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县地图
潮安县相关地区地图:
水系分布
主要有韩江水系、榕江水系、内洋水系和人工渠以及湖泊。韩江水系韩江为粤东第一大河,源流有两条,即梅江和汀江。梅江发源于广东省紫金县与陆河县交界的七星岽,汀江发源于福建省宁化县的木马山,两江汇合于三河后称为韩江,韩江从西北向东南斜贯县境,支流众多,有凤凰溪、文祠水、秋溪水、田螺湖水、石陂水、金砂溪水、铁水、坎下湖水、江东水、白莲水、白贡水、浮石水、小松水、大松水、克安水、西林水、绿竹水、高厝塘水、头塘水、二塘水等,形成巨大水系。集雨面积共达400平方公里以上。在潮州市区以南,韩江分东溪、西溪、北溪,流经潮安县境内后经汕头、澄海境内入海。在县境内总长度合计96公里。
榕江水系西山溪在县境西部,流经登塘、古巷、枫溪、凤塘等镇。支流有陈高水、世田水、白茫洲水、枫树员水、口弄溪水和横田水。还有潮州城郊及浮洋等溪涧并入,在揭东县枫口流入榕江北河。全长71公里,集雨面积664平方公里,潮安境内长40公里,集雨面积364平方公里。
中离溪内洋地区独流入海的溪涧。流经县境内金石、沙溪、彩塘、庵埠等镇,随地势西流入榕江,南流经汕头市浦镇排出汕头港。中离溪与韩江西部冲积平原的引韩人工排灌渠道及天然溪涧,构成了纵横密布的内洋河道网。
三利溪潮汕地区最早兴办的排灌航运工程。起自潮州市城南韩江西岸南门涵,绕潮州城西,下经枫溪、凤塘玉至枫口汇入榕江。潮安首段为北宋开凿,长5.5公里。因利排涝、利灌溉、利运输,故称三利溪。另外,还有一说,因人工河与西山溪相连,使海阳、揭阳、潮阳三县受益,也称三利溪。随着北关引韩灌溉工程的出现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日前,在湘桥区一段已成排污暗渠。
湖泊最大的湖泊有桑浦山麓的梅林湖,面积500亩,沟通中离溪,是古海湾的遗迹。
气候特点
潮安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1)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匀。平均年雨量达到1688.3毫米,每年4~9月雨量占全年的84%,10月至次年3月只占16%。一年中雨量以6月上旬为最高峰。(2)气候温暖,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为21.4℃,每年最高温度是7月曾达38.3℃,最低温度1月13.2℃。每年3~12月的月平均气温大于15℃。只有1月、2月的月平均气温小于15℃。(3)日照充足,差异较大。年日照时数平均1996.6小时。(4)季风盛行,东南季风为主。春、夏、秋三季盛行东南风,夏季更盛,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盛行偏北风。(5)常见的灾害天气有低温阴雨、暴雨、台风、低温霜冻和寒露风。也有龙卷风、冰雹和春旱。潮安名人
陈伟南:香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先生,1919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沙溪乡,1936年毕业于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37年赴港谋生,当过店员和小贩。香港沦陷后回乡务农。1946年再度赴港,艰苦创业,先后创办香港星洲胶业有限公司、香港星洲贸易有限公司、香港屏山企业有限公司。他辛勤经营,诚实笃信,发展实业,成为港澳工商界的佼佼者。陈伟南拥护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从1985年与广州市畜牧总公司合资联办穗屏饲料厂开始,先后在广东、河南、四川、等地合资合作兴办的饲料厂、种禽养殖和商贸等企业10多家,为支持祖国的经济建设作了突出贡献。陈伟南情系桑样,爱国爱乡,热心公益,多襄善举。二十几年来,他年年有捐赠,处处办好事,对沙溪故里、韩师母校,以至潮州、汕头、揭阳、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累计捐资超过亿元,对发展乡邦文教和各项公益事业,贡献巨大,泽被岭海,众口皆碑。他受到江泽民、李瑞环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铜紫荆星章”,广东省“热爱儿童”奖章,广东省政府颁授南粤慈善家称号,潮州市政府授予弘扬潮人精神特别贡献奖,第二届港澳与粤东北县经济投资论坛全球潮属商家典范。分别获得“广州市”、“汕头市”及“潮州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泰皇御赐五级白象勋衔。陈伟南现为香港屏山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市穗屏企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香港潮州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潮安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汕头市政协名誉主席,潮汕三市政协香港委员联谊会会长,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商会创会会长。孙大文:孙大文(Da-WenSun),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沙溪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学术权威,国际上该领域最活跃、最具创造力、最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国际同行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1982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获硕士学位,1988年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5年,分别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任职。1995年起,受聘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CD)。