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南镇地图
博南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博南镇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最高海拔点2706米(初一铺村光头山),最低海拔点1353米(沙鲁村碱水坡),县城海拔1620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坝区良田汇集,土壤肥沃,水利发达,适宜种植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山区有广阔的宜林宜牧山地资源,每年有大量的林畜产品及野生食用菌类出产。全镇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蚕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泡核桃、白木瓜、花椒、蔬菜、茶叶、蚕桑、亚麻、啤大麦、油菜等;畜禽产品主要有猪肥、肉牛、黑山羊、鸡、鹅等。地方名优土特产品主要有泡核桃、白木瓜、花椒、野生食用菌类等,经传统工艺加工的黄焖鸡、大块鸡、腊鹅、鹅心肝、牛干巴、泡辣椒、泡大蒜、木瓜酒等最具地方特色。博南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曲硐温泉、博南古道、县城玉皇阁、大碱塘水库较为驰名。
发展历史
悠久,平均水温47--50℃,属碳酸矿泉水体,含有多种矿物质硫磺。2007年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曲硐回族文化城主体建筑——礼拜大殿已建成投入使用。矿产资源主要有卓潘河的沙金、胜泉的煤、卓潘的铁、花岗岩、高岭土、花桥的水晶石、青羊厂的铜等,特别是高岭土矿,已探明储量686.92万吨;褐煤,全镇已探明储量2000万吨。博南镇工业发展成本较低:一是企业依托资源,就地开发,可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二是用水成本较低,博南镇居民生活用水、经营用水、建筑用水价格分别仅为1.40元/吨、1.90元/吨、2.40元/吨。三是电费价格成本低,大工业用电电价1-10KV为0.350元/度、35-110KV为0.328元/度、110KV为0.317元/度、220KV为0.311元/度。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镇内剩余劳动力较多,降低了工资支付成本。五是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
气候地理
博南镇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县城坝子为北高南低。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海拔差异较大,最高海拔点2706米(初一铺光头山),最低海拔点1353米(沙鲁村碱水坡),县城海拔1620米。银江河为镇内主要河流,属澜沧江支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镇境,注入厂街彝族乡,其境内主要支流有东山河、卓潘河、菜园河、观音河、中屯河、摇头河、马街河、曲硐新河等。过境河流主要有位于西北边界的澜沧江。银江河之东是云台山,银江河之西是博南山,形成两山夹一坝,坝中一条河,高山、河谷、盆地纵横交错的独特地形。全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海拔差异较大,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属典型的半山半坝结合区。
科教文卫
博南镇现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完小16所,教学点33个,2007—2008学年度全镇小学在校学生4118人,初中生2532人。全镇共有中小学教师520人,小学教师35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63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大专以上学历220人,本科以上学历14人;初中教师164人,其中:中学一级教师70人,中学高级教师34人,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98.06%,本科以上学历28人。全镇小学均图书室共有图书75017册,生均18.2册。镇初级中学图书室有图书36918册,生均14.6册。2006年底,全镇总户数17269户,其中农业户10749户,非农业户6520户。总人口52468人,其中农业人口39676人,非农业人口12792人;男性26273人,女性26195人。居住着15个民族,其中汉族有39565人,回族9605人,白族1461人,彝族1433人,其他民族404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5%。全镇人口出生率8.2‰,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0人;社会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逐步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初步建立;全镇有镇级医疗机构1个,村卫生所24个,镇中心卫生院有卫生床卫22张,卫生技术人员18人,医生7人,护士9人;医疗设备有200MAX光一台、T280B超两台、血及尿分析机各一台,能开展三大常规检查;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参36292人,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特困农民医疗助覆率达100%。
人口民族
博南镇属典型的半山半坝结合区,镇辖1个社区和13个村,其中老街社区和胜泉、苏屯、七屯、曲硐、桃新、坡脚6个村地处坝区,初一铺、青羊厂、新田、花桥、东庄、卓潘、沙鲁7个村为山区村。镇人民政府驻地为老街社区。全镇有27个党(总)支部,153个党小组,党员总数1852人,其中预备党员48人,女性436人,少数民族482人。有261个村(居)民小组、284个自然村。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14304户,其中农业户10697户,非农业户3607户。总人口51425人,其中农业人口39501人,非农业人口11924人;男性26182人,女性25243人。居住着15个民族,其中汉族有38595人,回族9549人,白族1446人,彝族1413人,其他民族422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4.95%。回族是境内居住的主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8.57%;曲硐村是滇西最大的回族聚居村。全镇人口出生率7.3‰,人口死亡率2.97‰,人口自然增长率4.3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0人。全镇实有耕地面积35924亩,其中水田19308亩、地15087亩,临时性耕地1529亩;按全镇总人口计算,人均0.7亩;按全镇农业人口计算,人均0.91亩。
特色产业
博南镇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创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重点培育扶持发展畜牧、蚕桑、和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提升和扶持力度。截止2006年,全镇已拥有核桃面积53405亩,桑园面积3004亩。2006年末大牲畜存栏22119头,猪存栏60800头,羊存栏17300只,家禽存栏112270只;肉类总产量5432吨。优势特色产业已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构建了博南镇现代农业的基本框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