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巴中市地图 > 南江县地图 >
上两乡地图
上两乡相关地区地图:

三、民俗文化

上两人有着大巴山一样的性格:忠厚淳朴、勤劳勇敢、不畏强暴。早在1925年,木匠邓鼎侯聚众起事,反对军阀的苛捐杂税和地方豪强的剥削欺凌,杀死军阀头目,占领县城,开仓济贫,民众敬佩不已。“邓木匠坐知县”的佳话至今仍流传民间。1933年红四方面军解放了上两,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民众捐款捐粮,送子参军,打土豪斗恶霸,十分踊跃。1934年徐向前元帅在老街河坝乌龟石上动员军民抗日,留下“将军石”供后人瞻仰。赵明恩领导的巴山游击队在上两至桃园的莽莽林海中与敌人周旋,浴血奋战三个春秋。“红军精神”正鼓舞和激励着上两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而奋斗。

五、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九五”计划以来,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全乡以扶贫开发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文明新村建设为依托,经营“三大资源”,发展“三大经济”,促进“三大转变”,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乡通公路的基础上加强了村道公路建设,目前90%的村通了公路,加上“二南公路”纵贯全境,交通较为便利,北至汉中158公里,南至县城32公里。上两电力公司与县电力公司并网,全乡100%农户通电。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覆盖85%的农户,集镇和4个村的部分农户已与光纤电视联网。程控电话已通至4个村,建起了G网基站,开通了小灵通。集镇居民和部分农户用上了自来水。
2、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上两集镇位于关坝河与上两河交汇处的银杏坝,是乡政府驻地。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与管理,宽阔的水泥大道取代了原代的乱石小街,砖混楼房代替了原来低矮的瓦房,集镇人口由原来的三百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一千余人,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集镇北边一里处有著名的“将军石”纪念碑和“玉石大街”遗址。
3、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以南江黄羊为主的畜牧业,以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三大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乡的支柱产业。2004年全乡饲养黄羊1.5万只,出栏8500只,核桃总面积达到3000亩,产核桃7万公斤,银花等中药材面积达到3000多亩,出售各类中药材30吨,加上劳务收入,农民纯收入达到1550元。

四、社会事业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2所,教学点5个。初中有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657人,教职工32人,2005年中考参考164人,升入县重点中学41人,升学率达25%。小学有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740人,教职工22人,2005年毕业班会考,双科及格率55.8%,优生率34%。乡中心卫生院综合楼占地540m2,建筑面积1620m2,有病床15张和x光机、B超等检测设备,有医技人员22人,可进行普通外科和腹部手术。村级卫生站健全,已建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2%。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落实计划生育扶助奖励政策,计划生育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2004年全乡计生率100%。

二、历史沿革

该乡因地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又在下两河口的上游,故得名上两河口,简称上两。民国初年,上两河口属崇清乡域,设“乡约”;1933年红四方面军解放了上两,设区苏维埃红色政权;1936年国民党恢复统治,在上两设官两联保办事处;1940年实行新宪制,更名为官两乡公所;1943年实行军阀防区制,上两划属第三区团练办事处;1949年解放,设上两区公所;1950年成立官两乡解放委员会;1952年选举产生第一届上两乡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上两乡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上两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为上两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恢复上两乡人民政府;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光明乡并入上两乡。

六、发展思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硬道理,实施科教兴农,科技兴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开发利用生态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把“三大产业”做大做强;发挥毗邻光雾山风景名胜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把上两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山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