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地图
苍溪县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综述:苍溪县属低山区,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77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土壤酸碱度为5.8-8.2。九龙山:位于苍溪县境内,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337米,是苍溪县的最高峰,覆盖率为98%,可称之为天然氧吧。万亩松林苍翠挺拔,独领风骚;春风吹来,松涛阵阵;四千多亩原始森林,四面悬崖峭壁,登高远眺,林海茫茫;望脚下,云雾缭绕,如临仙境,是理想的旅游圣地。九龙山山高、林幽,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珍稀植物有铁甲松、银杏、樟树、兰花、天麻等,还有柳杉、漆树、枫香、百合、海棠等,有豹、金雕、獐子、林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猕猴、大灵猫、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另外,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狐狸、野猪、野兔、獾、黄麂、雉鸡、画眉、蝮蛇、梅花鹿等。九龙山山奇水秀,风光迷人。以九龙潭为界,又分为九龙千山和九龙后山,森林浩瀚,山体秀灵,天象多彩,自然景观富集。春赏花海,夏看山水,秋观云海,冬踏傲雪,100个大小山峰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还有众多的湖库犹如一颗颗宝石镶嵌其中。走进保护区,每一处景点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龙爪石、神仙足、汇龙庙、舍身崖……,站在龙爪石上,对面的望天观犹如巨大的火车头疾驰而来,气势雄伟;而站在猴儿岩上,向对面望去,戴冠石犹如天外飞来的庞然大物,活生生的处在山顶,格外引人,再看那半山腰,西欧式的天主教堂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
嘉陵江: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古称阆水、渝水。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上源为白龙江和西汉水。前者发源于四川省若尔盖县的郎木寺;后者发源于秦岭西南,因在汉江之西,故称西汉水。直至陕西省略阳县两河口以下始称嘉陵江,与白龙江相汇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全长为1119公里。昭化以上为上游,行经高山地区,多暴雨,有“一雨成灾”之说;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有航运之利;合川以下为下游段。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超过汉江,居长江支流之首。河口流量2120立方米/秒。嘉陵江切穿华蓥山南延3支脉后。形成风光奇丽的沥鼻、温塘、观音3峡谷,于重庆汇入长江。四川省境内水力理论蕴藏量1522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551万千瓦,上游白龙江建有碧口大型水电站。水运年货运量占四川内河航运年货运量的1/4,是四川重要航道之一。江中鱼类多达163种,居四川省各河之首。广布于嘉陵江流域的紫红色砂泥岩,质地松脆,植被覆被率仅13.7%,水土流失严重。嘉陵江支流众多,属树枝状水系,最大支流有涪江和渠江。前者又称遂河。发源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的雪宝顶,长700公里,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公里。水力资源372万千瓦;后者也称潜水,发源于大巴山,至三汇镇以下始称渠江,长720公里,水力资源205万千瓦。涪江和渠江在合川汇入嘉陵江。曲流发育为其最大特征。从广元张王庙到合川龙洞沱,直线距离仅200多公里,而河道蜿蜒长达600公里,且多环形、菌形曲流。尤以南充、武胜间的河段为典型,有“九曲回肠”之称。
风土人情
地方习俗:梨花节:广元市苍溪雪梨种植历史悠久,已有1000多年,在全国享有盛名,被誉为“中国雪梨之乡”。每年3月,“千树万树梨花开”,美不胜收。苍溪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厚的梨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大胆推进资源转化战略,打破了过去只卖果不卖花的传统农业禁锢,提出举办“以花为媒,以节促经,以节提神,以节扬名”为主题的“中国·苍溪梨花节”。2003年3月18日,首届“中国·苍溪梨花节”隆重开幕,现已连续举办七届,梨花节民俗文化演唱会、生态家园游、赏花游、招商引资洽谈会、农产品展示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有中国雪梨之乡美誉的苍溪县,这时节梨花遍山遍野。梨乡人纷纷上山赏花,游人如织。3月18日至25日首届“中国·苍溪梨花节”将在苍溪举行。聚巴山蜀水灵气、历六百载沧桑滋润出来的15万亩苍溪梨,融入二十一世纪羊年之春,在苍溪人的经营下,绽放出又一番璀璨,让人眼花缭乱……,苍溪,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嘉陵江之滨。历史悠远,文化蕴藉,民风淳朴,历史上即享有“川北淳邑”、“小邹鲁”美称。改革开放2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以绰约风姿挺立在嘉陵之滨的“中国雪梨名乡”,正成为蜀中闻名遐迩的美丽花园、文明乐园和舒适家园。游百病——“游百病”的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此习俗更加浓烈。近年来,苍溪县重视名胜古迹的培修和旅游景点的建设。少屏山上的烟丛寺、临江寺修葺一新;红军渡景区、西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梨博园已建成世界级梨文化公园。此外,白鹤山上耸入云端的电视高塔,龚家山上翁郁的果林,雄伟壮观的嘉陵江大桥等,都成为人们“游百病”的最好去处。特别是西武当、红军渡、梨文化博览园等,业余剧团唱大戏,小吃摊、小卖摊、水果摊比比皆是,游人足有两万多。而今的人们“游百病”,并不是希望这一天把“百病”丢在山野,而是有了新的追求。因为大家知道,农历正月十六前后,正是立春、雨水两个节气之间。此时,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天真正来到人间。在严冬禁锢下,户内生活了几个月的人们趁春光来一次大规模的郊游,何乐而不为呢?
