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树镇地图
大杨树镇相关地区地图:
水产资源
大杨树境内江河纵横,野生鱼、藻类,虾类,贝类十分丰富。野生鱼类主要有:草鱼、马口鱼、白鲢、花鲢、鲤鱼、鲫鱼、鲇鱼、狗鱼、细鳞鱼、柳根鱼等。
人口
大杨树镇是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重镇,镇区人口11.9万,农业人口3万人,流动人口3万余人。大杨树镇共有蒙、汉、回、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满、朝鲜、锡伯、壮等13个民族等。其中少数民族7162人,占总人口的10.17%。
社会保障
大杨树镇现有社会福利院1个,收养人员55人;2006年共发放低保资金872.5057万元,其中,农村低保发放6.916万元,城镇低保发放865.5897万元;五保户供养37户47人,2006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4.95万元;据统计:2006年全镇优抚对象62人全年发放优抚金20.6623万元;2006年共发放救灾款9.5万元、救灾粮3000袋、救灾衣物500件、被褥40套、棉衣30套。
城市建设
2005年投资56万元,修编了城镇规划。按照规划,今后大杨树镇重点发展5个区。一是甘奎路商业区;二是振兴路行政办公区;三是杨树东工业区;四是建设路粮食交易区;五是街西新城区。根据大杨树镇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来重点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路面改造36.32千米,其中硬化20.46千米,基础路面改造14.39千米,完成巷道硬化1065平方米,人行道硬化1400平方米,修复巷道50条20余千米,硬化工程实现了大发展;共安装路灯567盏,灯光隧道540延长米,交通信号灯4处,实现了镇区的全部亮化;完成镇区排水8140延长米,建木桥3座,水泥桥4座,治理益民河7.05千米,并在其上游45平方米千米范围内对超坡度耕地实行强制退耕,排水日渐完善;植树3778株,草坪3000平方米,实现了主要街道全部绿化;建设教学楼3座、急救中心1座;新建广场2万平方米;自来水工程、集中供热工程预计2007年全部完成。大杨树镇2005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镇之一,2006年又被列为118个全国改革与发展试点镇之一。
旅游情况
大杨树镇周边不仅有3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镇,而且距嘎仙洞、布苏里山庄135公里、达尔宾罗120公里、相思谷135公里,形成了以大杨树镇为中心,直径在135公里范围内的旅游区,驱车行驶最长时间不超过2小时,极为方便。嘎仙洞系鲜卑族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布苏里山庄原系军事重地,还保存着当年的那些军事风格,树林茂密,夏季阴凉湿润,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相思谷独具特色,拥有最原始的蒸气机车,它会带着你游遍秀美的山川;达尔宾罗不仅有漪旎的风光、平静的湖面、大兴安岭唯一的一处大峡谷—神指峡,而且一年一度的杜鹃节在那里召开。
主导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杨树镇形成了以农牧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撑的产业化格局。现大杨树镇已经进入了产业转型期,目前肉类加工、大豆加工已初具规模,今后将以工业为主,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大杨树辖区
地理气候
大杨树镇位于呼伦贝尔市境内的鄂伦春自治旗东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130多公里,地处东经124°14′--128°51′,北纬49°21′--50°13′之间,东至本旗古里乡,西邻宜里镇,北接乌鲁布铁镇,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毗邻。齐加线铁路190公里从大杨树腹地穿过,是我国东北地区南北运输大动脉上的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杨树镇总面积4043.96平方公里。镇区依山傍水,雄居于甘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西起镇辖第三小学,东南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农工商联合公司,长4.5公里,平均宽2.5公里,中轴偏东可延长为4公里,镇区面积26平方公里。大杨树镇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并且有“山区小气候”特征。总体特点是温度较低、温差较大、降水充沛,风沙较小。因受季凤影响,温暖温润,降水量适宜。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平均为336.8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0.7%。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春季风速最大,平均3.4--4.7米/秒,受地形影响,常年盛行西北风,最大风速18.7米/秒。年日照平均时数为2439.1小时,年平均气温在-1.8--3.2℃之间,年极端最高气候达38.2℃,极端最低气温-42.6℃,年内最高气温在7月平均19.7℃,最低为1月平均气温-24.8℃。年平均湿度85%。无霜期平均110天。一般年份初霜在9月22日,终霜5月23日左右。最大冻土深度为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