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镇地图
城厢镇相关地区地图:
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
安溪县城厢镇名片,全国千强镇,福建省百强镇简介:城厢镇位于安溪县东部,东经118°10′,北纬25°03′,因紧邻安溪县城,故称城厢。镇境东南与参内乡和南安市仑苍镇、翔云镇接壤,西南和官桥镇毗邻,北与魁斗镇相连,西北与蓬莱镇交界,面积107.2平方公里。宋时,城厢分属归善乡长泰、永安、光德三里;明清时分属长泰、永安、光德里;民国先属县城区、第一区,后分属城苑镇和泰安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龙城区、第一区、第二区、城关区,1958年11月成立城厢人民公社;1984年4月成立城厢乡;1991年11月改为城厢镇。2006年,辖砖文、雅兴、码头、上营、光德、仙苑、中标、团结、霞宝、同美、勤内、古山、南坪、过溪、员宅、石古、土楼、路英、墩坂、玉田、经兜、经岭、南英、涝港24个行政村及茶都社区居委会、冬青果场,总人口68095人。
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城厢开发较早,据考古调查,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至今,镇境内仍保存着诸多文物古迹。民国28年(1939年)和1955年,集美学校、省文管会泉州办事处与县文化管理部门先后在土楼村顶园山南坡发现5个唐朝贵族墓,出土唐瓷明器124件。墓中出土的古砖,印有“上柱国刺史武吕,乾封三年中”12字。乾封三年系公元667年,比安溪置县还早288年。据《唐书·礼乐志》载:“上柱国为正二品”,爵位很高。此外,“未有安溪县,先有廖长官”之称的廖俨,墓葬员宅村埔土寻,土名“乌鸦墓”,1985年10月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安溪县城西侧2.5公里处的城厢镇同美村有座名山,名叫阆山,主峰海拔500余米,因山势似蹙浪而来,故又名“浪来山”。在阆山海拔400米处的卧狮形岩上有座古刹,称阆苑岩。岩始建于唐,岩中主奉阆苑祖师(菩提达摩圆觉禅),为安溪名岩之一。在岩宇北侧,有一峭拔石笋,高15.8米,周长18.3米,色如琥珀;上覆一石,面平可坐十多人;石笋与石崖仅裂一罅,岈然成洞,“夏至”日西照,光芒穿洞而出,蔚为奇观。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游览至此,标题“阆岩夕照”,为“清溪八景”之一。其中值得一书的是,历史上的阆苑岩曾以产白茶而闻名。岩宇北侧石笋与崖壁间原有古白茶数株,茶质特异,叶有白毛,泡而无色,其味奇香,价格昂贵,故岩寺大殿大门阴镌着一副古茶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是研究安溪茶史的重要例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1985年10月,阆苑岩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阆苑岩风景区被列入安溪一日游精品路线——茶都风光线,香客、游客纷至沓来,千年古刹成为人们朝圣、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土楼村南山之麓有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年)的千年古刹宗教院,是安溪置县之前已经兴建的少数佛寺之一,又是县境内最早传播宗教经典文化的发祥圣地。寺院建于“龙霞出海”穴位之上,初名龙霞寺,奉祀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宋时增奉清水祖师。世传朱熹游览安溪胜景时,曾称赞宗教院为“状元圣地”。仙苑村至今保存有“仙苑”碑,碑面阴镌“仙苑”二字,笔法苍劲,署款“晦翁书”,碑背阴楷:“此碑原在薛坂,相传没潭中,每夜有光,渔人以为怪,采得之乃出,置磐石上。其渡遂以‘仙苑’名。丙申书院成徙此。”后署“邑令曾之传记”。民国期间,书院废,碑仍归立于古仙苑渡头旁的小山包上。在县城南部城厢镇砖文村绿树成阴的五美山麓,有座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的道观,名为福美宫(又称福尔宫、福尾宫,后人以闽南方言“美”与“尾”近音而改称今名),崇祀玄武大帝。福美宫建在“风水”所说的“龟穴”上,聚天地精华,得山水灵气,自建成就非常灵应,求者无虚日。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康熙年间,白头贼蔡寅攻城,里人祷于神,扶乩批示,有‘六桥烧断无人烟,明日西方失大将’之语。次日,贼断龙津浮桥十八艘,贼骁将攻城,果中炮死。人服其灵。”早在明清时期,福美宫玄武大帝就作为乡人的信奉之神,随着安溪乡亲入台开拓而分炉至台湾、金门等地,先后兴建了诸多分庙。历经沧桑的福美宫印证了安台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对研究闽台道教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1996年12月30日,福美宫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厢还有许多远近知名的寺庙和文物古迹。奉祀由民及神的打虎英雄的灵著庙,位于员宅村埔土寻,五代时由小溪场长官廖俨建,是置县前安溪兴建的少数道观之一。始建于唐大顺中(890—891年)的显应庙,位于砖文村,奉祀感应尊王诸神;1986年重建显应庙时,出土“郡主墓道”碑刻,推断为唐中后期遗物,说明城厢厚安一带曾埋葬过皇亲国戚。闽王王审知建左都营于砖文村柳亭。路英村出土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余克济先祖墓碑“余氏祖茔”。厚安谢氏家庙右侧有一处地名后詹埔,并称后詹井,相传是开先县令詹敦仁居住于厚安时所凿。路英村南山下有一处地名产坑,是唐末名士周朴隐居之地。元代厚安各族人先后建午峰岩、三峰岩、大峰岩,所奉祀伽蓝尊王,即周朴化身。
