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乡地图
红岩乡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简介
红岩乡地处名山东南部,东与洪雅、丹棱接壤,南雅安合江镇毗邻,距名山县城1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辖5个村(罗扁、金龙、青龙、肖扁、红岩),39个合作社,面积24平方公里,有耕地6075亩,其中:田4563亩,地1512亩,人口6220人。
乡镇发展
1992年与永兴镇合并,1998年恢复建制。地形以平坝、浅丘为主,平均海拔55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水稻、玉米、油菜、林竹、畜禽以及丰富的芒硝和旅游资源,双龙峡被评为雅安地级风景名胜区,芒硝矿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储量4621万吨,红岩新村茶叶加工一条街已具规模,年加工茶叶2000余吨,正在建设一条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茶叶在全乡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生产,产业化发展已成雏形,并且依靠名山河、延镇河的优势年养鸭20万只以上。
历史沿革
1984年2月建立瓦店乡人民政府,隶属桂兴区公所管辖;1992年10月直属广安县管辖;2001年9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瓦店乡区域整体划归华蓥市管辖。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从2006年8月1日起,正式将瓦店乡更名为“红岩乡”。
基本概况
红岩乡地处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该乡的经济比较落后,从2007年以来,水城县红岩乡紧紧抓住科技扶贫种草养殖的机遇,大力发展养殖业,该乡在窑上村建设人工草场1303亩修建圈舍3038平方米,购进基础母牛和育肥牛434头,覆盖农户98户,今年已出售短期育肥牛134头,产值达46.9万元,项目户均增收2100元。
经济发展
为切实把科技兴农惠民落到实处,红岩乡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稳产作物,扩大经济作物播面。到目前,该乡已建立青稞种植基地2811亩,洋葱种植基地300亩,种植脱毒薯158.8亩,大白胡豆40亩,海椒185亩,大蒜96亩,在白日村建立了苦荞基地。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全乡种植特早实核桃221亩,中药材30亩。乡镇企业有农具厂、砖瓦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青稞。经济林木有苹果、花椒、核桃。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蒜、亚麻、大麻等。名贵药材有贝母、麝香、当归。
历史沿革
红岩,原名黑岩塘。因地处垭口,岩石呈黑色得名。1960年更名为红岩。清代属崇清乡地,置黑岩场。民国元年(1911年)废乡约制,划区辖场。黑岩场划规第二区团练办事处(区置赶场溪)。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黑岩,在黑岩塘置苏维埃,隶属官禄区苏维埃。1935年3月,红军撤离川陕苏区,国民党恢复统治,划属官禄联保办事处辖。1944年划属官溪乡地。解放前夕,属伪官溪乡第八、九保地。1949年12月重获解放。解放初期,在官溪乡“解放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征粮、清匪和民主建政工作。1951年废旧乡保甲制,结合减租减押、清匪反霸,建立村政权。同年4月,划属官禄乡辖。1952午1月,结合土改,调整乡村规模,析官禄乡地置黑岩乡人民政府。辖石庄子(石庄)、小马驿(双寨)、周家沟(云光)、黑岩塘(黑岩)、天池子(鞍坪)、岳家湾(红寨)六个村。1955年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3个。1957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黑岩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由第八区(赶场区公所)管辖。2001年5月,撤赶场区公所,属赶场片区管辖。2005年4月,行政区划调整,保留红岩乡。红岩乡属三类乡。行政编制9个,工勤置1编制个。内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兼社会事业办。民政、计生挂牌设置。事业编制7个。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有采矿、发电等。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甘蔗、烤烟。种植油桐、板栗、石榴、柑橘。矿产资源有铜、铅、石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