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省电子地图 > 黔南州地图 > 福泉市地图 >
凤山镇地图
凤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凤山镇现有水库5座(平村小江边水库、安石大浪坝水库、上寨黑龙塘水库、东山一棵珠水库、老君山水库),小水窖105个,排水沟渠402条,全镇22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视、通电话。全镇共建成沼气池5928口,有14个沼气村。共有4个社区,有1个综合休闲娱乐场地世纪广场,群众打歌跳舞的主要场地街心花园以及二号路群众健身广场,四个社区设有4个群众文艺活动室。全镇共有22个村(社区)卫生室,各项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中。

文化教育

教育硬件:现有学校42所(含县直中学),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25所,初小13所。有在校学生8981人,其中:初中3469人,小学5512人,在读幼儿园1289人,学校占地1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7.14万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5.4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1.4平方米。全镇现已有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2所,模式二7所,模式一9所。软件建设:全镇现有教职工623人(含代课教师1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小学100%,初中98%。入学率:全镇现共有总人口71836人,其中:7—12周岁5514人,已入学5512人,小学入学率99.96%,13—15周岁2743人,已入学2742人,初中入学率99.96%,4—6岁2148人,已入学1289人,幼儿入园率60%。

历史文化

凤山镇以儒文化为主,各民族文化共融和谐发展。1950年2月,凤山开始征收1949年公粮,1950年5月初,成立了征粮剿匪委员会,1951年4月26日,成立抗美援朝会。主要文物和景点有:1、凤庆文庙凤庆文庙始建于明万历34年(1606年),属云南省八大文庙之一,整个建设布局合理,技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和历史研究价值,曾先后被列为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凤山公园凤山,素有“凤山凝烟”之美称。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天高云低,烟雾迷漫,是过去顺宁十景中的“凤岫凝烟”景观。3、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凤山中,陵园内筑有烈士墓17冢,近年来增修了花园,培植了花木,修缮了石板广场,新建了烈士纪念馆,展示了当年烈士的丰功伟绩。4、莲净庵莲净庵又称新寺,位于凤庆城南先生邑,清康熙年间修建,1983年县人民政府批准莲净庵为全县佛教开放寺院,并在此建立了佛教协会,是凤城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5、东山宫又名万祥寺、东山寺,位于县城东。1985年凤庆道教协会在此成立,近年来,寺院得到了扩大和修缮,现为凤庆道教活动的中心场所。6、红龟山文笔塔红龟山文笔塔建于清光绪12—14年(1886—1888年),1982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龚传文将军墓龚传文将军墓位于凤山镇大有村境内。7、中国滇红第一村安石村位于县城西北部,安石村主要景观是6500多亩连片生态茶园,品种多样的经济林果和林荫群中的特色民居,全村森林覆盖率达65%,建成沼气池556口。深入其中,颇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风貌,是凤庆、临沧、云南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8、青龙桥是云南省境内澜沧江上三座古桥之一,它是古代滇西南连接内地的重要通道,中原的先进文化从这里传入凤庆,凤庆的特色产品和民族风情从这里走向中原,走向世界。9云山崖子座落于县城西面5公里落星村境内,有一巨石如鱼,瀑布飞流而下,四面青山环绕,绿树成荫,1988年被县人民政府定为自然保护游览区。10盘陀石在城西2.5公里的后山办事处境内。清嘉庆十四年(1809)僧照慧建。

简介

凤山镇,位于丰宁县东部,南连古北口,北接多伦,东通承德、隆化,西控坝上草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塞外著名古镇之一。据《凤山镇志》记载,凤山镇是1645年在辽代土城遗址上重建的新村,故名土城子。1736年,土城子设四旗厅。1778年,改四旗厅为丰宁县,此后称土城子为“丰宁”。1940年,县治所迁往大阁,土城子正式启用新名凤山。

民风民俗

凤山镇现有汉、彝、苗、白、回、傣、满、佤、藏、壮、布依、布朗、纳西、哈尼、景颇、阿昌、傈僳、黎、蒙古、满族等20种民族,现有民族11327人。正月初二开始,直至元宵节为止,凤山都要进行龙灯表演。三月十五日,龙华胜会,信徒们多到新寺、东山寺、三清观、太阳宫参加庙会;正月十五日,佛教徒上元会;二月十九日,观音会。在节庆活动上,信徒或游客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不拘老少贫富,参加完祭拜仪式后,共同就餐,人与人之间形成祥和友善的良好关系。凤山具有浓郁动人的彝族风情,等上、金平、安石以及大部分村寨农户都会烤制清香四溢的“百抖茶”,会唱淳朴热烈的彝族山歌,习惯以奔放激昂的打歌来休闲娱乐。凤山最具特色的产品是名扬海内外的滇红茶,最具特色的美味小吃是粑粑卷。凤山镇民间乐器繁多,大多为宗教乐器,最具特色的是佛教洞经会乐器,如今凤庆的洞经音乐已逐步走向全省、全国,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而最具特色的歌曲为民间小调打歌调、《送郎调》、《祝英台》、《孟姜女》等,所唱的词相近,但曲调各异。凤山传统文化以儒文化为主,现存的凤庆文庙,其建筑风格,以及高及三尺的孔子铜像,都在极具代表性地继承和发扬着底蕴深厚的儒文化。