地方文化:
嘉陵胜地,锦上添“花”更好看:苍溪自古以来北接秦陇,东通荆楚,水陆两便。历史上抗击“得陇望蜀”者,苍溪地区为必争之地。远者有三国魏将张郃与蜀将张飞会战的瓦口关,南宋抗击蒙军据点的长宁山、大获城等古战场;近者有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黄猫垭、红军渡等著名战场。历史上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汉代谯玄廷对第一,南宋王樾状元及第,王绩“九子九登科(八进士,一举人)”,均为后人津津乐道。东晋顾恺之,唐代杜甫、宋之问、颜真卿,宋代文同、陆游,清代宋灏等文人墨客曾旅居苍溪,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书画和碑记。境内云台山为中国古代道教圣地,美国学者、台湾道教传人先后前往考察、寻根。苍溪山明水秀,名胜星列。有誉为“嘉陵第一楼”的临江古寺,诗圣杜甫到此游览,作《放船》诗,“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放船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隐兴游哉!”有峭壁昂霄、险中露奇的大获莲池;有依山傍水、高峨雄伟的明代崇霞宝塔;有集书法、石刻艺术精粹、国内罕见的寻乐书岩;有现代巨型群塑铜像“红军渡”。苍溪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在苍转战期间,苍溪人民给红军以巨大的支持。当时全县仅28万人,就有3万多人参加了红军。在老区这片红色土地上,孕育了罗青长、任荣、杨大易、苏毅然、李泽民等6位中央委员和吴忠、任荣、李开湘、张永昌等10多位将军。其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的吴忠将军,成为我军第一次授衔时最年轻的开国将军。比中国现役最年轻的将军毛新宇还要年轻。:当年的红土地如今正成为新一轮投资开发的热土。78万梨乡儿女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苍溪人精神”,创新思路,推进跨越,在巩固提升生态庭园经济的基础上,强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大手笔加快县城建设,拓宽城市主骨架,为城市“强筋壮骨”,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为城市“丰体美容”,要把梨城打造成一座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形成“一水蜿过,三桥相连,三片开发,六大组团”的布局,在世人面前展现一座特色鲜明的“太极秀城”。
大山庭园,西部生态农业典范:梨花千树春带雨。这一方老区的红土地,因“生态庭园经济”而热气升腾。这一带山里的农民,敞开胸怀闯市场、调结构,围绕“六个一”建设生态庭园,使其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大巴山区土生土长出一个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范。“生态庭园,苍溪农民的创造”,省长张中伟这样说。苍溪生态庭园经济模式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的大力宣传,省政府在全省推广。温家宝、杨汝岱、周永康等领导先后视察苍溪生态庭园经济。去年阳春三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苍溪视察,十分高兴地赞叹道:“苍溪漫山遍野的梨花太美了!”苍溪被中国农学会评为“全国庭园经济高效产业示范县”,吸引了陕西、贵州、云南、广西等8省及省内180多个县、市2万多人以及越南代表团前来学习、考察、观光,生态农业旅游渐成热点,并展现出诱人的前景。庭园富民、工业富县,产业互动、城乡相融。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以来,新一届县领导班子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带领78万梨乡儿女,大力弘扬“负重自强、排难创新、团结苦干、勇争一流”的苍溪人精神,实施“3466”发展方略和“13456”产业互动工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产业互动为基础,以项目拉动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阳春劲吹花信风,梨乡绽放创新“花”。这片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红土地正在掀开历史新的一页,苍溪将成为千里嘉陵江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地方特产:
