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潮州市地图 > 潮安县地图 >
彩塘镇地图
彩塘镇相关地区地图:

气候特点

彩塘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1)雨量充沛,但分配不匀。平均年雨量达到1688.3毫米,每年4~9月雨量占全年的84%,10月至次年3月只占16%。一年中雨量以6月上旬为最高峰。(2)气候温暖,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为22°C左右,每年最高温度是7月曾达38.0°C左右,最低温度1月10.0°C。每年3~12月的月平均气温大于15°C。只有1月、2月的月平均气温小于15°C。(3)日照充足,差异较大。年日照时数平均1996.6小时。(4)季风盛行,东南季风为主。春、夏、秋三季盛行东南风,夏季更盛,冬季(11月至次年1月)盛行偏北风。

古今名人

吴一贯:字道夫,水美村人。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科中举人,成化十七年进士。明孝宗弘治间为御史,后升为大理寺少卿,刚正不阿、名标国史、叠载方祭。杨钟岳:号大山,仙乐村人。清代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科中举人,十八年登进士,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户部主事。其修建文庙,建宋祠,置义冢,造桥辟路筑堤防,行善于乡里,功劳甚多,为古海阳县历代乡贤六十二人之一;陈旭年:字旭宜,号宜敏,生于1827年,为金砂陈村乡侨,著名爱国侨领;陈景仁: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书法家,时任上海政闻社法部主事。许雪秋:彩塘宏安人。自幼侨居新加波,青年时有民主思想,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曾参加史称“丁未黄岗起义”战役。1912年6月,许雪秋被反动势力杀害。何香凝题辞“先烈之血,主义之花”,赞颂他为创民国献身的革命精神。沈序昭:1893年出生于彩塘华美村一贫农家庭,幼丧父。青年时关心国家命运,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农民运动兴起,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3月20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10月,押赴刑场途中,他坚信革命一定能够胜利,不断高呼“共产党万岁”口号,从容就义。解放后,沈序昭遗骨移葬于华美小学校园前。烈士英灵,永照人间。孙应采:(1895~1927)女,1895年出生于潮安县沙溪西林村一个农民家庭,16岁出嫁彩塘仙乐村。1922年,在潮安妇女运动先驱者余求教育下,第一批参加红色工会。1926年秋,她成为中共潮安县党委第一批入党的女党员之一。孙应采长期在家乡一带坚持做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冬至夜,孙应采不幸被捕。狱中,孙应采受尽严刑拷打,却始终不暴露党的机密。英勇就义前,她高呼革命口号,大义凛然。雷铎:雷铎原名黄彦生,潮安县彩塘镇人,少时喜涉猎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读初中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兵期间自学绘画、写诗;1976年曾上调北京任《诗刊》编辑,后随军参加中越战事。1984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此后从事专业创作,著军旅作家,现任广东社会科学院文学系研究员。他先后发表诗、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二百余万字,有些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民们》,中、短篇小说集《死吻》,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铁路协奏曲》等,部分被译成外文。他还擅用左手写书法,善画,自成一格,是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曾昭奋:中外建筑界著名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先生。林丰俗:出身于东里乡、现执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林丰俗教授,是当代岭南画派山水画名家,其巨作《长征路上》是毛主席纪念堂长年展品。曾宪通:现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声名卓著的文字学专家、博士生导师曾宪通教授。郑百川:誉满海内外谜坛、现任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学术部部长郑百川先生。杨木先:享誉外交界、原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杨木先先生。杨木先生是研究东南亚局势的权威,其力作有《西哈努克传》等。沈野:名声响彻海峡两岸三地的台湾《独家报道》周刊创办人。许统乔: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授。沈野:名声响彻海峡两岸三地的台湾《独家报道》周刊创办人。杨祥加:(1924~)潮安县彩塘镇人。潮剧乐师,广东省音协、剧协会员,汕头市音协常务理事。在长期的苦学苦练和演奏实践中博取众长,广泛汲取广东音乐知识和汉调音乐的演奏技巧,结合潮乐特点,融会贯通,自成一格。黄盛典: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

