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镇地图
大源镇相关地区地图:
完成集中教育整顿试点工作
1998年6~7月,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在大源开展集中教育整顿试点工作。镇委、人民政府首次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的竞争激励用人机制,通过职数核定、自荐报名、资格审查、竞争演讲、民主测评、审核任用等程序,有23位中层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
1982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5月,新关、新建两乡并入大源镇。1994年,被列为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杭州市二十优乡镇。1994~1998年,投资700余万元,综合治理大源溪。1997年,被列为省小流域治理试点单位;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1998年,列入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杭州市卫生城镇、杭州市科技示范镇。?水土保持工程
1998年11月中旬,大源溪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该工程是浙江省钱塘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重要项目。总投资170余万元,重点做好绿化造林、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改田造地等几项工作。大源镇通过溪堤护坡工程、蓄水工程、封育治理、改田造地等措施,开展水土保持工程,计划1999年4月完工。?经济状况
2008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06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20元。坚持“山、田、水”并举,“种、养、加”结合方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壮大茶叶、蚕桑·杨梅三大支柱经济作物产业,全镇已拥有茶叶基地6000亩,年产茶叶2490担,年产值1900万元;杨梅2000多亩;蚕桑基地5415亩,蚕茧年产量5167·6担,产值549万元。大源的高山茶叶在杭州、宁波等地享有盛誉,有着广阔的市场。山羊、鹅鸭等特色养殖业得到大力发展,全镇山羊存栏4500多头,鹅鸭6.5万多羽。小水电开发和外来加工业是大源镇工业发展的一大特色。镇内有7座小水电站,其中普化电站的发电机组是周恩来总理亲手特批,专门设计并赠送给革命老区镇,支持老区人民建设,是故该电站又称“七.一”电站。2004年引进引进了1000万元建设投资吾山电站;2005年重点工程沙坑电站大坝已顺利建设之中。发展规划
大源镇二00九年工作:围绕将大源建设成为韶关市重要的生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休闲中心,乐昌市的生态卫星城,逐渐以农庄旅游业为主导,以生态农业和农产品为重点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推进大源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一、努力克服冰灾影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促进全镇林业良性循环发展。:林业只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全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受雪灾的重创,全镇林业损失惨重,农民经济因此受严重影响。因林业的轮伐期长,恢复林业生产必需一个比较长的周期,而且由于受灾面积大,重新造林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障。因此,我镇将继续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政策支持特别是经济上的支持,想方设法帮助和扶持林农大力开展造林,科学育林,确保不因雪灾而丢荒一分林地。其次是加大技术指导,使林农能科学育林,尽早还林农青山绿水。再次是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兴建木材加工厂,对受损林木进行再加工,拓宽林木销售渠道,提高木材附加值,增加林农收入,努力将雪灾对林业、林农的损失降至最低。要结合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注重以生态林业为重点推进林业发展,做好林业分类经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通过加强林政执法力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增加林业科技投入,强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改变单一林业经济的现状,将林业从过去单一的用材林向生态林、观光林过渡,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首先是抓住重点,力促农业增产、增效、增收。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进一步培育烟叶生产,继续推广优质水果、茶叶种植,继续做好蜂蜜的养殖。水果种植要重点抓好水源、永济桥基地建设,要通过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引导群众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烟叶生产要抓重点村,重点抓好奖补政策的兑现,抓好各生产环节的配套服务。只有让老百姓从种烟中得到实惠,烟叶种植的面积就自然会不断地得以扩大。茶叶种植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质量,扩大产品知名度,打响“十八滩”品牌,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大瑶山茶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我镇农业主导产业。蜂蜜的养殖要正面引导,多方宣传,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做好蜂蜜产品的外包装,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使蜂农实现增收。其次是逐渐完善专业合作社各项制度。充分发挥镇丰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为农户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是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促进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利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结合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规划好大源旅游发展蓝图。: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我镇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亮丽景观,加上环库两岸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一幅水天一色,风景怡旎的风景画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将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态旅游也将成为我镇今后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产业。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建设生态旅游强镇,使生态旅游成为带动大源经济腾飞的龙头。为此,我们首先要加强与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设计单位沟通,积极推介,在库区建设、移民安置、镇区迁移等方面给发展旅游预留好空间。其次要与旅游主管部门做好我镇的旅游规划。三是要引导好农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好环库两岸的生态环境,在林木的选种和布局上也要充分考虑景观效应。总之,要认真研究旅游产业“吃、穿、住、行、游”五大要素,无论在村庄布局、产品发展等方面都要超前统筹规划。要引导农户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农村经济,打造旅游强镇。
四、破除发展”瓶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首先是继续改善好大源的交通环境。目前,我镇108公里乡村公路,只硬化了18公里,还有90多公里未硬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极其落后是制约大源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改变落后的交通面貌,一是要紧紧抓住乐昌峡兴建、梅乐公路开通及省、市对乡村公路建设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力争环库公路的开通硬化和大源境内跨河大桥的兴建,从而使我镇形成一个东西贯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根本上解决大源人民行路难问题。二继续跟踪做好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需搬迁重建的大长滩、新秦、小滩和泗公坑村公楼建设新址选取和建设工作。同时要完善好村委会的办公环境,为村民提供优质、便捷、舒适的办事环境。三加强协调沟通,做好学校搬迁有关工作。要结合乐昌峡兴建,镇中学、镇中心小学需搬迁重建,要做好学生和教师的分流工作,积极与教育局、乐昌峡移民办等单位加强沟通,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的影响,总的要求做到学生不因搬迁读不上书、读不好书,家长不因搬迁而加重了家庭的负担,教师不因搬迁而影响教学。其次是继续做好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工作。做好武广快速铁路建设和梅乐公路建设收尾的各项工作,集中力量,配合省水利厅做好了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纠纷协调,移民搬迁、安置等工作。再次是大力发展农户沼气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结合部分受乐昌峡影响,需新建住房的移民,通过正面引导的方式,让每户新建户都做1个沼气池。我们努力引导群众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狠抓以农户家庭绿化、美化、硬化、沼气化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整洁工程,开展以改厕、改厨、改圈、建设沼气池为主的生态能源建设工作。为广大村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庭院、村道整洁,广大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的厨房中解放出来,2009年我镇计划新建设沼气池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