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长春市地图 > 德惠市地图 >
朱城子镇地图
朱城子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朱城子建屯比较久远,考证过但没有准确时间。但朱城子分防照磨厅却有准确时间。据长春县志记载:朱城子分防照磨厅建于光绪十六年。一九一0年德惠县经宣统皇帝御批建立,朱城子分防照磨厅由此撤消。当时朱城子撤消分防照磨厅划归长春县管辖,属长春县第十八区。一九五三年市县合并,划归德惠县第十八区。

风土人情

朱城子风俗习惯爱养牛马,朱城子马市场闻名省内外。每年春季各省老客来此购马。外省的有安徽、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马市场直到现在也繁荣不减当年,逐渐马少了,可各样品种的却多了起来。养牛成了朱城子人一大致富项目。一九八六年被省确立为黄牛基地,在后几年间又建立了屠宰厂、保温库,实现黄牛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

乡镇经济

2001年社会总产值为7.16亿元。
农业:农业总产值3.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亿元,牧业产值1.44亿元。朱城子镇目前主要的农产品有:玉米、大豆、苏子、芝麻、蓖麻子、日本“雪山”椰菜花、韩国“强势”春白菜、西兰花、香菜、芹菜、菠菜、土豆、豆角、甘蓝、花生、红芸豆、红小豆、绿小豆、白瓜子、葵花子;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有小磨豆油、小磨香油、小蘑蓖麻油,玉米酒等。畜牧产品主要有育肥牛(肉)、长白型瘦肉猪(肉)、农家自然饲养的关东大鹅、关东鸭、关东大公鸡等。每年春季还孵化鸡、鸭、鹅雏数百万只。
工业:工业经济,2001年正在建设中的工业企业,有台商投资的陶粒页岩轻体建筑材料厂,预计在2002年5月份正式投产,年产轻体建筑材料40万立方米,产值10亿元,可吸收劳动力500人。
第三产业:全镇目前有第三产业户1360户,从业人员2600人。以哈拉哈工贸小区为代表的餐饮服务业,从业人员1000人,每天接待过往车辆3000辆次,日营业额15万元左右。第三产业的增加值5000万元。
招商引资:2006年,招商引资总额实现4.2亿元,已到位资金5750万元,共引进和续建项目5个,分别是:一、吉林达利食品有限公司三期工程。二、吉林泓烨农牧有限公司。三、德惠市雨莹饮品有限公司。四、德惠市来福铝材有限责任公司。五、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按照园区拉动,精品屯带动,饲养大户促动、家庭饲养全面启动的思路,建设百头猪场、千头牛场、万只鸡场、莱茵鹅场,建设畜牧大镇,从而实现经济强镇的目标。

科技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全市经济迅速发展。1988年,当时的县政府就提出了“科技立县”的战略,后来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要求,进而调整为“科教兴市”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坚持科技工作总方针,促进科技长入经济,搞好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95年45%提高到98年的52%;1995、1996、1997年连续三年被长春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创先达标县(市)”,98年先后被省科委、国家科委评为省级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和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县(市),2001年,通过了国家复检,保持了荣誉称号。(一)科教事业有较快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共拥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7所,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30个,厂办科研机构19个,中试基地1个,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037人。(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组织体系日益完善。93年机构改革,将科委、科协合并为科技局。机关行政编制12名,机关工勤编制人员事业编制2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长(股级)职数3名。各有关业务局设立了科技科室;骨干工业企业还配备了主管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副厂长;在全市21个乡(镇)都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和科技助理,各社配备了科技联系员;各乡(镇)成立了乡(镇)科委和科协,各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基层科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健全了市、乡、村三级科普网络,建立了一支力量较强的科技管理队伍。(三)拓宽了科技长入经济的渠道,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农业领域,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较大提高。“九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10项,累计实施产值3000万元,创利税300万元;实现"丰收计划"3项,推广面积210万亩,新增粮食7300万公斤,新增产值4200万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推广竞赛活动成效显著,91--99年有近1000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参赛,共建立农业技术综合试验区12个,推广适用技术近500项,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覆盖率达95%,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基地建设、促进龙型产业的发展壮大起到积极作用。在工业领域,通过坚持进行技术改造和不断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加快了企业技术进步。91年以来,完成新建、技改项目45项,新增产值4.6。

六大支柱产业

朱城子镇农业目前有六大支柱产业。1)、玉米产业每年优质玉米6万吨,年出售商品优质玉米4万吨。朱城子镇生产的玉米1998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绿色食品。2)、高油大豆全镇每年种植高油大豆2000公顷,年产量6000吨。3)、白酒业朱城子镇太白酒厂生产的“老爷牌”烧刀子白酒,己销往全国各地。目前生产的鹿乡系列白酒,历史名人、末代皇后李玉琴为其题词:“常饮鹿乡、身体健康”。4)、露地特菜朱城子镇农民生产的日本“雪山”椰菜花、韩国“强势”春白菜、中国西兰花,每年约向长春市提供新鲜蔬菜1万吨。5)改良黄牛朱城子镇饲养改良黄牛的历史悠久。现在己形成了基础母牛、乳肉兼用牛、高肥肉牛4大系列。现在发展数己达到6.8万头,年出栏2万头。6)、生猪育肥朱城子镇农民饲养的瘦肉型长白猪,年出栏2万头,销往全国各地。

专业村屯

兴龙堡村,朱城子镇的兴龙堡村,是全镇养牛最多、最集中的村,全村有农户525户,农业人口2103人,全村黄牛存栏2600头,该村6组有农户113户,农业人口402人,饲养黄牛1004头,人均养牛2.5头。2001年全组出栏肉牛400头,人均出栏一头牛。该村饲养的肉牛品种是改良牛西门塔尔。其特点是种纯质优、膘肥体状,在市场上极受欢迎。该组仅育肥牛一项,增收12万元,人均增收750元。兴龙堡村将认真应对入世后局势,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继续大力发展养牛业,创出自己的名牌产品,使之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