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沟镇地图
大沟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农业:大沟镇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23℃,日照充足,雨水充沛,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耕地面积4.1万亩,其中水田2.5万亩。是阳东县优质水稻主产区。水果种植面积3.2万亩,主要有荔枝、龙眼等品种,其中荔枝以"双肩玉荷包"品种为主,龙眼以“高州储良”品种为主。大沟镇山海兼优,具有天然的海养环境,有咸淡水交汇的三丫河、寿长河,滩涂面积1.5万亩,0~10米等深浅海水域面积9.2万亩。近年来,大沟镇加快水域农业综合开发,水产养殖业发展热头迅猛,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1.8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5万亩,形成了四大专业养殖基地,分别是三丫河周边八千亩对虾养殖基地、寿长河千亩蚝养基地、三丫千亩文蛤养殖基地、华洞千亩青螺养殖基地。现对虾、蚝养殖成为两大支柱产业,寿长蚝尤以质鲜肉嫩而闻名。田园农业抓好“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大沟、徐赤两蔬菜基地,徐赤莲藕、大沟西洋菜较出名。抓水果流通促农民增收,荔枝大红季节,阳东县大沟镇及早布置、及早落实有关措施,做好荔枝的后期管理和流通服务工作,确保荔枝丰收、农民增收。一是组织好有关技术部门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确保荔枝产量和质量稳定。二是召集有关水果大户座谈,商讨水果流通大计,扩展销售途径。三是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联谊活动,发挥该镇荔枝生产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四是在全镇内设置多个收购服务网点,全面铺开荔枝收购热潮。据估计,2004年该镇荔枝投产面积达2.6万亩,总产量达8000吨。抽水机深层井抽水灌溉解春旱,大沟镇长期以来农田用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特别是春季持续干旱的季节,农田因缺水灌溉而荒芜的情况尤为严重。去冬今春以来,大沟镇由于降雨量稀少,加上现有水库储水量不足,目前已造成1.1万多亩水田无水灌溉,占全镇水田面积的45%。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大沟镇委镇政府为彻底解决好农田用水问题,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总结了多年来的抗旱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受旱最严重的沙冈、高洞、那金等村季会投入抗旱资金15万元打造了60口深层井抽水灌溉农田,解决了当地2000多亩水田的灌溉用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打造一口深层的造价约2500元,可灌溉农田20亩,配备1000瓦的抽水机完成1亩水田灌溉任务最大用电量约8千瓦时,需电费2.4元,成本低效率高。为进一步推广这种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改善大沟的农业生产环境,大沟镇规划今年在全镇范围内投入132万元,打造528口深层井,彻底解决10560亩易受干旱天气威胁的农田灌溉用水,破解大沟农田用水“老大难”问题。工业:大沟镇积极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制定了促进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搞好镇区工业园区规划,提高服务,简化办理手续,迎接新一轮工业开发热潮。现大沟镇已有顺风工艺厂、针织厂、纸箱厂等企业,硅矿砂资源开发及农产品加工开发潜力巨大。
养殖:大沟镇素有海水养殖传统,全镇对虾养殖面积有2万多亩,其中高位池精养虾塘超过1万亩,泥塘等比较落后的粗养虾塘已不足万亩。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沟镇就有农户开始养虾。起初,当地农户在自家田里挖塘养虾,规模不大。这种粗放养殖的模式很容易受天气影响,雨天的泥塘水易浑浊,虾易生病,成活率低,养虾户赚不到大钱。慢慢有些收益之后,他们开始了虾塘的升级之路。有的人用红砖、水泥砌好虾塘侧面,防止雨水流入虾塘,但因为虾塘底部还是泥,仍然保证不了虾的成活率。直到有人在虾塘侧面和底部铺上了水泥地胶、纤维薄膜,实现了高位池“精养对虾”,养虾业才走上高效益的路。高位池的水源控制能力强,药物泼洒能精确计算,管理比较方便,虾的成活率很高。同时,雨水不能把泥沙冲进虾塘中,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小。冯春明戏称:“虾塘底部铺上地胶以后,虾就生活在温床里,就像人躺在床上那么舒服,当然会长得好。”,三丫村的卢剑1999年就开始养虾了,当时直接挖的高位池,底部铺了一层水泥。前不久,他请了施工队来改造、升级高位池,打算把上百亩高位池改成投放密度更大、排粪更方便的虾塘。改造一口虾塘要花2万余元,但投入高,收益更高,新虾塘每亩产量达到2500斤,他能赚上万元。冯新强则打算给高位池加上过冬的大棚,这样一年就可以收获四季对虾,收入也会翻番。大沟海水养虾发展最早、效益最好的就是三丫村,目前以三丫、华洞、庐山、海头等沿海村委会连片发展的对虾养殖区已初具规模,而且高位池精养模式已经越来越普遍,有的村里养虾户几乎全用高位池。在阳江市,像大沟镇这样沿海连片养虾面积超过2万亩是很少见的。该镇海水养虾基础好、效益高,高位池精养面积大,逐渐成为养虾业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