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广安市地图 > 邻水县地图 >
城北镇地图
城北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状况

在经济工作方面,围绕“稳烤烟、强果蔬、兴养殖、办企业、活流通”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目前,农业开发正向基地化、规模化、企业化方向发展,优质春烤烟基地、以脐橙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粮基地已初具雏形。城北镇优质粮种植11000亩,春烤烟3512.5亩,水果3500多亩,优质蔬菜23000亩(复种面积),生猪出栏3.71万头,牛出栏2700头。2002年本级财政收入5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3元。

生态农业

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构建“两带两区”为载体,即富朝公路沿线的瘦肉型猪养殖带、以脐橙为主的水果种植带和巍峰、栗木岗等村的蔬菜种植区、春烤烟种植区,以示范基地带动面上,推广“猪—沼—菜(果、稻、烟)—灯—渔”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004年,城北镇在栗木岗、红珠湾、杨家栎、横岭、鹧鸪石等村试行建立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安装了33盏频振式杀虫灯,养殖400多头瘦肉型母猪,兴建沼气池140多座。结合发展瘦肉型猪养殖,引导农户大建沼气池,把猪粪作为沼气池的主要原料,利用沼气水和沼渣作为肥料淋施或穴施蔬菜、果树、水稻、烤烟等农作物,减少了这些农作物成本的投入。同时,在蔬菜、果树、水稻、烤烟等农作物的田块里安装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态粘虫板,减少害虫为害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养殖户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的害虫收集起来,作为养鱼的饲料,减少养鱼的饲料成本。该镇继续完善五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逐步扩大五位一体生态农业生产的规模。抓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机耕道10多公里和三面光渠道21000米;安装频振式杀虫灯68盏和7500块杀虫黄板;养殖瘦肉型猪1680头和新建沼气池200座;建造小鱼池380个。城北镇通过创建“五位一体”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多方面减少了生产成本的投入,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以制保廉

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财务委托代理、民主管理、对村干廉政谈话、村干述职述廉和村民评村干等制度,该镇没有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该镇农村所有开支经本村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其中较大开支须经村支两委研究后,提交村民理财小组讨论通过,报镇管理服务中心批准。凡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先由村支部和村委形成初步意见,然后召集全体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进行听证,半数以上不同意的事项,必须重新研究,举行二次听证。镇主要领导坚持对新任村干进行廉政谈话,对存在轻微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进行诫勉谈话,据统计,共对12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谈话。每年底,村干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及个人廉洁自律情况,与会的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对村两委干部廉洁勤政情况进行民主评议。每年由镇纪委组织人员对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检查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看有无私设“帐外帐”、挥霍浪费、侵吞集体财产以及有无截留、挪用上级划拨资金等问题。

交通通讯

城北镇交通、通讯便利,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境内有205、206国道14公里,县级地方公路53公里,村村通地方公路,并基本实现水泥硬底化。境内建有移动电话基站11个,基本无通讯盲区,全镇有程控固定电话6500多部。城区自来水延伸到环市北路。农村用电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地理位置

城北镇位于东经116度7分,北纬24度18分,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有5平方公里,地处梅州城区北面,镇址设在五里亭,距梅州城2公里。东邻金山街道、梅县城东镇,南邻梅州城区,西邻西郊街道、梅县程江镇,北邻梅县大坪镇、石扇镇。

特色经济

城北镇致力于实施“农业稳镇”战略,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认真搞好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龙头和发展特色经济为方向,走种养为基础,农产品加工、销售为重点的城郊型农业产业化路子。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2000年全镇农业总收入达9128万元,全镇家庭年纯收入1—3万元的有6543户,3万元以上的有1025户,分别占总户数的74%和13.5%。一是培育农业新的增长点。强化四项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办事责任制、部门责任制、示范责任制。抓规划安排布局:附城发展蔬菜、塘鱼、花卉、甲鱼、食用菌为主;半山区发展生猪、塘鱼、肉兔、山地鸡为主;山区以发展水果、玉米、山地鸡、生姜、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为主。2000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4488亩,其中基地面积2236亩,蔬菜总产24117吨,养鱼面积3252亩,总产1700吨,生猪饲养量3.24万头,出栏量2.17万头,三鸟饲养量136万只,出栏量110万只,水果面积达9207亩,总产5505吨。二是培育农业示范基地。重点抓好“12个1”工程示范基地建设,以基地辐射带动群众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向深度、广度发展。全镇饲养100头猪以上的大户有40户,养鸡5000只以上的大户有40户,养鱼20亩以上的大户有45户,种果10亩以上的大户有188户,种菜5亩以上的大户有128户,合计种养大户有441户,占总农户的7%。全镇各类型专业户达4345户,占总户数的65%,其中纯收入超万元的有3213户,占总农户数的42%。三是抓好粮食生产。大力推广优质稻和抛秧新技术,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2000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改造中、低产田取得水稻高产成果”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年种植水稻17378亩,总产8754吨。四是抓林业改造。重点抓好经济林、生态公益林和速生丰产林的改造和种植,推进经济林和生态公益林基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