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枣庄市地图 > 滕州市地图 >
南沙河镇地图
南沙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镇内学校

滕州市南沙河镇上营村小学,滕州市南沙河镇下徐小学,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心小学

工业经济

简介:2003年以来,招商引资引进项目23个,实际利用外资2.8亿元。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72户,民营企业发展到116家,规模以上企业达13家,拥有自主出口权的公司3家。全镇形成了益康大道、济枣路、笃西路为框架的“金三角”沿路经济开发带。同时,壮大了一大批专业村,前辛章草编,与意大利客商完成了首批交易。
对台招商工作:该镇有台胞台属31户,在台人员既有军政要员,也有商界精英。做好台胞台属工作,既有利于政治稳定,又可利用他们的优势,发展本地经济。为此,该镇高度重视台胞台属工作,逐一建档立册,开展全方位服务,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台胞、台属排忧解难,从而强化了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利用广大台属与岛内联系广、交往多、信息灵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三引进”活动,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
个体私营经济:同时,引导广大台属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创办台属企业,有力地推动了该镇台属经济的发展。全镇台属经济实体(个体、及上规模的企业)已发展到40多家,吸纳社会劳动力400余人,其中台属企业瑞元香料公司年产过4000万元、上缴税金超过200万元。台属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该镇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得到了各级党政的充分肯定。台属张时彦创办的瑞元香料公司连续四年被枣庄市评为“百强民营企业”,也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枣庄市台属十佳企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该公司研制开发的“2—甲基—3—巯基呋喃”中试项目,被国家经贸委评为“2001年度国家级新产品”。同时,张时彦被枣庄市连续四年授予“优秀厂长经理银奖”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也被选为枣庄市政协常委、滕州台联会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工业协会常务理事。

招商引资

南沙河镇紧紧抓住第三届红荷节暨经洽会举办的有利时机,坚持以“真诚沟通,面向世界,紧密合作,携手双赢”为宗旨,以引进境外资金为主题,把客商邀请和项目洽谈作为招商引资的突破口来抓,精心组织筹备,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对外推介力度,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红荷节期间,全镇共签约招商项目5个,引进境外资金5695万美元,引进境内资金1100万元。大力实施委托招商。为扩大客商接触面,该镇以韩资工商企业界知名人士为重点,筛选、联络和聘用一批对韩招商引资能力较强的“中介组织”或“中介人”,委托他们加强与韩国各产业、行业公会和大财团、大企业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以韩引韩,以外引外,取得实实在在效果。韩国客商朴成宽先生投资5000万美元新上高科技电缆生产项目,就是本届红荷节期间结识、洽谈并成功引进的。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为充分发挥已在南沙河镇投资外商的宣传带动作用,该镇抽出专人,组成专业队伍,积极与已在南沙河镇投资客商进行联系,通过他们广泛宣传南沙河镇的产业、环境、产品等招商优势,全方位加大招商力度。美国客商郑先生通过朋友介绍前来考察,并决定投资50万美元,利用山东益康集团厂房,成立独资企业东方食品有限公司。大力实施亲情招商。充分发挥南沙河籍亲朋在外人数多、联系广、信息灵的优势,该镇开展了向亲友“写一封信,提供一条招商信息,推介一个项目,引进一部分资金,介绍一位外商”的“五个一”活动,动员他们以醇厚的乡情、浓浓的亲情和至诚的真情,联络亲朋好友来南沙河投资。2008年通过他们引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龙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该项目已到位资金1100万元,年底投产达效。

