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保山市地图 > 昌宁县地图 >
大田坝乡地图
大田坝乡相关地区地图:

土地面积

大田坝乡国土面积312平方公里,以山区为主,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100毫米,常用耕地面积25166亩,人均耕地1.1亩,林地301721亩,森林覆盖率为62%。适合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蚕豆、马铃薯、烤烟、茶叶、泡核桃、油菜籽、甘蔗、鸡蛋果等农作物和经济林果。全乡辖大田坝、文沧、华严、清河、新寨、湾岗6个村民委员会,共140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乡共有住户5795户,其中农业户5525户;共有人口22758人,其中农业人口22125人,少数民族113人;农村经济总收入6989.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2.97元,粮食总产979万公斤,人均产粮443公斤。全乡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

文化底蕴

大田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3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和定居。这里有文沧德斯里新时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大田坝村白沙坡古战场遗址和战国古墓葬群。这里是闻名世界的“西南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一个驿站,德斯里沧江古渡见证了“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萧繁和兴衰。当地出土的大量石铲、石锄、石镰等经考证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当地广泛出土的巴子(贝壳)青铜器、陶器、铜器、铁器、陶纺轮等经专家鉴定证明,正是“西南古丝绸之路”典盛时期的滞留物。

人文地理

大田坝宛如造物主有意镶嵌在澜沧江畔的一颗明珠。这是地灵人杰、物埠民丰,素得“哀牢古国后花园”之美誉。大田坝地理气候特殊,站在高高的天堂山系松子山峰之巅俯瞰,整个大田坝尽收眼底,正如谚语所言:“大田坝,大田坝,一丘大田犁了没有耙”。诚如此,东面巍巍天堂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伸出双手从南、北两方将大田坝揽入怀中,西面陡峭高耸的岩子山梁犹如一堵照壁为大田坝遮风挡寒。出于期间的大田坝低山浅谷交错,河流山溪众多。位于天堂山上的松子山峰海拔2876米,属昌宁县最高峰。受特殊地理地貌影响,境内立体气候特征比较明显,植物植被和农作物表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和垂直适应性状,“一山有四季,咫尺不同天”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产业存在的问题

产业比较单一,经济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农业主要以粮食、烤烟、茶叶、畜牧业为主,通过近几年努力,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基础建设滞后、科技生产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不宽;工业较少、作用发挥不强;个私经济弱而散。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乡级财政比较困难,农民收入较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二、三产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任务十分艰巨。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发展后劲不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需求不适应,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严重不足,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全乡现有一所初级中学;一所湾岗九年制学校,辖5个办学点;一所乡中心完小,辖5所村完小、4所高小、6个一师一校点。校舍建筑总面积18730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达4736平方米,在校教职工161人,在校初中生972人、小学生2117人。随着教育“普九”工作的不断深入,生源不断扩大,部分校舍建设已十分滞后。其中,湾岗九年制学校中心校点缺乏运动场地且学生住宿拥挤,在校学生499人,学校仅有一块390平方米的篮球场,急需拓宽运动场地;住校生达536人,而住宿楼建筑面积仅有324平方米,生均住宿面积0.6平方米,且学生住宿楼由于建盖时间长久成为危房,急需进行拆除重建。经乡规划部门实地测设,拓宽学校运动场地需投资12万元,完成危房拆除、建盖7格3层住宿楼需投资65万元。清河完小没有学生住宿楼,住校生120人,现在占用了一格教室,而且十分拥挤,需投资26万元建盖一间住宿楼。
团组织阵地建设滞后、经费缺乏:乡团委仅有一套办公桌椅和一套档案柜,随着团组织的发展和工作范围扩大,现有的办公条件已无法满足正常办公所需。团内工作需要大量文档材料和照片,团员集中开展活动需要音响设备,但由于办公设施缺乏,工作效率不高,且支出较大,每年将近6万元,为保证团内活动正常有序开展,满足广大团员的需求,急需购置电脑、音响、摄像机、照相机等必要办公设施。

大田坝中学学校

昌宁县大田坝初级中学的前身是宝华小学附设初中班,于1969年3月招收第一个初中班。1979年5月经行署批准,正式挂牌成立“大田坝初级中学”,校址位于距大田坝街子三公里的营盘山宝华寺。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于1992年在大田坝街子边现址新建。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240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812平方米。拥有教学楼2栋、办公楼1栋、教师宿舍楼1栋,1栋可入住500多人的普通学生宿舍楼;2006年新建的综合实验楼1栋,里面有配着52台电脑的电脑室以及多媒体教室;有图书10965册的图书室及对师生开放的阅览室;各班教室配有有线电视插孔、投影仪和录音机;有篮球场2个,200米环形跑道并田径场1个。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14人、中学二级教师19人、中学三级教师8人、工勤人员1人。任课教师全部达到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专业教师合格率达100%。学校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8人。入学率达100%,巩固率为98%。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团结、文明、勤奋、守纪”的校风;“博学、严谨、育人、创新”的教风;“自觉、自律、勤奋、上进”的学风,以管理育人、以环境育人、以服务育人,各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1996年通过上级的普九检查验收,2002年被评为省二级一等初级中学、市级文明学校。2006年被保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并且在昌宁县教育局组织的每年度学校工作考评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2005年,我校学生参加中考,有3名同学名列全县前30名;同年我校输送到县一中就读的学生参加高考有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多人被国家、省重点大学录取。2006年中考,又有一名同学名列全县前30名。

地灵人杰

大田坝地灵人杰,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大田坝的山水养育了大田坝人民,大田坝古远的历史成就了大田坝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大田坝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虽未发生过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也未出过闻名天下的历史人物,但也不乏可圈的点的往事和英雄人物,值得大田坝人民传颂。大田坝人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从清嘉庆年间,华严瞿家寨瞿姓人家聘请云南宾川的李趋梧老先生任教,创办当地第一所私塾,到各地私学和寺庙办学的兴起,从1935年有识之士周任贤在华严庵创办第一所高等小学和1947年华严锅厂以邹润芹为主的邹家在自家祠堂开办含附设初中班的私立小学,到解放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田坝人的文化素养和科技意识不断提高,各类人才包括乡土人才辈出,尊师重教的传统得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