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电子地图 > 杭州市地图 > 富阳市地图 >
万市镇地图
万市镇相关地区地图:

建置沿革

镇名由来明代,南安有贞女万月娘出资兴建石拱桥,时称万寿桥,后改称万氏桥。到清代和民国时期,水上交通靠竹筏,装载货物的竹筏,逆葛溪而上,至万氏桥卸货,生意人便在这里开店,形成市场,因“市”与“氏”同音,故改称万市桥,镇名便由桥名而得。唐代为分水县东境。五代时,属临安县。宋太平兴国六年(981),置南新县,县城在今桥头村。宋熙宁五年(1072),废县为镇,属新城县。明、清和民国时期是南新、南安和宁善乡各一部分;民国后期为龙门乡和古城乡。1950年,万市乡、田源乡、画龙乡、南新乡、横山乡、太平乡6乡,均在现辖区内。1958年10月,新登县建立新登公社,辖地为万市耕作区。未几,新登县并入桐庐县。1959年,改称新登公社万市生产大队,洞桥生产大队并入。1961年7月,新登公社撤销,建立万市公社,洞桥大队析出;12月改隶富阳县。1984年3月,复称万市乡,次年10月改建为镇。1992年5月撤扩并时,南新、南安两乡并入万市镇。1979年,田畈村试行分田到户。1980年后,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3月,万市复建乡。1985年10月,改为建制镇。1988年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89年,潭高公路镇内段扩建为8.5米宽国家三级油路。1992年1月,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建成;5月,南安、南新两乡并入万市镇。1996年,镇内私营企业杭州鹳山西服有限公司所产的鹳山牌西服获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1998年,开通程控电话;全镇工业产值首破亿元关;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行遗体火化;镇中学三并一工程正式启动。

工业园区

中学三并一工程正式启动三并一工程即将镇内的镇中、南新中学、南安中学合并成一所新中学。该工程被富阳市十二届人代会一次会议列入议案。根据规模办学和创教育强镇要求,一期工程教学办公大楼于11月28日正式动建。总工程量为4幢楼(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和礼堂)8963平方米,地下室1642平方米,所需资金1000余,万元,资金以财政补助和自筹相结合解决。按计划工程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364平方米,地下室687平方米,造价200余万元。富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市教委从扶持山区发展教育事业出发给予支持,镇人民政府多方筹集基建经费,并于9月18日召开捐资助学动员大会,筹集资金近30万元。(详情请进:三并一工程),富阳顺达橡塑材料厂是万市村的私营企业,原来以石粉粗加工为主,经外找联营、内抓管理,企业稳定发展,成为镇内加工精细石粉的首家企业。1988年,投入50万元扩建厂房510平方米、增添设备投入150万元后,不仅能生产325~800目重质碳酸钙,还能生产1000~6000目重质超微细碳酸钙,1000~6000目浆料重质超微细碳酸钙和500~6000目重质活性碳酸钙。为万市镇石粉加工行业向精细发展带了个好头。(详情请进:富阳顺达橡塑材料厂),1998年初,田畈村规划发展千亩山核桃基地。2月13日,富阳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专家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质进行考察和论证,并认可了发展规划。田畈村立即动工劈山整地22.43公顷,种上山核桃苗17700株,计投工3500余个,合计投资13万元。6月,市林业局专门组织人员验收该基地,认为首批22.43公顷山核桃基地符合要求。(详情请进:山核桃基地),杭州瑞华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制肝素钠,科技含量高,主要销往美国、西欧等地,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946万元,创汇477万美元,利税300万元,被富阳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1998年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公司在全国设办事机构网络点15个,公司及产品上因特网。由于把握市场信息,产品适销,全年有4批国外客户到公司参观访问、看样洽谈。(详情请进:杭州瑞华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内设机构

