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广元市地图 > 苍溪县地图 >
三川镇地图
三川镇相关地区地图:

3.永胜县三川镇

简介:三川镇位于永胜县北部,东与永北镇相邻,南与程海镇接壤,西与顺州乡、大安乡毗邻,北与光华乡相连。面积260.2(一说224)平方千米,人口16494户、63688人(2007年末),其中农业人口61677人。以汉族为主,纳西、白、藏等少数民族480人。辖金官、杨伍、清河、翁彭、军和、章斐、睦科、西湖、普枫、翠湖、大源、梁官、三友、中州、东河、清泉、四维、文祥、兴文19个行政村,140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金官街,海拔1570米,直距18.7千米。
自然条件:属金沙梯级断陷盆地,地势呈南北走向,向西倾斜。除大源、文祥2个行政村属半山区外,其余17个行政村均为坝区。最高处芮官山海拔2437米,最低处总管田水文站海拔1545米。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921毫米,年内无霜期在269天以上。

经济资源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土豆等,一年一熟。土地资源少,农民闲暇时间长,工副业、劳务输出比较发达。三川镇地处秦岭山系中段,是金属和非金属的成矿地带,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钼、镁、钛、铀、硫、硅、石煤、石棉、大理石、花岗石、高领土等,且大都埋藏浅、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采、冶炼价值。洛(阳)卢(氏)公路纵穿南北,三川至白土公路由该镇祖师庙村穿越渔唐沟,三川至冷水公路由西向东通往栾川,11个行政村全通汽车,境内11万伏变电一座,三门峡、南阳双线路供电网履盖全镇。育河流经全镇,境内主要支流有三道河、北川河(又名西河)、小红沟河、大红沟河等。因此,该镇交通便利、电力充足、水原丰富。三川镇中药材品种多、贮量大,主要有党参、二花、猪苓、桔梗、柴胡山芋肉;名贵山珍有有鹿茸、猴头、蘑菇、天麻;干鲜果主要在苹果、白桃、核桃、杏等。皮麻是该镇的特种经济作物,色白纤长,耐拉耐磨,驰名遐迩。全镇有自然用材林3万亩,飞播林9万亩。三川镇峰峦起伏,优雅俊秀,主要景点有抱犊寨、望牛岭、白云山、金斗山。抱犊寨海拔1800米,以牧童抱犊上山食灵芝成“抱犊真人”的神话得名,山势险峻。四周悬崖,顶成盆地,跨越面积约6.25平方公里。

2.苍溪县三川镇

简介:三川镇历史悠久,早于元末明初兴场,因磨滩子河坝是个草坪,被水冲形成三个大小的溪流,横看象个三字,竖看象个川字、故取名为三川。三川是革命的根据地,设置第八区苏维埃政府。民国时期底三川设区。解放初期仍在三川设区,后迁址龙王场,1992年撤区建镇。辖11个行政村,2005年,天观乡并入三川镇,辖19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12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9421人。三川镇地处县城北部,距县城39公里,东连新观、漓江、唤马;西与五龙相连;南接石门、白鹤;北与龙王接壤,是苍溪北部物资流通集散地。2008年底场镇常驻人口3400人,占镇域总人口的17.5%。
社会事业:三川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2所、幼儿园8所,有初中在校学生610人,小学在校生880人,幼儿园人数152人。有乡镇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室21个,有医护人员36人。有文化站1个,占地1160平方米,有图书室23个。有广播电视站2个,光纤196千米,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1%。
基础设施:城镇水、电、气、程控电话等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现场镇建成面积21.5公顷左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72.1平方米,城镇内建有酒厂、榨油厂、面粉粮食加工厂等近20余家作坊。三川镇地处镇域中部,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商贸云集,集镇十分繁荣,赶集日高峰人数多达6000之众。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较完善,城镇主要街道天然气管网已建设配套,有电信分局、邮电分局,自来水厂一座,已完成了天然气供气设施建设。镇政府驻地三川场。

经济特产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土豆等,一年一熟。土地资源少,农民闲暇时间长,工副业、劳务输出比较发达。三川镇地处秦岭山系中段,是金属和非金属的成矿地带,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钼、镁、钛、铀、硫、硅、石煤、石棉、大理石、花岗石、高领土等,且大都埋藏浅、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采、冶炼价值,三川镇中药材品种多、贮量大,主要有党参、二花、猪苓、桔梗、柴胡山芋肉;名贵山珍有有鹿茸、猴头、蘑菇、天麻;干鲜果主要在苹果、白桃、核桃、杏等。皮麻是该镇的特种经济作物,色白纤长,耐拉耐磨,驰名遐迩。全镇有自然用材林3万亩,飞播林9万亩。

