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枣庄市地图 > 滕州市地图 >
滨湖镇地图
滨湖镇相关地区地图:

科技强镇

滨湖镇实施“科技兴镇”战略,积极创造科技创新、创业、创优的良好环境,引进人才、引进企业、引进项目,为镇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引人才。滨湖镇重视人才引进、使用的环境建设,力求滨湖镇成为“人才的乐土,创业的热土”。滨湖镇有关领导指出:相比兄弟乡镇,滨湖镇交通条件不利,现有科技基础不足,唯有以真挚的感情留人,以蓬勃的事业留人。这个镇制定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受到效果。引企业。滨湖镇先后引进了东健电力、骏腾科技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如引进的骏腾科技公司,已批量生产平面液晶显示器,在平面液晶显示器这个高科技领域,滨湖镇已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企业的引进发展,还将带动精密模具、精细化工等相关企业的发展。引项目。滨湖镇先后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滨湖镇引进了太阳能发电可控硅电池项目,由此创办了二泉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滨湖镇创造条件,促使这个公司仅用六个月就正式投入生产。

概况

江苏省无锡滨湖镇位于无锡市西南郊,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是无锡城市延伸到太湖中的半岛。多年来,滨湖镇秉承了"美化山水、保护生态、做强特色、持续发展"的思路,明确了"以湖光山色、港湾半岛为环境特色,以度假休闲、旅游观光为主体,结合科研等相关功能的综合性旅游产业聚落和生态保护区域"的定位,致力于打造无锡地区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山水城、绿色岛。这里具备完善的旅游、度假、休闲、餐饮、居住、娱乐、会议等功能设施;这里绿水为界,青山为脊,犹如置身安静淡泊的世外桃源;这里为您揭开历史的画卷,带您畅游华夏五千年文明;这里坐拥都市的繁华,又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又受到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

行政区划

滨湖镇辖90个村委会(田桥村西董村西洋汶西村西洋汶中村西洋汶东村邱村宋村邵村小刘庄村王雷楼村西谢庄村生庄村望庄村刁村严村李村东马村西马村陈宏楼村南徐楼村四合村吕堂村西周村胡楼村后辛安村中辛安村西辛安村东周村赫村秦庄村东盖村西盖村后盖村胡路口村东焦村西焦村北焦村李仓村下王庄村徐楼村黄桥村人民庄村七所楼村奎子东村奎子西村花园村岗头村东屯前村东屯后村西屯村稻屯村王堂村南陈庄村前郁郎村后郁郎村秦村民生村坊上村东官庄村金马山村山头村苏坡村东黄庄村东陈庄村三山村前纸坊村后纸坊村孟楼村郭楼村代庄村朱村西黄庄村屈庄村阳关村孙阁村渔营村后古村东古民族村西古村朱寨村北双井村西双井村东双井村东迭湖村中迭湖村西迭湖村卢庄村上王庄村西韩楼村向阳村),面积146平方千米,总人口110426人,乡村人口11.07万人。

经济发展

滨湖镇拥有27公里湖岸线,境内山林密布,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来自农业。由于太湖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发展工业已成“绝路”。于是,大力建设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从身边的青山绿水中“掘金”便成了滨湖镇引导农民们致富的“诀窍”。滨湖镇实施“富山工程”,对原有山林进行科学管护和种植,在镇域范围内成片修整新的林果山地。滨湖镇已建成白旄“千亩果品基地”、漆塘“精品茶果园”、标准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生态农业示范区,8000亩果品基地被省农林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杨梅、醉李、柑桔、葡萄、银杏、水蜜桃6只果品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做到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种植特色。大浮村的醉李、吴塘村的柑桔、白旄村的水蜜桃等声誉鹊起,成为当地果农创收的“摇钱树”。滨湖镇接待国内外游客达100万人次。龙寺生态园已跻身国家3A级景区之列。正在建设的红沙湾农业观光区,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面积6800多亩,融农业观光、森林景观、生态旅游、渔家风情、水上运动于一体。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尽管这里尚处于建设阶段,但精美绝伦的湖景已在游客中不胫而走,前来观光者与日俱增,一棵新的“摇钱树”已破土而出。