苍溪雪梨,蜚声中外,苍溪雪梨,原产地就诞生在这片土地,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初名“施家梨”,明洪武14年《广元县志》称,“梨中最佳者,施家梨,种出苍溪”。清康熙《苍溪县志》载,因其“肉白如雪,味甘于蜜,清香无渣,入口即化……”故名雪梨。为便于与其它雪梨区别,称为苍溪雪梨或苍溪梨。苍溪雪梨果大心小,细脆化渣,汁多味甜,能润肺化痰、消炎理气、乌须黑发,为夏令佳品。史载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唐武宗患疾,百药无效,青城山邢道人以苍溪雪梨汁治好了他的病。宋乾道八年(1172年)春,陆游由夔州(今奉节县)到南郑(今陕西汉中),途经苍溪县境。他晚年在《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中,有“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豆枯狐兔肥,霜早柿栗熟。酒酸压查梨……”等描述,可证苍溪雪梨的药用价值及栽培历史之悠久。清光绪29年(1903年),苍溪县令姜秉善将施家梨奉为贡品,苍溪贡梨声名大噪,备受推崇。民国《苍溪县志》载:“苍溪梨近圆锥形,大者达斤余,果肉细密,白如雪,洁似玉,果汁丰富,具强烈香气,味甘美,食之清爽无渣。其品质之优美,远于它梨之上,加上制罐,烹制佳肴,提炼膏饴,润肺化痰,清炎理气,清心明目,补脑增智,有特殊效益”。解放后,苍溪雪梨得到大力推广,其产品多次在四川省和全国农展馆展出,得到极高评价。1974年苍溪雪梨被收入《四川果树良种图谱》,1976年载入《全国主要品种原色图谱》。1980年,在四川省农科院、农牧厅、园艺学会梨鉴评会上,苍溪雪梨因果形正、果点稀、果皮光滑、色泽黄袍、外观美、风味佳而名列全省第一名。此后又多次在全省、全国名梨鉴评会上,位居榜首,被誉为“砂梨之王”。1986年,苍溪被国家多部委组成的特产之乡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雪梨之乡”,赵朴初题词示贺。苍溪雪梨在国外也享有声誉。1958年,苍溪中学园艺场赠送“正宗”雪梨苗给苏联和朝鲜。1960年,苍溪雪梨应邀送印度新德里国际水果展览会展出,得到好评。在北京第四届春节展销会上,一位美国果树专家怀疑展览的雪梨果实是复制品,托在手上,看了又看,连声赞美:“中国苍溪雪梨大极了,罕见,真了不起!”并拿出10美元要求买一个。《法国周刊》等欧美传媒也曾专题介绍过苍溪雪梨。目前,苍溪全县建有雪梨园15万亩,栽植梨树680万株,年产果5000万公斤,最高株产可达500—600公斤。农民群众视雪梨为“致富果”、“摇钱树”。岁月无言,民谣有证,“多栽雪梨树,几年就致富,栽上百十株,定当万元户”、“要致富,栽梨树”。在梨乡苍溪,依靠雪梨致富的农户比比皆是。
苍溪红心猕猴桃:苍溪县猕猴桃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实行人工种植的区域之一,是目前全国培育新品种最多的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通过多年的研究,在苍溪本土上先后选育出川猕1号、2号、3号、4号和新观2号五个新品种,本世纪又孕育出世界稀有的红肉猕猴桃新品种---红阳、红华、红美等红心猕猴桃,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定为第三代猕猴桃的首选品种,从此翻开了世界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新篇章。苍溪红心猕猴桃果形个头小,娇小玲珑,一般在75至130克之间,表面无毛,果芯是放射状呈心型图案,果肉绿中带黄(或红),口感甘甜,是一种食用与药用为一体的高级营养保健水果,每百克鲜果肉含维生素C100-420毫克,比柑橘高5-10倍,比柠檬高11-13倍,比苹果高20-80倍;红心猕猴桃果肉细嫩、香气浓郁、口感香甜清爽、酸度极低,有“神奇美味果之称”,其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及P、K、Ca、Mg、Fe、Cu等多种矿物质和18种氨基酸,被盛赞为“人间仙果”、“水果之王”、“维C之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含钙量为果中之首,营养价值属果中之冠。
苍溪川明参:川明参,是中药材中的佼佼者。为滋阴补肺,健脾中药,具有润肺化痰、和胃、生津、解毒等功效。注治肺热咳嗽、热病伤阴、虚损、虚寒、闭经等症。2000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分析表明。川明参含有异虎耳草束,白当归脑,氧化前胡素水合物、芸香瑞亭等具有药用活性的香豆素和芦丁,从我地所提供的化验样品中,首次从川明参中分离得到天然界罕见的4,5,6,7-四取代苯并呋喃,其结构为4-羟甲茎-5-(B-丙酸甲酯茎)-6-甲氧基-苯并呋喃-7-O-B-D-葡萄糖甙,经水煮提取后的黄色粉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丁立教授,王明安博士等将其命名为川明参甙。早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苍溪县志》有土产川明参的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始人工栽培。
城市发展
一总体发展目标,力争在2020年把苍溪县城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昌明,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生活舒适,人民富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和山水园林风貌的现代化区域性生态城市。二经济发展目标,树立“发展城镇经济带动农业经济”观念,加快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充分发挥苍溪县的生态庭院经济比较优势,深度开发无公害食品和绿色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非国有控股企业、私人投资的股份制合资企业、外来投资企业和中外合资的企业,启动民间资金,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民营化,建立新型工业化,形成以食品工业(蔬菜罐头、加工、生猪宰杀肉制品加工为标志)、医药化工业(以青春宝九龙药业加工为标志)、轻纺(虹达丝绸、东方丝绸加工为标志)和建材(苍溪杆塔、森磊建材为标志)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以城镇体系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为龙头,加快培育第三产业,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目标,近期(2005年)GDP达到2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5:27:38;规划期末(2020年)全县GDP达到123亿元,人均GDP超过15000元,三次产业结构达到20:35:45。