西宽31公里。境内地形复杂,溪沟纵横,山水相依,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光雾山位于南江县北部边缘,距县城70公里,到陕西汉中市70公里,主峰海拔2500米,景区面积400余平方公里,气势雄伟辽阔,地形复杂,峰峦迭嶂,峰林俊美,洞穴幽深,山泉密布,云蒸雾绕,林海浩荡,胜景众多。
气候:南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降水量1200mm,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无霜期259天。

行政区划

南江县辖11个镇、37个乡:南江镇、沙河镇、乐坝镇、长赤镇、正直镇、大河镇、光雾山镇、东榆镇、下两镇、赶场镇、杨坝镇、赤溪乡、燕山乡、八庙乡、高塔乡、团结乡、红光乡、傅家乡、红四乡、天池乡、侯家乡、双桂乡、凤仪乡、朱公乡、黑潭乡、和平乡、双流乡、元潭乡、高桥乡、平岗乡、仁和乡、石滩乡、关门乡、兴马乡、北极乡、关路乡、关田乡、红岩乡、桥亭乡、贵民乡、沙坝乡、柳湾乡、汇滩乡、上两乡、关坝乡、寨坡乡、坪河乡、流坝乡。

南江特产

南江翡翠米:南江翡翠米的特点是无污染、营养丰富,饭粒光亮油润、口感柔韧、略带糯性。南江翡翠米曾出口法国、古巴,并长期畅销于成都、攀枝花、甘南等地区,在周边市场更已成为人们的首选大米。翡翠米仅产于四川省南江县长赤区。该区位于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美,森林覆盖率达42%,平均海拔800—1000米,日照充足,生态条件独特,是传统的稻谷主产区,被誉为“南江米粮仓”。在稻谷生产过程中,因地制宜,大量施用“农家肥”。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始终注重生态与环境保护,在种植业中,倡导保持传统耕作方式,发展“稻田养鱼”,明令禁止销售使用高残毒农药,大力推广生物技术防虫治病,使种植业与生态环境形成了良性互动。目前,该区已列为“巴中地区绿色优质稻基地”。
南江金银花:南江有丰富的金银花本地种质资源和丰富的野生种植资源早在60年代初,南江县在全国率先人工栽培金银花,七十年代初,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南江召开了“金银花人工栽培现场会”,1981年南江被列为“全国金银花基础县”1999年10月,南江被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协调领导小组列为首批13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全国金银花种植示范区”之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金银花用途越来越广,利用金银花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的各类金银花茶,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市场销路很好。日用化工、化学品中,利用金银花作为原料,如忍冬花牙膏、银仙牙膏、金银花菲子水、花露水等等,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金银花的药用保健功效将被人们逐步开发利用,服务于人民大众。金银花是清热解暑的佳品,可用于制作清凉饮料与糖果,近年来,该县开发的金银花露保健饮料,金银花茶,金银花提取物高含量元酸远销国内外大中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南江黄羊:南江黄羊羊肉肉质细嫩,容易被消化,多吃羊肉只能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抗疾病能力。而不会有其他副作用,所以现在人们常说:“要想长寿、常吃羊肉”。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经41年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以其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而著称。它是从1954年引种杂交改良大巴山区的本地山羊开始,所获四川铜羊和含努比羊血缘的杂种公羊同金堂黑羊、本地山羊母羊杂交的后代,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适应了当地生态条件,经过横交及多年的定向培育而形成的。于1995年10月正式通过国家级鉴定。96年农业部正式将南江黄羊命名为“我国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十余年来已向全国十四个省及本省110多个县(市)推广,总量已达10万多只,在各地无论是纯繁还是杂交,效果均十分显著,特别是改良效果好,杂交优势十分明显,其优势率均达到50%以上,最高可超过100%。其繁殖力和生产性能均接近和超过原产地指标。俗话讲:“美食要配美器,药疗不如食疗”,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在上本草纲目”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温热对人体而言就是温补,比如冬季老年人比较怕冷,适时的吃些羊肉就会感到暖和,这一点在张琼之的《伤寒论》里及唐朝的《千金书》中都有记载,可见羊肉是人们冬令进补的最佳食品。
川核:核桃又名胡桃,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核桃科,核桃属,在南江县分布四大类,即核桃、铁核桃、野核桃、核桃楸。广泛分布于海拔400—1800米地段,是耐干旱脊薄忌水渍高温理想的中山地区经济树种。南江县位于米仓山南麓,东与通江、南与巴中、西南与旺苍、北与陕西南郑相邻,北纬31°50’—32°45’,东经106°27’—107°10’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幅员面积341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7%,海拔370—2508米,山脊陡峭狭长,沟谷切割强烈,荒山、荒地、坡耕地分布面积十分广阔,土壤以紫色土、黄壤、黄棕壤为主,气候湿润,土壤干燥,年均气温16.2℃,无霜期259天,年均积温5096℃,年均降雨量1161mm,年日照1570小时,相对湿度64—79%。适合核桃生长并能达到丰产、稳产、优质面积达2万公顷,是发展核桃的最理想区域。南江引进核桃初起汉代至今长达一千余年历史,到七十年代已初具规模,并已驰名省内外,达到外销400—600吨的能力;目前已形成挂果80万株,约5万亩,产量150万公斤,产值750万元的核桃大县。
南江大叶茶:南江大叶茶产于四川省南江县汇滩、流溪、元顶子山等高山茶区,产地森林环抱,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无公害,茶叶含富硒和30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1965年中国茶叶学会将“南江大叶茶”定为全国21个地方良种之一,95年四川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再度认定其为合格茶标品种。用“南江大叶茶”为原料加工的系列产品“云顶茗兰”“云顶绿芽”荣获九二年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奖,并收藏于中国茶叶博物馆,九五年十月在农业博览会上“云顶茗兰”“云项绿芽”双获金奖。2000年五月“云顶茗兰”“云顶绿芽”双获国际(成都)茶叶博览会银奖。