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城厢地灵人杰,英才辈出,是安溪置县后第一位进士张读的故乡。张读,字圣行,宋理学名臣,曾入朝编修《国朝会典》,去世后追赠尚书,入祀乡贤祠,其故居在今员宅村。宋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余克济昆仲故居在砖文村柳亭。历代以来,城厢谢氏名人众多。永安里厚安(今城厢镇后垵)人谢仙举(1374—1448年),字师乔,号纯庵,明建文元年(1399年)举人兼贡士,任德庆州学正,升陕西郑王府少傅伴读,笃学善诱,道德文章,为朝野称重;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王授金赐杖,致仕归田,立示训二十条。同为厚安人的谢逢春(1433—1495年),字景阳;明天顺二年(1458年)岁贡,任湖广兴国州同知加一级,纪录七次。他在任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晚年退休后,多倡义举,课督儿孙,并始建后垵谢氏大宗祠堂;其长子谢弘特敕“忠义”,入祀县忠义祠。厚安人谢应鹏(1560—1638年),字腾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任直隶高邮州通判,勤力河务,仁厚恤民,被当地群众称为“菩萨”;士民颂曰:“河工烦兴,夫役靡停,谢佛莅任,简政省刑。庶保无恙,河固邮宁。”被时人誉为“谢百万”的谢东台(1569—1653年),厚安大寨人,享有“五代三公三妈全”之难能可贵福誉;晋江进士秦钟震曾撰联曰:“堂上呼孙,且喜吾孙作祖;阶前拜祖,方知我祖亦孙。”谢春(1627—1678年),字梅占,厚安人。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任山东德州左卫管河千总,康熙六年(1667年)升云南陆凉卫守备,兼理军民。谢元吉(1668—1759年),长泰里(今城厢镇)人,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武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元吉在城隍庙边捐建义学(即私人捐款或以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为贫寒子弟举办的学校);乾隆十五年(1750年)捐田租谷49栳(每栳20或25公斤谷子);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冬,费银500多两,并捐新租谷234栳,扩建义学。此外,谢仁寿、谢德南、谢复三、谢莹、谢德印、谢高明等均为城厢前辈名人。现任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有谢良生、谢顺明、谢保家、谢志攀、谢火财、谢连树、谢志坚、谢乐丰、谢江山、谢志文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有6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有谢柏青(女)、谢方文等,博士有谢晓冰、谢世明、谢杰镇、谢源锋、谢文生、谢章澍、谢堂堂等。城厢陈姓亦有诸多名人。永安里同美乡人(今城厢镇同美村)陈宗达,拜唐桂生为师,虽资不甚敏,但发奋攻读,文思大进,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进士,历任延平、建宁两府教授。陈宗达的族亲陈元锡,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登进士第,选任仪征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长泰里经岭乡(今城厢镇经岭村)人陈浚芝(1865—1898年),字瑞阶,号纫石,其先世渡台,定居新竹县;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浚芝举孝廉,授知县,后擢五品衔,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著有《竹梅吟草》;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秋,清廷割让台湾后,义愤填膺的浚芝携眷内渡,归安溪,掌教考亭、崇文两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登进士第,无意仕途,归隐经岭。祖籍城厢镇同美村的陈良粮,少壮旅居缅甸,初居滑独,为小商贩,后任粟业经纪,有了积累即自营米厂,先后于秉实洛、宋砌两埠建立规模宏大的米厂,业务迅速发展,遂成缅甸华侨米厂业巨子,拥资百万;他热心社团公益事业,民国24年(1935年)闽南发生大水灾,除捐汇泉州救济总会普遍施赈外,并自汇万元赈济家乡;抗日战争期间,他避难返乡,捐资倡办剑斗农械厂及县城印刷社;他在缅甸安溪会馆创办时还首捐巨资建会所,历任缅甸安溪会馆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原籍城厢镇同美村的陈丙丁(1907—1984年),早年往新加坡经商,1950年与陈锦章合办同美公司,1953年两人又发起创办新加坡工商银行;1964年,丙丁荣获新加坡总统颁赐公共服务星章(B.B.M)。祖籍城厢镇同美村的陈锦章(1910—1983年),又名陈大轮,出生于新加坡,先后创办多家公司,均任董事长;他是新加坡民主党发起人之一,1955年任该党中央理事会理事,曾任新加坡安溪会馆主席、名誉主席。此外,担任正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陈昭扬、陈荣洲、陈长昭等。