三社会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在全县普及中学阶段的义务教育;健全各类文化体育设施,推动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医疗保健水平有较大改善,全县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县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坚持科技为先导,教育为基础,确保科技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争取苍溪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四城市建设目标,根据苍溪县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和其各城镇的发展潜力评价,规划期内在县域构建“一心、二轴”的城镇发展格局,建设“中心城市—中心镇—建制镇—一般镇”等级结构明确、职能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的城镇体系,带动县域四个经济区的协调发展。苍溪县城建成20万人口、建设用地规模16.7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成为具有地方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型生态城市。五规划指导思想,按照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充分利用苍溪县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有利的区位发展条件,发挥生态庭园经济优势,深度开发无公害食品和绿色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民营化;加快培育三产,全面推进城镇化;合理调整和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工农业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构建“一心、二轴”的城镇发展格局,带动县域四个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坚持科技为先导,教育为基础,搞好环境保护,注重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品位,建设一个生态环境优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争取苍溪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六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地制宜,构建适应苍溪县自然生态环境的空间发展结构,切实遵循“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基本国策,推进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进程;2.科学、合理及可操作原则——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苍溪县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其城镇发展的性质及规模,并立足于各城镇发展的客观实际,建设确定高品质、高效率及高性能的山地人居环境;3.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原则——充分利用与尊重苍溪县自然山水及人文环境的原生性特点,建设具有生态意韵的“太极”构形城市山水格局;4.弹性及递进设计原则——遵循土地利用与开发的经济规律,以弹性、递进的规划方式应对诸多不确定因素下多变的市场需求及社会发展变化;5.注重近期建设、经营城市原则——规划以现实的可操作性为目标,将近期建设的实践和经营城市的理念与总体规划的统筹全局思想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历史沿革
苍溪县历史源远流长,据蟠龙山脚及铧厂沟出土文物证实,约1万年至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奴隶社会时为巴国之域,今歧坪、东溪及东河流域一带先民建立民族公社地,称“平州国”。秦、汉属阆州地。西晋太康六年(285)置县,因嘉陵江亭子口一段,两岸高山壁立,峡谷幽深,江水流经其间呈碧绿色,称为苍溪谷,县因名苍溪。县治在今苍溪县亭子乡亭子口。属巴西郡。刘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汉昌县陷于北魏,县治从今四川巴中市巴州镇侨置于今苍溪县东溪乡青山观。元嘉八年(431)省苍溪县入汉昌县,是为实县。南齐废。梁复置,县治在今苍溪县白驿乡。属北巴西郡。北周县治迁回今苍溪县东青乡青山观。属盘龙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名苍溪,县治移至今苍溪县陵江镇。属隆州。大业三年(607),属巴西郡。唐武德元年(618)改巴西郡为隆州,玄宗先天元年(712)为避李隆基讳,改隆州为阆州,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州为巴西郡;四是肃宗乾德元年(758)又改郡为阆州。苍溪县先后属之。宋因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属保宁府。明洪武十年(1377)省入阆中,十三年(1380)仍属保宁府。民国二年(1913)隶嘉陵道,民国24年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1950的属剑阁专区,1953年改隶南充专区,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85年9月划入广元市至今未变。经济发展
