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安庆市地图 > 岳西县地图 >
主簿镇地图
主簿镇相关地区地图:

主簿镇-特色农业

“安徽省猕猴桃第一镇”:主簿镇海拔高、气温低、无工业污染,特别适宜发展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每年的生产面积均达到6000余亩,以西红柿、四季豆、莴笋、甘篮等为主,品种达20余种,产品畅销合肥、南京、武汉、安庆等大中城市。水生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有机茭白生产面积连年翻番,年生产面积达到1000亩,质量优良,价格可观,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良的品质保证,又为菜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簿镇还立足本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猕猴桃、中药材、茶叶、以茭白为主的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等得到快速发展。享有“安徽省猕猴桃第一镇”的美誉。
猕猴桃:主簿镇猕猴桃园达6000亩,产量高,品质优,年产鲜果600万公斤,品种达17种之多,果型大、风味好、维生素含量高。镇有机农业协会、猕猴桃研究所生产的“金猴”牌猕猴桃已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
反季节无公害蔬菜: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年生产面积4000亩,品种主要有茭白、西红柿、辣椒、四季豆、莴笋等20余种,产量800万斤。产品畅销合肥、南京、南昌、九江、杭州、安庆等大中城市。中药材:主簿镇相继组建了观园药材公司及5家中药材研究所,杜仲面积达2400亩,银杏500亩,以天麻、茯苓、丹参、白术、葛根等为主的中药材年发展面积2500亩,中药材品种多达200余种。茶叶:色泽翠绿披毫,滋味鲜醇回甘,镇内茶叶生产面积2400亩(其中有机茶1000亩),年产干茶96吨,镇内5家茶叶加工厂,年产优质干茶35吨。

主簿镇-药材资源

主簿镇家禽养殖专业户,主簿镇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1998年冬,岳西县第一家集中药材制种、育苗、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主簿镇黄金村中药材基地成功创建,使群众发展中药材的热情空前高涨,观园药材公司、5家中药材研究所相继组建,并出现了一大批药材大户。在“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的促动下,通过能人带动,主簿镇杜仲达2400亩,银杏500亩,以天麻、茯苓、丹参、白术、葛根等为主的中药材年发展面积达2500亩,主簿镇中药材品种多达200余种,中药材加工、流通企业应运而生,中药材发展走上了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道路。

主簿镇-人居环境

主簿镇加快集镇和新农村建设,改变了镇容村貌。1992年撤区并镇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重建,道路变宽了,房屋整齐了。主簿镇建有政府办公楼、中学教学楼、老年公寓和敬老院、老供销社改造、卫生院住院大楼等,新增商业门面20个。主簿镇结合镇区防洪堤建设,加快了移民建镇步伐,启动了白果滨河新区和农贸市场工程,镇区建成了路灯、垃圾池、绿化池,并在实施垃圾填埋处理项目,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产业迅速发展,集镇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主簿镇建设了余畈、金塘、白果、槐树、南田等11个康居工程点,主簿镇砖混楼房普及率达80%。余畈村中心村庄的自来水工程、下水道、沼气池、有线电视、电力、通信等全部完工,主簿镇已建沼气池240口。余畈中心社区还建成了休闲广场、娱乐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太阳能路灯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

主簿镇-林业资源

主簿镇是一个林特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山区镇,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促进了本地,猕猴桃、茶叶、板栗、毛竹等农特产品的快速发展,森林覆盖率达53%。茶叶生产面积达到了2500亩,茶色优美,茶质优良,回味无穷。特别是猕猴桃得到了飞速发展,主簿镇猕猴桃园达6000亩,年产鲜果600万公斤,品种达17种之多,果型大、风味好、维生素C含量高,“皖奇”牌猕猴桃已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因猕猴桃产量高、品质优,使主簿镇得到了“安徽省猕猴桃第一镇”的美誉。

主簿镇-公共事业

教育事业:主簿镇全面推进教育工作上台阶。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作深入推进,完成中小学教学点布局调整,扫除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主簿镇“两基”工作代表岳西县县顺利通过省验收。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一批校舍和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危房得到改造。主簿镇搞好校园的美化、绿化、亮化工作,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
卫生事业:主簿镇举办农技培训班,主簿镇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镇卫生院建了1300m2的住院部和门诊大楼,村村都建有卫生室,主簿镇医务人员达20人。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高出岳西县平均水平3%,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民政工作:主簿镇民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贫困户建档、救灾救济款的发放公开透明、及时准确。主簿镇对51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为161户459人困难群众落实低保政策。
文化事业:主簿镇文化事业建设与时俱进。主簿镇狠抓精神文明创建不放松,形成“文化促经济发展,经济促文化繁荣”的良好氛围。2003--05年组织“三个代表演唱团”送戏下乡20余场;2006--2007年组织“新农村建设文艺宣传队”送戏下乡。文化工作者还紧扣主簿的发展编排一些节目,如快板《说一说咱茭白专业镇》等优秀作品,获得了上级表彰。主簿镇六个村建有农家书屋、科普宣传栏;2007年,主簿镇被安庆市文明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乡镇”。

主簿镇-基础设施

道路建设:主簿镇着重村组公路建设,在20世纪90年代抓住国家扶贫攻坚的机遇,与群众投,工投劳相结合,实现了村村通路、组组通车。2007年又抓住了村村通水泥路项目,修通了余畈等6个村20.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和余畈村中心村庄主簿镇领导视察集镇的建设发展,水泥路,完成了1.5公里的主簿村连心路和金塘至余畈3公里循环水泥路,彻底改变了过去肩挑背扛、“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
农田水利建设:2005年“9•2”泰利台风造成的洪灾使主簿镇遭到重创。灾后,主簿镇不等不靠,加快了水毁工程的恢复工作,共恢复河坝1.9万米,堰渠86条,完成土石方52万m3,总投资达460万元。主簿河、南田河、万泪河等主河道和茭白灌溉堰渠已基本恢复完毕,增强了河坝、堰渠抗灾能力,保证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生活设施:主簿镇着力改善生活条件,争取项目投资,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多年来累计投,入300多万元,使该镇饮用安全卫生自来水的覆盖率达62%。主簿镇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信号塔4座,使主簿镇范围内手机通信畅通无阻。电信也实现从“摇把子”电话到程控电话的转变,实现了组组通程控电话,电话普及率78%。主簿镇电力建设得到加强,完成所有台区的农网改造,群众户户通电,用上了安全电、优质电。2005年投资165万元建成了主簿至姚河的上网线路,为主簿镇小水电站电力上网提供了快速通道。主簿镇广播电视实现了从无到有,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从信号不强、图像模糊到光缆传输信号,主簿镇有线电视覆盖61%,户户都有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