社会发展状况

滨湖镇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山湖港矿一应俱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104省道贯穿南北,滕港路、宏岗路向东与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相连,西通京杭大运河,可直达江、浙、沪等地。西部拥有30公里湖岸线、10万亩微山湖湿地、万亩野生红荷、3万余亩涝洼地资源,白莲藕、芦苇、鸡头米、中华毛蟹、鲫鱼、乌鳢等湖特产品种类繁多。北部山区有大小山头30个,山脉绵延近50华里。已探明煤炭储量15亿吨,石灰石26亿立方,山沙资源16亿立方。在农业生产上,先后实施了二期世行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省财政厅“双增”项目等3个由国家、省市扶持的农业开发项目,完成节水灌溉面积0.9万亩,治理山区小流域1000亩,改造湖区涝洼地3000亩,发展成方连片丰产林5000亩,经济林1000亩。建成了鲁南地区最大的速生丰产林基地。以阳关村为中心的大樱桃基地被省科技厅命名为“山东省星火计划科技服务基地”。以大蒜、西瓜、马铃薯等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发展面粉、畜牧、湖特产品等8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丰富的沿湖涝洼资源,开发建设了上粮下渔、上经下渔、上牧下渔及鱼藕区、鱼鸭混养区、中华毛蟹区、特种动植物游园等生态观光农业区,全镇蛋鸭放养规模达60余万只,年加工鸭蛋2亿多枚。“红荷花”牌咸鸭蛋曾荣获“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和“中国农业部优质农产品金质奖”,成为远近闻名的蛋鸭养殖基地和“松花之乡”。围绕“工业强镇”的战略目标,全镇上下大力招商引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煤炭、航运、造纸、松花、水泥、电子电器等6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亿元项目6个,千万元项目11个,利税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23家。一期投资4.94亿元的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开发项目,已与山东黄金集团、青岛鑫基集团签订开发合同。围绕2004年举办首届“中国·滕州国际红荷节”,正积极进行各项筹备工作。总投资1.36亿元,年吞吐能力440万吨的滕州港,是山东内河第一大港,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并投入运营,成为沿运经济线上重要的航运枢纽。宏大港投资600万元,完成了港口升级改造,年货运能力达150万吨。岗头港年吞吐能力达70万吨。北徐楼煤矿年生产规模已达60万吨,效益逐年攀升。总投资2.6亿元的朝阳煤矿已完成主副井建设,年底可出工程煤。总投资2.1亿元的锦丘矿于今年3月2日正式奠基开工,现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总投资3.5亿元的滨湖矿于7月份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到位资金4000余万元。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滨湖镇以济微路为轴心,向两翼拓展15600亩土地,科学规划了木制品加工基地、港航综合服务基地和建材加工基地;投资1600万元,建设完善了田桥、西马、徐楼、黄桥、王堂、西屯、东古等7处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通过多种融资渠道,新建小城镇商贸房面积2.6万平方米,形成瞭望庄、奎子、岗头、三山、古村及矿区、港区、旅游开发区等8处商业贸易区,全镇逐步呈现出“三大基地、七大市场、八大商贸区”的民营经济发展主框架。今年1---10月份,全镇新上个体、私营企业406家,新增纳税额924.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2%和79.4%。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镇“十星级文明户”达到2.6万户,滕州市级以上文明单位达26个。2002年度计划生育工作获滕州市一等奖,计生率达9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镇共有中小学校46处,学生19200人,教师1096人。设有南北2处卫生院,医护人员达130人。科教文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未来发展规划

今后八年的发展目标是:2003年GDP确保实现8亿元,力争突破8.2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确保1500万元,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实现2.6亿元,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确保实现2.6亿元,增长55%。确保“十五”后两年,GDP年均递增2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5%,固定资产投入年均递增60%,利用市外资金年均递增65%。争取2006---2007年,GDP年均递增1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7%,固定资产投入年均递增50%,利用市外资金年均递增50%。从2008年到2010年,GDP年均递增1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2%,固定资产投入年均递增42%,利用市外资金年均递增42%。一是高扬招商引资龙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围绕洗煤、煤电、煤化工、湖特产品加工、林木加工、山石山沙开采加工、港航运输等重点项目,多渠道招商引资。精心筹备第一届“中国·滕州国际红荷节”。有步骤地实施好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力争早日把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风景区建成山东省“山、水、圣人”游上的新亮点。二是扩大民营经济总量,激活民资加快发展,坚持领导干部帮包民营企业和机关干部帮包个体工商户责任制,膨胀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壮大10个民营专业村,扶持100家骨干民营企业大户。拉长港矿产业链,陆续建设一批涉煤项目。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加快发展,重抓高标准养殖棚建设,扩大各类畜牧养殖小区规模。积极推广林经、林渔等立体农业发展模式。抓好大田调整,扩大土豆、大蒜、西瓜等经济作物面积。四是实施生态强镇战略,提升档次加快发展,以境内省道、县乡道路及每年的“村村通工程”道路为重点,高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以旅游景区、沿湖湿地为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和观赏林;以山区小流域为重点,发展经济林。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提高依法治镇水平,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法律的手段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和安全生产工作。六是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委、政府自身建设。按照“选准、选好一个人,配强、配顺一班人,备足、备优一批人”的思路,着力抓好村级班子和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两头”、带“中间”。坚持分工负责、分线作战。坚持旬调度、月分析和季考评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定全镇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念,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推动全镇经济超常、高速、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