彩塘镇名声风物

从熙公祠:从熙公祠在彩塘镇金砂管理区斜角头,为旅居马来西亚柔佛洲侨领陈旭年所建。兴工于清同治九年(1870),告竣于光绪九年(1884),历时十四年。从熙公祠座东向西,面宽31.22米,进深42.25米,为二进院落布局,前厅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斗拱抬架式木结构,地面铺大理石规格砖。琳琅满目的建筑装饰,使整座建筑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首进门楼前理分置精致石狮一对,门楼屋架为双面镂空石雕。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镶嵌于门楼石壁上的四幅石雕.这四幅石雕分别以土农工商,渔樵耕读,花鸟虫鱼为题材,每幅石刻都很好地运用了“之”字形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浓缩故事情有节。表现最富戏剧性的瞬间。一幅“渔樵耕读”图,分布了二十五个人物或穿插于亭台楼阁之上,或出没于山林曲径之中,或抛网捕。或牧牛而归,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花鸟虫鱼”则以自然取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展翅的鸟,跳跃的鱼,肥硕的荷,怒放的花......无不维妙维肖,尽态极妍,其艺术造诣之高,堪称一绝。祠内的潮州木雕也精美绝仑,首进的屋架,后座的抱厦和中槽屋架所有的梁枋、柱间诸穿、插构件都饰以玲戏剔透的潮州金漆木雕,显示出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来。潮人俊彦陈旭年(1827—1902年)又名毓宜,清代海阳县上莆都(今潮安县彩塘镇)金砂乡人。旱年丧父,少时家境贫寒。贫穷和屈辱使年仅17岁的陈旭年决意出洋谋生。清宣宗道光工十四年(1844年),身无分文的陈旭年冒险躲进开往马来半岛的红头船,只身来到柔佛国(现马来西亚的柔佛州)。起初,他和众多潮籍乡亲在原始森林里披荆斩棘,开山垦荒,饱尝人间艰辛,后改以贩布为业。之后柔佛苏丹出现经济危机,而他因发现新锡矿受到嘉奖。陈旭年致富后结识柔佛贵族阿布加(华侨称他为天猛公,据传其母是潮州人)并与他结拜为兄弟。这个会讲潮州话的贵族于1862年继任柔佛苏丹。1864年,他把境内10个港口交给陈旭年管理。陈旭年39岁时,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陈旭年的家乡俗称砂陇,因此他在柔佛首府新山最大的一个港口被人称为老砂陇港。1868年起,陈旭年成为南洋最著名的富商,被柔佛苏丹封为“甲必丹”(华侨领袖),授予“资政”头衔。至今柔佛新山有条“陈旭年街”,便是为了纪念他的劳绩。随着事业的发达,他逐步把事业重心南移至大规模开发中的新加坡。清穆宗同治七年门(1870年),陈旭年投资在家乡金砂斜角头,兴建“从熙公词”,陈旭年从柔佛移居新加坡时,从潮州请去工匠并运去原材料,按从熙公词的现格和式样,在克里门梭路和摈榔路间建成被该国列为国家第五古建筑的“资政第”。1984年6月,新加坡以这座当地仅存的潮式古建筑物理图印发了邮票。这不仅是陈旭年家族光荣,也使华人引以自豪。该建筑物现为救世军公益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陈旭年晚年告老回乡,颐养天年,75岁卒于故里。
甘露石窟:甘露寺在桑浦山狮子岩半山腰,是潮汕最大的天然石窟寺,是一处面积近6000平方米的岩洞。据《海阳县志》称:该地“前为玉简书院,后改甘露寺”,“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该寺始创年代不详,据寺中石刻可考,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由潮州知府贾宝悌修造。甘露寺为一天然岩寺,寺在状如狮子巨口的石洞中,由山下拾级约三百六十余级方可抵达。寺门由三块巨石叠成一个“品”字,门额上“玉简书院”陈迹可辨,“甘露洞天”勒石犹存。