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电子地图 > 株洲市地图 > 醴陵市地图 >
船湾镇地图
船湾镇相关地区地图:

依法治乡

为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与法治意识,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船湾镇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媒体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传播快速的优势,搭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平台。船湾镇组织部、宣传部、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等部门一起,启动了农村社区远程教育普法活动。为确保农村普法工作平台运行顺利,远教中心积极探索远教站点配合、参与、服务普法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将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作的《农村普法系列读物》DVD光盘以及系列以普法为主要内容的光牒发放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手中。要求全镇各单位以村、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为普法对象,以为声像教材,围绕农村土地与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农村社会稳定,结合农村特点、热点、难点,开展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学习。要求各站点村、社区做好宣传工作,提前将收看节目的时间、地点告知学法对象,确保学法覆盖面超过90%。在学法时间要求上,要求每月集中收看二次,每月收看时间不低于四个小时。船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召开了以做“学法懂法守法”为主题的培训会议,各村村支两委、村民组长、调解治安员、育龄妇女组长、机关干部职工及群众参加了培训,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通过讲解、提问、列举典型事例的方式对《合同法》、《劳动法》、《婚姻法》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城镇建设

船湾镇农机局组织民间资金300多万元建成成的龙门市场,于1月31日正式开业。这是民间投资激活小城镇建设的一个镜头。船湾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方针,坚持以民间投入为主体建设小城镇。民间投资城区的建设资金近3亿元。该镇绿江乡碧山村投资600多万元,组织劳力搬掉碧山,在过去的荒山上建成了一个集贸、居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城区。镇政府与8位农民签订“金盆小区”开发合同,共投入开发资金358万元,8位“农大哥”夜以继日组织施工,正在兴建一座集工贸、商业、居家于一体的“农民城”。城区建设面积由7年前的7.5平方公里,扩大到17平方公里,建制镇由8个增长到20个。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2007年有38万多农民进城兴业,占全镇农村总劳力的80%以上;全镇第三产业产值较上年增加15.39亿元,增长12.38%。船湾镇过去只有一家个体服装厂,如今发展到大大小小的服装厂500多家,5000多农民进城镇从事服装产业,福建、江苏、湖北、浙江、上海等10多个省、市的客商也来此兴业。2007年,该镇服装业产值达3亿多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工业强镇

以服装业闻名大江南北的船湾镇,是“株洲市绿色集镇”、“株洲市一级电话乡镇”、“湖南省乡镇企业明星镇”。2007年还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服装专业乡镇”,2008年又被列为省级重点镇。为了确保船湾镇‘十一五’计划的实施,村民准备采取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第一,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第二,大力招商引资,推进船湾的经济发展;第三,继续转型生产,扩大船湾服装业的生产项目和销售市场;第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五,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改变农业生产项目单一的问题。

工作目标

2008年的工作目标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增收;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16公里,拓宽村道30公里;建好集镇自来水工程,解决集镇饮用水的困难;基本完善服装工业小区,硬化小区主街;加大照尚引资力度,2008年至少引资5家;积极引导服装产业的转型生产,让该产业再上一个台阶。船湾镇人民将以“工业强镇,和谐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深化改革,同心同德,全力打造出一个小康船湾!

基础设施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朝着开发东西两片,拓宽城市四门,建好五项工程的近期目标,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容总体战,相继完成解放路东段开发,江源小区开发,市体育中心和石子岭11万伏送变电工程建设,完成了解放路东段和市府路的征地拆迁任务。通讯建设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磁卡电话。境内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浙赣铁路复线和320国道建设进展顺利。

“服装城”

船湾镇工农业总产值为5.3亿元。服装和路桥工业是船湾的两大支柱产业,全镇拥有帅欧服饰、韶峰服饰、双双服饰、服装工业公司、海滨服饰、美玉服饰等上十家大中型服装企业和服装原辅材料供应商,共有注册服装厂家212家,从业人员4260人,是中国闻名的“服装城”。通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家工程总承包三级企业,下设10个程处,拥有从业人员4880人,承揽工程业务遍布中国十几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