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巴中市地图 > 南江县地图 >
杨坝镇地图
杨坝镇相关地区地图:

二、自然资源、名胜古迹

动物资源:家养动物:生猪、黄牛、水牛、南江黄羊、鸡、鸭、鹅、犬、猫、鱼、兔、蜂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黑熊、狐狸、刺猬、拱猪、野猪、野羊、竹熊、野兔、豹子、狼、狈(彪子)、松鼠、黄鼠狼、野猫、画鸡、娃娃鸡、锦鸡、野鸡、竹鸡、野鸭、白鹤、鹰、斑鸠、阳雀、猫头鹰、老鼠和蛇等40多种。
矿产资源:铁、铜、铅锌、金矿等金属矿产,还有石墨、大理石、镁、石英石、花岗石、白云母、水晶、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植物资源: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洋芋、胡豆、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魔芋、土烟、葵花、茶叶、油桐等;中药材主要有:黄柏、杜仲、柴胡、半夏、党参、泡参、沙参、天麻、细辛等800多种;蔬菜主要有:青菜、白菜、牛皮菜、包包菜、黄瓜、苦瓜、海椒、西红柿、冬瓜、生姜、葱子、茄子、南瓜等30多种;果类植物主要有:桃、李、杏、苹果、樱桃、猕猴桃、核桃等20多种;木竹植物主要有:马尾松、柏树、桦树、巴山水青杠、杉树、桤木树、麻柳树、洋槐、柳杉、千樟、青杠和水竹、斑竹、慈竹、木竹等;草类植物十分丰富,豆科、禾本科、菊科和各种杂草资源甚多。
旅游资源:主要有闻名全国的一等战斗英雄、“马特洛索夫式的剿匪英雄”—肖国保的故乡;新坝村殿子上(老屋里)红军石刻标语;千佛洞、三角山、铜包寨、小寨子、龙池等景点,也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五、教、科、文、卫发展状况

杨坝镇历来重视教育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镇现有中学1所,完小2所,教学点5个。初中有在校学生330人,共6个教学班,有教职工17人。小学共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50人,有教职工26人(其中代课4人),幼儿班2个,在班儿童110人。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软硬件得到较大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近几年来,共投资100多万元进行教学楼改造、活动场所扩面和配备电脑,杨坝中心小学被列为全县10所“窗口校”之一,小学毕业班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生率均在95%以上。卫生工作方面,有镇中心医院和新民卫生院2所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2人,全镇村级医疗卫生点13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防疫人员13人,行政村卫生覆盖率达100%,婴儿死亡率比5年前下降了8%。对镇、村卫生组织实行一体化管理,农民“参合”面达83%,镇、村卫生站为民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方面,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的宣传,大力开展“三结合”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抚政策,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

三、交通、能源、基础设施

杨坝镇交通较为方便,境内有南江—光雾山景区油路21公里,南江—坪河公路贯穿镇内田垭、新坝、茶溪三个村。村、社公路逐年增多,全镇已有11个村40个社和70%的户通公路。杨坝镇水资源丰富,横穿全镇的杨流河可开发建设7级小水电站,目前已开发建成小水电站4级(个),装机客量达1760千瓦/时。组建了杨坝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辖杨坝电站、岳家坝电站、新民电站、鸳鸯峡电站和杨坝变电站),与县电力公司连成网络,电力充足、价格优惠,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有自来水厂一个。通信网络和光纤电视网络已基本建成。镇内建有移动基站2个,联通基站2个(其中133站1个)。通讯覆盖率达80%以上。同时,部分村社和农户已架通了光纤程控电话。光纤闭路电视已由集镇向农村扩展,部分农户已安装了光纤加密电视。

四、经济发展状况

杨坝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镇,第一产业占65%,第三产业占32%。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强基础、创特色、增规模、树品牌”的发展目标,坚持“稳粮食、抓猪羊、攻银花、上干果、促加工、活流通”的发展思路,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狠抓茶溪果、药、牧综合园区建设。已初步建成了罐坝、柳坝、牡丹、桂花、茶溪、新坝、硝洞等20个黄羊发展小区(每个小区15户以上);罐坝村已建成“万羊村”;已建成年饲养黄羊1000只以上丰尔塘羊场、万宝山羊场、董家河羊场、狮子梁羊场、铜包寨羊场和年饲养量在500只以上的许家坡羊场、园坝子羊场、凤家河羊场;全镇100只以上的养羊户有150户,50只以上的养羊户有350户;已建成新坝、田垭、赤卫、柏林、严河3000亩银花发展带,共5个银花园,年产银花30吨;已建成硝洞、罐坝、尖山、牡丹、柳坝核桃示范园3000亩,年产核桃120吨;已建成500亩的尖山蜡虫园;友谊一社水产养殖园、凤家河千头养猪场等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全年黄羊养量58000只,生猪15000头,银花、核桃、蜡虫已分别发展到5500亩、12000亩、500亩。国内生产总值1200万元,人平纯收入1700元。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至2004年底,全镇共建蓄水池325口,可蓄水1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00多亩。共完成水利工程145处,建人畜饮水工程75处,解决了1200人和5000余头牲畜饮用水,全镇90%的人口用上了自来水。退耕还林8000亩,植树2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