农业发展

实现产业化:实现产业化。发展了150亩香菇基地,年产值达300万元,已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香菇基地。兴源生物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了壮大。在东部山区发展了5000亩经济林基地,借助世行项目开发,使1.5万亩中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占地1500亩的省级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已立项并实施,新增耕地630亩;枣庄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已完工,整理土地500亩。南沙河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强化动物疫病防疫和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促进了全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该镇家禽、畜存栏量达50万只(头),形成了后辛章肉牛、于泉肉鸡、南池蛋鸡、上徐种鸡四大基地。全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议在该镇召开。
政策扶持:领导重视,政策扶持。成立了畜牧生产领导小组,6个办事处、38个行政村都分别成立相应组织,使畜牧生产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出台了建棚用地、资金扶持、技术服务、协调贷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并对养殖大户采取跟踪式服务,优先提供生产资料,协助办理支农贷款。后辛章村肉牛养殖场建设的过程中,该镇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100万元的支农贷款。镇农委、兽医站等部门从项目论证、品种引进、饲养防疫、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盯住靠上,加强指导,先后购买大型秸秆粉碎机2台,年可消化玉米秸秆800余亩,利用牛粪新建沼气示范养殖小区,可供全镇200多个沼气池用料。走出了一条以养牛为依托,玉米秸秆转化喂牛、牛粪制沼气、沼气满足群众生活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年存栏量500头,产值300万元,纯利润60余万元。
防病灭疫:强化措施,防病灭疫。一是狠抓强制免疫工作。严格按照“一畜一标一证一针头”四个一的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动物免疫工作,坚持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防疫密度达到100%。对规模养殖和农村散养畜禽建立了防疫档案,对免疫情况实行跟踪制度,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二是狠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牲畜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今年入夏以来,随着全国很多地方相继发生禽流感疫情和人感染病例及生猪高热病的报道,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该镇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时刻戒备,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防控应急预备队,出台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三是加强防疫知识培训。共举办规模养禽大户、养猪大户、养牛大户防疫技术培训班8期,提高大户综合防疫水平,带动了全镇的防疫工作的开展。强化防控,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由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的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镇兽医站设立办公室。二是配备了仪器设备。配备了移动智能读卡器、IC卡等设备,并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维护工作。三是开展了宣传培训。采取集中开班、入户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养殖户宣传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对兽医站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进行了综合培训,培训了智能读卡器的使用、信息的输入、电子档案的建立及耳标佩戴的实际操作。四是集中开展动物标识佩戴工作。由兽医站工作人员和防疫人员负责动物标识的发放和配挂,各环节均建立严格的发放申领档案,确保可追溯性。该镇3万余只猪、牛、羊已佩戴标识。

新农村建设

实施了26.5公里“村村通”道路硬化建设,已完成13公里。在东部山区打深水井4眼,调水一处,解决了4个村的历史性缺水问题。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南古石小学危房改造。南沙河镇紧紧围绕改变城镇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农民增收三个方面,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启动了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清理垃圾近3000方,拆除了占道广告牌、废旧电线杆。为了实现长期保洁,购买了扫路车,建立了周一机关干部集中义务劳动制度,提高了专职卫生保洁员工资标准,改每天一次保洁为全天候不间断清扫垃圾,镇驻地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同时,在笃西路补植雪松289株,插种蜀桧900余株,在益康大道补植广玉兰、大叶女贞300余株,实现了绿化与美化,提升了镇驻地建设档次。郭河南支治理工程稳步推进,整理了河岸护坡,种植了草皮,栽植了黄叶垂柳,铺设了花砖,下一步安装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环境优美、休闲娱乐的生态环境。坚持以镇带村,以点带面的原则,城镇面貌提升工程向有关村辐射。获得“枣庄市文明生态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的前辛章村,按照进一步“提档升级”的要求,对所有的大街小巷实施了“见缝透绿式”绿化。与之相邻的后辛章村建设文明生态村的热情高涨,抢抓季节机遇,高规格种植了三叶草、大叶女贞等草木,已经与前辛章村浑然一体,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北池村为了使枣庄市级文明生态村建设一步到位,特邀请市园林处专家对村内进行规划,并投资3.8万元,栽植绿化树木300株,撒种三叶草3600平方,设置了文化宣传牌,村容村貌变化显著。依据近郊型农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市“编外菜园子”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兴滕食用菌、崔庄粉条注册商标及在各大中城市畅销的优势,不断扩大规模。“兴滕食用菌”牌香菇基地面积发展到360亩,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香菇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业,并加快组见市场营销类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植农产品贩销经纪人队伍。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1家,其中益康食品公司每天转化小麦120吨,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香菇基地保鲜库容量达300吨。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已发展到32家,会员共有2650人。

社会事业发展

南沙河卫生院包括东、西两院,西院以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及社防保健为主,东院以眼科诊治为主。东院眼科医院是在原卫生院眼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家专科医院,2001年经市卫生局批准设立为“滕州市白内障防治中心”,担负全市的白内障防治复明任务,现为市残联白内障复明定点单位。医院在鲁南地区眼科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是白内障、青光眼、泪囊炎、眼科整形美容及疑难眼病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滕州市十大名科”。2007年,眼科医院改建被省政府列为“1127”工程,同时被该镇党委、政府列为“2007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工程计划总投资63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5万元,设备投资28万元,新建病房楼450平方米。南沙河镇把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推进全民安康工程的一项举措,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强化运作管理,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农户个人基金的收缴工作。2005年,仅用半个月的时间,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29516人,参加率为95.83%,居全市第二名。超过全市平均参合率个百分点。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仅用7天时间,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31500人,参合率为100%。自2005年5月18日至2006年5月18日正式运行一年的时间里,共为参合农民报销医疗费97.6万元,其中门诊报销42.1万元,住院报销55.5万元。冯西村民朱绍海、高庄村民高维瑛等报销医疗费达到8000元。全镇报销1000元以上的村民有128人。广大农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他们带来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