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政策调研、文秘、档案、计划、信息、保卫、保密、接待、会务和机关事务后勤保障等工作,组织草拟综合性报告、规范性文件;组织拟订和监督实施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便民措施,督查机关效能;负责镇机关干部和村、企事业单位干部管理、监督及考核的日常工作;承办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归口管理和协调镇机关人大、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统战、人民武装、人事、离退休干部管理、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村镇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制并落实村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道路建设规划;依法做好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搞好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负责交通道路、供水、绿化、环境卫生和村容镇貌管理工作;承办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研究拟订人口和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目标管理与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有关生育对象的审核、报批等工作;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承办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综合治理办公室(增挂司法所、信访室牌子),负责贯彻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镇、村两级治保调解网络组织建设,检查、督促、考核各村、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负责抓好法制教育,广泛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和治安防范工作,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和市长公开电话受理工作;负责防范和处理邪教日常工作;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负责企业内保工作和归正人员的帮教工作,强化社会治安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承办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财政统计办公室,负责编制预算内外和自筹资金预决算方案,制订并落实年度财政工作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负责管理和监督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负责组织和协调统计工作,执行国家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配合上级统计部门和监察、司法部门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承办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经济发展办公室(增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牌子),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工作和工业、商贸、旅游、公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制订并落实农业、企业发展规划和劳动就业规划,指导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监督管理农民负担;负责农田基本建设的规划实施,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生产资料的组织协调,做好农作物病虫测报和动物防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负责水政管理、水土保护和河道资源的管理以及防洪、抗旱工作;负责林政和植树造林工作。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民政、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教育、科技、卫生工作;负责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建设和管理;负责做好兵员征集、现役军人家庭优抚、退伍军人安置、残疾人就业安置、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社会保障、地方标志设置、殡葬管理、新型合作医疗实施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工作;负责老年人、孤儿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的管理工作;指导、管理社会福利企业;承办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城镇建设

万市集镇建设确立以万市中心集镇建设为主,带动南新彭家、南安罗宅两个小集镇同步发展,以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为原则,进一步突出富阳市西北山区中心镇和三县市交界结合部中心镇地位。集镇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集镇人口规模至2020年12000人;现集镇上建有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3所。同时建有镇文化活动中心和电影院、标准化敬老院、市办人民医院、镇办预防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金融、保险、邮政、电信、移动通讯、客运车站、农贸市场、各类超市等服务机构,同时建有公安、交警、法庭、法律服务等司法机构和路政、国税、地税、财政、工商、卫生防疫、土管、城建等职能管理机构。集镇功能齐全、商店云集、环境整洁,宾馆、饭店、网吧、影剧院、歌舞厅等多功能休闲娱乐场所一应俱全。

人文特色

树桩盆景制作业自具特色:万市镇山区多树桩,农户栽培树桩盆景已有10多年的历史,收到较好经济效益,盆景园也逐年发展起来。以集镇为中心村,万市村、中源村、田畈村、了岸村、新民村等村的农户建成规模不等的盆景园20多个。造型以苏派技艺为基础,吸收其他流派之长,自具特色。盆景销往浙江各地及上海、无锡、苏州、广东、福建等地。年销售额20万元左右。
一方名产白果:白果又名银杏,其果实和树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还可用作工业原料。富阳早在明清时期就有种植,万市镇是富阳白果的主要产地,大部分集中在杨家村和白石村,有银杏、佛手、梅核3个品种。银杏雌雄异株,自然生长需要几十年才能结果,且产量较低。改革开放后,富阳市把白果生产列入星火计划,实施人工分株繁殖,采用挂花授粉,生长期仅需10年左右,产量也大有提高。至1998年底,万市镇种植白果36公顷,投产面积23公顷,年产白果40吨左右。
一方名村杨家村:杨家村,与桐庐县印渚镇相邻,总面积866.67公顷,山和坡地占95%,耕地仅66.67公顷,其中水田53.67公顷,全村农户408户,1289人,培植白果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1998年,年人均收入3437元。原有野生白果树(银杏树)700多株,树龄均在500年以上。白果是村所产的传统干果,其中1994年产鲜果近10万公斤,收入50余万元。农户重视发展这一传统产业,1991~1992年,新种植白果树苗3000株。1994年,新增13000株,发展20公顷新基地。在林业部门指导下,农户掌握了使白果树提前产果、增加产量等一系列新的栽培技术。每年苏北、山东、长兴等地商家专程到村采收白果,杨家村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白果村。
一方闻人田森林:田森林,1958年出生,南安大青村人,中专文化程度。1984年,任村委会主任。他带领全村300多人,历时5年,建成古羊岭水库电站,造福子孙。1997年,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大青村106户人家分布在30多座大小山上,由于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村的经济发展。劈开古羊岭,建成集防洪、灌溉、发电、生活用水为一体的水库,为大青人多年的渴望。为建水库,田森林毅然放弃个体运输业,卖掉年收入五六万元的汽车,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造水库电站。1995年10月,古羊岭终于建造起高25米、长70米的蓄水大坝,库容13万立方米,穿越崇山峻岭的渠道1500米。并安装上15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于1996年5月正式并网发电。正常年景发电收入10余万元;还为大青与邻村900余人、1000余亩农田提供了稳定的饮用和灌溉水源。
一方胜迹仙洞鸣泉:仙洞鸣泉为古新城八景之一,位于南安洞山村,俗称洞山洞,又谓灵隐洞。洞分左右:左为旱洞,洞顶钟乳石下垂;右为水洞,洞内流出泉水,清澈可鉴,由于洞壁回响,听似水流声澎湃不绝,故称仙洞鸣泉。明崇祯九年(1636)农历十月初三,明代旅行家徐弘祖游览此地,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述。

