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安庆市地图 > 岳西县地图 >
店前镇地图
店前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文景观

窑形凸古文化遗址:位于司空山南麓,店前村龚家屋后,面积约1万平米,文化层深约3米。采集文物有鼎足、鬲足陶片等,据专家考证,为商殷时代文化遗址。该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玺墓:周玺字于章,号荆山,祖籍明庐州卫(今合肥)人,后徙居安庆府太湖县。弘治九年进士,官至礼部都给事中。周玺因弹劾奸佞,被宦官刘瑾所害,归葬原籍,墓在今司空山下店前镇新街中路东侧。
岳西县政府旧址:位于店前镇店前村龚家花屋,民国37年(1948年)初,中共皖西党史委决定在太湖、岳西、英山三县地区设置太岳县,县政府机关驻地即设于此。该旧址现保存完好。
店前烈士墓:建于1981年秋,位于店前镇西北,店前村叶家湾,墓冢圆形,砖石水泥结构,面积1200平方米。建有高4米的方塔一座,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墓内安葬着在解放中在店前英勇牺牲的任忠奎等9位烈士。此外,店前镇余八相公、马玉坳、千竹坪等传说广为流传,民间文化艺术风格多样。

历史沿革

民国25年(1936年)成立岳西县,店前镇隶属第二管辖区,区址设河图铺。民国37年1月至民国38年4月,岳设立太岳县政府,驻地龚家花屋。民国38年2月,店前成立第三区,区址设杨胜嘴余家花屋,辖杨薛、冶溪乡。1950年1月,成立店前区政府,区址店前上街头,辖店前、西坪、罗铺、溪河、白石、石嘴、司麓、桃阳、天台、前河、银河、河内、司空、杏花、河东14个乡。1952年1月机构变动,设冶溪、店前区。店前区址未动,辖店前、司空、杏花、河东、河西、银河、天台、前河、陆岭、三合、徐良10个乡(陆岭乡新设,徐良乡由白帽区划入)。1953年1月,店前镇改为乡。同年6月撤冶溪区,设河图区。店前区辖店前、司空、杏花、河东、天台、前河、陆岭、桃杨、石嘴、溪河、白石、罗铺、司六、白沙、花园15个乡。徐良、麻滩、三合、银河、河内划归河图区。1955年12月部分乡合并,店前区辖西坪、石嘴(并入罗铺、白沙)、溪河、白石(并入花园、司六)、三合、银河(并入河内)、陆岭(并入前河)、天台、河东、店前10个乡。徐良并入麻滩乡,仍归河图区管辖。1956年10月合并乡,麻滩、银河、三合并为徐良乡。河东并入店前乡。店前区辖溪河、桃杨、店前、前河、徐良5个乡。1958年12月,乡镇改称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其名称与原乡不变,全区即5个公社,原小社为分社。店前公社辖银河、徐良、店前、前河4个分社。1961年12月,撤销公社,恢复区公所。1962年9月又并区,冶溪区并入店前区。店前区辖西坪、石嘴、溪河、白石、桃杨、店前、前河、银河、徐良9个公社。1968年8月,区、社成立革命委员会。1974年10月,取消各级革命委员会,恢复区公所,区下属恢复公社会体制不变。1984年4月,体制改革,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人民政府。1992年3月,撤店前区并乡,徐良、银河、店前并为店前镇,辖店前、司空、马玉、杨胜、河西、杏花、白六、河东、朝阳、三星、李坳、紫山、徐良、中心、涧内15个村。2005年元月,原前河乡合并于店前,全镇辖店前、杨胜、河西、白鹿、司空、徐良、中心、银河、前河、后河、天台11个行政村。