佛寺的上盖由一块凌空飞出的巨石所覆盖,该石其平如削,其固如磐,蔚为奇观。寺壁摩崖石刻有句赞道:“甘露禅寺缥缈云中,天然石室鬼斧神工”。寺中依石凿就弥勒佛坐像一尊,袒胸露臂,大肚深脐,神态自如,造型优美,雕像高2.55米,宽4.15米。关于这尊佛像,当地民间还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句传“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梅林湖在甘露寺西南约10公里处,相传古时梅林湖常沉米船,而甘露寺中石佛的脐眼却常出米以供客餐。后有贪心的憎人凿阔其脐,米遂不出。寺北有泉“秋冬不竭”,古称“甘露涌泉”。寺中有“万寿云宫”、“威灵宝嶂”、天竺源流”等摩崖石刻多处。昔时,甘露寺又称白云庵或万寿云庵。急公好义坊急公好义坊在彩塘镇华美乡塘东桥边,为清光绪年间户部主事沈绍远之祖父二品封职沈学全暨妻二品命妇沈庄氏建。清光绪年间直隶水灾,户部主事沈绍远遵照其祖父母“济贫救灾为急”之训,捐银一千二百两,购衣一千二百件,解宜隶散发。为彰其善行,直隶总督李鸿章上疏于光绪皇帝,要求恩准沈绍远于故里建坊,并“给子急公好义字样”,光绪恩准了建坊的奏章。该坊始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竣工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是一座四柱三间三层石牌坊,坊额横书“急公好义”四字,坊柱上分别镌刻有直隶总督李鸿章,毅勇嗣候曾纪泽,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张之洞,礼部尚书昆岗所撰写的对联。1987年被列为潮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济遗桥:仙济桥在仙乐乡深丘宫前,建于元朝(公元1309年),距今将近800年。桥由四墩三孔组成,长26.4米,宽1.5米,原有桥碑,曾一度失落。近寻返重新树立于桥边。元、明两朝均曾重修现保存完整,有罕见的元朝建筑特色。
海迹湖光:梅林湖在彩塘和庵埠交界处的桑浦山东南虎山脚,湖面宽300多亩,深数丈,湖心东南有陆地凸起,称湖心里,约80亩。湖周围一年四季绿禾如茵,稻菽飘香。附近有古海蚀石、中离洞、白云岩和石林等风景胜迹。早在6000年前,梅林湖一带处于海湾之中。由于韩江冲积和桑浦山泥沙风化聚集,2000年前,这里已形成陆地。经过海浪侵蚀,梅林湖西北的牛头山南麓,形成千姿百态的古海蚀石。现存的海蚀石,散落于山麓、田野之间,呈磨菇、海豚、羊头、鲤鱼、海龟、船帆、蛤煌等形状。梅林湖畔的这些古海蚀石,是国内罕见的全国罕见的古海蚀地貌,是研究潮州沿海地形变化的重要历史资料,同时也是是一处月夜泛舟,假日垂钓的胜地,堪列为旅游一景。
寨墙吊古:彩塘镇的金砂、宏安等乡,昔为古寨,遗留有多处古寨墙、寨楼遗址。据史考证。当年建筑巩固寨墙主要是为防御倭寇前来掠夺。所以,各村寨联合起来,聚寨而居。并在寨周围挖深壕、筑坚墙以防御。
桑浦远眺:桑浦山在城西南约二十公里处,山高六百余米,周围约二十七公里,地跨揭阳、澄海,山以古时盛产桑树而得名,山上怪石嶙峋,林木繁茂;巨石悬复的岩洞和千姿百态的石林遍布全山,其中较著名的有以7000平方米巨石为天然上盖的古刹甘露寺;有中离洞、李姑洞等;有展示古海蚀地貌的海蚀蘑菇状石林,有潮州名贤林大钦及其岳母的陵墓,南麓有新建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在潮州境内者有宗山、厚牛山、狮子山、西山、中离山、龙坑山、庄陇山等。桑浦山早在明代已是有名的游览胜地,明季本《咏中离山》诗云:“览遍离山好洞天,杖藜到处尽云烟。此日中离藏修地,应作人间胜迹传。”伫立在山头远眺,曲径缭绕,古木参天,花香扑鼻,空气清新,染醉游人,气象万千。
玉简擎崖:玉简峰为桑浦最高峰。峰顶有立石,高插入云。人称“一柱擎天”及“一笏朝天”。石上刻有“玉简峰”三巨字。在石缝里还刻有“玉简洞天”四字。右边山麓的晏尘岩左畔石壁上,镌有一尺大的楷书“晏坐二字。傍边有一石窟,传说是禅师或游访高僧炼武、切磋之处。

