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电子地图 > 长春市地图 > 德惠市地图 >
朝阳乡地图
朝阳乡相关地区地图:

区域概况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朝阳乡地处五大连池市北部山区,距市区60公里,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是当年中共北满省委和抗联三路军指挥部所在地。以李兆麟为总指挥的抗联三路军转战朝阳山区、嫩江河畔,数以百计的抗联烈士长眠在巍巍群山之中,为抗日战争胜利献出了宝贵生命。全乡辖区面积667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屯,耕地面积近15万亩,其中课税面积是97335亩,外包地面积有5万多亩,草原面积11万亩,居民2546户,人口8976人(2000年)。朝阳乡,因地处朝阳山区而得名,原属于德都县。德都县革委会为在朝阳山区进行“三线”建设,1970年开始从南部平原地区农村迁出部分社员进山,逐步开荒建点,1972年10月正式成立朝阳公社。1984年春,改为朝阳乡。朝阳乡全境属低山丘陵地带,昔日森林茂密。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至1941年间,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的后方根据地,抗日将领李兆麟、冯仲云都曾在这里战斗和工作过。全乡总面积674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林地,耕地面积7.9万亩,主要种植小麦、大豆。山产品丰富,是德都县蕨菜出口的采集基地。德都县与五大连池市合并后,成为五大连池市的一个乡镇。乡政府驻地朝阳村。

区域概况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朝阳乡位于元坝区南培。东与昭化镇、射箭乡毗邻,东南与红岩镇交界,西南与沙坝乡相连,北与大朝乡接壤。面积50.85平方千米。辖6个村民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2000年总人口6336人。汉族,乡政府驻地朝阳铺,距元坝镇31千米,名朝阳铺。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4618男7609女7009家庭户户数3674家庭户总人口14615家庭户男7606家庭户女70090-14岁(总)40100-14岁男21880-14岁女182215-64岁(总)966215-64岁男499315-64岁女466965岁及以上(总)94665岁及以上男42865岁及以上女518户口本地住本地14565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0005男5179女4826家庭户户数3037家庭户总人口9973家庭户男5157家庭户女48160-14岁(总)24820-14岁男13180-14岁女116415-64岁(总)663315-64岁男342615-64岁女320765岁及以上(总)89065岁及以上男43565岁及以上女455户口本地住本地9960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2576男11563女11013家庭户户数5585家庭户总人口22545家庭户男11543家庭户女110020-14岁(总)52220-14岁男27500-14岁女247215-64岁(总)1614615-64岁男822215-64岁女792465岁及以上(总)120865岁及以上男59165岁及以上女617户口本地住本地21703

经济资源

朝阳乡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高粱、亚麻、甜菜等。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配、油米加工、砖厂等。2005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5.3亿元,比上年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4429元,比上年增8%,其中农业收入1.04亿元,比上年增12%,畜牧业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13%;劳务输出收入5594.5万元,比上年增27%。该乡是畜牧业大乡,畜牧业已经成为朝阳乡的半壁江山,全乡奶牛饲养量已位居双城市之首,达到1.99万头,户均1.8头,日送鲜奶211吨,新辟建7个牧业小区,总占地面积45.3万平方米,可容纳5500头奶牛,已建成奶牛专业村7个,奶牛业一项全乡收入可达6860万元,人均1580元,成为双城市第一奶牛大乡。2000年以来朝阳乡的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哈尔滨市“发展农村经济先进乡”、“哈尔滨市第三十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双城市“发展农村经济先进乡”、“畜牧生产先进乡”、“牧业小区建设先进乡”等殊荣。

经济发展

1998年以来,朝阳乡党委政府发挥山水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8年至2002年把发展优质水果、反季节蔬菜、药红薯、水产养殖、牲畜繁养、红薯粉丝等主导产业作为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乡林场,2002年与长江农业开发公司联营,建立了35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引进脆蜜桃、蓝李、雪枣、苹果柿、礼品瓜等优质水果新品种60余种,太空油南瓜、丝瓜、奇隆88、懒汉瓜等优质蔬菜品种20余种;在罗鼓、四坪、庙岗等村大力发展药红薯,建立了药红薯生产基地;在朝阳等村建立了蓄牧业繁养基地,扶持了一批养殖大户,2002年,该村杨松清利用水源优势喂养6亩水面的各种鱼类达3000尾,如俄罗斯鲟、美国红鳟、美国叉恬鱼等,2003年他又种植6亩牧草,结合糖化饲料,养殖100头牛、60头南疆黄羊;在四坪、双垭等村建立了红薯粉丝基地,2000年9月该乡生产的“朝阳”牌粉丝获省首届农博会优势产品称号。该乡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至2001年引进资金,实施了零溪河上游小流域治理工程,治林800亩,修复灌溉渠道20公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全乡人均旱涝保收面积达0.5亩以上。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500亩,全乡用材林场达到15个,面积6500亩。柑桔、杜仲等经济林场达到12个,面积4200亩。1998年至2002年新修乡村道路47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目标。2003年9月完成“零朝”公路路基工程建设,为路面硬化奠定了基础。1999年至2002年举全乡之力,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了一栋41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一幢21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大楼,并对5所村小学进行了维修改造。同时,还与县移动通讯公司协作开通了“移动电话”。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和计生技术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国家加大对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的契机,在三溶、洪源、潮阳、四坪、双垭、岩坪、庙岗等村新建人畜引水工程7处,解决了近2000人的饮水困难。1999年该乡进行了有线电视网络建设,2002年发展用户达到1784户,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并开通了湖南卫视等12个频道。该乡建乡初仅1部电话,信息闭塞,1999年与县电信局共同投资280万元,开通了程控电话,由电话盲区一跃为全市第一个村村通电话的乡。特色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一是2002年该乡农业总产值达到1088万元,全乡财政收入达到69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450元;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建好了“一薯二园”;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2000年来,在乡财力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充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重点加强了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两项改革”即机构改革、税费改革稳步推进;五是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迅速。该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以上,2002年顺利通过教育“普九”达标验收。卫生院和计生技术站筹资引进了B超、无影手术灯等医疗器材,1999年计生技术站被省市县验收达标,评为“甲级站”;六是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