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亳州市地图 > 涡阳县地图 >
城东镇地图
城东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

镇委、镇府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2003年,粮经比例为5:5.全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17万亩,粮食总产8954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5万亩,稻谷总产6897吨,亩产457公斤。水果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金柚6936亩,水果总产2.05万吨,产值5950万元,人均水果收入3045元。全年生猪饲养量2.6成,出栏1.6万头。“三鸟”饲养量174万只。水产养殖面积2020亩,水产品产量1222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00亩,速生丰产林面积达2万亩。

乡镇企业

镇委、镇政府认真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同时,搞好服务,加强原有企业的管理,确保现有的企业留得住,做得大。现有企业1172家,2003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26家,招商引资金额达3.8亿多元。引进名磊高尔夫球会在上坑村投资1.8亿元的高尔夫球场;引进特牌化工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重钙粉厂,打造沿205国道竹洋至上坑段的城东工业长廊。同时,BPW车轴有限公司再投资1.2亿元,扩大生产线;铜杆拉丝厂增资600万元建设第二期生产线;金鑫养殖场增资200万元扩大养猪规模。恒塔水泥厂投入资金250万元进行技改,年生产能力由35万吨提高到60万吨。镇办企业城东水泥厂和佛祖高酒厂通过引进能人,加强管理,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均有新的提高。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2.2亿元,总产值1.14亿元,实现税收381.6万元。

民主与法制建设

全镇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推进“依法治镇”过程。村、镇两级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坚持“四长”接访日制度;全面落实衬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活动,全镇共建立安全文明小区29个,达标29个,其中10个达县级创建标准。2003年共发生刑事案件37宗,破获20宗,立治安案件35宗,查处35宗,调解民事纠纷71件,调处率达100%,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地理位置

城东镇位于梅城东北部,镇人民政府设黄竹洋,距梅城8公里,因地处梅城之东,故名。东邻丙村,西连石扇、城北,南与东郊、西阳交界,北与白渡和蕉岭县新铺接壤。清代为东厢堡。民国20年(1931)为第一区和第十区的一部分。民国30年为第一区东厢乡。建国初期属城北区。1956年由城北分出,成立城东乡。1958年属卫星人民公社(后改梅城人民公社)。1959年冬,由梅城公社、白渡公社分出部分地区成立竹洋人民公社。1963年将悦来公社所辖的葵岭、玉水、莲塘、上坑并入竹洋,改称城东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设区。1987年改设镇。镇内设行政村12个,圩镇居委1个,村民小组159个。行政村名是:玉水、莲塘、葵上、葵下、上坑、竹洋、汾水、谢田、石月、石下、书坑、潮塘。全镇总户数4220户,总人口19322人,其中侨眷占60%,是县内重点侨乡之一。全镇总面积79.3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84667亩,耕地面积12434亩,鱼塘2021亩。总户数4220户,境内丘陵山地与狭长盆谷交错,地势北高南低。有锰、铜、银、铅锌、煤、石灰石和建筑石等资源。源自象村的竹洋水,集雨面积55平方公里;石书水,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均汇入梅江。

领导机构

刘振安,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主持党委、人大全面工作。王敬灵,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张梅康,党委副书记;分管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交通、会计、三防。周章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分管计育、党群线、国土、民政,曾汉荣,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财贸、物价、居委,谢学平,副镇长分管政法线、企业线。巫爱玲,副镇长分管教育、环卫、农村合作医疗、科技、社劳保。冯建社,党委委员;分管组织、人事。谢建基,党委委员;分管宣传、侨务、统战。古强中,党委委员;分管纪检。陈良爱,党委委员;分管武装、林业、三防。

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该镇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在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成为该镇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淡水养殖面积达1358公顷,养殖专业户260户,主要有精粗养对虾、蟹、牡蛎(蚝)、青蛙等,物产丰富,其中水墘村委会的“乌耳白肚蚝”更是驰名远近,颇受海内外食客赞赏;种植优质水果面积836公顷,专业户180户,主要有荔枝、龙眼、芒果等;蔬菜种植,三鸟养殖等支柱产业。该镇较为出名的厂有:城东皮革厂、精细化工厂、香烛厂。各顶基础日趋完善,优化投资环境,投资1200万元的东环大道已建成通车,拓建陆金碣大道;投资5000万元的陆丰城东22万伏输变电站工程在2001年交付使用,全镇村村通上电、户户用上电,可确保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电需要;陆城自来水日供水量8万吨通供该镇区;电信事业发展迅猛,程控电话3万门,现有固定电话用户25000来户,无线通信无盲区,全省联网,通信极为便捷;城东镇制订了城镇建设二十年总体规划,使镇6.3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在筑巢引凤开发之中,形成工、商、住等三个开发小区,完成“三通一平”。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一体面貌有了新的变化;教育方面,全镇有中学2所,15所小学(含私立小学),基本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99%,新建改建和扩建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建教师宿舍6幢82套,基本上实现教者有其居;市人民医院在该镇辖区内,镇有卫生院1所、计生服务所1所和10所卫生站,精神病院1所。有古庵1座,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好景地,吸引许多游客。同时该镇是侨乡,海外华侨、港澳同胞1000多人,大部分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经常回乡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精神文明建设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持续开展创建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全镇有县二级文明村5个,三级文明村6个,文明单位标兵3个,文明单位6个,文明户3629户,占全镇农户的98%。同时,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镇级档案室管理也被为省特级。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到村,2003年完成计划生育“四术”264例,人口出生率9.8‰,自然增长率4.43‰,计划生育率94.42‰.通过市、县考核,列为一类镇管理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