现为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教授,是爱尔兰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华人终身教授。主要研究包括制冷、冷冻及干燥过程和系统、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过程模拟和优化以及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等。在世界上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超过500篇论文,出版专著10部,其中超过200篇论文被SCI收录。他是英国皇家农业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和爱尔兰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同时他还兼任SCI和EI收录、2009年影响因子为2.238的《食品和生物加工技术》(FoodandBioprocessTechnology,Springer)国际期刊总主编、《现代食品工程》(ContemporaryFoodEngineering,CRCPress/Taylor&Francis)系列丛书主编和多家SCI收录的国际期刊编委,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以及多次应邀出任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重要国际学术大会主旨演讲人和欧盟框架计划、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等特邀项目评委等多项重要国际职务。由于他在世界食品工程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和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先后于2000年和2006年被素有农业工程界的“奥林匹克”之称的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CIGR)授予CIGR杰出奖,2007年被授予印度食品科学家及技术人员协会会士(AFST(I)FellowAward)荣誉称号,2008年获CIGR成就奖,2010年被授予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会士(CIGRFellowAward)荣誉称号,并于2004年被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FoodEngineeroftheYearAward)”大奖。2010年12月底,被全球32个国家的152家中文媒体共同评为“2010年全球海外华人社区十大新闻人物”。2010年,他当选为代表爱尔兰国家最高学术荣誉和成就巅峰的爱尔兰皇家科学院(RoyalIrishAcademy)院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特委托中组部发去贺信表示祝贺,盛赞孙大文“为中华儿女争了光,”“为推动中国食品技术的发展,培养年轻人才,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同年,他又当选为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即任主席,任期从2011年元月开始,并将于2013年起接任主席,他成为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成立80年以来的首位华人主席。根据汤森路透集团出版发行的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数据库2010年7月1日有关全球农业科学家排名,在汇集和分析过去十年另4个月ISIWebofScience(SCI)(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所收录SCI论文系统的数据统计,全球共有2554名科学家排名进入农业科学专业领域前1%的“最被引科学家”(MostCitedScientists),其中孙大文名列前茅,列前31位。
陈复礼:
陈复礼(1916.7-),字汉钦,潮安官塘人。1934年广东省立第二师范乡师科毕业后,赴南洋一带谋生,后定居香港,历任香港摄影画报社主席,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社长,广东省、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荣誉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顾问,香港摄影学会荣誉会士,香港中华摄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1994年港澳摄影学会授予"摄影大师"荣誉衔。
基础建设
潮安县致力于改善投资硬环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至2003年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累计达105.39亿元。其中,共投入交通、能源、水利等设施和县城配套建设资金58.03亿元。县城中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一批机关办公、道路、商住、学校、书店、通信、能源等设施相继建成,金阳、彩文、新禧、安盛等一批较上档次的住宅小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县城新区的办公、生活条件。全县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交通十分便利,广梅汕铁路贯穿西南部,并在县城庵埠镇设立客货站场。汕汾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汕揭、潮揭高速公路贯穿境内与潮汕公路、安黄公路等三条出口,公路形成畅通的交通网络。全县实现了县通镇道路硬底水泥化和“村村通”目标,共建成上等级公路662.84公里。供电设施较为齐备,能源充足,年供电量达到10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功能较大范围地得到了改善。电信邮政设施、电子信息网络建设力度加大,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目标,移动电话业务发展迅猛,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回忆,已先后建成了县政府、彩塘镇政府、凤凰镇政府、金石镇政府、庵埠镇政府、赤凤镇政府、古巷镇政府、浮洋镇政府等8个公众网及潮安支柱产业网。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两项整治工作,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如转,社会较为稳定;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服务意识得到增强,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文化古迹
