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大理州地图 > 永平县地图 >
杉阳镇地图
杉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水利

倒流河是永平县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杉阳的“母亲河”,流经8个村委会,全长17公里。由于历史原因,倒流河两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泥石流、山体滑坡、洪灾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近年来,杉阳镇加大对倒流河治理力度,累计投资近500万元,建成永久性河堤7.5公里,同时进一步加强林政管理,逐步恢复两岸植被,大大提高了倒流河的防汛能力。海子汪水库是永平县两个小(一)型水库之一,2003年10月,投资1645万元完成了海子汪水库扩容工程,库容量从原来的240万立方增加到450万立方。完成了仁寿东大沟、大河至四角田引水大沟、高普大沟、岩洞大沟、窑冲大沟、小寨大沟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农灌沟建设;完成了集镇一、二期人畜饮水工程,供水范围扩大到仁寿、兴隆两个村委会,并成功实施了供水设施承包管理。以上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杉阳大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护了地方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杉阳白石榴

杉阳白石榴堪称石榴中的精品,它以个大、皮薄、籽软、肉甜赢得人们喜爱,是杉阳农家庭院必种的水果之一。产品主要销往保山、大理等地,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石榴被外出打工者带到全国各地。杉阳白石榴种植面积约500亩,产量为65吨,产值近25万元。杉阳白石榴皆为零星种植,规模化发展优质石榴基地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结构调整

1、杉阳是种植泡核桃、板栗较早的地区之一,共种植泡核桃38.1万亩,年产泡核桃251吨,产值427万元;种植板栗3310亩,年产板栗15吨,产值60万元;主要集中在阿海寨、普棚、永和、抱龙等五个村委会。2、亚麻2003年,杉阳镇引进种植亚麻103亩,在科技人员的认真指导下,通过种植农户的精心管理,亚麻种植取得成功。之后,亚麻种植在全镇铺开,至2005年,全镇共种植亚麻4691亩,总产值250万元。3、蚕桑蚕桑种植在杉阳有悠久的历史,但未形成规模,在2004年集中示范种植420亩成功的基础上,到2005年,全镇蚕桑种植面积一步跨越到2695亩,销售蚕茧12.9吨,实现产值24.3万元。4、优质稻杉阳是永平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以水稻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已从“要吃饱”变为“要吃好”,杉阳的水稻种植也由传统品种更新为滇屯502、金优725、金优桂99、楚粳24等优质香软米,种植面积达9200亩,产量达4471吨,实现产值940万元。部分优质米已远销保山、大理等地。

名胜古迹

杉阳古称“杉木和”,博南古道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农茂桑香,商贸云集的边贸重镇。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杉阳厚重的文化,使杉阳每个地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也使杉阳成为永平县名胜古迹最多的乡镇之一:有被称为“西南第一桥”、“金齿咽喉”的世界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有原始森林覆盖下倍感清幽的金光寺、永国寺;有相传由“摆夷人”所建的西山寺;有《徐霞客游记》载“北下及溪,石桥跨溪……其桥有亭上覆,曰凤鸣桥”的凤鸣桥,有由康熙帝御笔亲题“觉路遥”的江顶寺及“古道雄关”过街楼……。

人文地理

名胜古迹:杉阳古称“杉木和”,博南古道穿境而过,自古以来就是农茂桑香,商贸云集的边贸重镇。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杉阳厚重的文化,使杉阳每个地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也使杉阳成为永平县名胜古迹最多的乡镇之一:有被称为“西南第一桥”、“金齿咽喉”的世界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有原始森林覆盖下倍感清幽的金光寺、永国寺;有相传由“摆夷人”所建的西山寺;有《徐霞客游记》载“北下及溪,石桥跨溪……其桥有亭上覆,曰凤鸣桥”的凤鸣桥,有由康熙帝御笔亲题“觉路遥”的江顶寺及“古道雄关”过街楼……。
饮食文化:杉阳是博南古道重镇,东来西去马帮、客商众多,饮食文化也博采众长,并形成独有特色。杉阳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原料易得。特产有豆粉(俗称油粉),臭豆腐,米花糖、油鸡枞,并蒂梅,柿饼,豆豉,腌菜、箐鸡枞、泡核桃、板栗等。

犊牛养殖

特殊的气候、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杉阳镇紧紧抓住“草畜配套,防疫治病,科技示范”三个重点,以建成犊牛养殖基地为目标,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取得较好成绩。2005年,全镇有肉牛生产示范户74户,建成冻解站3个,肉牛养殖户1918户,肉牛存栏7510头,能繁母牛1329头,完成冻精改良1112头,产犊703头。利用好田好地种草944亩,改槽改厩3450平方米,永久性青贮氨化窖285立方米;养殖户出售肉牛收入占其家庭年收入的30%,彻底改变了“养牛为耕田”的传统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由杉阳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发明的“衣袋小牛”技术使黄牛受胎率达83%以上,水牛受胎率达50%以上,受到省政府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