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榆坨镇地图
茨榆坨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经济发展
沈阳茨榆坨经济区是省级经济区,享有市级管理权限,位于沈阳西部,是沈西工业走廊距离营口港的最近点,规划总面积390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沈阳茨榆坨经济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重点,是沈阳连接营口港的桥头堡、近海工业的发动机、重点发展商贸物流、皮草服装、新型建材、铸造机加及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成东北最大、全国一流、与国际接轨的近海经济区。镇域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茨榆坨镇于1996年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选定为省级示范镇,1999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中心镇。茨榆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在农业效益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业增加值的60%以上;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形成了玻璃制品、铸造、水泥制品、炼油、服装、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据了全镇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日益兴旺,远近闻名的茨榆坨大集已发展成为服装、木材、钢材、副食四大专业市场所构成的市场群,去年市场交易额实现8亿元;茨榆坨镇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社会服务功能齐备,投资环境优良,精心打造的西山工业园区,为各界朋友投资兴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05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名单中,茨榆坨成为沈阳唯一一家被列入试点的小城镇,这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茨榆坨镇工业商贸园规划总面积16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西山工业园3平方公里,大莲花农产品深加工园2平方公里,二期物流组团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西山工业园电力充足,通讯快捷,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排水等基础设施齐全,现已入驻服装、建材、木制品、化工、铸造等企业41家.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建有沈阳佳源野生葡萄饮品有限公司,为辽宁省现代农业园区.历史名人
谢荣策:在茨榆坨镇北2.5公里处,有一处安静的风景区.地势高峻,丘陵起伏,遍植青松白杨.这里就是革命烈士陵园,著名的小英雄谢荣策烈士墓即在这里。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1948年辽中县解放后,担任茨榆坨村的儿童团长,参加了土地改革斗争。1948年3月11日,在掩护干部和群众转移时,被国民党骑兵团抓走。他面对凶恶的敌人毫无畏惧,英勇斗争,不幸被敌人杀害,年仅16岁。小英雄牺牲后,茨榆坨乡的人民心情十分悲痛.1949年,谢荣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0年9月,为小英雄筑冢立碑,1984年又为他专门塑像,以供人们永远瞻仰.雕像中的谢荣策头带棉皮帽,身穿棉装,腰系皮带,手握红缨枪,目光炯炯,注视前方,依然百倍警惕地执行着站岗放哨的任务。1949年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辽中县委员会追认谢荣策为革命烈士,将他的遗体安葬在茨榆坨烈士陵园,并为谢荣策立了纪念碑,碑上刻着:“谢荣策小烈士千古!”1984年3月,中共沈阳市委决定,进一步修建谢荣策烈士陵园。10月13日,谢荣策烈士像塑成,在塑像基座正面大理石上,原中共沈阳市委第一书记李涛同志题写的“少年英雄谢荣策”七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烈士的怀念和哀思!旅游资源
茨榆坨西山:1、茨榆坨西山旅游区距茨榆坨开发区1公里,占地427公顷,南北2公里,东西8公里。区域内沙丘跌砦,绵延起伏,林深树茂,百鸟鸣唱,令人深感回归自然。2、辽中县茨榆坨镇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文化体育工作,多年以来一直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文化体育工作投入力度,近日,新建成的两个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以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了繁荣文化,加强文明建设,偏卜村文化体育休闲广场面积4000平方米,场内安装了景观灯、凉亭、篮球场地等设施,总投入15万元。茨榆坨镇在老市场新建的一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安装了有景观灯、棋牌桌等,计划明年安装体育设施。文化体育休闲广场为群众提供了活动场所,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未来规划
多年来,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镇域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崛起,沈阳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及“南资”北移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确定,为我镇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工业立镇、商业强镇”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工贸并举、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在加快推进“工贸型”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打造现代文明的小城镇。当前,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道路、电网、自来水、地下排水等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全部工程竣工后将大大提升小城镇的整体形象。茨榆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向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的目标大踏步前进。尤其在2007年,辽中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提出近海理念,于3月获得批准成立沈阳近海经济区,并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经济区规划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起步区6平方公里。