自然地理

店前镇是安徽省重点中心镇,地处岳西县西南边陲,总面积183平方公里。东连田头乡,南靠太湖县牛镇镇,西与冶溪镇、太湖县百里乡毗邻,北同白帽镇、河图镇接壤。距岳西县城70公里,距太湖县城102公里,距英山县城82公里。境内四面环山,中间盆地。东北角的银河、前河、天台、后河村高山较多,气候偏冷,有“青封”灾害。这里是以林为主的村。中心村地势偏高,中山较多,发展茶叶、药材有优势。其余6个村都是低山地区,是发展蚕桑、板栗、茶叶适宜地。麻滩洲、河西畈已是蚕桑基地,前进畈为黄桃、黄花梨基地。该镇属山区小盆地。截止2008年,全镇有山场27万亩,其中有林山21万亩。境内千米以上山峰3处,即团林山海拔1460.1米,光岩1065米,司空山1227.7米。500米以上千米以下山脉11处。东面有莲花尖、铁石山、红岩山、焦家山;南面有鸡垅寨、八斗尖;北面有猴岩、野人尖;西面有黑岩、马家山,中间雪落山。依山峰和山脉延伸的低山46处。境内有三条主系河流,即银河、麻滩河、店前河。银、麻两河是店前河上游水系,汇合于三合滩,进入店前长河。银河河床基本是岩石,绕山脚转,河床较稳固。麻滩河、店前河的河床均为沙质。由于历年山洪暴发,洪水冲袭,加之种种建筑,群众广为采石取沙,使河道改变,河床下降,河面增宽,变化很大。尤为突出的是店前河系。从胡滩至杏花河边,长约5公里。据所在地群众描述,在民国初,白鹿村中心组与河西村的河西畈隔河相对,河面只距30多米,河两岸的大柳树树枝相搭。之后河面大为加宽。千竹坪与白鹿相对的一段河面,宽达500米以上,河床下降亦很严重。猫形段下降1.5米—2米。店前河1954年以前是水运航道,竹筏长年通行,上至马过水,下通石牌。安庆,专为店前街商家运输。小山河有18条,即涧内河、石桥河、柳林河、七里冲河、龙井河、许湾河、上桑河、老鸭河、向阳河、金竹冲河、司空河、朱冲河、马山河、南冲河、代冲河、寺前河、梅林河、茶庵河。其中寺前河水力资源丰富,前河乡大部分水源流入此河,来水面积42平方公里,落差大,高处水头165米,流速快,每秒0.9立方米。截止2008年,已建寺前(1985年7月1日发电),红岩(1997年6月1日发电)两座水电站,装机2200千瓦。按历年规律,该镇气温大体分三个时期,12~3月气温9℃至零下6℃,极端气温-8℃;4、5、10、11月2~10℃;6~9月气温高达22~37℃,极端最高气温达39℃。初霜期于10月下旬,终霜期次年4月。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雨量相对集中在4~8月,这个时期为主汛期。另外3月份,也常有大雨出现,定为桃花汛期。年降雨量1460毫米左右。截止2008年,店前镇有三座大型水利设施。即余山水库、红星水库和狮子口大坝。其中余山水库坐落在杨胜村,1968年3月建成。大坝是粘土核心,35米,高18米,集水面积10.4平方公里,库容水量24.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200多亩。红星水库坐落在徐良村,1978年10月建成。大坝是以块石浆砌的拱形滚水坝,坝顶长45米,高压涵直径1.2米,集水量面积4.1平方公里,库容量11.8立方米,灌溉面积400亩。狮子口大坝坐落在店前村,1962年6月首次竣工。堰坝是石块、水泥浆砌,坝长78.6米,高3米,河谷低洼处最高5.5米,坝下是用钢筋、水泥混铸的框架方格护坦,以保护坝脚巩固安全。渠道1500米,其中石砌水泥灌浆渠坝500米,渠宽2~3米,有效灌溉面积400亩。主要矿物资源有石灰石,分布在店前村狮子口和中心村的下河低山上;李坳村的雪罗组和三星村的巴毛沟均有大量石灰石。

旅游资源

店前镇是宗教旅游圣地。司空山是佛教名山,二祖慧可在此开山建庙,弘扬佛法,建造道场,慈风远扬。司空山同时也是道教名山。店前镇旅游重点开发项目有司空山风景区、白鹿河大峡谷、司空河漂流等。司空山位于岳西城西四十公里的店前区。据《太湖县志》记载:世传周朝“淳于司空居此”,山因之得名。山上有传衣石,为释教二祖慧可传衣处,并有“二祖禅堂”。司空山二祖慧可大师传衣钵于三祖,即天柱山名僧灿大师。依佛教禅宗思想论说:“潜山的天柱山是三祖僧灿的‘合掌立化’之地,岳西的司空山是二祖慧可‘遁迹修禅’之所”。司空山著名旅游景点有:西北有罗汉洞、白莲洞、刀枪洞、鹿洞、观音龛、仙人岩、仙桥、讲经台、龙头瀑布、情侣枫、猩猩望月、鲤鱼跳龙门、乌牛古石、北岭松风、洗马春池;东南有太白书堂、南岩瀑布、银河夜月、二祖禅刹、赤壁丹砂、大唐古道、歇驴石、传衣石、观音洞、普陀洞、仙女洞、三祖洞、点翠岗、蜡烛峰、洗墨泉。司空山风景区重建了大雄宝殿、二祖寺、五观堂、太白书堂、观瀑亭等多处景观,但还有许多旅游景点等待开发。司空山管理处办公大楼投入使用。同时,司空山游客接待设施建设得到完善,山中建起了司空山宾馆、日接待能力可达1000人。2000年,该镇还成立了司空山河漂流公司、开设了司空河、店前河漂流旅游项目。除司空山外,镇内白鹿村红岩河景区层峦叠嶂,具有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小城镇建设