历史沿革

有儿水,因水难涉,古名难江,粱因置难江县。难江一名南屯河,亦谓之南江,意谓在巴山之南。自县治南与巴江合,明因改名。南江古属巴国,后为集州,先秦两汉就有政区建置。南北朝时期的梁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始建难江县(取江水难涉之意),距今1480年,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改难江县为南江县(江水绕城南而名)至今。1993年从达县地区划入巴中地区。现属巴中市。1997年,南江县面积3417平方千米,人口57.5万,辖6镇68乡:南江镇、沙河镇、乐坝镇、长赤镇、正直镇、大河镇、小河乡、石矿乡、水洞乡、桥坝乡、赤溪乡、八庙乡、燕山乡、金盆乡、高塔乡、团结乡、红光乡、付家乡、红顶乡、红四乡、竹岭乡、红五乡、天池乡、侯家乡、九顶乡、双桂乡、凤仪乡、朱公乡、花桥乡、黑潭乡、和平乡、双流乡、菩船乡、下两乡、元潭乡、凉水乡、东垭乡、高桥乡、平岗乡、长征乡、仁和乡、石滩乡、关门乡、兴马乡、瓦池乡、白院乡、北极乡、赶场乡、关路乡、关田乡、红岩乡、旭光乡、桥亭乡、沙滩乡、贵民乡、沙坝乡、西清乡、柳湾乡、新立乡、红星乡、汇滩乡、上两乡、关坝乡、寨坡乡、光明乡、玉泉乡、桃园乡、槐树乡、杨坝乡、坪河乡、流坝乡、甘溪乡、新民乡、碾盘乡。县政府驻南江镇。2000年,南江县辖7个镇、6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9372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南江镇46207、沙河镇18593、乐坝镇6949、长赤镇21620、正直镇18843、大河镇18647、桃园镇3377、小河乡12582、石矿乡6610、碾盘乡8532、水洞乡4224、桥坝乡2705、赤溪乡14150、燕山乡7865、八庙乡9971、金盆乡5393、高塔乡8277、团结乡8193、红光乡16981、傅家乡9266、红顶乡8608、红四乡8095、竹岭乡4376、红五乡6071、天池乡8575、侯家乡6555、九顶乡7139、双桂乡6984、凤仪乡12399、朱公乡11128、花桥乡6388、黑潭乡11223、和平乡14389、双流乡8926、菩船乡8115、下两乡13536、元潭乡8464、凉水乡7892、东垭乡8023、高桥乡8191、平岗乡6815、长征乡7168、仁和乡7754、石滩乡13295、关门乡12352、兴马乡9917、瓦池乡5029、白院乡7037、北极乡4986、赶场乡15423、关路乡8828、关田乡3862、红岩乡3105、旭光乡1301、桥亭乡3508、沙滩乡3067、贵民乡1658、沙坝乡3843、西清乡2417、柳湾乡2954、新立乡3179、红星乡879、汇滩乡3555、上两乡3915、关坝乡5649、寨坡乡2358、光明乡1291、玉泉乡888、杨坝乡5031、坪河乡9569、流坝乡3564、甘溪乡2816、新民乡2643。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03年1月13日,南江县撤销小河、沙河、下两、长赤、正直、大河、赶场、贵民、上两、杨坝10个区公所(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6号批复)。2004年,南江县辖11个镇(南江、沙河、正直、大河、长赤、乐坝、桃园、东榆、下两、赶场、杨坝)、62个乡(凤仪、朱公、花桥、黑潭、和平、双流、菩船、元潭、凉水、东垭、高桥、平岗、长征、仁和、石滩、关门、兴马、瓦池、白院、北极、关路、关由、红岩、旭光、桥亭、沙滩、贵民、沙坝、西清、柳湾、新立、红星、汇滩、上两、关坝、坪河、流坝、甘溪、新民、石矿、碾盘、水洞、桥坝、赤溪、燕山、八庙、金盆、高塔、团结、红光、傅家、红顶、红四、竹岭、红五、天池、侯家、九顶、双桂、寨坡、光明、玉泉)。2005年3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3号)批复:一、原由巴中市南江县批准设置的小河、沙河、长赤、正直、下两、大河、赶场、贵民、上两、杨坝片区的10个办事处和南江镇的城郊、城区2个办事处应予以撤销。二、南江县撤销碾盘、水洞、石矿、桥坝、金盆、红顶、竹岭、红五、九顶、花桥、菩船、凉水、东垭、长征、瓦池、白院、旭光、沙滩、红星、新立、西清、玉泉、光明、甘溪、新民25个乡。三、南江县扩大23个乡镇的行政区域。将原碾盘、水洞2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南江镇。