象埔寨:象埔寨据说是潮汕现存最为古老的乡寨,始建于宋,几百年间宗族不断繁衍,古寨几度翻新,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都是清末的建筑了。象埔寨是一个方寨,总面积超过二万五千平米,长宽各一百五六十米,外围六七米高的寨墙。全寨只有一个寨门,石拱结构,位于前面正中,上有“壬戌之秋”和“颍川郡立”的字样。始建于宋代的大宗祠位于全寨中轴线的末端,两边是后人修建的小宗祠。寨内巷道笔直,屋舍俨然,宛如一个秩序森然的小型城池,共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民居,号称座座格局不相同,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均是由“下山虎”“四点金”衍变而来的合院。潮汕乡寨与客家土楼的差别,不能够简单的从圆形或者方形的外部结构来分辨,分布在饶平山区的圆形土楼,有很多都是潮人聚居,但是客家土楼多以通廊式做为内部结构,而潮人聚居的乡寨,就算是外表为土楼式建筑例如道韵楼,也往往由单门独户的各个家庭排列而成,这其中,正反映出这两个民系生活水平的高低来,地处平原区域的潮人经济较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因此乡寨的结构上更多地考虑到各自生活的私密性和生活质量上来,住的是单元式的“套房”;相反的在山区生活的客家人,生存环境还比较差,所以更注重的是团队式的互助,因此上住的都是首尾呼应的“公共宿舍”———“相濡以沫”和“两忘于江湖”,这两种境界,本无所谓高低,却演化出了今天粤东大地上两种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来,比之千篇一律的“花园式”住宅区,这种来源于生活的个性传统建筑,怕会更加地有价值吧。做为象埔寨宋代建立的物证之一的,是位于全寨重心的“陈氏大宗祠”,虽然今天看到的祠堂重修年代不会超过百年,但是被保存下来的一些小构件还是透露出了这座建筑物的年龄,例如拜亭梁上的木瓜,粗壮而无饰,就是典型的宋代装饰风格,与旁边小宗祠精雕细刻的清式木瓜相比,一个古朴大智若愚,一个华丽满堂生辉,细细观察这些潮汕民间装饰的演变过程,也是来到象埔寨的一个有趣看点。象埔寨在风水学中属于“象形龟地”,寨正门一对石墩象征龟目,石墩后方一对石条象征龟眉,五个方位的古井分别象征龟脚和龟脐。原来寨前有一口占地近百亩的大池塘,但池水中从来没有发现过石螺,曾经有人故意将石螺投进池塘中,但始终未见其繁衍滋长,于是人们都说是被龟给吃掉了。有学者研究,象埔寨的这种外是方形古寨,内为府第式排列的结构,是明清以来潮汕大地上大量修建的乡寨的蓝本,象我们前面提到的东里寨,简直就是象埔寨的一个紧凑版本,象埔寨能够尚算完整的保留到今天,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个例,然而随着岁月的消蚀,今天的保护更为不易,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案,让这位潮汕乡寨最古老的成员重焕光华。龙湖寨: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的千年古寨――龙湖寨,位处广东潮州韩江中下游西岸,潮安县东南部的,龙湖镇,素有“潮居典范、祠堂千家、书香万代”之美誉的千年古寨,该寨始建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古代,龙湖寨既是潮汕平原重要的贸易商埠,又是人文蔚起的“风水宝地”,形如古城。据初步考证,历代涌现出进士、举人、贡生等名人600多人,或文韬或武略,为光辉灿烂的岭南文明书写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龙湖寨虽历经千年沧桑之变,但古迹甚多、风韵犹存,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古第巨祠无数。这些古建筑,汇集了宋、明、清及民国务时期的“潮式”建筑风格。尤其是“方伯第”、“进士第”、“探花府”、“绣衣第”、“许氏宗祠”等民居建筑,门廊立面装饰浓重,精美绝伦,潮味极为浓郁,彰显了“京都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的尊贵与气度。古寨民风古朴纯实,舞龙、舞狮、舞鲤鱼、舞英歌等民俗盛事,龙湖酥糖、炖糕、毛笔等远近闻名的特产和传统的手工艺品,都无一不焕发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无穷魅力。古寨由北向南呈带状分布,因寨之西、南、北皆池塘,古称塘湖。面对悠悠韩江,寨外韩江长堤秀景和堤外洲园“龙舟岛”秀丽迷人,立于堤上,满眼碧波绿水,绿草如茵,竹林摇曳,芭蕉滴翠,木棉挺拔,美不胜收,正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朴与典雅并存,是领略“潮人文化”独特魅力的绝佳乡村载体。
地形地貌
潮安县北部地形为山区丘陵间杂着两片盆地,南部韩江两岸是一片,冲积平原。潮安县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余为平原、盆地和水系。丘陵:地貌较为破碎,丘陵分布比较分散。县境中部为主要丘陵区,南部平原区内也分散着一些孤丘。
盆地:较大的盆地有凤凰盆地和归湖盆地。
平原:主要是韩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以竹竿山为顶点,向南作扇形扩散展开,南连澄海市和汕头市的海岸沙陇平原区,西与榕江平原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