历史变迁

该镇位于县境中部,离罗源湾2.5公里,三面环山,东面临海。民国31年有一份邮政部门《视察员查视罗源湾三等邮局局务报告书》称:“全城人口约1.5万人,商业萧条,地方经济不景气,与邻近重要市镇无大联系,该处无工厂……县立初级中学一校,学生约百人,小学计6所。”民国37年,城区有街道28条,巷道34条,主要街道宽3~4米,巷道宽多1米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1955年拓宽南大路的桥南古道接通104国道,建成凤南路,宽10米。1956年,罗源电厂改为公私合营,装机容量40千瓦。1957~1958年拓宽司前街至10米,铺以方整石。1958年新辟通场路,拓宽西大路至14米。1958年7月、1971年、1976年11月先后建成白塔、潮格、中房溪百丈水电站后,三站合并称为罗源百丈水电站。拥有厂房18座,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居民普遍用上电灯照明,安装300多盏路灯。1979年3月建成罗源自来水厂,日供水2000吨,居民开始吃上自来水。1979年12月,在渡头山顶建成电视差转台。70~80年代,县城又陆续拓宽、新建南大路、司前街、北大路、通场路、东环城路、北环城路、凤南路等。1985年普查,城区房屋建筑总面积64.4万余平方米,其中1949年以前的只有17.3万多平方米,占26.94%,1980~1985年,新建房屋20.6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1.68%。1985年10月,由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罗源县城区总体规划》,1986年10月,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付诸实施。1987~1990年又建新房约9.3万平方米。1986年新建的中心市场,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为3层框架结构,固定与临时摊位785家。1987年9月,又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可接收中央电视台节目。进入90年代,商业、交通业均有发展,1990年全镇社会商品零售额4975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4486万元,全镇有机动车辆206辆,每天有6班次长途汽车通向外地。道路拓宽改建和街景建设均结合旧城改造进行,1992年开始拓宽改建罗川路,该路原是104国道线上罗源境内横贯城关南大门地段的街道,街容杂乱,路面狭窄,店屋低矮破旧,交通拥挤。1992年7月投资1631万元动工改建罗川路,1993年8月20日竣工通车。拓建后,宽32米,长3公里,水泥道面,直抵罗源湾开发区。羽绒厂至东门坝1公里路段,用绿色护栏将大路分隔成14米宽的主车道,路灯排列成行,道路两侧的航运大楼、烟草大楼、长途汽车站、莲花城、交警大楼,圣水古街等楼房拔地而起。1993年4月松山围垦堵口成功,为罗源城区建设提供2306公顷土地,同年6月,县人民政府委托天津规划设计院编制《罗源湾城市总体规划》,先后按城市总体规划又拓建通场路、北门街、司前街、四坊街、南大路、东大路、东环路等8条市区主要街道,拆迁旧房14.6万平方米,新建、扩建楼宇153幢,改造拓宽道路5080米,浇注水泥路面7.65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拓建城区东环路,于1994年12月建成,宽32.5米,长480米的水泥大道,并在路南端与东门桥、东大路、江尾下新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上,新置裙高0.56米,直径16.8米的环岛,沿街楼宇建筑,清新别致。繁华的中心市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电大楼、商业城等高楼,与环岛象征“罗川腾飞”的高杆灯。组成一幅罗源新街景。在旧城改造实施4年中,拆迁旧房1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楼屋30多万平方米,主要商业服务网点有37处。为了根本上改变城区供水紧张,确定扩建自来水厂规模为1.2万吨/日,1994年10月20日竣工,供水能力达2万吨/日,城区人口供水普及率96%。1993~1994年投资70多万元,用于扩大中、小学校园面积,增添教学设备,并兴建养老院,妥善安置五保户,投资30多万改善市政设施。1994年又建成莲花山公园中的4座亭,上山汽车公路2公里,移植各种树木花卉12万株。1994年末,城区街巷道路总长14.71公里,其中可通汽车的6.31公里,除上路衙、马房衙、登波衙未改造外,其余均铺砌方整石或水泥路面,共有排水沟34条,总长12.2公里。镇上有中学2所,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小学6所,建筑面积9295平方米;医疗卫生单位13个,建筑面积1.46万平方米;电影院2座,建筑面积2389平方米,体育场1座,占地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89平方米。全镇辖11个居(村)委员会,8828户,30404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元。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西部工业集中区:凤山镇西部工业集中区位于罗源城区西部,于1991年创办,占地面积1070多亩。十余年来,镇村两级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进行水、电、路、通讯等“四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园区内落地企40多家,产值上亿元,从业人员近千名。其中,上规模企业有恒源食品有限公司、帅孚食品有限公司、东方石材厂、洪之洋家具厂等。
九龙坂工业区:凤山镇九龙坂工业区位于镇区东部余家塘,于2002年8月设立,占地面积500多亩。该工业区主要是引进创办外向型的石板材企业,目前已落地企业有罗源闽磊石业有限公司、弘达石材商贸有限公司、诗巨石业有限公司等,年值近亿元,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