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家沟镇地图
达家沟镇相关地区地图:
党政建设
1、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以爱民敬业,德高人厚为基准,摆正自己的位置,肩负起为官一任的责任,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明确使命,尽职尽责,为推动我市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2、要求各级干部遵纪守法,勤政廉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讲奉献,讲给予,淡泊名利,居安思危,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严肃政治纪律。按《党章》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3、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创建和谐,建设平安达家沟为目标,注重解决突出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贯彻以德治国思想,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4、认真开展以构建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相关活动,比贡献、比实绩、比爱心、比感情,大力开展各项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5、认真抓好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按照“六不准”要求,约束机关工作人员,同时抓好人、财、物的管理工作,严格财会制度管理、档案、人事、车辆、四防安全等方面的管理。6、认真抓好组、宣、监、工会、妇女、老干部等工作,积极配合市相关领导部门抓好各项活动。乡镇经济
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镇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全镇玉米4500公顷,水稻2600公顷,大豆1500公顷,经济作物1000公顷,养殖业以养鹿、养牛、养猪、养鸡为主,其它为辅。全镇有4个养殖小区,分别是袖岩村、李家村养鹿小区;天合村养牛小区;达家沟村养猪小区;杏山村养鸡小区。重点抓特色农业:达家沟镇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还重点抓了特色农业,一是郝家村1500亩烤烟园区,二是三、五、六家子、獾子洞村2000亩优质水稻园区;三是合义村500亩优质速生扬园区;四是十二马架子村、天合村10000亩苏子园区。达家沟镇还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资源,现已开发矿泉水厂2处,日产矿泉水150吨。
发展规划
土地使用:1、达家沟镇现状人口为6245人,用地规模140公顷,人均用地指标为225平方米,规划人口规模为15000人,用地规模190公顷,人均用地指标为127平方米;2、控制农业用地区内的农田转变用途。特殊情况下,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农业用地区内基本农田的,必须严格审批。3、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基本农田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和工业小区建设;禁止占用农业用地区内的耕地建窑、建房、建坟或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4、严禁各类建设占用名、特、优、新种植园用地。5、严禁各类建设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及其他各种防护林地。6、控制牧业用地区内的牧草地开垦为其他农用地。开垦草地的,不能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经严格批准后实施,不许擅自转为其他用途。7、建设用地区内各项建设用地应严格按规划用地标准。8、鼓励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内严重影响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的其他用地,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调整到更适宜的用地区。9、加强土地利用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各项建设用地不得突破计划规模。10、严格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强化耕地保护。11、做好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12、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监察制度,依法监督实施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中考核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违背规划用地,造成重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责任。13、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按计划生育有关规定,控制人口增长规模,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矛盾。14、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将划拨土地使用权、城市建设用地、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用地纳入有偿使用轨道,把市场机制引入土地利用中,促进土地合理、节约、有效利用。供销社: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供销社改造与发展,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全市总体目标与要求,从本地“三农”工作和供销社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并要建立起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2、进一步解放思想。供销社的改造与发展,一定要克服从本本和条条框框出发、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思维习惯;克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敢改革、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克服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怕冒风险、怕困难太多的思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从大市场中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3、坚持改造与发展并重。结合乡镇调整和小城镇建设,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供销社的牌子不能倒、阵地不能丢、骨干不能没,在改造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成果中深化改造。供销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与农民的关系只能密切,不能疏远。4、实施人才强社战略。根据合作经济事业发展的需要,要面向社会,聘用德才兼备、有献身合作经济事业精神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人才,广泛吸纳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增强合作经济组织成员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提高驾驭市场、参与竞争等能力,为合作经济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