同时,确定了“一区”、“三城”、“五园”的总体空间发展布局,其中:“一区”即沈阳近海经济区;“三城”即近海工业新城、近海商贸新城、近海滨水新城;“五园”即物流园、铸锻造园、新型材料园、泵阀园和出海口石化园。沈阳近海经济区核心区和近海商贸新城就坐落在该镇,随着近海经济区的开发建设,给该镇带来了百年难遇的发展机遇。我镇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坚持以发展近海经济为己任,以冲刺全国千强乡镇为目标,以发展商贸产业为主导,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提高百姓福祉为根本,扎实推进近海商贸新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1亿元,比2005年增长68%,年均增长30%;全镇地区生产增加值实现17.4亿元,比2005年增长66%,年均增长29%;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比2005年增长35%,年均增长17%;镇财政收入实现2000万元,比2005年增长88%,年均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000元,比2005年增长40%,年均增长18%。自然与交通
茨榆坨总面积104平方公里,下辖6个社区,12个行政村,总人口9.4万人,其中镇内常住人口6.4万人,外来流动人口3万人。茨榆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位于京沈高速公路615公里出口处,距离沈阳55公里处,辽中16公里处.沈盘路由北向南横穿镇内,交通发达,由引路将京沈高速公路和沈盘公路相连。距营口港仅120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50公里。京沈高速公路、沈盘公路、304省路和沈西工业大道贯穿全镇。镇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坐落镇内。是集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于一体的具有较强经济增长活力的小城镇。行政区划
茨榆坨属于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辖6个社区居委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13个村委会:太平村、西山村、寇家堡、赵家、大莲花村、小莲花村、前边外、后边外、偏堡子、前岭村、后岭村、黄南、黄北.河北省滦县茨榆坨镇
茨榆坨镇位于河北省滦县西南部,东邻小马庄镇,南与滦南县青坨营镇接壤,西、北毗邻唐山市古冶区。1996年3月,原塔坨乡与原茨榆坨镇合并成立茨榆坨镇,政府驻地茨榆坨中街。到2003年底,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人口2.5万,耕地58578亩。地势北高南低,较为平坦,土壤为草甸褐土,有沙化现象。境内河流有岳家河和沙河。1986、1996、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不含塔坨乡,下同)分别是680万元、3.59亿元、7.74亿元;国民收入为705.98万元、2.42亿元、2.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6元、2987元、3660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其余为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粮油产量有了很大提高。2003年,粮食种植面积45202亩,单产374公斤,总产16911吨;油料种植面积20000亩,单产213公斤,总产4260吨;瓜果面积1520亩,单产3223公斤,总产4898吨;蔬菜面积14280亩,单产3550公斤,总产50691吨。林地面积达到5694亩,花卉大棚80个,食用菌30万棒,果园500亩。畜牧业发展较快,奶牛存栏量7300头,建成养殖小区21个,挤奶大厅4个。1994年,原塔坨乡达到小康标准,1995年原茨榆坨镇达到小康标准,茨榆坨镇被省评为小康示范镇。科教文卫: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有镇办中学2所,小学5所,教职工213人,在校学生3051人。有文化站1个,文艺演出队伍8个,每年节假日都组织演出活动。卫生院2所,医护人员30名,乡村医生55名。商业、服务业不断发展。村有商店54个,茨榆坨中街商业街建有药房2个,超市1个,浴池5个,加油站6座。镇内集贸市场5处,分别在茨榆坨、东吴坨、东尖坨、张塔坨、大石佛庄,日交易额13万元左右。何(庄)茨(榆坨)公路与迁唐公路在境内交汇,古(冶)?(城)路穿镇而过。1992年和1997年,自筹资金修通了茨榆坨到古冶区的柏油路。
农业发展:“两高一优”农业。1996年,茨榆坨镇在部分农民种植成功的基础上,尝试推广“两高一优”农业。当年推广的项目主要是棚瓜和沙地梨,地膜覆盖技术等,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为加大推广工作力度,将“两高一优”农业推广工作纳入到村级目标考核。镇成立了“两组一会”(高效种植业领导小组、养殖业领导小组和农业技术协会),解决群众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在塔坨和茨榆坨成立了两个农业服务公司。建成了石佛庄二村、草塘坨、东吴坨、前茨榆坨、前吴坨、彭塔坨6个养牛专业村。1997年,以七大基地建设统揽农业工作,即:蔬菜基地、林果基地、西瓜基地、淀粉加工基地、油料基地、吨粮田基地和养殖基地。当年投资145万元,打井35眼,上变压器10台,安装地下管道6500米,扩大水浇地面积2400亩。1998年,该镇在农业方面提出“3643”工程:三个专业村、六大基地、四个专业市场、三个合作社。以彻底扭转农业的落后局面。1999年,投资30万元,打井30眼,扩大水浇地面积2500亩。2000年以后,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确立了“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四大支柱产业”的指导方针。重点发展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以花卉、食用菌、挤奶大厅、养殖、建设林业产业化基地等举措牵动全镇农业的整体发展。
特色产业:
养殖业迅速发展:茨榆坨镇自1996年并镇以来,一直重视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把养殖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到2003年底,茨榆坨镇奶牛存栏达到1万多头,形成了10个养牛专业村,特别是2003年古冶客商投资兴建的年出栏万头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的大型养殖场——金龙规模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该镇养殖业的发展,在全县具有一定的影响。茨榆坨镇通过协调解决小额贷款,帮助农户发展养殖业,直接受益户达210户。与知名企业联合建成挤奶大厅4个,养殖业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绿园花业:茨榆坨镇宋各庄村村民宋国安于1997年在自家建立第一个花棚,到2003年发展到4个标准花棚,经营品种350多个,产品远销京、津、唐、秦及石家庄、沈阳等地,并在北京建立了固定的销售网络,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绿园花业,带动了周边村花卉养殖业的发展。到2003年,茨榆坨镇共建有花棚76个,形成了鲜花生产基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