南江镇人民政府驻文星路54号。将原石矿、桥坝2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东榆镇。东榆镇人民政府驻东榆街道。将原红顶、竹岭2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长赤镇。长赤镇人民政府驻长赤街道。将原花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正直镇。正直镇人民政府驻正直街道。将原东垭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下两镇。下两镇人民政府驻下两街道。将原白院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大河镇。大河镇人民政府驻大河街道。原桃园镇更名为光雾山镇,并将原新民、光明、寨坡、关坝、玉泉5个乡境内的国有林场部分及关坝乡石羊村七组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光雾山镇。光雾山镇人民政府驻桃园街道。将原旭光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赶场镇。赶场镇人民政府驻赶场街道。将原新民乡除国有林场外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杨坝镇。杨坝镇人民政府驻杨坝街道。将原金盆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高塔乡。高塔乡人民政府驻高塔街道。将原红五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天池乡。天池乡人民政府驻天池街道。将原九顶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侯家乡。侯家乡人民政府驻侯家街道。将原菩船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双流乡。双流乡人民政府驻双流街道。将原凉水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元潭乡。元潭乡人民政府驻元潭街道。将原长征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仁和乡。仁和乡人民政府驻仁和街道。将原瓦池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兴马乡。兴马乡人民政府驻兴马街道。将原沙滩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桥亭乡。桥亭乡人民政府驻桥亭街道。将原红星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贵民乡。贵民乡人民政府驻贵民街道。将原新立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柳湾乡。柳湾乡人民政府驻长滩河。将原西清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沙坝乡。沙坝乡人民政府驻沙坝街道。将原光明乡除国有林场外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上两乡。上两乡人民政府驻上两街道。将原玉泉乡除国有林场外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关坝乡。关坝乡人民政府驻关坝街道。将原甘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流坝乡。流坝乡人民政府驻流坝街道。南江县原乡镇行政区划格局形成于1952年。调整前,有建制镇11个,建制乡62个,1万人以下的乡镇有40个,1000人以下的乡2个。调整后,全县共有乡镇48个,其中镇11个、乡37个,平均每乡镇幅员面积70.5平方千米,人口13144人。2005年2月23日,南江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南江镇红星街37号迁至光雾山大道朝阳段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28号)。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