旅游景点

三川镇峰峦起伏,优雅俊秀,主要景点有抱犊寨、望牛岭、白云山、金斗山。抱犊寨海拔1800米,以牧童抱犊上山食灵芝成“抱犊真人”的神话得名,山势险峻。四周悬崖,顶成盆地,跨越面积约6.25平方公里。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1713男5960女5753家庭户户数3418家庭户总人口(总)11559家庭户男5871家庭户女56880-14岁(总)22750-14岁男11630-14岁女111215-64岁(总)869015-64岁男446515-64岁女422565岁及以上(总)74865岁及以上男33265岁及以上女416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083

经济概况

农业三川镇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2℃,无霜期150天左右。土质多为两合土、红黏土和砾土。农作物以玉米、大豆、马铃薯为主,一年一熟,粮食产量不高。群众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90年代,完成改河工程35条,筑河堰坝236条,工程量达259万立方米;治沟841道,修堰坝2.26万米,建水平梯田5024亩。90年代,引进优良品种,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998年,粮食总产量达521万公斤,比1986年的403.5万公斤增长117.5万公斤。至2000年,全镇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农户家里都有了余粮。是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元。全镇森林覆盖总面积11万亩。其中有林地10.7万亩,疏林地240亩,灌木林地2004亩,森林覆盖率为68%。1979年,飞播油松林成功,至2000年,12万亩油松林长势良好。三川镇被评为“全国飞播造林先进单位”,国家林业部部长曾亲临三川为“飞播造林纪念碑”揭碑。1983年,落实林业责任制,发放林权证。1999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川被列为禁伐区,坡度25度以上的坡地已全部退耕还林。是年,三川镇被确定为“生态保护区”。
中药材三川镇气候、土壤均适宜中药材生长,是中药材的天然宝库。天然及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430多种,其中党参、棉芪、二花、连翘、山茱萸享有盛名。牛黄、麝香、天麻等远销海外。2000年,建中药材基地7个,发展山茱萸、血参5000亩,种植松茯苓11万穴,天麻8万穴。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1990~2000年,中药材销售133吨,收入达666万元,人均284元。
副业三川镇人多地少,农作物一年一熟,农闲时间长,农民历来重视副业生产。传统的手工编织有柳编、竹编及镟制木碗、木勺等,产品畅销豫西各地,仅柳编一项年销量就在4万件以上。玉米糁、马铃薯粉是有名的土特产,享誉全省,成为馈赠佳品。
劳务输出“两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八个月挣钱”是三川人的口头禅。这里剩余劳力多,能吃苦耐劳,素有外出挣钱传统。镇政府抓住这一优势,大搞劳务输出。1989~1995年,是三川镇剩余劳力外出打工高峰期,每年有600多个务工队,3000多人分布在秦岭山上开采金矿,每年创收达500万元以上。2000年,劳务大户已发展到60多户,总资产在50万元以上。
乡镇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川镇的乡镇企业发展很快。鑫达矿业公司是三川镇和山东招远市全昌红集团公司共同投资650万元兴建的股份制企业,建成50吨/日金选厂,年产值250万元。洛西林化厂主要生产松针粉、饲料添加剂,1995年投产。1997年,又扩建成综合养殖场,当年,存栏猪300头,鸡3000只,年产值85万元。开栾钼铅锌选厂,1998年被开封人祁合建购买,年产值1500万元。水泥预制品厂是集体企业,1997年投产,年产值100万元。至2000年,乡镇企业发展到81个,从业5280人,产值1.5亿元,利润8743万元,上缴税金141万元,其中鑫达矿业公司、弘潭药业公司被授予洛阳市A级企业。1990~2000年,三川镇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累计3.7万人(次),创收10.7亿元。
商业三川镇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据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川街立集碑记》载“……三川者,盖明时卢邑之盛地也。”言三川集市贸易明时已很繁荣。民国年间曾有“旱码头”之称,是卢氏县一大集镇。2000年,三川集市有批发站5个,商店80家,饭店25家,粮油店10家,活动摊点165个。辟有布衣鞋帽、水果蔬菜、饭食小吃、竹编柳编、柴禾煤炭、牛羊牲畜、猪仔鸡苗等若干专业市场。每逢农历一、四、七集日,一般集日贸易额达20万元左右。三川街已成为全县有名的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