光德里仙苑乡(今城厢镇仙苑村)人梁国宝(1661—1732年),字鼎文,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任广东潮州府镇平知县,以孝德文章闻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获封为文林郎。光德里犂园乡(今城厢镇光德村内园)人凌翰,字青翰,号溪阳,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乡试中式第三十五名举人;他文师班马,字学欧阳,以道德文章受知于三山陈铁香御史,名重于时,历任漳州府学正堂、厦门玉屏书院山长、代理福州鳌峰书院山长;他热心为乡邻平冤又婉拒馈赠,盛情难却之下,如数转赠清水岩寺并乡邻,时人赞称为“凌圣人”。1959年出生的城厢过溪人赵方强,为福建省中国租赁公司总经理,福建省开发银行副行长。城厢过溪人赵金狮为空军飞行员,中校。已知在港澳台及海外城厢籍名人还有谢文生、谢聪明(笔名梨青)、梁祺祥、梁连密、梁哲周、殷敬文、石祥、石齐平等。
社会和谐经济腾飞:城厢文化教育起步较早,发展较快。2006年,镇境内有安溪六中、沼涛中学及恒兴中学(民办)三所完全中学,金火、长泰两所初级中学,小学23所。安溪六中坐落在晋江西溪之畔、城区南郊的苏山之麓,创办于1969年,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4.3公顷,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2幢,实验楼、图书楼、仪器楼、学生宿舍楼、教师数学楼、综合楼各1幢,语音室2间,电脑室、电化教室及理化生3科实验室各1间,仪器室配备齐全,图书馆藏书达8万多册。1999年3月,被福建省教委确认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2006年,高考应届上本科线达219人,其中谢水源同学理科总分662分,居全省第62名,全县第一名。沼涛中学位于城厢镇土楼村境内,系台湾财团法人陈沼涛文教基金会捐资兴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93年创办。校园占地面积3.7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设施完善,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2003年7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恒兴中学位于城厢镇砖文村后割,系厦门恒兴企业董事长柯希平倡导、集资创办的安溪第一所全日制民办完全中学,2001年10月1日奠基开工,2002年8月首期工程竣工并正式招生。学校占地面积10公顷,拥有62间多媒体教室、2间学术报告厅和电脑室、数字多媒体语音室、标准实验室、美术室、多媒体音乐室、舞蹈室及400米标准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学校采用封闭式管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本领和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近年来,城厢镇发挥人文、区位、交通、信息、经济基础较好等优势,开拓进取,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合提升竹藤工艺、电源电器、水暧器材、服装鞋帽、印刷包装等传统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房地产、旅游业、商贸物流、电子机械、茶叶生物等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加快二环路沿线各村的开发步伐,抓好德苑、城东、城南三大片区的整合开发,继续完善经岭、雅兴、涝港等工业区以及同美工业城、下长泰加工走廊、火车站工业区的建设,盘整工业园区闲置土地和厂房,不断改善工业园区软硬环境,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2004年,城区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中粮、恒兴、远太、福尔、天伦、志诚、闽商等投资上亿元的大集团进驻开发,富华、厦丰、广福、馨顺等12家投资上千万元的规模企业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三是主动承接大县城建设的辐射,加快世纪豪庭、三远江滨花园、龙凤都城等14个新区建设步伐,启动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安大道、东二环路、城西拦河坝、110千伏变电站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巩固经兜村省级新村建设示范村,新培育经岭、仙苑等一批市级改旧建新精品村;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2006年,城厢镇工农业总产值35.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34.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8.8亿元,工商税收总量突破亿元大关,达1.06亿元(其中地方级税收达到5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40元。全镇有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0家,实现产值19.2亿元,年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经济腾飞的城厢镇获得诸多荣誉。2004年,城厢镇进入“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千强镇”行列,并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基本可实现宽裕型单位”。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百强乡镇”。2006年,在全省900个乡镇(不含城关镇)的综合评比中,城厢镇居第45位。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镇
