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乡地图
长平乡相关地区地图:
信息化建设
为推进新农村建设,2008年,长平乡依托政府、驻乡单位和企业的支持,致力于信息化新长平建设,逐步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通宽带,信息进万家”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该乡进一步完善、优化长平电信通信网络,扩大互联网接入能力,为政府、学校和中小企业以及95%以上的自然村实施实惠的宽带上网业务,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为丰富的农产品供求以及教育医疗等多项信息咨讯;以村为单位组建农村虚拟网,开展各项优惠活动,让长平广大农户都能用得到、用得起、用得好各项信息服务,为农民致富开辟一条信息高速公路。2007-2020年建设总体规划
定位:以农产品、生态旅游为特色,将长平乡发展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生态产业型集镇。乡域人口规划:规划2010年近期乡域人口约为4.77万人;规划2020年远期乡域人口约为5.10万人。
镇村体系规模等级结构规划:至规划期末形成中心集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镇村体系结构:中心集镇———星辉村、落星村、黄泥塘村;中心村———福寿村、长平村、杉木村、石溪村、流江村;基层村———平基村、大塘村、蕉源村、狮形村、塘上村、佛溪村、石溪村、马良村、菱角村、明星村、淡塘村。
城市化水平规划:2007年,全镇人口46755人,集镇人口6600人,城镇化水平14.16%。2010年,全镇人口47715人,集镇人口8000人,城镇化水平15.72%。2020年,全镇人口51060人,集镇人口12000人,城镇化水平23.50%。
土地使用规划:规划充分考虑长平乡的自然形态及交通条件,并依托萍栗路以及外围的环路和水域形成“五横三纵”的结构骨架,将整个集镇形成“一轴两片区”的模式。“一轴”即连接集镇东西的主干道为发展主轴。“两片区”即,集镇北部以落星村为中心的科教文化片区;南部以星辉村为中心的居住商业片区。
(1)规划居住建筑用地:共53.81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45.18%,人均44.84平方米。居住用地的开发建设,遵循国家《城市居住组群规划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居住组群内部配建相应的商业、服务、医疗、文化娱乐等日常生活公共设施,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使居民上下班及日常生活活动在较小的范围内即可解决,并且结合公共绿地的开发建设,改善居住环境,从而形成安全、舒适、宜人且较完善的居住生活环境。
(2)公共建筑用地:规划公共建筑用地17.26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4.49%,人均14.38平方米。A、行政管理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2.82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2.36%。2007年以前行政管理用地主要集中在集镇中心。房屋建筑质量较好,建筑形式、布局较好,规划远期在原位置上扩建,加强行政用地内部的环境美化,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同时加强内部的环境改造,改善办公设施和条件,提升政府办公效能及对外形象。B、教育机构用地,规划科教文卫用地2.84公顷,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2.38%。2007年前集镇适龄儿童就读于落星小学,鉴于校园用地规模偏小,为了适应今后集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校园建设投资的力度,将其建成设施一流、环境怡人的现代化中心小学。C、文体科技用地,规划文体科技用地共1.06ha,占总建设用地的0.89%。2007年前文体科技用地较少,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规划在落星小学的东面布置一块文体科技用地,包括体育场、电影院、科技站等文化娱乐设施,同时设立了一处老年活动中心,以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D、商业金融用地,规划商业金融用地共7.5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37%。2007年前商业金融用地主要沿萍栗路两侧布置。规划根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建设方针,按照方便居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扩大小商品市场的规模,改造商业建筑,集中布置商业区,形成集镇的中心商业区,并且结合道路与功能分区,相对分散布置带状商业,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以百货、小五金和部分家用电器为主。集镇的银行、供销社、邮政等主要金融机构分布于此。沿街商业建筑要注意立面效果和装修,使该区形成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商业服务中心。E、集贸设施用地,2007年前集贸市场位于乡政府对面,面积过小,交通拥挤,无法满足居民长远的需求。规划将集贸市场布置在萍栗路的西侧,主干道的南侧,占地1.16公顷,交通便利,以经营蔬菜、农副产品为主,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加大集贸市场内部及周边环境的改造,完善排水系统,加强市场管理与监督。F、工业工地,长平乡2007年前工业用地分布散乱,规划结合用地规模和环境制约等因素,将工业区集中布置在高速挂线北部,共2.89公顷。G、医疗保健用地,2007年前乡卫生所布置在集镇西南部,规划在原基础上扩建,占地面积1.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52%。医疗设施齐全,服务于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