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镇地图
东坝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东坝镇位于苏皖交界处,地处高淳中部偏东,距县城25公里,毗邻安徽省郎溪县,素为南京市的南大门。面积78.5平方公里,人口3.58万人。宁高高速公路、228省道、芜太一级公路显十字型穿镇而过,北至南京,南往安徽、浙江省,东至苏锡常,西至芜湖。五级航道芜太运河(胥河)与芜太公路呈平行线交汇镇中心。东坝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经济强镇、工业重镇、文化名镇”目标,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发展。2006年东坝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79亿元,财政总收入51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883元。
基础设施
按照“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大水利、道路、农电林网、生态林业、小康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三年来,组织实施了小河口、大坝、西盛农场、永宝农场、良种场及各村组水利渠道等配套设施建设。新打机井26眼,架设低压管道10.8公里;衬砌斗农渠55.14公里;改造高低压线路8个村49.4公里。完成了大三路、西盛、黑树窝、镇政府至酒航路段17公里柏油路面铺筑及部分村砂石路面铺筑。完成了酒航路东坝段9公里的绿色通道建设,其它各交通要道绿色通道22公里,实施治沙造林1825.5亩,完成千米林工程254.2公里,退耕还林2473亩。建成新地、白圪瘩、三下、小河口、梧盛连片示范点6个51户。
历史沿革
明万历五年(1577)置东安县时属晋康都。清代称粗石堡。民国期间改称粗石乡,属云浮县第四区。建国初称东坝乡,属云浮第六区。1958年10月与宋桂合并成立惊天人民公社。1960年4月划归罗定县。1961年4月,罗定、郁南分县后属郁南县。同年与宋桂分开,称东坝人民公社,1983年称东坝区,1987年始称东坝今。镇府所在地大坪村滩头。
地理资源
东坝镇位于东经111°44′,北纬22°56′,地处郁南县东南边。镇府驻地距县城72公里。全镇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居全县18个镇第7位。该镇背靠群山,面临南江,依山环水,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属小平原地形。红洞河由东往西,经思磊、深埗注入南江,两岸山峦起伏连绵不断,山上遍长竹木松杉。面临南江的大坪、粗石等地,为郁南县最大的小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水稻和经济作物高产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镇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石贮量多,品位高。其中水泥石储量超亿吨。一条自然的大山脉将该镇分成坝片(大坪、粗石、虎岩、石咀四个村委会)和山区片(沙冲、佛路、龙塘、双凤、大迳、思磊、深埗村委会)。山区易旱且土地贫瘠;坝片易涝但土地肥沃。
农业发展
东坝镇为农业大镇,属丘陵山区,耕地总面积42322亩。全年种植水稻3.8万亩,油菜4.0万亩,蔬菜面积为2.58万亩,主要特色有优质油菜、早园竹、蘑菇、经济林果、山芋、大豆、南瓜的种植,其中优质油菜在全中方国闻名,是全中国优质油菜基地。东坝镇有乡镇企业60家,农业龙头企业16家,其中豆腐干、萝卜干、拉丝萝卜、苦瓜茶、茶叶加工等企业,产品供不应求。镇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规模化、产业化不断提高,东坝镇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生态条件不断提高,使镇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东坝镇是江苏省无公害粮油和蔬菜基地。
特色文化村
因大马灯而闻名的东坝镇,2005年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之乡”。2006年,“江南一绝”——东坝大马灯已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东坝镇镇政府配合市、县文化局,又将东坝大马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东坝大马灯的诞生地——东坝镇东坝村,在县文化局的指导下,加大了对东坝大马灯的保护力度,并整合民间文化资源,争创特色文化村。为此,东坝村村委会统一思想,积极行动。一是以东坝大马灯表演队为龙头,同时组建龙灯表演队和水上龙舟表演队,充分展示该村民间特色文化。二是东坝村村委会通过民间集资40万元人民币,开辟十多亩山地,建立民间表演艺术基地。其中,东坝大马灯表演广场约占地2亩。同时,建起100平方米的东坝大马灯表演艺术展览馆,供人参观。目前,各项工程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预计今年七月底全部竣工。东坝村民间表演艺术基地的兴建,不仅是打造特色文化村的重头戏,而且也将成为东坝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新亮点。