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

工业建设:彩塘镇是潮安县的工业重镇,工业生产以不锈钢行业为主体,鞋类、服装、印刷,电池等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全镇现有企业1000多家,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750多家,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58家,获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52家,通过3C认证企业58家,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创生公司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涌现出“正龙”、“思宝”“顺发”等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其中,顺发牌压力锅获锝“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形成了品种多、规格齐、功能全的系列化产品,营造出了专业化生产的产业群,生产的五金不锈钢产品有厨餐具、建筑装饰,日用品、医疗器械、不锈型材、钟表工具及配件、汽车配件等七大类,3000多个品种,年产值近20亿元,外贸出口3000多万美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70%。1998年国家在彩塘镇设立了“中国不锈钢器皿分中心”,更使彩塘不锈钢制品业享誉海内外,被誉为粤东地区的“不锈钢王国”。制鞋业发展迅速,现有制鞋企业90多家,鞋类品种30多个,年产值5亿元以上,是粤东地区较大的鞋类生产基地。1996年,彩塘镇在北京专利产品博览会上被授予“不锈钢王国”称号,2004年10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彩塘镇“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称号。彩塘镇深入实施“科技兴镇”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改技革,引进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全年投入技改资金近5000万元,引进1600吨双摩擦压力不锈钢复底机等先进生产设备200多台(套),创新产品近40多个,其中顺发牌不锈钢压力锅入选2004年中国名牌产品,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龙集团有限公司的“可充式无汞碱锰电池”科技项目已投资9400万元,引进日本无汞电池生产线2条。目前,全镇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已有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有38家企业获国家农业部全面质量达标证书,有40家企业被市技术监督局授予产品信得过单位,有6个品牌被国家经贸委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彩塘劳特斯鞋厂生产的绅士鞋获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仅去年上半年,全镇先后招聘的专业人才就有1000多名,明显地提高了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管理水平。现在,绝大多数企业也已实现了管理电脑化、销售网络化、生产自动化、品牌专利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目前,全镇已申请专利项目共438个、其中发明专利7个,实用专利100个、外观专利331个。经营品牌和科技创新,使彩塘不锈钢焕发出无穷的市场魅力。彩塘镇先后被评为潮安县工业发展先进镇,潮州市科技工作先进镇,潮州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首批广东省中心乡镇及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镇。
农业建设:彩塘地处东南亚热带,冬短夏长,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对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已办起一批优质水稻、优质蔬菜、高产甘蔗、高产花生、优质水果、速生丰产林、优质禽畜、优质塘鱼等农业商品基地。彩塘著名的农副产品主要有大米、花生蒜头、糖蔗、蔬菜、茶叶、药材、竹笋、薯类等。水产品主要有脆肉鲩、鳙鱼、鲢鱼、鲤鱼、鲫鱼、鳗鱼、对虾、蟹、蚝等。农业生产正向基地化、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贸易:彩塘贸易兴旺繁荣。全镇建有大小农贸市场近10个,大型综合市场3个,五金、不锈钢专业市场1个,大型超级商场1个,经营商品种类繁多,批发、零售生意两旺,流通活跃。初步形成一个以城镇为中心,城乡结合,专业综合并举,批发零售相配套的市场网络,商品集散能力进一步扩大。在改革中图发展,在转变中谋提高,外经贸工作成绩喜人。根据国家调整外贸政策,镇政府及时出台优惠措施,对外贸出口企业给予地方性政策上的扶持,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参加各种商贸活动,不断拓展外贸出口渠道,外贸出口保持较大增幅,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年年创收,2004年全镇不锈钢制品行业实现产值26.3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5%,占据了彩塘乡镇企业的半壁江山。
金融:现有中国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及建设银行都在彩塘镇设有办事处,另外农村信用合作社分布在各村共32个点,发展金融业务,金融形势稳定,银行存款额度逐年增长,备付能力逐步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日趋完善。专业银行职能逐步强化,目前,全镇金融机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已达近50个。彩塘镇重视城镇规划建设,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环境,专门聘请有关专家对全镇近远期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工业区、镇新中心区、老市区改造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并把实施总体规划作为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来抓。目前,全镇总体规划实施己初见成效,新区的镇党政新办公楼、派出所新办公楼、玉林路、彩金路段的新建扩建工程、潮汕公路文明走廊,老区一期改造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彩塘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可喜的变化。

科教文卫

彩塘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舞龙、舞狮、弦乐、灯谜是彩塘著名的民间文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从熙公祠,以其巧夺天工的石雕工艺令世人赞叹,向来为海内外人士旅游必到之地。故有“来潮不到斜角头,枉费远道此一游”之说。市级重点保护文物甘露寺素有潮州第一石窟寺之称。彩塘镇是著名的侨乡,现有旅外侨胞6万多人,归侨、侨属占全镇人口60%,彩塘旅外乡亲身居海外,心系故里,他们热心家乡各项建设,捐资修建学校、医院、道路,并投资兴办实业。2002年,侨胞捐资办福利事业金额达到240多万元。全镇共有中外合资企业17家,总注册资金达到1.2亿港元,其中外资7000多万港元。彩塘镇是全省中心镇之一,各项建设起步较快,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能源充足,通讯设施齐全。全镇拥有日供水量1万吨的供水站1座,10千伏输变电站1座,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32000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镇每个村落。镇道和各村主干道基本实现水泥化路面。全镇现有中小学27所,卫生院1所。

发展战略

彩塘镇是全省科技创新试点镇。认真实施“工业立镇、科技兴镇”的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引进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2002年,全镇共投入技改技革资金5000万元,引进设备300台(套),创新产品30项,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龙集团有限公司的“可充式无汞碱锰电池”科技项目,已投资1.58亿元,引进日本无汞电池生产线2条。全镇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有26家企业通过ISO9001和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46家企业获国家农业部全面质量达标证书,有9l家企业被市技术监督局授予产品信得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