简介:巫溪县城城厢镇坐落在大宁河畔,四面群山环抱,城区面积25km2,常住人口3.6万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旅游:城东有展翅欲飞的凤凰山,南有逶迤而下的龙头岭,西有沉睡静卧的麒麟山,北有峭壁千仞的九层楼。众峰奇绝,若画屏遥列;大宁河绕城而过,清澈透底;县城小巧玲珑,僻静幽雅。白日环顾,四面浓翠,一溪碧玉;夜晚登高,五彩缤纷,满峡珍珠。
历史:历代文人墨客,或云游大宁,或隐居峡郡,留下许多咏景诗句。巫溪县历史上因政区多次更迭,隶属多变,所以巫溪郡、监、州、县沿革纷呈,底蕴深厚。东汉建安十五年始置北井县,迄今已有1700多年。973年设大宁监,1283年升大宁监为大宁州,1376年废大宁州置大宁县,几经所属变更,1914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至今。巫溪县城历史上是宗教胜地,原有九宫十八庙,一堂两坛两庵,一寺两阁两观。“东山起凤、西岭伏麟、南渊跃鲤、北阁观谰、秋江月色、春岸花香、两溪渔火、万灶盐烟”八大名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城厢镇
城厢镇是那坡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与龙合、定业乡接壤,南与坡荷、德隆、那隆乡接壤,西与云南省富宁县毗邻。全镇总面积368.3平方公里,共有26个村3个社区,276个自然屯,3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万人。2002年农业总产值为5260万元,财政收入28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元。城厢镇主要经济作物有:八角、玉桂、水果、蔬菜和杉木林等。土特产品有大红八角、玉桂油、茴油等,其中以茴油最具代表性,属高级芳香油料,2002年该镇共产茴油30吨,销往日本及欧美各国,并享有盛誉,有“法国香水无镇安府茴油不香”之说(政和四年城厢镇谓镇安)。此外,该镇盛产桐油、茶油和茶叶,产品远销俄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近年来,该镇在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特别是开展了八角低产林改造工作,大大提高,了八角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同时,该镇还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矿产资源有铝矿、金矿、石灰石和辉碌岩等。其中,石灰石主要分布在城区东部和北部,金矿、铜矿主要分布在西部,尚未开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城厢镇
城厢位于钟山县境中北部,地处富江中游。北界富川县,南靠羊头、钟山镇,东邻望高镇、西接公安、红花镇,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含钟山农场)。辖潮滩村、程石村、龙团村、杨岩村、丹龙村、大耀村、牛岩村、乌洞村、升平村、护平村、民富村、太平村、龙井村、罗旧村、龟石村15个村委会,225个村民小组,有99个自然村,总人口37438人。镇政府驻县城河东路。该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理资源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西往桂林、南宁,东至贺州、梧州、广州等地的323国道线穿境而过。县工业规划区(河东工业开发区)大部分地处境内。水电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42156亩,其中水田22507亩,旱地19649亩。以种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木薯、红瓜子、西瓜、蔬菜为主,2001年粮食总产量15002吨。全镇共有乡镇企业650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主要以机砖、水电、冶炼、建材、宝石加工、养殖为主。近年来,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筑巢引凤,把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作为财源支柱,2001年乡镇企业营业收入40430万元,财政收入834万元,均纯收入2750万元。该镇采取有效措施,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良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政策,完善的服务,积极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充分利用二、三开发区闲置厂房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引进外资,发展城厢经济。2001年全镇共引进10万元以上的项目十一个,项目资金650万元。江西省全南县城厢镇