概况:苍溪县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历来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大县。近年来苍溪逐步走向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交通、建筑、教育、科技、服务全面发展的农业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实现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各行各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1年全县社会总产出286439万元(2000价),比1978年增长2.9倍。国内生产总值138287万元(2000价),比1949年增长28倍,比1978年增长2.1倍;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到52.0%,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到32.7%。工农业总产值154271万元(2000价),比1949年增长9.5倍,比1978年增长1.7倍。农业:建国后,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兴修农田水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科学种田,集约经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家庭承包经营,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乡镇企业大发展,尽管多年冬干、春旱、夏洪、秋涝,全县农业生产仍然持续稳定发展。2001年农业总产值118525万元(2000价),比1949年增长7.5倍,比1978年增长1.4倍。合理利用耕地,复种指数由1949年的145%提高到2001年的241%,粮经比重由1949年的92:8调整到2001年的62.7:37.3。粮食产量175006吨,人均产粮260公斤,比1949年增长52%倍。油料产量13761吨,比1949年增长20.9倍,比1978年增长3.3倍。出栏肥猪79.4万头,比1949年增长20.4倍,比1978年增长3.1倍。蚕茧总产1303吨,比1949年增长11.0倍,比1978年增长3.5倍。水果总产85006吨,比1949年增长454倍,比1978年增长23.5倍。水产品产量3000吨,比1978年增长29.4倍。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91785万元(现价),比1978年增长69倍,乡镇企业总收入85538万元(现价),比1978年增长63.6倍。
工业:建国初期,县兴办一个粮油加工厂,三个地方国营食品加工厂,一个装机20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和几家私人开设的小手工业酒、醋作坊,从业人员100人。1949年工业总产值仅811万元(2000价)。2001年有全部工业企业4306个,全部工业总产值达357456万元(2000价),比1949年增长43.1倍,比1978年增长3.2倍,年均递增6.5%。
商业:建国初期,仅有十几家经营布匹、百货、副食等小商店,随后建立粮食、贸易、盐业、烟酒、百货等国营公司和供销合作社,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副产品实行统一经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商业体制,疏理商业渠道,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同时发展,商贸繁荣,市场活沃,一派兴旺景象。2001年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饮食服务网点12075个,集贸市场76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76万元,比1978年增长13.5倍,集市贸易成交额28036万元,比1978年增长32.5倍。
交通运输:建国前,苍溪无公路,货物靠私营木船通过东河和嘉陵江运输。1952年修通苍溪至阆中公路,陆运仍靠人背畜驮。1957年后修通县城至龙山、广元、三川、石马、东青、巴中、剑阁等公路76条,大小公路桥梁42座,公路总长5291公里,延至村组机耕道6000多公里,四通八达,交通主干线都经过县城,为全县枢纽。县内拥有民用汽车1279辆,其中:大小客车316辆,年货运量181万吨,比1978年增长12.8倍,货运周转量13400万吨公里,客运营运线路70多条,日发300多班次,日行程10000多公里,客运量35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100人公里。县境内通航里程303公里,客运航程69公里。机动船、非机动船200多艘,客轮2艘,上至广元、嘉川,下至重庆,水陆十分方便。
综合:经济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平稳,运行质量提高。据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7.3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2.3%(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0%、32.1%和34.9%,分别带动经济增长4.1、3.9和4.3个百分点(见表1)。人均生产总值4282元(折合成529美元),比上年增加831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6:17.6:34.8。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1.33亿元,增长15.6%,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0.8%。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平均水平达108点,企业景气指数的平均水平达112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涨1.2%,全年市场物价总体表现为上半年涨幅逐月回落,下半年平稳运行的态势。