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街道地图
城西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地理
城西街道北部的群山为金华山支脉,土质以红壤土为主,还有部分岩性土。境内坡脚、丘陵多以种植桃、李、柑、茶叶等,还有多种树木和花草。野生动物主要有黄鼠狼、野兔、布谷鸟、麻雀和蛇类等。矿产有花岗岩等。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年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4.6℃)、7月最高(29.2℃)。极端最低气温-10.7℃、极端最高气温40.9℃。年平均无霜期为246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344.1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041小时。7月多西南风,8月多偏东风,1~6月和9~12月多偏北风。
城市建设
江边曾为水路码头。浙赣铁路,金(华)千(岛湖)铁路穿越辖境。建国后,城区向西扩展,扩建火车站、汽车南站,辖境成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随着城区的进一步扩展、浙赣铁路改道北移,穿越八一北街西侧的老铁路拆除,铁路金华西站在城北建成,2001年7月溪下街、中山路、横街口以西至老火车站旧房连片拆除改建,汽车南站迁至江南,老火车站只保留了部分货运的任务,交通枢纽的地位不再。婺江上在辖境有金虹桥、双龙大桥、河盘大桥、婺江大桥4座桥梁,与城中街道共界的八一北街南端有经加宽的通济古桥。1997年7月在河盘桥下游520米处建成河盘桥水利枢纽工程,用以蓄水、供水、防洪、航运等,在上游形成水面面积289万平方米、蓄水720万立方米的人工湖。
历史沿革
据清《义乌县志》载,夏演乡在清朝时属智者乡十五都,民国时称三梅乡,1949年5月解放后,仍名三梅乡。1950年三梅乡分设为夏桥、何鲤、杨梅三个乡,1956年撤区分乡时三个乡合并划为夏桥乡,1958年9月大办人民公社时夏桥乡分设夏演、何斯路两个大队管理区,1961年夏演、何斯路两管理区调整,分别成立夏演乡和何里乡。1992年乡镇“撤扩并”时,何里乡撤并到夏演乡。东河乡解放前曾设香山乡,1949年5月解放后名为东河乡,1958年10月大办人民公社时为东河管理区,1961年改称东河公社,1983年9月改为东河乡。城西街道现辖1个社区,47个行政村。
经济状况
新城西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现有各类企业140家,其中列统企业27家,并逐步发展起具有城西特色的机械制造、化工、纺织服装、鬃制品四大产业群。其中,宇成集团、亚美橡胶、海力化工、唐仁集团、天泰制衣、江海鬃制品厂等列统企业已成为街道的重点企业。
主要机构
办事处原内设6个办公室,分别为党委政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政法民政居民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科教文卫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包括农技、农经、农机、林特、水管、兽医)、计划生育服务站、乡镇企业管理服务站等事业单位。2006年12月25日,根据《中共温岭市委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岭市镇(街道)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温市委[2006]11号)精神,中共城西街道工作委员会、城西街道办事处重新设定了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截止2007年底,街道办事处共有机关工作人员78人。办事处共设6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党政办公室(增挂政府法制办公室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增挂安全生产办公室牌子)、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增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增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牌子)、综合治理办公室(增挂司法所牌子)、财政所。事业单位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心(保留企业服务站、劳动保障所、安全生产监察中队、环境保护所、统计中心牌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保留文体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社会救助管理事务所牌子)。
街道概况
城西街道位于义乌市区西部,成立于2003年,东临北苑街道;南界稠江街道;西连上溪镇;北接浦江县。距国际商贸城4公里,距杭金衢高速公路互通口仅3公里,距金甬高速公路互通口3公里。距义乌民航机场2公里。03省道、雪峰西路、西站大道、四海大道、香溪路等交通要道穿境而过,其中宽60米的雪峰路直通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铁路新货站建设在城西辖区内,区位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城西总面积为60.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8.1万人,其中外来人口占4.2万人,有汉、苗、傣、彝、回、朝鲜族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街道,城西街道的前身城西镇是2001年义乌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的镇,由原东河乡、夏演乡和稠江街道何泮山村合并而成,2003年12月撤镇建街后,城西镇撤销,设立了城西街道。目前,城西街道正处于农村向城市转换的过渡阶段。2003年街道成立后,设园区、镇东、镇西三个工作片及龙山社区1个社区。近年来,城西按照“抢机遇、抓重点、求突破、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浙中重要物流枢纽、先进小商品制造基地、国际性商贸城市新城区”三大目标,狠抓重点工程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落实,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6.8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财政收入4421万元,同比增长65%,工业用电量、外贸出口交货值等同比增长50%以上,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175万元,贷款余额381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8.8%。
社会经济
近年来,街道坚持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举,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同步”的战略方针,以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新区、工业新城”为奋斗目标,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均取得了较好成绩。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535.1万元,同比增长35.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997.4万元,同比增长35.7%。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44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38亿元,同比增长35.7%。外贸出口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提高,完成自营出口1016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农民人均收入9055元,增长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