经济状况

工业经济:万市镇工业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并正朝着从弱到强的方向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万市镇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石灰石、方解石、石煤、重晶石、磷石等资源优势,兴办了以生产石灰、水泥、矿粉为主的乡镇企业,成为省内外石灰、矿粉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到上世纪末,万市镇80%的乡镇企业是从事三块石头加工的企业,80%的工业产值来自三块石头,80%务工人员从事三块石头的开采与加工,石头经济成为全镇经济的主支柱。进入新世纪,随着资源的枯遏,以及由矿山开采引发的安全事故、环保问题日渐突出,万市镇党委政府带领人民以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为举措,全面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大力扶持劳动密集型、安全环保型、科技创新型的工业企业,并加大了矿山企业的整治力度,关停了所有的石煤矿,整治、改造、提升石灰生产企业,建立了一区两块的工业功能区,使万市镇矿山企业产值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15%,而以五金锻造、轻纺玩具为特色的块状经济结构进一步凸现。2007年万市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1.92亿元,产效率98%。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15家,实现外贸供货值1.79亿元,其中自营出口交货值1830万美元。
农业经济:万市镇山多田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丘陵区,有山林面积18万亩,占镇行政总面积80.4%,占全市山林面积的十分之一,是浙江省林业生产基地,是富阳市重点林业乡镇之一,森林覆盖率80%。万市镇原以生产稻谷、大小麦、大豆、玉米、油菜籽、茶叶、蚕茧、木竹及其制品等农产品为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万市镇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围绕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思路,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各类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大力实施“一村一品”规划和“五万工程”(即万亩山核桃、万亩竹笋、万担蚕茧、万头山羊、万盆树桩盆景),组建了山核桃、竹笋、山羊、树桩盆景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的白果、山核桃、食用笋、高山西瓜、花生、板栗、杨梅、豆制品、树桩盆景、土鸡、山羊等经济特产,并注册了“峰奇”、“杨佳”、“龙翔”、“野桩”、“寒泉”、“春之味”、“浮云”等20多个农产品商标。2000年1月万市镇被省林业厅命名为“银杏之乡”,“杨佳牌”白果多次被“省农博会评为优质农产品”,杨家白果基地被认定为“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2005年被评为“富阳市知名产品”。大青村被杭州市授予“都市农业专业村”和“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海平食品有限公司、龙羊豆制品厂等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先后列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龙翔”牌豆制品被评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最畅销产品”,2007年7月25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发明专利权并于2007年11月28年通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QS认证。以了岸村为中心的树桩盆景基地生产的树桩盆景以造型别致,名贵高档的质量远销江苏、上海、北京等地,深受顾客青睐。2007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918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213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018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