八大类价格的主要走势,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0%,烟酒及日用品和衣着类价格同比均下降0.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0.3%,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同比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1.0%,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4.7%。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产业互动性差;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偏低;地方财政增收难度大,部份城乡居民生活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
农业:种植业稳步发展,农产品产量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7.95万亩,比上年增长4.9%,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25.94万亩,比上年增长3.9%;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2.01万亩,比上年增长5.4%。全年粮食产量38.83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小春粮食9.13万吨,比上年增长1.3%;大春粮食29.7万吨,比上年增长5.2%。种植优质油菜16.88万亩,油料产量4.5万吨,比上年增长4.0%;烟叶222吨,甘蔗1607吨,比上年增长16.5%。水果14.5万吨,比上年增长2.8%。畜牧业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品产量增加。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出栏生猪115.1万头,比上年增长9.5%;出栏牛羊11.5万只,比上年增长26.1%;存栏毛兔387.5万只,比上年增长7.1%;蚕茧640吨,比上年下降19.8%;小家禽1193.5万只,比上年增长22.6%;水产品8064吨,比上年增长42.1%。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突破,庭园经济向农业产业化跨越。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县新建成各类专业村78个,新建500亩以上核心示范园9个,千亩成片基地11个,成片规模发展基地4.1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9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绿色无公害生产和农产品品牌保护力度加大,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45.7%。全年新增退耕还林0.5万亩,荒山造林0.5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0.5万亩,天保公益林封山育林0.77万亩,续建造林项目工程11.8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13.8万亩,达到了“六无”标准;完成了县城绿化体系规划,启动实施了城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完成造林面积1万亩;工程造林1万亩;完成天保工程森林管护113万亩;完成零星植树150万株;育苗180亩;封山育林新增12700亩;杜绝了森林火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全年新建小、微型水利工程3200处;整治病险水库23座;标改山平塘356口;新增蓄水124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0.61万亩;解决饮水人数0.91万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平方公里;建防渗渠道184公里;水利工程汛末蓄水达1.14亿立方米。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万千瓦,增长5.6%;农用拖拉机2230台,增长9.9%;农用载重汽车302台,增长20.3%;农村用电量5281万千瓦小时。
工业和建筑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及非国有企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1.39亿元,增长42.9%;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9亿元,增长45.7%。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840.8万元,增长73.8%;实现外贸出口创汇208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20.5%,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42吨,比上年下降10.2%。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家。规模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县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23个,其中,亏损企业3个;实现利税总额740.3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3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11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兴县深入推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5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城镇投资5.98亿元,增长55.1%;农村投资5.52亿元,增长44.1%。