镇情概况:城厢镇位于全南县域范围的中心位置,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运输中心。京珠——赣粤高速公路连接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电信、移动、连通通讯网络覆盖全镇,信息交流十分方便。全镇辖7个行政村,83个村小组,2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国土总面积79.79平方公里。目前,该镇已形成工农并举的良好格局,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各项经济事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自然条件:城厢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日照1689.5小时,年平均气温18.6℃,年平均降雨量1695毫米,无霜期达287天,初霜期十一月下旬,终霜期二月中旬,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镇区范围内地质构造稳定,稀土、石英砂、莹矿和中国红石材等资源十分丰富。
经济结构:近年来,城厢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已初步形成以蔬菜、瓜果、优质稻、蚕桑、生猪、水产、毛竹、用材林为主的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并逐步形成以商业、建材、木竹加工、小水电、食品为主的经济发展产业格局。2004年,全镇农业产值3029万元,林业产值598万元,牧业产值336万元,渔业产值166万元,实现财政收入437.5万元。良好的投资环境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近几年来,全镇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共引进资金3600多万元,外商客户企业10余家,解决就业人口5000多人。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
简介:城厢镇为太仓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区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23个社区居委会,6个行政村。城厢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乡,也是长三角新兴的工业城镇。近年来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镇,国家卫生镇,江苏省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区位:城厢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与上海仅有一河一路之隔,东靠太仓经济开发区,南临上海嘉定,西接昆山。至上海、苏州市中心均为50公里左右,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配套港——太仓港18公里。境内交通便捷,航运发达,沿江高速、苏昆太高速、204国道、339省道和盐铁塘、新浏河穿境而过。
经济:近年来,城厢镇紧紧围绕的战略方针——"大力推进城市化,全力发展内外资",注重依托——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文优势。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3.75亿元。全年新批内外资项目80家,注册外资1.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400万美元。引进内资注册资本2亿元,实际到帐资金6.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8亿元截止目前,全镇已有工业企业近600家,其中外资企业150多家。城厢已成为国内国际资本投入的高密度地区之一。
基础设施: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围绕五洋商贸城一期、长春北路延伸、太蓬路、粮油市场、三三九省道改线、苏昆太高速公路线内及集中取土等省市建设工程,积极启动各项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了城北、太丰、伟阳农民安置小区的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迅速跟上。认真开展省、市主干道两侧的环境整治,对镇域范围内的204国道、昆太路、新港路等路段明确保洁措施,实行包干责任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社会事业: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城厢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科教文卫、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同步发展。从幼儿园至职业高等学院一应俱全,共有学校21所。镇域内有三级甲等等大小医院14家。2004年城镇在职职工人均收入17400元,农民人均收入6804元。创建"平安太仓"、"平安城厢"活动成效卓著,已成为苏南地区社会治安最好的地区之一,为投资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