店前镇是安庆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也是全省200个中心小城镇之一,2003年5月,该镇又被省政府确定为63个中心镇之一。2000年,该镇制订了《店前镇区建设规划》,规划将店前定性为生态旅游商贸小城镇。该镇镇镇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6200人。截止2008年,已有店中、国税分局、地税分局、法庭等10多个中心单位驻设店前镇。该镇曾筹资兴建了街心花园,店前车站、停车场、移民街,启动环城路工程,安装了高标准路灯。

民风民俗

办年货: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年三十,这期间家家户户都忙于采购物品,当地称“办年货”,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日是小年,也叫“祭灶日”,每户有固定日期,俗语有“官三民四”之谓。“祭灶日”时,各家在灶台上摆列米酒、糖饴、水果等供品,焚香点烛烧元宝致祭,由家中年长妇女领头拜祭。
过大年(除夕):大年三十,称为除夕,那么“除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告慰祖先,也叫还年。还年祭祖的祭品通常为茶、酒、疏菜、鱼肉、糕点,“除夕”之夜家家挂红灯笼、贴春联、年画,合家团坐吃“年饭”。年夜饭必备鱼、肉、面、豆腐和年糕等节日食品,这些食品分别取意年年有余(“鱼”“余”谐音),有“禄”(“肉”“禄”谐音)、有“福”(“腐”“福”谐音)、高升(“糕”“高”谐音)。饭桌上一定不能讲不吉利的话;饭毕,碗里要留剩饭,取“食足有余”之意。以前,过“除夕”时,家人不管在哪工作,这一天都要赶回家,民间有“过年不回家无母”之说,以示过年回家团聚是孝顺老人的大事。“除夕”夜大人要点亮所有房间灯,俗称“照年”。灶上焚香燃烛,摆上糖果、桔等供品,取“糖甜桔圆”之意,希望来年日子甜蜜、合家团圆、大吉大利。灶膛里埋放火种取“烟火不绝”之意;并在墙壁上钉钉,希望来年“添丁”,人丁兴旺。在器皿上贴以红纸剪成“喜”、“寿”字剪纸或红纸条,以示吉利。“除夕”之夜长辈要给晚辈(特别是未成年的后辈)分发压岁钱,取“压胜驱邪”之意。晚辈要为长辈守岁,希望长辈健康长寿。通常“除夕”晚上,都是全家老小聚在一起熬年酣饮,共享天伦之乐。一直等到新年的钟声敲过,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
出天方: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做(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每到农历正月初一凌晨零点,家家户户就会燃放烟花爆竹辞旧岁、迎新年,又称为“出天方”。
拜年: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贺岁,一大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随后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过年好等祝语,拜年一定要在上午进行,千万不能在中午以后到别人家去的。
送财神:前些年,为了生计,在农村有许多“送元宝”的人,在春节期间,他们手持印制的红纸财神,挨门念《送财神》谣,我就记得第一句往往是:“财神财神进门来,又招喜事又招财;东边一棵摇钱树,西边一个聚宝盆……”,毕了再说一些恭喜发财的话语,以期望别人给他一些钱物。不过近年来,送财神者越来越少,今年更是没见到过,也许,这当归功于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之故吧。
商店开市:以前,春节期间,当地一般商店都不开业,居民所需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在节前购置。节后,初三四后(有的还要选一个吉日),各店陆续开市。开市时张红挂彩,鸣放鞭炮。近几十年来,许多商店为方便居民,初一也照常营业。
玩灯:店前春节玩花灯,历史更是悠久,这是当地群众自发举办的一项重大的民间娱乐活动,往往会一连闹上五六个夜晚。主要内容有:玩花灯,舞狮,舞龙灯,挑花篮,骑竹马,划旱船,推车,踩高跷,打腰鼓,这支数百人的喜庆队伍,要走遍当地全村,将喜庆和吉祥送到每一户人家,同时也会接受户主的一些礼物。在我的记忆中,比起现在,童年时过年玩灯更要热闹,真可以说得上是人山人海,观者如潮。而我,常常是坐在父亲的肩头,从村子里的东边看到西边,从村南走到村北。印象中,距今最近的两次玩灯分别是2003年及1998年,2008年春节的这次,也是近十年来的第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