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镇地图
城北镇相关地区地图:
合作医疗
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引导,规范服务,加强监管,稳步推进工作,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该镇参合人数18038人,参合率达85.19%,总参合资金18万多元,年内农民住院补偿资金达80多万元,补偿受益资金是参合资金的4倍多。该镇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引导、注重宣传,建立“政府领导,卫生为主,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切实把此项工作为民办实事抓好,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加新农合。同时,重点突出“三服务”,强化领导服务、部门服务、规范医疗服务。加强监管,健全监督体系,有效保护参合农民的合法利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行政监督职能,实施阳光操作,完善民主监督机制。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该镇参合的农民患病住院得到较好的保障,切实减轻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更好地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2009年该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到90%以上。
科教文卫
文教、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认真抓好“普九”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提高,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综合能力。至2000年,全镇完成了改造薄弱学校任务,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调动了教师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园呈现讲文明、讲团结、讲纪律、尊师重教、健康向上的良好气氛。抓好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的建设,率先实行农村医疗合作制改革,抓好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落实,经省抽查验收合格达标。
自然环境
境内丘陵山地与河谷盆地交错,地势东南较平坦,西北高。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量1473毫米。全镇有耕地16930亩,山地123586亩。石灰石储量800万立方米,煤炭、铅锌矿、钴矿等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充裕,现有3座水电站、5台机组,装机容量765千瓦,年发电300万千瓦时。
历史沿革
城北镇,1950年为城北区,1956年撤区并乡为城西乡,1958年属卫生公社,后改梅城公社,1960年由梅城公社分出建立城北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为城北区公所,1987年改为城北乡人民政府,1999年12月改为城北镇人民政府,2002年7月与五洲办事处合并为城北镇人民政府。1982年前归属梅县辖,1983年归梅县市辖,1988年县、区分设后归属梅江区辖。
经济发展
城北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了经济建设步伐。城北镇扎实推进“五个梅江”建设,充分发挥“后发、资源、地缘、人才”等四大优势,在“实”字上做文章,在“做实工业、搞活商贸、办好基地”等三大方面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国道经济热线,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6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07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和1%,其中农业总收入1.14亿元;四级企业总收入达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总产值1.49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240万元,其中生产性纯收入8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和4%。20个村中,有3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其余17个村均在3万元以下。2006年招商引资落户城北的项目有24个,总投资1.3亿元,已投入资金0.98亿元,超额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全年招商引资任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06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税收增长更是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全镇完成区本级税收1028万元,比去年增收358万元,增长53.4%,首次实现本级税收突破1000万元。今年1—8月,完成区本级税收619.3万元,比增232.2万元,增长50.6%。
基础设施
城北镇设置初级中学1所,完小9所,教学点16个,有正式教职工232人(含退休32人),代课老师13人,小学在校学生2746人,中学在校学生1027人。城北镇境内交通便利,水力资源丰富,拥有电站6个(即观音山、二九山、凤溪电厂、凤溪三级站、栗木岗电站、大源电站),装机容量3000多千瓦。
农业概况
城北镇积极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建设“五个梅江”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政策、资源、地缘、人才”等四大优势,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大力发展和巩固农业基地,重点抓好六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龙头”辐射带动群众,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重视抓好农田和各个基地的水利设施建设,做好小二型水库的维修清理工作。2005年农业生产虽然经受了8月份10号强热带风暴的冲击,但在全镇干群全力以赴的共同抗击下,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全年农业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全镇农业总收入11252万元,对比上年增长2%;蔬菜种植面积18690亩,总产30482吨;水果种植面积10373亩,总产4728吨;生猪饲养量56072头,出栏生猪42352头,分别比增1%和3.2%;三鸟出栏量142万只。同时,我镇从讲政治、讲大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防控禽流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全镇干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防控工作,全镇所有禽只均按上级规定注射了疫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