在城镇单位固定资产项目中,全年施工项目11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0个,建成投产项目69个;38个重点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3.7亿元。全县十大竣工重点项目基本完成,九个加快前期工作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经营城镇取得突破。新增城镇人口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1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全县共招拍挂土地11宗,实现土地收益2700万元。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城市公共产品市场化加快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突出引进生产性项目和企业,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苍溪梨花节”,组织开展对浙江等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积极利用“西洽会”、“西博会”等商贸活动平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4亿元,同比增长11.6%,有效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财政、金融、保险业:突出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部门预算,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试点,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力度。实现财政总收入10333万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12%,其中:县级收入597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112万元),基金收入861万元,上划中央收入2665万元,上划省级收入1695万元;财政总支出51934万元,比上年增长21.2%。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7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长18.5%。各项贷款余额15.78亿元,比年初增长7.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39亿元,增加2.7%;中长期贷款余额2.39亿元,下降5.8%。国家银行现金收入44.3亿元,同比下降29.0%;现金支出45.6亿元,同比下降28.4%。全年净回笼货币1.3亿元,增长1.8%。保险事业健康发展,保费收入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保费收入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财产险收入0.09亿元,下降9.5%,寿险收入0.42亿元,增长18.3%。全年共处理各种赔案支付额0.14亿元,下降4.7%,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730万元,增长23.7%,寿险赔付额626万元,下降24.8%。
服务业:
酒店:苍溪拥有四星级豪华酒店一家(苍溪国际大酒店)、三星级酒店1家(四川国森大酒店),二星级酒店1家(梨州大酒店),五星级乡村大酒店1家,二星级宾馆1家,档次优美酒店和宾馆多家。苍溪国家大酒店:★★★★豪华是苍溪地区首家四星级豪华酒店(2011年1月25日),苍溪国际大酒店目前是广元地区最好的大酒店,位于县城肖家坝,占地30亩,主楼16层,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由苍溪本地企业——四川建炬集团投资1.1亿元精心打造,拥有智能客房共计253套,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务、会议及商贸于一体,展现出豪华气派与幽静,将雍容华丽与优雅高贵凝聚,营造无与伦比的超凡气质,为阁下提供王者般的尊贵享受。四川国森大酒店:★★★(苍溪县汽车站,梨州大酒店★★旁边),苍溪梨都宾馆:★★(苍溪县刘家巷)
娱乐:苍溪县拥有娱乐场所多家,太平洋电影城(四川连锁影院)坐落在状元桥街附近,有和全国同步上映的大片,期待阁下光临体验,同时位于县城滨江路上还有一坐4D的电影城,更是热闹非凡。县城拥有多家KTV娱乐场所,网吧,酒吧,舞厅等一切应有尽有,充满了浓厚的现代化气息。
餐饮:位于县城滨江路这是一条闻名于川东北的餐饮一条街,拥有知名火锅店和特色小吃数十家,整整一条长龙飘香,这里可以说是夜晚的人间天堂,展现着苍溪发展的一片盛景。
教育业:
县城中小学校:苍溪中学〔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始于明朝,前身为鹤山书院,苍溪县城郊中学(全国百所示范性少年军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员选拔基地),苍溪实验中学(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苍溪职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苍溪陵江镇中学(四川省重点初中),苍溪嘉陵职业中学,苍溪陵江镇镇小,苍溪陵江镇一小,苍溪陵江镇二小,苍溪陵江镇三小,苍溪陵江镇四小,苍溪陵江镇五小,苍溪陵江镇回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